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莒南高考状元有几个_莒南高考状元

tamoadmin 2024-07-01 人已围观

简介1.山东日照的莒县有多少历史了下关区的历史文化,最先让人想起的恐怕便是明城墙。全长33公里的明城墙目前遗存的城墙段落还有22公里,无论从保留的长度还是33公里的总长来说,都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带,文化、学术价值不可估量。 台城、月牙湖、中华门、阅江楼、小桃园、东西干长巷等城墙保护工作陆续完成后,明城墙外侧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完成,在城墙保留的段落之间、城墙和城河之间,一片片秀丽的风光与独具历史

1.山东日照的莒县有多少历史了

莒南高考状元有几个_莒南高考状元

下关区的历史文化,最先让人想起的恐怕便是明城墙。全长33公里的明城墙目前遗存的城墙段落还有22公里,无论从保留的长度还是33公里的总长来说,都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带,文化、学术价值不可估量。

台城、月牙湖、中华门、阅江楼、小桃园、东西干长巷等城墙保护工作陆续完成后,明城墙外侧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完成,在城墙保留的段落之间、城墙和城河之间,一片片秀丽的风光与独具历史厚重感的城墙相互辉映,和遗址公园风光带一起,在城墙外侧形成近30公里的绿环。

明城墙的保护只是一个缩影。天妃宫、静海寺、阅江楼……这些历史优秀的文化瑰宝在下关人精心的呵护下得到传承和发扬。下关区秉承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正阔步迈向“文化大区”。

如阅江楼景区,濒临长江,内有阅江楼、古炮台、阅江处、静海寺等30余处历史遗迹,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又如狮子山,原名卢龙山,高78米,周长2公里,有“狮岭雄观”之美誉,为金陵48景之一。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卢龙山以8万军队大败陈友谅40万人马,为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础。朱元璋称帝后,赐改卢龙山名为狮子山,下诏在山顶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阅 江楼于2001年改建并对外开放,高52米,共7层,具备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登上阅江楼,放眼远眺,浩瀚的大江风光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背江而望,金陵全景尽收眼底。

这样的历史瑰宝在下关区不是一处两处,智慧的下关人民认识到,也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在大刀阔斧创建滨江新城的同时,传承并发扬了优秀的文化传统。

丰富的历史资源,让今天的下关散发着充分的历史韵味。总体看来,下关区有六大文化资源优势。第一,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目前下关境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省级文保单位11个,市级文保单位1个,区级文保单位6个。下关是郑和航海的始发地和归宿地,明城墙、静海寺、天妃宫、江南水师学堂、渡江胜利纪念馆、南京铁路西站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存是南京“六朝古都”风雨沧桑的缩影。

第二,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下关有9.8公里的长江岸线,4公里的明城墙、外秦淮河景观带、幕燕风光带、静海寺、天妃宫历史景区,阅江楼、绣球公园、小桃园等下关文化旅游资源。随着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下关电厂、南京铁路西站搬迁等城市发展重大机遇的到来,一批新的文化旅游资源将进一步形成。

第三,文化产业资源优势。下关区文化市场日渐繁荣,消费增幅较快,下关区现有大小400多个文化市场经营企业,从业人员3000多人。

第四,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下关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特色文化品牌,妈祖文化、郑和航海文化等一批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已经形成。

第五,群众文化资源优势。下关区有近20个市民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群众文化骨干队伍不断壮大。以妈祖文化艺术节、阅江楼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等为代表的节庆活动为地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大餐。

第六,人文资源优势。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下关区涌现了以袁金良为代表的富有时代精神、体现下关文化内涵的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构筑了下关区人文资源的核心优势。

山东日照的莒县有多少历史了

莒县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莒县位于山东东南部,属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日照市,面积1952。

4平方公里,人口108万。 莒县是块古老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中生代第四纪中期,莒地就是植物茂盛、哺乳动物蕃生、古人类繁衍的地方。到新石器时代,已形成了以陵阳河大汶口遗址为中心的古代文化亚区。

莒商代为姑幕国,春秋时期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莒故城为莒地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

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 莒地古城堡遗址达十几处之多,古遗址、古墓葬已发现1291处;莒县地下地上文物丰富,县博物馆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

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沉淀,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给这方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

境内浮来山清雅灵秀,古迹众多,是山东省六条旅游线之一。山上座落着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批评理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故居——定林寺,寺中有刘勰校经楼,有树龄近四千年的“天下银杏第一树”。

