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2016年江苏小高考地理试卷-2016高考江苏卷地理
tamoadmin 2024-08-23 人已围观
简介1.哪些省市高考自然地理部分较难啊?2.2015年江苏高考会不会难到爆3.江苏省2010地理高考考纲4.2022年江苏高考地理答案解析及试卷汇总哪些省市高考自然地理部分较难啊?现在来看 只有四川卷最难,而海南卷,大纲全国卷,天津卷相比较而言也比较困难。其余的省份都比较简单。上海卷,江苏卷,广东卷最简单。新课标这几年试题也越来越趋于简单,不算太难。那今年高考为例,考察地球运动的就是上述的那几个省份。
1.哪些省市高考自然地理部分较难啊?
2.2015年江苏高考会不会难到爆
3.江苏省2010地理高考考纲
4.2022年江苏高考地理答案解析及试卷汇总
哪些省市高考自然地理部分较难啊?
现在来看 只有四川卷最难,而海南卷,大纲全国卷,天津卷相比较而言也比较困难。其余的省份都比较简单。上海卷,江苏卷,广东卷最简单。新课标这几年试题也越来越趋于简单,不算太难。那今年高考为例,考察地球运动的就是上述的那几个省份。有了这个专题,自然地理部分难度当然趋于加大。
2015年江苏高考会不会难到爆
江苏考试院发布了2015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根据根据考试说明,各门学科都稳中有变。其中政治学科考点变化近30个,是近几年来变化最大的一年。
语文:“字音字形”耗时多分值低今后都不考了
变化2015年语文“考试说明”在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能力要求方面与去年完全一致,在考试内容及要求上主要有以下变化:
首先,名句名篇默写高中部分不变,初中部分增加《记承天寺夜游》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两篇,总数达30篇,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为重视;
其次,作文继去年给“抒情性散文”以合法地位后,又加入“能运用适当的文体样式”这一句,引导考生在高考中灵活运用多种文体;
再有,附加卷名著阅读去掉了巴金的《家》,总数恢复成10部,这对文科班学生来说算是减轻了一点负担;
另外,古诗文阅读鉴赏评价要求中有一处提法的变化也很值得玩味,那就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被修改成了“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在学术上,两者界限并不是特别明晰,但“艺术技巧”的提法相对来说更全面,更有涵盖性;
而在“典型题示例”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删掉了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语用主观题这些传统考查题型的样题示例。
新的考试说明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可见今后字音字形之类不会再考。
另外,在此次修订中,去年在高考卷中出现的词语辨析、诗文对仗、连贯、得体等新题型几乎都被纳入“典型题示例”中(题除外),这些变化显然带有明显的导向性和暗示性,也必将给下阶段高三语文的总复习带来深刻影响。
复习建议新考纲的变化体现了从以知识过渡到以能力为导向的新思路,这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精练多思,学会感悟与归纳,注重能力训练;作文要引导考生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文体,注重情感与理性的个性化表达;同时研究“典型题示例”及其他高考精题,总结命题答题规律。
数学:延续近两年命题风格,题目多源于书本
变化必做题部分在考试内容栏中有两处发生了变化:
函数与方程,互斥及其发生的概率都从A级考点变成B级考点。其中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是中学数学里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对这方面内容的考查可以区分出学生的能力,加强这方面内容的考查是必要的;互斥及其发生的概率这部分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大部分学生的后继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把这两部分内容的考查从A级考点变为B级考点是很正常的,但这一变化也表明了2015年的数学高考将会加强这两方面相关内容的考查。
考试说明的另外变化是在典型示例中:14个填空题前4题和最后两题都没有变化,12题为2014年数学考卷中的12题。
这一变化说明,2015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将延续近两年来江苏高考命题的风格,试题朴实平和,大部分题目源于课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给考生以亲切感。
试题在难、易度的设计上更加合理,各种题型的梯度明显,有利于不同层次的考生的水平得到合理评价,利于选拔。
复习建议用教材来对照说明中的36个A级考点、74个B级考点及8个C级考点,不能留有知识盲点;
提高运算能力,一方面要通过限时练习来提高做容易题和中等题的速度,另外一方面要提高运算的准确率;
对8个C级考点的训练要从最基础题抓起,难题训练主要是在解题的思路上给学生指导,不要过分拔高要求;
注意两个考点的变化,注意与这两个考点相关知识的练习;
注意解题的规范性与完整性,平时学习不犯低级错误。
英语:对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分析在2014《说明》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修订,并替换了部分典型题示例。
1.在命题指导思想上把考生“是否具备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语言技能的能力”替换成“能否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语言技能。”说明2015年的英语命题将更加重视对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2.在典型题示例中也做了部分替换。
例如,单选题示例替换了3个题目。在所有的10个示例有4题涉及动词或动词短语的意义及用法掌握;完形填空的示例答题分析中反复提出根据句子前半部或后半部提示选择适合语意和语境的词;书面表达在2015《说明》写作示例3给出了五档,三档一档和零分档参考范文的评分标准。
复习建议注重词汇在语境中的使用。 在熟记3500词汇表的基础上关注一词多义,熟词新意。不死抠语法题。不做“偏难怪”题。强化阅读,限时训练。利用阅读材料复习词汇、语法,扩大词汇量并有意识地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培养信息处理加工能力,训练在短时间内谋篇布局,完成指定的写作任务。
物理:新增《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
变化分析结构上作了调整,将原来放在考点一起编排的实验内容,单独提出自成一模块。这样一来《2015说明》中必考内容共有考点50个(其中Ⅰ级要求29个、Ⅱ级要求21个);选考内容依旧为38个考点,且全部为Ⅰ级要求;新编的《实验、探究》考点内容中,必考内容为8个实验,新增一个《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实验,选考内容中依然为原来的4个实验,《实验、探究》部分虽没有明确说明Ⅰ、Ⅱ要求,但从高考要求的延续性来看,应该是属于Ⅱ级要求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三个考点要求没变,但说明进行了修改,使得Ⅱ级要求的内涵更深了,出题的范围可以更大些,对学生的要求当然也就更高了。如力学中的圆锥摆、火车汽车拐弯等问题的计算、电磁感应中的反电动势问题,都将可能成为新的出题点。
复习建议特别对必考部分的Ⅱ级较高要求考点更是要理解考点知识的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要在选做模块(3-3、3-4、3-5)上多下工夫,这个模块的要求为基本要求,分比较容易拿,不能轻易丢分。对附加说明变动和增加的考点要倍加关注,因为这些内容常常作为当年考题的出题点。
历史:新增美苏“冷战”及其影响
变化对命题指导思想、个别知识点的考查要求与表述作了细微的调整。具体表现:
命题指导思想部分只是在去年基础上增加了一句“命题将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
