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2019高考题语文试卷_2019高考时语文题

tamoadmin 2024-06-24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语文常见错误题型有哪些2.语文修改病句3.2019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欣赏4.陕西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什么意思怎么写(审题立意) #高考# 导语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分值占比,而作文指导也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 从近年高考作文题出发,探究其中的内在规律,总结出新材料作文中存在的话题作文背景,以及试题中蕴藏的核心概念意识、具体语境意识、发散辩证思维等值得关注的命题指向。 江苏作为教育大省

1.高考语文常见错误题型有哪些

2.语文修改病句

3.2019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4.陕西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什么意思怎么写(审题立意)

2019高考题语文试卷_2019高考时语文题

#高考# 导语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分值占比,而作文指导也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 从近年高考作文题出发,探究其中的内在规律,总结出新材料作文中存在的话题作文背景,以及试题中蕴藏的核心概念意识、具体语境意识、发散辩证思维等值得关注的命题指向。

 江苏作为教育大省,一向以其独特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备受瞩目,尤其是高考命题的独特性常常会引发教育界的讨论,但不可否认,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特别是作文命题对本省的语文教学有着深刻而积极的推动作用。自2004年始,江苏高考进行独立命题距今已经过去14个年头,高考作文试题也已然形成了稳中求变、开放创新[1]的稳健风格。因此探究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是可能的,从命题发展脉络把握命题导向,进而积极指导学生写作,让高考作文发挥其“指挥棒”的正效作用[2],并努力构建它与高中作文教学间的良性关系,也是十分具有意义的。

  一.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命题发展

 近六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均采取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所谓新材料作文,有老师将之归纳为三个新:“立意角度新、材料处理新、文体要求新”[3],即给定一段材料文中给出关键词语、从多个立意角度出发、不限文体进行写作。这样的新材料作文看似带了一个“新”字,就其形式而言依旧离不了“材料作文”的背景,因为一旦脱离了材料就又回到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形式去了。但就其内容又离不开话题作文的背景,自13年以来几乎每一次的作文试题中都有明显的关键词、核心概念,出题者本身并不是想让考生漫无边际地“跑马”,他们总希望找到一个内在的圈子将新材料作文给约束住,给出的材料看似是开放的,但实际上还是封闭的。以下将一一简述13年到18年来作文的具体形式和内容。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以“蝴蝶与探险者”的故事开创了本省新材料作文的新纪元,此后五年,无一例外均采取这样的命题形式。当年的命题无疑是产生了巨大争议的,无论是命题者自身对于材料的改动,还是原作常识性的错误,均引发了相当程度的讨论。但是抛开这些问题,回到命题本身,应该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命题形式与内容上的指向性。第一,发散意识,这段材料是一则故事类的材料,故事中有多个要素,很明显命题者设置了多个角度,而并非旧材料作文仅有一个立意。第二,全局意识,新材料作文固然有很多的立意角度,然立意必定有高下之分,那么立意必须要站在全局角度。第三,语境意识,新材料作文必然不是信马由缰,一定要在材料语境之中的思考,绝不是随意在文中挑选关键词就能够进行无限拓展的。13年的作文只是新材料作文的开端,其后几年的作文命题就显得更加成熟老道。以下将14到18年的作文进行综合对比阐述。五者均属于“名言”性质的材料,有明显的关键词与核心概念的导向:“青春、朽与不朽”,“智慧”,“说话、创新、个性”,“车”,“语言”。这样的命题带有我省一贯的话题作文的特色,看似是一段材料,其中内容又是有核心的,思维是需要发散与拓展的,但是又必须是围绕着中心词核心概念进行发散与拓展的,这对于学生的语境意识就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还有一点共通性就在于,考题呈现辩证特点,在名言类的材料之中,处处显现着辩证思维的痕迹,希望考生对核心概念进行演绎时要有辩证的逻辑思考,有界定有辩证地发散,而不是无章法无逻辑地自说自话,这是高考作文的内在指向要求。当然三者也有各自的倾向,“青春朽与不朽”的辩证意味浓,生活色彩浓,更加倾向于从个人的情致,志向,人生态度角度思考,十分贴近高中生,显得格外亲切。“智慧”更侧重于界定,发散,对于这一核心概念的界定是必须做的功课,以及围绕这样的核心概念的具体展开,忌讳以空对空。16年的题目,虽然给出了关键词但是由于题目本身有多个概念,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阐述,也不能脱离材料任取关键词进行论述。17年有关于车的命题,其话题色彩更加明显,与前几年的辩证风不同,本则题目又转回到引语加话题的形式,尽管作者没有明确给出话题,但是隐含在其中最关键的话题就是“车”。一切的阐述都离不开这个“车”,真情,观念,哲思都是寄寓在“车”上,这种命题形式给套作、模式作文等等速成作文极大的打击。借鉴了美学角度的“移情”,也接近中国古代的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写作形式,更考验学生从一粒沙中看出乾坤气象的思维,这样的思维在今后的作文中显得尤为重要。18年关于“语言”的试题,更类似于15年的“智慧”,概念十分宽泛,需要有界定,又要找到一个小的入口切入发散,且试题更显人文气息。