境内马亓山、屋楼崮石奇、洞幽,风光秀丽,名胜众多。另外境内还有齐长城、状元林、乐毅垒等名胜古迹,既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又是访古寻幽之胜地。

莒县地处暖温带,四季分明,寒暑适中,物产丰饶。盛产小麦、水稻、玉米、豆类、薯类,以及花生、桑蚕、黄烟、茶叶、西瓜等,苹果、银杏、板栗、桃、柿、杏等干鲜果也十分丰富,是全国粮食、油料、果品、蔬菜、生猪、肉食兔等重要生产基地。

莒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初步探明的矿产达38种,铁、铜等金属和石灰石、大理石、页岩粘土等非金属资源尤为丰富。 莒县有沭河等大小河流26条,有青峰岭等大中小型水库226座,水资源充足。

有没有知道莒县县志的

://bc/yellowpage/pany_371122000960.

历史沿革

莒县历史悠久。商代为姑幕国,周为莒子国,秦始为县,西汉初曾为郡,文帝二年在此置城阳国,隋又为州,后为州为县数度升降,1913年改州称县至今。虽时代更替、版图数变,然三千年来,莒名始终未易。莒国故城一直是州、县治所,而今更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政区位置

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东接东港区和五莲县,西连沂水、沂南两县,南与莒南县毗连,北与诸城市为邻,北距青岛200公里,东距日照港68公里,206国道,225、335、336省道在县城交汇成网,日东高速公路和胶新铁路贯穿境内,胶新铁路在县城北2公里处建有二级站1处。

行政区划

莒县行政区划历史上经过多次变革。目前,全县共辖17镇4乡1260个行政村。17镇为:城阳、招贤、阎庄、夏庄、中楼、小店、龙山、刘家官庄、安庄、峤山、东莞、浮来山、陵阳、长岭、店子集、碁山、洛河,4乡为寨里河、桑园、库山、果庄。

自然特征

到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11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1万人,占总人口的17.3%。现有总面积1952.4平方公里。

社会事业

莒县地势北高南低,四周环山,中间丘陵、平原、洼地交接,海拔200米以上的低山占总面积的13.25%,丘陵占61.35%,平原洼地占25.4%。莒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811.4毫米上下,无霜期约184天。

资源特点

莒县农副土特产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地瓜等,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大豆、棉花、瓜菜、桑蚕、黄烟、茶叶、果品、食用菌等,历史上曾有"收不收,下莒州"之美誉。莒县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初步探明的铜、铁、石灰岩、大理石、页岩硅化粘土等矿物质有38种,其中石灰岩储量达34.2亿立方米,有着国内少有的优质石灰岩带。莒县水资源较为丰富,地表水径流量年约6.2亿立方米,平均年利用量在2.5亿立方米以上。

旅游资源

莒县历史悠久,名胜荟萃。莒国故城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城西浮来山峰秀林幽,千年古刹定林寺、天下银杏第一树、春秋鲁莒会盟处、刘勰校经楼等景点知名天下;县境东南马鬐山耸翠叠秀,南宋红袄军、元末红巾军的营垒故址犹存,兼有望海楼、一线天、仙人洞、仙女浴池等景观。此外,齐长城遗址、陵阳河遗址、状元林、博物馆、屋楼崮等地,也为游人向往的好去处。

莒县有什么名胜古迹

莒县是块古老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中生代第四纪中期,莒地就是植物茂盛、哺乳动物繁生、古人类繁衍的地方。

到新石器时代,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为中心的古代文化亚区。莒商代为姑幕国,春秋时期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莒故城为莒地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莒文化,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莒地古城堡遗址达十几处之多,古遗址、古墓葬已发现1291处;莒县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

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积淀,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这方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

境内浮来山清雅灵秀,古迹众多,是山东省六条旅游线之一。山上坐落着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评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故居——定林寺,寺中有刘勰校经楼,有树龄近四千年的“天下银杏第一树”。

境内马亓山、屋楼崮峰险、石奇、洞幽,风光秀丽,名胜众多。另外,境内还有齐长城、状元林、乐毅垒等名胜古迹,既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又是访古寻幽之胜地。

莒县南靠兖石铁路,北近胶济铁路,东临日照港,206国道,225、335、336省道交汇莒城,连接京沪高速、同三高速的日东高速公路和胶新铁路贯穿境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莒国故城已形成较现代化的服务网络,有大型商场、中心10余处,有设施完备的涉外宾馆酒店15处,可为中外朋友提供优质服务。

莒县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

莒县位于山东东南部,属新亚欧大陆桥头堡日照市,面积1952.4平方公里,人口108万.

