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浙江高考改革是一场闹剧》,浙江高考改革弊端

tamoadmin 2024-07-14 人已围观

简介1.2022高考赋分制好处和缺点有哪些2.2024年浙江高考首考开启, 今年有哪些变化?3.新高考改革,选科陷阱有那些?4.浙江高考改革是场闹剧?新高考方案改变了什么5.浙江高考试点方案幕后:2年先后修改超30次你好,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选考、选学、一贯制、名额分配、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等已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这次被称为“史上最强”的中高考改革中,多项措施打破了教育多年的惯例。吃透新政策,

1.2022高考赋分制好处和缺点有哪些

2.2024年浙江高考首考开启, 今年有哪些变化?

3.新高考改革,选科陷阱有那些?

4.浙江高考改革是场闹剧?新高考方案改变了什么

5.浙江高考试点方案幕后:2年先后修改超30次

《浙江高考改革是一场闹剧》,浙江高考改革弊端

你好,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选考、选学、一贯制、名额分配、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等已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在这次被称为“史上最强”的中高考改革中,多项措施打破了教育多年的惯例。吃透新政策,8大改革让你一窥究竟。

1、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不公平

改革前:3+X

[科目变化]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综合300分。

[时间变化]固定时间:每年6月7日、6月8日。

改革后3+3

[科目变化]必考(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选考(物、化、生、史、地、政)三门选考按比例折算等级。

[时间变化]必考科目:固定时间6月;选考科目:分散其他时间,且改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

[形式变化]完善学业水平测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2、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

改革前

中国高考几十年来文理分科带来的偏科、知识面狭窄、过早抑制学生可塑性等的严重弊端。

改革后

从幼升小一直到高考更大地鼓励每个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将最大限度地提升全体学生的广泛阅读水平,让每个学生在全程12年的基础教育中逐步建立感兴趣的学科方向。

如下图的语文考纲

3、中高考将包含小学知识,学科无考试大纲

改革前

全国普遍存在的9年义务教育畸形掐尖的严重现象,根深蒂固的课内外教学的“奇、难、偏、怪“问题层出不穷。

改革后

从幼升小开始广泛阅读、见多识广,增加考试的范围、提升广度而不是难度,打破传统。降低学生平时学习负担,构建符合学生成长和年龄阶段正常、合理的教育环境,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该掌握的必须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必须掌握,必须掌握的还要掌握牢固。

4、“高考指挥棒”指向全面素质教育

分类考试

改革前:以分数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依据,严重导致中国人口众多而成材率却明显偏低。

改革后: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考试招生分开进行。

重培养兴趣、特长

改革前:按照一本、二本、三本院校分数线录取的方式。

改革后:先取消三本院校,并逐步实施按照专业录取。

淘汰应试教育

改革前:应试教育是管用的

改革后:新高考改革最终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是管用的”这种观念,虽然改变的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尤其是观念的转变非常困难。

5、降低小升初选拔难度

改革前:小升初选拔难度大,应性强。

改革后:①实现直升优质教育初中校、高中的机制②通过“校额到校”机制,让更多普通初中校的学生能进入重点高中就读。

6、中国教育体制“迫不及待”需要拔尖创新人才

恢复高考40年,改革开放近40年,目前的中国最急需的就是创新,创新要靠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和机制。

7、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国诚信体系的重建

改革前:应试教育

改革后:全面素质教育

8、生涯教育规划必将日益重要

全面素质教育

内容庞杂,体系众多,远不像应试教育那么单一,既要瞻前顾后又要恰如其分,需要很客观全面的把握和策略。

生涯教育

主要是告诉孩子怎么了解他人,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提前对将来的学习和人生进行规划。

2022高考赋分制好处和缺点有哪些

改一考为多考定终身,不好玩!

明年起浙江省高考单一的“统一选拔考试”将退出历史舞台,除了高考成绩,高中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都将成为是否能被高校入取的重要依据。据省考试院人士介绍:方向绝对是对的。这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的需要,是必须要进行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孩子能有选择的学习,实现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有关高考招生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成效明显。特别是去年施行的“平行志愿”,一下子减少了考生许多麻烦和顾虑,凸显了公平公正,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今年不少省份也相继借鉴推行。本次推出的方案,不是对招生方式的修剪,更具根本性、“一揽子”革新意义。其实效性、科学性怎么样,有待实施之后的进一步检验印证。作为一个“业外”的笔者,不敢妄加评论。

高考本不应是唯一的选拔方式

浙江省16日公布了该省新课改高考方案,除了高考成绩,高中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也都将成为能否被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从2009年起,单一的"统一选拔考试"将退出高考历史舞台。

在过去,高考更多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因为通过了高考,也便意味着从此进入了"吃皇粮"一族。而今,高考不仅是为选拔人才,还是为国家和社会发现和培养人才所服务。但是,高考的一考定终身,又存在着种种弊端。像一些偏才和专才,往往会没有通过高考而遭到大学的"遗弃"。这样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将高考作为唯一的选拔方式,注定是不科学和不合理的。

高考政策还是慎重些好!