具体考点部分:新增一处即美苏“冷战”及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删除一处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表述调整两处即由“荷兰、法国和英国等西欧国家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调整为“荷兰、法国和英国等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由“事业发展的标志件”调整表述为“事业发展”;
在典型题例部分作了适当调整,调换了三道选择题,选做题部分未动。
复习建议复习过程中注意以形式多样的史料来阐释教材、串联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特别是现阶段大多以专题史展开复习时,注意在专题内整合教材,关注阶段特征(小通史)与发展线索。一轮复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读文字史料、读图表资料等能力,要重视教会学生正确的读文字史料、读图表资料方法。复习选修模块要关注已经考过的内容,注意并将两个改革或两个人物进行适当的比较复习,关注考题的变化。二轮复习开始后要适当以通史为主线,理清线索,兼顾专题纵横交错来构建知识体系。同时也要依据考纲仔细研读教科书,关注隐性知识,关注社会热点。
化学:部分考点要求有所提升
变化主要变化在考点要求方面。
一是个别考点范围进行了微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的原子及简单离子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中去掉了“简单”两字;
二是部分考点要求有所提升。如对“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元素(主族和零族)原子结构、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一般规律”,“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表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要求都由“了解”变为“理解”;对“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简单离子的结构”的要求由“了解”改为“掌握”。
复习建议认真把握考试说明,并结合历年江苏高考题型和知识点,做到知识构建不超“纲”,能力训练不超“标”;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更强调基础知识的考查,在复习中,要全面梳理知识点,不留盲点。同时,通过近年高考题、模拟卷的训练强化主干知识;针对化学试题中常见的流程图、坐标系、数据表、图像等大量信息,指导学生学会快速分析,准确获取有用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做出判断;对常错考点要经常反思,可以积累形成错题本,并把相关或相似知识纵横比较,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防止一错再错。
生物:实验考查内容有两点变化
变化“必修模块考查内容”、“选修模块考查内容”均没有任何变化,变化出现在“实验考查内容”中,共有两点变化: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等级要求由“b”改为“c”;
2.“探究酶在洗涤方面的作用”等级要求由“b”改为“c”。
复习建议在备考过程中,对于许多概念型考点,只有把其内涵和外延这些“点”层面的知识理解透彻了,才能对与其相关的整个知识框架有完整、全面的认识,从而杜绝知识盲区的出现。
针对复习过程中的思维定势和解题疲劳,可适当选择“创新型”题型进行训练,丰富解题方法、技巧、思维角度和解决陌生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生物学科技热点,从多角度体会生物学原理在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应用。
复习中应重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结果的评价,在做中学,一方面可加深对静态知识的认知,同时又能借助于认知水平的提升来完善探究实验的能力。
政治:考点变化大,时代性和实践性强
变化与2014年相比,2015年高考政治考试说明中考点变化近30个,是近几年来变化最大的一年。
新增的考点:《政治生活》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以及“哲学与时代精神”。
变化的考点:
《经济生活》:“信用工具”改为“结算方式”;“公有制为主体”改为“公有制及其主体”;“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改为“科学的宏观调控”;等等。
《政治生活》:“公民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改为“公民自觉参与政治生活”,更强调公民的政治主动性,这是公民社会的基本要求;“提高的依法行政水平”改为“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更加具体;等等。
《文化生活》:“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以及“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合并为“文化创新的途径”;“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改为“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生活与哲学》:“实践的含义和特点”改为“实践及其特点”;“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改为“真理及其特性”;等等。
删除的考点:《经济生活》删除“大力发展生产力”;《政治生活》删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地理:内容略增,典型题示例变化大
变化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内容及要求变化不大,有一些增加,表述上更精练,要求更明确,典型题示例变化大。具体如下:
1、命题指导思想的表述中,“体现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前面增加“充分”两字,在“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的中间增加了一句话“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
2、具体考试内容要求中有表述不同,大多内容一样。如2014年中的“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2015年表述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表述得更精练;2014年在环境与环境问题考试要点中“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2015年表述成“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3、具体考试内容要求中有增减,有变化。如在人口与城市考试要点中增加“我国人口政策”,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试要点中增加了“江苏省地级市名称”,去除了“区域的含义”;在旅游地理中旅游规划与活动设计考试要点中,把“旅游路线的选择”变为“旅游路线的设计”;
4、典型题示例变化大,保留了小部分2014年例题,大部分例题更换成2014年的江苏高考地理试题,对能力的考查更加突出。
江苏省2010地理高考考纲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江苏卷)考试说明
地 理
一、命题指导思想
地理(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旨在测试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必备的地理素养,注重测试学生对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与形成的地理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力求做到与学生学习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充分体现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价值和地理课程的学科特点;力求突出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公平性和创新性,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不出偏题和怪题。