莒县是块古老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中生代第四纪中期,莒地就是植物茂盛.晡乳动物蕃生.古人类繁衍的地方。到新石器时代,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志为中心的古代文化亚区。莒商为古幕国,春秋时期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莒故城为莒地区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莒文化。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区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莒地故城堡遗址达十几处之多,古遗址.古墓群已发现1291处;莒州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沉淀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 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给这方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

山东日照的莒县有多少历史了

莒县是块古老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新石器时代,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为中心的古代文化亚区。莒商代为姑幕国,春秋时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莒故城为莒地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莒文化。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莒地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

莒地古城堡遗址达十几处,古遗址、古墓葬已发现1291处,莒县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县博物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沉淀,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给这方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境内浮来山清灵雅秀,古迹众多,是山东省六条旅游线之一。

山中古刹定林寺,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故居。寺内有当代文学巨匠郭沫若亲笔题写匾额的校经楼, 为刘勰晚年校经著书之处。

寺院正中矗立着“天下银杏第一树”,高24.7米,粗15.7米,树龄近4000年,虽历经沧桑,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此外,境内还有齐长城遗址、状元林、乐毅垒、马鬐山红袄军遗址和玉皇山龙鱼、屋楼春晓等景观,既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又是访古寻幽之胜地。

莒县属于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主要特征是:春季温和,风多雨少;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少雨干旱;冬季寒冷,雨雪稀少。

在作物生长季节,光照充足,热量和降水都较丰富;但在有些年份,也出现了旱涝、低温等灾害性天气。 统计资料显示,莒县地区的常年平均气温为12.1℃,年降水量75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245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82天 文博精粹 据考,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的部落,《中国史稿》(郭沫若著)载“伯益是早期融入华夏的又一支夷人分支,传说中伯益的后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等14个民族。”

至商代为姑幕侯国,周为莒国,汉为城阳国,后为州为县。古老而年轻的莒地,在数千年的岁月中,积沉了丰厚的文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莒县陵阳河出土的刻有象形文字的大口尊和陶质牛角号,把华夏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年。 莒乡文苑,内藏丰厚。

据史载,仅六朝时,莒人文著,册以百计。其中臧严之《栖风春秋》、臧荣绪之《晋书》、刘勰之《文心雕龙》地位颇高,历代相传。

明、清之交,莒人文著,再掀 *** ,涌现出卢纯、于学谧、管廷献、李继芳等著作达200余卷;30年代,一代学子周兴南又写下了《孙子兵法考释》等五部传世之作。时到当代,莒人文著,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仅改革开放20年,全县共出版图书30余册,在省以上报刊发表文稿1700余篇;杜守敏出版了《全国高考优秀作文评导》等11册教学丛书,王世龙出版了《土地的花冠》等7册专集,唐家兴发表了《抗拒破产》等数十万字的文学作品。

与此同时,他乡莒籍作家,其人其作知名者不下百人。其中:张采忱、魏树海、于产、赵书三等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

另外,莒县还先后自发成立起“诗社”、“文学社”等文学团体20余个。 莒乡书画,名人荟萃。

明代赵原、清代于学谧、于长龄、邴宛麟、董玉辉、庄陔兰、孙少山等皆为书画之大手笔,其人物、花卉、山水、书法,或苍郁幽深,或傲岸不羁,或遒劲秀美,或雅俗共赏,不仅在当代红极一时,至今为后人所推崇。建国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莒乡书画界非常活跃,成为省文化厅命名的“山东省民间书画艺术之乡”。

宋式云、何乃磊、徐永田、朱全增、高金书、宋金鼎等一大批书画家以其作品的绚丽多姿,成为全国知名的书画家,其中何乃磊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大奖赛中获奖。另外,莒县书法、绘画群体庞大,新秀层出不穷。