从2009年起,单一的“统一选拔考试”将退出高考历史舞台。浙江省今天公布了该省新课改高考方案,除了高考成绩,高中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也都将成为能否被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

浙江官员制定出这一新的高考方案定是花了很大功夫。高考成绩,高中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三者都成了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再加上三类新的考试科目设置着实“复杂”的让笔者觉得晕晕糊糊。看了几遍才懂,也发现有些问题是新方案没有考虑到的。

改或不改,总得面对问题

从2009年起,单一的“统一选拔考试”将退出高考历史舞台。浙江省今天公布了该省新课改高考方案,除了高考成绩,高中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也都将成为能否被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相关负责人认为,分类测试、分批选拔,打破了以往科目设置高度统一的模式,使不同类型的学校能选拔到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能量力而考,减轻相当部分学生学习和考试压力;它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有利于培养既有必备的知识基础,又有个性和特长的专业人才和劳动者。

高考改革确保起点公平是关键

高考,这个关涉亿万学子人生轨迹的“国之大事”,可以比喻为“撬动地球”的那个“支点”。近年来,尽管人们激烈抨击现行高考制度的各种弊病,却始终未能寻找到一个最佳的替代方案。其要害是,现行高考制度充当了“起点公平”的“最后防线”。任何对现行高考制度的变革,必须确保“起点公平”不走样,才不失其正当性。浙江省的新方案能否做到这一点,必将最终决定改革的成败。

请给高考改革再多点信任

在“既有高考模式存在严重弊端”的共识下,各地都开展着不同形式的高考改革,但一般改革的动作比较小,相比之下,今年浙江高考改革的动作就显得很大了,不再是考题和考目上的微调,而是直指高考考分。该省决定从明年起改变单一的“统一选拔考试”,成绩不再是唯一录取依据,除了高考成绩,高中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也都将成为能否被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

2024年浙江高考首考开启, 今年有哪些变化?

高考赋分制的好处:一是极大地尊重学生的选择权,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优势;二是高考改革推动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改革,促进学生们从小全面发展;三是以兴趣为引导,利于人才的成长培养,也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促进教育公平等等。

高考赋分制的弊端

其弊端的出现,就在于选择同一考试科目的人数多少。因为选考科目是“自由恋爱”,选择得分相对容易的“白富美”、“高富帅”科目的人数就多,反之,选择“土肥圆”、“矮矬穷”科目的人数就少。用“白富美”、“高富帅”、“土肥圆”、“矮矬穷”来形容这些科目貌似并不恰当,但道理是一样的。

比如对更多的人而言,政治、历史、地理学起来轻松些,得分更容易,物理、化学、生物学起来就难一些,不容易得分。在趋利避害的本能选择下,选择物理、化学的考生就会更少。从最先试点新高考的浙江、上海等地的实践来看就是如此。

特别是浙江,2016年,分文理的传统高考模式下选择理科综合的学生占到63%。2017年实行不分文理的新高考之后,全省29.13万考生(其中25.01万人报名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物理的人数仅有8.9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5.58%。也就是说新高考模式下,选考物理的考生几乎减少了一半。然而绝大多数高校的招生专业却要求选考物理,这边选考物理的考生人数却锐减,竞争大大减少,从而出现了2020年选考了物理的考生279分上本科,没选物理的考生520分上专科的“奇葩”现象,引发社会广泛热议。

什么情况下使用会赋高分

1、语数外三门学科成绩突出的考生。

无论是3+3还是3+2+1,语数外三个科目都是不变的,并且这三门学科是统考科目,所以学好这3门科目,对于考生的帮助非常大,因为语数外,不参加赋分,分数越高,对于考生的总成绩就会越高。

2、政史地三门学科成绩好的学生。

相比于物化生和物化地,政史地的学习难度会小一点,因为记背的知识点比较多,不需要太多的逻辑思维,所以考生在考试的时候更容易拿高分,这样在赋分的时候,分值也会更高。

3、成绩中等偏下的考生。

赋分制对于成绩中等偏下的考生来说,反而优势更大,因为一般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都会选择比较难的学了,尤其是物理和化学,这两门,但是在赋分的时候可能会吃亏,反倒是成绩中等偏下的考生,赋分更高。

新高考改革,选科陷阱有那些?