  二.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以上简要梳理了江苏高考近年来作文试题的发展脉络,在脉络的梳理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共通的特点并试图探究出一些普适性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或将成为指导中学生作文写作强有力的理论支撑。1.新材料作文形式与话题作文背景江苏近年来的作文,均采取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但不意味着话题作文就失去了指导意义,恰恰相反,话题作文对新材料作文的影响是巨大的。脱离了语境,脱离了背景的阐述的作文都有游离主题的危险,因此话题意识应该得到重视。更有教师提出“新材料话题作文”[4的概念,将这种作文形式界定在新材料与话题作文之间。不管怎样界定,话题意识将在未来的高考作文试题中一直延续下去。2.立意多元化与语境核心概念确立立意多元化是新材料作文的显著特征,但是多元不意味着包罗万象,乃至于信马由缰。纵观近年来的高考题,多数都有着核心概念的出现,这实际上就指引着学生的行文思路,既要发散但绝不能脱离材料中语境自由发挥。作文的立意有多个侧面,但绝不能断章取义,即使是从材料的某一侧面出发,也要兼顾到整个语境的具体内容,谈“青春”还是要回到“朽与不朽”的讨论,谈“经验”、“能力”、“境界”也必须建立在“智慧”这一核心概念上,谈“文化、文明”也离不开语言的载体,而不是漫无边际地从材料中任取一个词进行无限放大。立意的多元化应该是建立在对于语境核心概念的准确把握上,这与新材料作文中蕴含的话题意识是一致的。3.以小见大的发散思考与辩证思维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都比较接地气,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词语“青春”、“智慧”、“个性、创新”、“车”、“语言”,核心概念的常见化是本省作文对于考生的善意,让考生有话可写,有理可论,有情可抒,也进一步打击套作、仿作等不明智的应试举动。当然这也需要考生了解生活,进行广泛而有深度的阅读,从小处着手去阐述人生大智慧,这是以小见大的思维,也是高考作文对于中学教学的有力引导。尽管近年来的材料趋于生活化,但是绝不意味着试题的简易化,扁平化,相反更考验学生的发散、辩证的思维,行文时对于材料的内在逻辑既要有整体的把握,对核心概念有较为深入的阐述,又能够进一步拓展进行联想与发散,绝不是简单贴标签就能处理的。这对于考生的思维水平有更高的要求,而这种思维能力也是中学应试训练中所缺乏的。

  三.新环境下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策略

 笔者在上文中简要分析了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发展脉络,以及江苏高考作文共性上的一些特点,并将以此作为高中写作指导的理论支撑。据高考评卷结果显示,江苏高考全省近7成考生写的都是议论文,且优秀作文多数也都是议论文[5]。平时作文训练时,学生也倾向于选择议论文的样式,因此议论文写作指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作文的应对策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从课外学生自我阅读、整理材料,到老师课上的讲评、训练,每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少,以下着重分析教师的指导教学。1.激发学生兴趣写作北大钱理群教授明确指出:“愿意写与有内容可写,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是基础,我们要抓好作文教学,就应该溯本求源,先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并在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解决怎样写的问题。”[6]作文指导一直高中语文课堂上的老大难,唯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方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让学生爱上写作,最终在考场中写出优秀的文章来。2.推动构建核心意识高考作文有核心概念,作文素材准备时也可以有核心素材意识,当然这不是教学生去套作,这种核心素材意识是将一则素材进行多角度演绎,以不变应万变的写作意识。教师要学会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核心素材作文,作文依靠某一核心概念生发出去的,核心素材同样也需要有多重内涵。例如启发学生从绘画、音乐、京剧、昆曲等高雅题材中寻找出丰富的内涵,教师放手让学生阅读积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构建,共同探究素材,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归纳意识,并实际运用到平时的片段写作以及考场作文中,形成良性循环。除了核心素材之外,作文教学指导也需要有核心话题倾向,高考作文说到底还是考的“人”的作文,一定会涉及到“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诸多有关“人”话题,从这些大的话题入手去寻找材料,运用材料时又从小处着手,深入到大的话题中去,这是培养逆向思维的好方法。3.课堂具体写作指导写作指导是有指向性的教学过程,应该分模块进行。首先是审题立意指导,所谓审题定生死,立意决高下,考场中一旦审题出现偏差就是前功尽弃。审题的训练,看重的就是核心概念的概括与阐述,教师绝不可用似是而非的观念去指导学生审题,对待审题必须做到一针见血。其次,结构与语言指导,这应该也是专题训练的内容,作文结构的多样化与语言的丰富性,这也是值得去讨论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切不可盲目教学生追求语言形式之美,最终导致学生将作文写成散文不像散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的“杂文”,毕竟一切结构技巧都是为作文的中心服务,游离了中心再多的技巧也是浪费。4.加强课外阅读拓展将课外阅读与考场作文结合,一向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应该贯彻好整本书阅读计划,与学生一同品读经典,这是培养学生多元思维与辩证思维的重要途径,对于教师而言也是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契机。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江苏高考作文绝对不是洪水猛兽,它是有规律可循的,笔者囿于水平或许未能做出更深层的探究,但是归纳出的江苏高考作文思路是明确的。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都是以新材料为形式、话题为内容的“新材料话题作文”,且注重核心概念界定,注重材料语境,贴近生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发散、辩证思维。今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更应该注意把握高考作文发展的内在指向,这样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忠.稳中求变开放创新———江苏高考自主命题十一年作文回眸与展望[J].语文知识,2015,(7):94-96.