他们的作品或夺得全国大奖,或出展北京、香港,是我县书画艺术史上的新生力量。外乡莒县籍画家也不乏其人,知名者有百余位,风采各有千秋。

虽身居他乡,亦为莒县增光不少。 莒县剪纸艺术起于民间,以剪“过门彩”和“天棚花”为主,图案多是“恭贺新春”、“凤凰对舞”之类,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建国之后,于永胜、贾孝来等融林刻、多色套剪为一体,将莒乡的剪纸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的作品格调清新,色彩明朗,深得社会各界喜爱。

仅于永胜一个人就在省以上报刊发表作品1000余幅。 莒县的民间,多在节日时进行。

有春节的狮子、旱船、高跷、花棍、跑驴等杂耍,有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民间小唱,有元宵节的花灯和焰火,有清明节的秋千和风筝。其中碁山的转秋千,以其独特的方式,引起了各地游客的浓厚兴趣。

莒县地方风俗,涉及范围较广,文化、体育、各有所属,其中端午节采药、清明节荡秋千、正月十五送灯等,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1996年4月,莒县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

重要文物 (1)图象文字。是刻在灰陶尊腹部的原始陶文。

自1960年以来,在莒县陵阳河、朱家村和杭头三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已先后出土10多种类型20余个单字。此系迄今所见中国最早。

山东日照的莒县有多少历史了

莒县是块古老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新石器时代,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为中心的古代文化亚区。莒商代为姑幕国,春秋时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莒故城为莒地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莒文化。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莒地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

莒地古城堡遗址达十几处,古遗址、古墓葬已发现1291处,莒县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县博物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沉淀,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给这方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境内浮来山清灵雅秀,古迹众多,是山东省六条旅游线之一。

山中古刹定林寺,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故居。寺内有当代文学巨匠郭沫若亲笔题写匾额的校经楼, 为刘勰晚年校经著书之处。

寺院正中矗立着“天下银杏第一树”,高24.7米,粗15.7米,树龄近4000年,虽历经沧桑,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此外,境内还有齐长城遗址、状元林、乐毅垒、马鬐山红袄军遗址和玉皇山龙鱼、屋楼春晓等景观,既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又是访古寻幽之胜地。

莒县属于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主要特征是:春季温和,风多雨少;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少雨干旱;冬季寒冷,雨雪稀少。

在作物生长季节,光照充足,热量和降水都较丰富;但在有些年份,也出现了旱涝、低温等灾害性天气。 统计资料显示,莒县地区的常年平均气温为12.1℃,年降水量75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245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82天 文博精粹 据考,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的部落,《中国史稿》(郭沫若著)载“伯益是早期融入华夏的又一支夷人分支,传说中伯益的后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等14个民族。”

至商代为姑幕侯国,周为莒国,汉为城阳国,后为州为县。古老而年轻的莒地,在数千年的岁月中,积沉了丰厚的文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莒县陵阳河出土的刻有象形文字的大口尊和陶质牛角号,把华夏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年。 莒乡文苑,内藏丰厚。

据史载,仅六朝时,莒人文著,册以百计。其中臧严之《栖风春秋》、臧荣绪之《晋书》、刘勰之《文心雕龙》地位颇高,历代相传。

明、清之交,莒人文著,再掀 *** ,涌现出卢纯、于学谧、管廷献、李继芳等著作达200余卷;30年代,一代学子周兴南又写下了《孙子兵法考释》等五部传世之作。时到当代,莒人文著,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仅改革开放20年,全县共出版图书30余册,在省以上报刊发表文稿1700余篇;杜守敏出版了《全国高考优秀作文评导》等11册教学丛书,王世龙出版了《土地的花冠》等7册专集,唐家兴发表了《抗拒破产》等数十万字的文学作品。

与此同时,他乡莒籍作家,其人其作知名者不下百人。其中:张采忱、魏树海、于产、赵书三等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

另外,莒县还先后自发成立起“诗社”、“文学社”等文学团体20余个。 莒乡书画,名人荟萃。

明代赵原、清代于学谧、于长龄、邴宛麟、董玉辉、庄陔兰、孙少山等皆为书画之大手笔,其人物、花卉、山水、书法,或苍郁幽深,或傲岸不羁,或遒劲秀美,或雅俗共赏,不仅在当代红极一时,至今为后人所推崇。建国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莒乡书画界非常活跃,成为省文化厅命名的“山东省民间书画艺术之乡”。