2024年浙江高考首考开启, 今年的变化如下:

一、新高考改革方案

浙江此次高考用新高考改革方案:3+X+3,即语文、数学、组合三个必考科目和自选状元、学术能力、特长等“X”科目。其中,自选科目的学习时间和复习重点由考生自主选择,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二、考试科目和方式变化

相对于传统的高考,此次浙江高考在考试科目和方式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新高考方案取消了政治、历史、地理三门科目,增设自选状元、学术能力、特长等“X”科目。此外,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所有科目均用闭卷考试形式,且所有科目均要求考生使用普通话作答。

三、疫情防控措施

今年高考受疫情影响,考生入场前需要接受体温检测和身份验证等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同时,考场内要求考生佩戴口罩,并实行隔座就座、错开点名等措施,以确保考场安全和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四、全省60.6万考生赴考

据统计,本次浙江高考共有60.6万名考生报名参加。这些考生分别来自全省的各个区县,考试地点也遍布全省各地。此外,浙江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和各地招生考试机构还为考生提供了全程的服务和指导。

什么是浙江首考

浙江首考是指每年一月份的第一次高考,在这个考试中,考生需要面对外语和其他三门选考科目的考试,总分为450分,这四门首考的成绩和6月份高考的两次考试中,取分数最好的那次计入高考总分。

浙江首考一共有7门科目,考生们除了英语是必考外,其余三个选考科目可以自主选择。

其中外语包含了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选考科目包含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和技术。

对于考生来说,如果他们的三门选考科目和英语首考科目的成绩都很一般,那么在高考前的复习阶段,他们就需要顾及到所有六门学科的复习,可以想象高考的压力有多大。

浙江高考改革是场闹剧?新高考方案改变了什么

考生和家长们,大家是否还在为新高考改革后选科的问题而纠结呢?!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问题作为参考,希望会给考生和家长们提供一些帮助,避免入坑~

大家都知道,高考选科对于高中生来说无疑就是一场博弈,说起来轻松,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容易,而且需要从全方位进行考量才可以做到最完美,并且高考选科也关系到考生未来的职业方向,所以,在选科的时候必须谨慎,下面,就随一起往下看,新高考改革后选科陷阱有哪些

1、不要只看哪科分高,因为有些科目难点出现在选科后,比如:地理,可能难度会越来越大。

2、在3+1+2的12种组合中,有极少数学生选择史化生这样的组合,建议是,对于文理兼顾的组合,要慎重选择,不推荐这样思维方式相互矛盾的学科组合,‘3+1+2’的选择方式,实际上也是区分文理的。

3、选科时,不要根据其他同学或者自己对任课教师的评判进行选择,要看学科兴趣和客观情况,要最大限度排除人为因素。

下面就来重点谈谈选科问题:选科就是进入新高考省份的考生,在高一下学期就要对高考的考试科目进行选择。也就是说,考生在高一下学期就要确定高考的考试科目了。

具体来说,选科有两种模式:

1、“3+3”模式

第一个“3”是传统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每科150分。

第二个“3”是可选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6选3,每科100分。

这是早期进入新高考的省份(浙江、上海、山东、北京、天津、海南)所取的模式。

慢慢的就发现了,这种模式存在一定弊端,问题出在物理这门科目上了。物理这门科目选择的人数比例非常小。主要原因:一是物理这个科目真的不好学,难度相对较大;二是新高考“赋分制”惹的祸!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首选差生不选属于正常。但中等生看到差生不选,中等生也不敢选了;然后是优等生看到中等生不选,优等生也不选了。但这不是新高考改革的初衷,就有了下面的选科模式。

2、“3+1+2”模式

“3”是传统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

“1”是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二选一,每科100分。

“2”是再选科目: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选2,每科100分。

大家需在物理和历史科目中二选一,剩下的四科任选二,并且高校会按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列进行招生,这就是所谓的“3+1+2”模式。

那到底如何选科才是最科学的呢?随我一起往下看:

首先你选科之前一定要了解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选科要求。

新高考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录取的时候,各学校各专业会根据自己本专业的培养来制定选科要求,如果考生不符合选科要求,则无法报考该学校该专业。

大家还有要注意的是:同一个专业,不同学校、不同省份选科要求可能会不一样。同一个省份、同一个专业,不同学校选科要求也可能会不一样。

其次,你在选科之前尽量明确自己将来到底想学哪些专业,从事什么行业。

除了了解所选科目要求之外,一定要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如果对一个专业都不了解,就去学这个专业,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只有了解了这个专业,不但对你的选科有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真正的学习动力一定是发自内心的。