二、测试内容和要求
(一) 测试范围
测试范围包括“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必修模块。
(二) 测试能力要求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试题的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
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判读和分析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
能够初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基本原理
与规律等知识。
能够初步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判读、填绘地理图表,进行相关的地理计算
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
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比较准确简洁的文字、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
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要点。
能够结合有关地理事实材料,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通过比较、推理、判断和分析,
简要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
4. 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
能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能够尝试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初步提出解决
问题的对策。
(三) 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地理1
宇宙中的地球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地球的圈层结构 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地表形态的变化 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大气受热过程 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气压带与风带 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天气系统 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水循环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洋流 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
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 知道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 结合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自然与人类活动 结合实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 结合实例,简述主要自然灾害(旱涝、台风、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地理2
人口与城市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人口增长模式 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人口迁移 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人口数量与环境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城市的空间结构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
城市服务功能 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
比较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 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与聚落、商业网点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环境问题 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可持续发展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地理3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区域的含义 了解区域的含义
区域差异 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和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地理环境 结合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可持续发展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区域环境与发展 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 结合实例,分析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持续发展 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遥感(RS) 了解遥感在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 知道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及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 知道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 知道数字地球的含义
三、试卷结构
(一) 题型比例
试卷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题。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分值比例大致为7:3。
(二) 试题难度比例
试卷包括基础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其占分比例大致为7:2:1。
(三) 内容比例
自然地理部分约占40%-60%。
人文地理部分约占40%-60%。
四、测试方式和时间
(一) 测试方式
闭卷笔试。
(二) 测试时间
75分钟。
(三) 试卷满分值
100分。
五、典型题示例
(一) 单项选择题
图1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图1
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解析此题以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的建成为情境,旨在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关注重大的地理时事。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C
2.我国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能运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进行推理判断,确定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不同时间所处的位置。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D