宋式云、何乃磊、徐永田、朱全增、高金书、宋金鼎等一大批书画家以其作品的绚丽多姿,成为全国知名的书画家,其中何乃磊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大奖赛中获奖。另外,莒县书法、绘画群体庞大,新秀层出不穷。

他们的作品或夺得全国大奖,或出展北京、香港,是我县书画艺术史上的新生力量。外乡莒县籍画家也不乏其人,知名者有百余位,风采各有千秋。

虽身居他乡,亦为莒县增光不少。 莒县剪纸艺术起于民间,以剪“过门彩”和“天棚花”为主,图案多是“恭贺新春”、“凤凰对舞”之类,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建国之后,于永胜、贾孝来等融林刻、多色套剪为一体,将莒乡的剪纸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的作品格调清新,色彩明朗,深得社会各界喜爱。

仅于永胜一个人就在省以上报刊发表作品1000余幅。 莒县的民间,多在节日时进行。

有春节的狮子、旱船、高跷、花棍、跑驴等杂耍,有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民间小唱,有元宵节的花灯和焰火,有清明节的秋千和风筝。其中碁山的转秋千,以其独特的方式,引起了各地游客的浓厚兴趣。

莒县地方风俗,涉及范围较广,文化、体育、各有所属,其中端午节采药、清明节荡秋千、正月十五送灯等,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1996年4月,莒县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

重要文物 (1)图象文字。是刻在灰陶尊腹部的原始陶文。

自1960年以来,在莒县陵阳河、朱家村和杭头三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已先后出土10多种类型20余个单字。此系。

莒县是块古老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新石器时代,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为中心的古代文化亚区。

莒商代为姑幕国,春秋时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莒故城为莒地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莒文化。

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莒地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

莒地古城堡遗址达十几处,古遗址、古墓葬已发现1291处,莒县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县博物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

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沉淀,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给这方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

境内浮来山清灵雅秀,古迹众多,是山东省六条旅游线之一。

山中古刹定林寺,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故居。

寺内有当代文学巨匠郭沫若亲笔题写匾额的校经楼, 为刘勰晚年校经著书之处。

寺院正中矗立着“天下银杏第一树”,高24.7米,粗15.7米,树龄近4000年,虽历经沧桑,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此外,境内还有齐长城遗址、状元林、乐毅垒、马鬐山红袄军遗址和玉皇山龙鱼、屋楼春晓等景观,既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又是访古寻幽之胜地。

莒县属于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主要特征是:春季温和,风多雨少;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少雨干旱;冬季寒冷,雨雪稀少。

在作物生长季节,光照充足,热量和降水都较丰富;但在有些年份,也出现了旱涝、低温等灾害性天气。

统计资料显示,莒县地区的常年平均气温为12.1℃,年降水量75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245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82天

文博精粹

据考,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的部落,《中国史稿》(郭沫若著)载“伯益是早期融入华夏的又一支夷人分支,传说中伯益的后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等14个民族。

”至商代为姑幕侯国,周为莒国,汉为城阳国,后为州为县。

古老而年轻的莒地,在数千年的岁月中,积沉了丰厚的文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莒县陵阳河出土的刻有象形文字的大口尊和陶质牛角号,把华夏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年。

莒乡文苑,内藏丰厚。

据史载,仅六朝时,莒人文著,册以百计。

其中臧严之《栖风春秋》、臧荣绪之《晋书》、刘勰之《文心雕龙》地位颇高,历代相传。

明、清之交,莒人文著,再掀 *** ,涌现出卢纯、于学谧、管廷献、李继芳等著作达200余卷;30年代,一代学子周兴南又写下了《孙子兵法考释》等五部传世之作。

时到当代,莒人文著,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仅改革开放20年,全县共出版图书30余册,在省以上报刊发表文稿1700余篇;杜守敏出版了《全国高考优秀作文评导》等11册教学丛书,王世龙出版了《土地的花冠》等7册专集,唐家兴发表了《抗拒破产》等数十万字的文学作品。

与此同时,他乡莒籍作家,其人其作知名者不下百人。

其中:张采忱、魏树海、于产、赵书三等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

另外,莒县还先后自发成立起“诗社”、“文学社”等文学团体20余个。

莒乡书画,名人荟萃。

明代赵原、清代于学谧、于长龄、邴宛麟、董玉辉、庄陔兰、孙少山等皆为书画之大手笔,其人物、花卉、山水、书法,或苍郁幽深,或傲岸不羁,或遒劲秀美,或雅俗共赏,不仅在当代红极一时,至今为后人所推崇。