 [2]冯建玲.江苏高考背景下的高三作文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朱亚芳.新材料作文的“前世今生”[J].语文知识,2014,(2):61-62.

 [4]董健.新材料作文的话题化及审题技巧[J].语文建设,2017,(1):41-43.

 [5]黄莉萍.高中新材料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

 [6]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高考语文常见错误题型有哪些

高职高考语文作文考哪些?下面给大家整理2015-2021年高职高考语文作文考题汇总,供大家参考: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高职高考语文作文每年考的都是不同的。想要写好一篇作文,理解题意很重要,在考场上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所以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理解题意。你可以在写作文时先拟好题目,写好提纲,罗列清楚每一段写什么,来表达什么。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

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

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

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

写好高考作文的方法:

一、运用辩证思维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的观点,是辩证思维的三柄利剑。它可以开拓作文思路,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能够小中见大,浅中见深并且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去立意,使说理更加缜密,阐述更加深刻而严密,就能使你的文章倍增亮色。

二、观点不可太绝对,要留有余地。

联系现实生活时,涉及社会黑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不能一味批评家长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考场上任何评卷老师都不会接受过于偏激的言论的,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

三、全面理解作文材料

用材料的整体意思去把握材料,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先有全面理解,然后再选角度。

四、行文点面结合

事例论证是写好议论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事例叙述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所选取的观点,对所叙述的事例进行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论证取材历史

作文中选择事例时应该着重选择那些有历史定论的事例,尽量做到与评卷老师的观点一致。这就需要考前积累一些历史故事。

想要报读高职高考(3+证书),快速提高学习成绩的学生,欢迎到广州名展教育了解,名展教育高职高考辅导中心开设暑假班、周末班、精英班、冲本班等多种班型,以小班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名展教育拥有南粤优秀师资、专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及服务。所有学员成绩合格者均可获取所报考院校专业对应的学历证书,该证书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学历证书,国家承认,学信网可查。

语文修改病句

语文是非常容易拿分的一门课,但是很多同学没有答题技巧,那你知道语文常见的错误题型以及答题技巧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常见错误题型有哪些_高考语文有什么常见错误题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__目录__

语文常见八种错误题型

高考语文题型分布及分数

语文各题型答题时间分配

新高考语文题型变化

新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语文常见八种错误题型

1、字音字形题,耗时过多而丢分。

字音字形题耗时不要超过1分钟,否则既降低了答对的机率,还挤压了其他题的时间。俗称“丢双份”。高考语文选择题多为复查负效题,不复查还好,越查越易改错。

对策选择常见100个多音字和100个常错形近字,遵循“以义定音定形”原则,适度联想发散,逐一记忆过关,每天一题,适当训练。

2、词语(成语)运用题,不知分类而丢分。

成语题中只要出双重语义的一般是选择项,比如灯红酒绿、想入非非等。当然成语还有因不了解成语意思误用、因不明成语适用对象误用、因不明成语感彩误用等角度进行分类。

对策

1)选择100个常考成语和100个常错成语,逐一过关,每天一题,适当训练。

2)其他实词虚词不能放松。

3、语病辨析题,不分轻重而丢分。

语病题是命题人最头疼的题目,因为语言本就讲求约定俗成,因此答题时不要苛求完美,只比较哪个选择项更好一些--“认对不认错”。

对策汇总高考题,熟悉六种语病类型,分类解析,每周一题,适应训练。语病题是训练低效题。

5、实词理解题,教材不熟而丢分。

实词题与教材文言文联系最紧,出题点一般为教材内容。

对策汇总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的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译梳理过关。