3.近百年来,南极地区冰川消融速度有加快趋势,其原因主要是
A.气候变暖 B. 酸雨危害 C.风速加大 D.降水变化
解析此题涉及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得出南极冰川加速消融的直接原因是气温升高,而气温升高说明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A
图3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根据某地天气系统图,判断该地天气系统的类型及其特征,并对学生从图中准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首先要能判断出该天气系统为暖锋,进而分析暖锋过境对乙地天气的影响。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B
5.有关图式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能根据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分析该地地表形态的特点及成因。首先可以判断出该地的地质构造为褶皱,进而判断乙、丙、丁的地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形成原因。此题对比较、推理和判断能力要求较高。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A
6.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此题在上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学生对地表形态成因的掌握情况。根据判断,乙地为背斜形成的山谷,说明此处因张力作用明显,受到了较强的侵蚀作用。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B
读图4,完成7~8题。
7.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此题通过呈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考查学生从图中准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保温作用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力。此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基础上,理解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然后判断图中四个箭头的含义,即①箭头表示太阳辐射,②箭头表示大气吸收部分太阳辐射,③箭头表示大气逆辐射,④箭头表示地面辐射,从而准确选出④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D
8.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保温作用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学生首先要明确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能根据图中各箭头所示的含义,判断出③箭头表示大气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C
9.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塞北到江南地域分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水分 B 热量 C. 土壤 D. 地形
解析此题由诗句引入问题情境,要求学生从地理学的视角,领悟诗句中所蕴涵的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掌握情况。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B
图5为“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10.有关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
B.多种经营,市场适应性强
C.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D.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根据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分析判断该区域农业类型的特点。首先可以判断出该区域的农业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进而分析得出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D
11.与②小麦区相比,①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科技 D.市场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掌握情况。首先要知道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自然因素,进而分析判断出由于①、②小麦区纬度位置的不同,热量条件有所差异,因此处于纬度位置较低的①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热量。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B
读图6,完成12~13题。
12.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
A.10年 B.1980年 C.1990年 D.2000年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能根据某河段水位变化示意图,分析判断该河段不同年份水位季节变化的状况。学生可以从某一年洪水期水位和枯水期水位差的大小变化来判断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的情况,由此可以得出1990年水位季节变化最大。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C
13.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变化减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
A.年降水量增大 B.上游围湖造田
C.植被覆盖增加 D.水土流失加剧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分析1990年到2000年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由于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将使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C
图7为“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图7
14.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能根据某城市1980年和2008年某地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分析判断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成因。从图中可以看出,1980年以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形态的变化与城市桥梁、公路以及铁路的建设与布局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判断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原因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A
15.2008年该城镇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