实际上,新高考改革对于考生来讲,真的意义很重大,也是个性化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

新高考改革是为了帮助学生去发现、发展自己的天赋和优势,将来可以去一个你喜欢的城市,可以读你喜欢的大学,可以研究你喜欢的专业,毕业后去过自己喜欢的人生,简单地说,就是个性化发展。

大家学着自己喜欢的或者擅长的科目,更有助于学习动力提升和成绩的提高。最后,我送大家一个发展竹蜻蜓,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

浙江高考试点方案幕后:2年先后修改超30次

浙江省新高考为有需要的考生提供第二次考试机会,除语文和数学之外,其余科目均有两次考试机会。

如考生每一个事关高考成绩的考试机会都不放过,高中三年参加的高考场次达10场。考生的压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是加大了。

对考生来说,“7选3”选的不仅是考试科目,还有未来的大学与专业。以前的文科、理科将变成数量多达35种的高考组合!而这一关系到今后人生道路的重要选择,高一就必须提前确定。对刚经历过中考的高一学生和家长来说,的确是难题。读什么大学什么专业,许多高三生临到填报高考志愿前,还搞不清楚,何况是新高一的学生,选什么、怎么选,学生和家长都茫然不知所措。

浙江高考试点方案幕后:2年先后修改超30次

高考改革大幕拉开,幕后有怎样的故事?钱报记者专访省教育厅厅长

刘希平揭密:为何试点是浙江

本报记者王玲瑛

这次新高考改革,由教育部统筹进行顶层设计,“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试点。之前,相关省份传出过试点消息,最后敲定的是浙江和上海,成为全国两大试点地区。

早在去年年底,浙江已拟定了一份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只等教育部全国方案出台,根据全国方案做出调整,再向社会公布。那时,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浙江争取成为试点省份,但还没有把握。

教育部最后选定浙江,昨天,刘希平把原因归结于,浙江有全面的高中新课改和高考招生改革的良好基础,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其来也渐,其入也深”。

为什么试点是浙江

因为有教育改革的良好基础

这是一个快得出人意料的时代。

2年前的9月,浙江开始全面推行“深化高中课改”,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给学生更多选择权,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当时钱江晚报记者访刘希平厅长时,他预计10年后,高考改革将与高中新课改配套,给学生更多自主权。那时刘希平还有些无奈,与高中课改相衔接的高考制度,是国家层面的设计,浙江希望在国家层面能早一些进行高考改革。

如果高考改革遥遥无期,这意味着,高中新课改会走得有些踉跄,一只脚往前走了,一只脚还在原地。这样的现状,会让家长和高中老师忧思重重,累觉不爱。

仅仅过了2年,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浙江和上海成为了全国两大试点地区。

刘希平把浙江这些年的“渐入、渐深”改革排了一个时间表:

2008年,浙江做了小范围的考试科目高考改革,英语听力、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实行平时考试,考生每科可参加2次,并自主选用考试成绩。

2009年,浙江高考科目进行分类,考生可在三大批次中自主选择。第一批科目,在保持原有“3+X”组合基础上,增加自选模块考核;第二批科目,维持原有“3+X”科目组合;第三批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基础上,增加技术科目测试。考生可以自主选择,量力而考。

这个方案实施后,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王建国在一次调研中不无感慨地说,“在浙江看到了希望,增强了推进高考改革的信心”。

2011年,浙江高考招生率先尝试“三位一体”,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2012年,浙江开始全面深化高中新课改,在普通高中推行学生选课和走班制教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必修课也开始进行分层教学,并实行弹性学时,给学生更多选择权。

刘希平阐述,当时深化高中课改设计,是想为学生找一条多样

化发展之路。之前,在普通高中,长期以来似乎只有一条路:升学。教育更多是一种标准化培养,让所有人在一个模子里成长。但有的人,天生对动手感兴趣;有的人,天生对艺术感兴趣;有的人,天生对数学感兴趣……统一学习,就会学得很痛苦。深化课改,是想让孩子学得快乐,学将来对他有益的、适合的东西。

2013年,浙江省提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使之升格到国家级考试要求。考试安排在标准化考点、考场;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全科开考、一年2次,学生每科可自主选择参加2次考试,并选用其中一次成绩;成绩报告用等级制。

这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成绩提供了制度支撑。

此外,浙江高考的平行志愿、高职提前招生、单考单招等改革,均已有多年实践。

“2009年的浙江高考科目分类,与当下高考改革方案的分类考试,在内在逻辑上是一致的;2011年,浙江‘三位一体’招生提出的综合评价、学业水平考试与统一高考相结合,与今年新高考改革方案,在脉络上也是一致的;2012年,深化高中新课改,实行学分制、走班制和弹性学时等制度,与这次高考招生改革推进学生和高校选择考试科目、实行高考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结合的思路完全一致。”刘希平说。