建国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莒乡书画界非常活跃,成为省文化厅命名的“山东省民间书画艺术之乡”。

宋式云、何乃磊、徐永田、朱全增、高金书、宋金鼎等一大批书画家以其作品的绚丽多姿,成为全国知名的书画家,其中何乃磊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大奖赛中获奖。

另外,莒县书法、绘画群体庞大,新秀层出不穷。

他们的作品或夺得全国大奖,或出展北京、香港,是我县书画艺术史上的新生力量。

外乡莒县籍画家也不乏其人,知名者有百余位,风采各有千秋。

虽身居他乡,亦为莒县增光不少。

莒县剪纸艺术起于民间,以剪“过门彩”和“天棚花”为主,图案多是“恭贺新春”、“凤凰对舞”之类,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建国之后,于永胜、贾孝来等融林刻、多色套剪为一体,将莒乡的剪纸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他们的作品格调清新,色彩明朗,深得社会各界喜爱。

仅于永胜一个人就在省以上报刊发表作品1000余幅。

莒县的民间,多在节日时进行。

有春节的狮子、旱船、高跷、花棍、跑驴等杂耍,有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民间小唱,有元宵节的花灯和焰火,有清明节的秋千和风筝。

其中碁山的转秋千,以其独特的方式,引起了各地游客的浓厚兴趣。

莒县地方风俗,涉及范围较广,文化、体育、各有所属,其中端午节采药、清明节荡秋千、正月十五送灯等,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1996年4月,莒县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

重要文物

(1)图象文字。

是刻在灰陶尊腹部的原始陶文。

自1960年以来,在莒县陵阳河、朱家村和杭头三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已先后出土10多种类型20余个单字。

此系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文字,是汉字的祖型,可证我国古文字史当在5000年以上。

(2)褐陶号角。

1979年于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

夹砂褐陶,形似牛角,制做精细,吹之作响。

此号角属考古首次发现,对研究我国原始社会解体和奴隶社会的萌生将是弥足珍贵的物证。

白陶双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炊器,1977年于陵阳河遗址出土。

夹砂白陶质,喇叭口大10.8厘米,鼓腹径粗1.2厘米,高34厘米,形若鸟状,系东夷民族鸟图腾崇拜的物证。

(3)白陶封口。

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炊器,1971年出土于陵阳河遗址。

夹砂白陶,鸟喙形流口封堵,封口上有许多不规则的锥孔,状同喷头,具有出气、防尘、讲究卫生之功能。

(4)玉琮。

大汶口文化时期祭祀的礼器,1983年于杭头遗址出土,灰绿色角闪岩质,形外方,边长12.6厘米,中间有圆孔,径6.5厘米,通体磨制,圆滑扁平。

樊崇起义

公元18年(新莽天凤五年),琅琊(今山东临沂)人樊崇在莒县起义。

不久转入泰山,后在成昌(今山东东平西)大破莽军,发展到十余万人,以赤色涂眉,称“赤眉军”。

公元25年,率军攻入长安,立刘盆子为帝,消灭背叛绿林军的刘玄政权。

后因粮尽撤退,陷入刘秀大军包围,被迫投降。

公元27年,力图再起,未成,被刘秀所杀。

杨妙真抗金

1214年(宋贞二年),金军镇压红袄军,起义军领袖杨安儿被杀。

其妹杨妙真,号“四娘子”, *** 余部数万人,活动于潍(今潍坊)、莒(今莒县)一带,后与红袄军另一领袖李全在马鬐山(今莒县东南)会合,杨妙真与李全结为夫妻,继续抗金。

解放莒城莫正民起义

1944年11月14日,八路军滨海军区四、六、十三团,八路军鲁中军区一团,山东军区特务团两个营,山东军区独立一旅,莒中、莒南独立营及区中队、民兵计万余人,发起解放莒城战役。

是日,伪莒县保安大队副大队长莫正民率所部3500余人反正,并生擒于经武。

伪县 *** 全部官员反正,莒县解放。

山东省第一个农业合作社

1951年11月25日,14区吕家庄(今莒县闫庄镇爱国村)吕鸿宾等5 户农民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社员公推吕鸿宾为社长。

文章标签: # 文化 # 莒县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