A.自来水厂 B.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C.造纸厂 D.大型超市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布局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根据影响自来水厂、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造纸厂以及大型超市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对各工业企业的空间位置进行分析,判断出其布局是否合理。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C
2008年入冬后,华北、黄淮等地旱情发展迅速。图8为“我国2009年春季某日旱情分布示意图”,图9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6~19题。
16.地处特旱区的城市有
A.广州、南宁 B.呼和浩特、沈阳 C.太原、石家庄 D.兰州、西安
解析此题以2008年入冬后我国发生的大范围旱灾为情境,主要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图中的图例读出地处特旱区的城市是太原和石家庄。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C
17.造成我国北方旱灾的主要原因是图9中的
A.①偏少 B.②偏多 C.③偏少 D.④偏多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旱灾发生原因的探究,要求学生结合海陆间水循环过程来判断形成旱灾的水循环环节及其变化,本题属于难题。
答案C
18.若要实时获取我国旱灾分布范围的信息,应选用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 D.数字地球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及数字地球的概念及应用领域的掌握情况。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C
下表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资料”。读表完成19~20题。
年份 有户籍人口(万人) 总人口(万人)
1982年 2 2.8
1998年 120 750
2007年 200 1400
19.引起该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政策 C.政策、经济 D.气候、经济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根据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资料,分析城市人口变化的形成原因。根据统计资料中不同年份的人口数据可以判断该城市人口在增长,进而分析得出该城市人口增长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经济快速发展所引起的。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C
20.20世纪80年代,该市大力发展电子装配业。该工业属于
A.动力指向型 B.原料指向型 C.劳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区位因素的掌握情况。电子装配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属于劳动力指向型。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C
图10为“20世纪末部分国家城市和乡村人口比例(%)”,完成21~22题。
21.图示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能从地理统计图中获取有关信息,考查学生对城市化概念和特点的掌握情况。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主要指标,学生可以根据日、英、美、法四个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进行比较判断,得出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最高,故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英国。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B
22.从图中可以看出
A.中国和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 B.巴西和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
C.发展中国家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发展中国家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同城市化进程及特点的理解程度,对读图能力的要求较高。中国和印度虽然城市化水平很接近,但因人口基数不同,所以城市人口数量不相同;巴西和美国虽然城市化水平很接近,但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而美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相对较慢;阿根廷、巴西、土耳其、中国、印度均属于发展中国家,从图中所示五国的城市人口比重可以看出,最高的达到86%,最低的只有26%,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不一定高于发展中国家,如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阿根廷,城市人口比重为86%,高于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故选C。此题属于难题。
答案C
23.图示信息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
A.与国情相适应
B.消耗的物质少,环境成本低
C.与减少物质消耗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D.要切实转变主要依靠物质消耗过大的方式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长期形成的物质消耗大、经济效益低、环境成本高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是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D
(二) 判断题
24.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然环境差异性成因的理解情况。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误
25. 全球气候变化即指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解情况。学生要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既包括全球气候变暖,也包括全球气候变冷等其他变化。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误
26. 某城市地铁开通后,沿线出现了新的商业网点,这表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带来了商业网点的相应变化。
解析此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考查学生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影响的了解情况。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正
27.流域开发与整治就是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流域开发与整治相关知识的理解情况。流域开发与整治要依据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进行水的综合开发。
答案误
28. 产业转移既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可能加重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