大影响、大思潮从微细不易察觉之处源发,浙江就这样一步步获得了“试点”资格。

为什么设计了那么多科目

因为想让学生有个性化选择

高考改革方案纷繁复杂,细节林林总总,但改革的内核却很清晰: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给学生和学校更多选择空间,使之符合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

选择权,或者说选择性教育思想,是刘希平担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期间,数不清在多少场合或会议中阐述过的教育理念。

在深化高中课改时,他就说过,“我自己想像,经过多少年的努力,这个以‘选择’为主旋律的改革,会落地开花,以前那种育人的统一标尺,会完全改变。衡量学习,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群孩子的成功。”

这个“多少年的努力”,当时刘希平做了一个估计:10年。

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这10年的预计,将大大缩短。

“高考确实是个指挥棒,它对现实教育影响很大,会倒逼高中新课改,给学生学什么,考什么,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刘希平把“选择权”比喻为理解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钥匙,理解选择权,也就理解了新高考。

“要理解我们这次高考改革,为什么设计了那么多科目让孩子选,那么多考试机会让孩子选,就是想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可以文理混搭

,可以跨界,孩子不用苦苦地和自己的短板较劲,使他更多品尝到自己的成功。”

“我们现在都认同,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但什么教育才适合孩子,我们很难事先设定,选择性教育,就是要在学和教过程中不断发现,什么才是适合孩子的。不是孩子的第一次选择,就一定是他的兴趣、能力,他也要靠选,靠试,然后调整。”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家长过多干涉孩子的选择,老张家的孩子学奥数被自主招生了,我家孩子也去学奥数;老李家的孩子学钢琴被当作特长生招走了,我家孩子也要去学……家长要做的不是跟风,而是发现孩子的唯一性,发现孩子的特长,而不是根据别人的经验来事先设定。” 浙江新高考改革,昨天只是拉开了大幕,具体实施还有非常多的困难。刘希平目前最大的担忧是诸多期望值的冲突,“我理解,社会各界对高考改革方案的期望值都很高,但很多期望值在当下无法满足,甚至很多期望值是互相矛盾的。比如专家希望给予高校更多自主招生权,但家长也许希望有更多刚性要求,以保证招生的公平公正。我们只能不断探索,让制度向更合理,更公平公正的方向去做。我想,未来总会越来越好。”

昨天公布的试点方案

前后修改了30多次

“从初稿到昨天方案公布,据我估计,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大概修改了30次以上。”一位曾参与浙江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调研的中学校长昨天透露。

全程参与方案起草修改的一位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告诉钱报记者,2013年年底的方案,基本格局与现行方案一致,像不分文理、选考科目多次考试等都没变,每次修改和调整都是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早先的方案里,学业考试分等级,在等级制转换赋分时,原来的设想是5分一档,后来高中校长们提议,档次差别太大,后来改成了3分一档。

这位工作人员透露,方案征求意见,邀请最多的是高中校长,包括重点中学、农村中学、普通中学等学校的校长代表,然后是省里的意见,高校的意见,专家的意见,一定范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等。

作为国家层面的改革,高考改革方案保密要求高。一名中学校长说,“我们参加会议,都有保密要求,现场不能做笔记,不能录音,不得拍照,方案看可以,但不准外带,也不能做个别解读。”

“新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考模式的改变,引发学校管理要变革,传统班级、传统的教学流程、课时安排,都要重新设计,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一定要学会自主选择。”一名校长说,这中间压力很大,特别考验执行中的智慧和艺术。

浙江

高考试点方案要求,高校要提前公布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和其他选拔条件。2016年10月,浙江将第一次实施选考科目多次考试,省外高校能针对浙江试点,提前公布选考范围吗?

省教育厅工作人员昨天表示,教育部已经对省外高校提出要求,这一点浙江考生和家长不用担心。

一位高中校长则透露了更详细的时间表,据说明年5月之前,各个高校会根据专业要求提出对学生必考科目的要求。

语文、数学和外语,是全国统一考试,浙江还能自主命题吗?

浙江教育厅工作人员表示,直到目前为止,教育部还没有明确表示。但国家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到,将逐步增加全国统一命题,所以浙江还在等国家的统一安排。2016年和2016年高考,语文、数学还是浙江自主命题,外语笔试也是浙江自己命题,听力委托国家考试中心命题

文章标签: # 高考 # 科目 #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