解析此题通过产业转移对迁入区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利、弊两个方面的影响,考查学生辩证看待地理问题的能力。产业转移可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不合理的产业转移也可能加剧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正
(三) 综合题
29.图12为“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依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位置,
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 ▲ 季。
(2)N地受 ▲ 气压带控制,降水
较 ▲ (多、少)。
(3)M地盛行 ▲ 风,气候特征是
▲ 。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
根本原因是 ▲ 。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和季风环流等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分析、判断有关问题。第(1)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根据图中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分析得出气压带和风带所处的纬度位置偏北,从而判断此时北半球处于夏季。第(2)小题要求学生根据图中N点的纬度位置判断得出该地所处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再分析该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进而得出该地降水较少的结论。第(3)小题主要考查季风环流的成因及其气候特征。图中M点位于我国东部,风向为东南,故可判断此时为夏季,进而分析得出此时该地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亚洲东部有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环流,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本大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参考答案
(1) 夏
(2)副热带高 少
(3)东南季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0. 图13中,①是电子工业区,周围有众多的高等院校,②是石油化工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电子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与石油化工企业有生产联系的厂家纷纷聚集在石油化工区,其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
(3)若在图中③处布局钢铁厂,是否合理?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4)若在图中④处建自来水厂,是否合理?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5)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处于石油化工区与主城区间的P带应设置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侧重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有关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对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影响电子工业区位因素的掌握情况。电子工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和技术对其影响最大。第(2)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集聚效应的理解情况。石油化工企业集聚在石油化工区,其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3)小题和第(4)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些常见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原理的掌握情况。钢铁厂排放的气体易造成大气污染,故应布局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自来水厂应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上游方向,便于取得水质较好的水源。第(5)小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工业布局中环境保护的措施。在工业区和城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带,以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本大题属于基础题。
参考答案
(1) 高新技术
(2)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不合理 处在城区的上风方向,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
(4) 合理 处在城区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5) 卫生防护带
31.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综合性工业基地,这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云集。图14为“京津唐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图14
(1)京津唐地区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主要有 ▲ 、 ▲ 、 ▲ 、 ▲ 等。
(2)滨海新区和曹妃甸工业区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对大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的积极意义分别是 ▲ 、 ▲ 。
(3)新建工业区的工业集聚有利于企业共用 ▲ ,相互协作和技术创新,降低 ▲ ,集中处理废弃物等。
(4)水短缺问题是制约京津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请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提出解决该地区工业用水紧张的主要措施。
开源: ▲ ;
节流: ▲ 。
参考答案
(1)①原料丰富 ②能源丰富 ③科技发达 ④交通便利 ⑤市场广阔
(2)优化产业结构 减轻环境压力
(3)基础设施 成本
(4)开源: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 节流:节约用水;提高水循环利用率
好不容易找到的,下载下来的是WORD文档,然后自己复制上去的。下载链接给你吧。://taoti.tl100/UploadFiles/200912/2009120814493353373429.rar?wasid=fe7571e45a807a92cabf13aa2854f933
我是学地理专业的,有不会的问题可以问我。
2022年江苏高考地理答案解析及试卷汇总
2022年全国高考将在6月7日开考,相信大家都非常想要知道江苏高考地理科目的答案及解析,我就为大家带来2022年江苏高考地理答案解析及试卷汇总。
2022年江苏高考答案及试卷汇总
点击即可查看
大家可以在本文前后输入高考分数查看能上的大学,了解更多院校详细信息。
一 、江苏高考地理真题试卷(考后更新)
目前试卷暂未公布,所以关于江苏高考的地理试卷及答案我会在公布后及时为大家更新, 大家可以关注本文,我会第 一 时间为大家更新。
二、江苏高考地理真题答案解析(考后更新)
目前暂未公布,请大家耐心等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