6、文言筛选题、分析概括题,忽略原文而丢分。

对策文言筛选信息题的关键是将选择项内容代入原文,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排除。分析概括题除了要重视原文,代入原文外,还须盯紧该题设错的五大方面(搅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语意逻辑)。

7、文言翻译题,得分点不全而丢分。

对策汇总必修教材中22篇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译过关。重视四个落实(一是字字落实,重点在单音节词翻译为以该单音节词为核心的双音节词;二是句式落实,不仅有句式还包括活用法;三是文从句顺语言落实,四是得分点定位落实,是得分点的绝对不能译错更不能译掉。)

8、文言断句题,不懂标志而丢分。

对策断句题命题点在于标志。标志有哪些?句前“犹、况、夫、其”,句末“耶、者”,当然还有句中的“而”等。此外,要善于利用句式特点、主谓、动宾关系等技巧。断句答问命题自由,但无非内容概括和常识考查。内容概括摘原文,常识考查适当须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返回目录<<<

★高考语文题型分布及分数

全国卷高考语文一共有四道大题,第一道大题是现代文阅读,满分35分;第二道大题是古文阅读,满分同样是35分;第三道大题是基础知识部分,满分20分;第四道大题是作文,满分是60分。

对于这样一个概括的题型分析,大家可能还存在疑惑,不知道具体每道大题里面考什么内容。作文,毫无疑问,一般是根据材料进行拟题,一般写成议论文比较好写。

而现代文部分分为文学类、实用类、论述类等几种文体,古文题型则包括文言文、古诗词以及默写。基础题部分题型有成语、病句及语言运用等。

返回目录<<<

★语文各题型答题时间分配

高考语文满分是150分,高考时间也是150分钟,因此每一分和每一分钟是一一对应的,但在答题时却不能按部就班的按照这个方法去答题,否则会死的很惨。

高考60分的作文,用一节课40-45分钟写足矣;5分的默写题,2分钟完全能搞定;19分的文言文阅读题,17分钟左右就OK;第三道大题10分钟也差不多;其余的时间用来做剩下的现代文阅读题以及涂答题卡,同时还要留有检查的试卷的时间。

高考做语文的最佳状态就是做完题剩几分钟,刚刚好,有时做完试卷的感觉很重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做题的状态中去,做完稍作检查后刚好交卷。

返回目录<<<

★新高考语文题型变化

1、兼考现代新诗鉴赏和古代诗歌鉴赏,前者分值为令人咋舌的16分,作为现代文板块考查,后者保持2019年的9分(2000年高考全国卷曾考查过郑敏诗歌《金黄的稻束》)。考生纷纷表示,此前老师们复习以小说为主,突然考现代新诗,有些猝不及防。

其实这个试水题型很被看好,长期以来,教考脱节最严重的就在近现代诗歌这部分内容,学校重点讲,考试却从不涉及,以至于很多同学进入“学得不考、考得不学”的认识误区。这给教和学也敲响了警钟。以考促教,要得就是通过考试这个指挥棒让教与学的实践中真正的重视起近现代诗词这块文学宝藏。

另外,诗歌的考查能力主要侧重在内容理解和手法运用上,难度适中,但因题型平时少有练习,这次模考得分恐怕不会太理想。但是一套高考试卷中同时涉考古代和近现代诗歌的可能性,似乎并不会太大,从考纲上看、从理论上讲行得通,但从现实角度考虑,可能性不大。所以此一点,不必太过担忧。

2、文言文出现主观题,保留了断句、文化常识、文意理解(选择题)等传统题型,分值20分(近年全国卷一般为19分),翻译减少2分,整体相对于之前的三个选择题加2小题翻译题,强化信息筛选概括,难度明显加大。

3、第一篇现代文阅读篇幅大大增加,字数接近2100字,由之前传统的3小题变为5小题,包含2道主观简答题。

4、主观题增加,客观题减少。语病、成语题不见了。语言基础题继续强化在具体语段结合语境来考查的特点。

5、作文仍然是任务驱动型,侧重交际应用(发言稿)和具体情境写作。2020年备考,有必要在常见应用文体,比如发言稿、辩论稿、演讲稿、书信等上加大力度。

返回目录<<<

★新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返回目录<<<

2019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欣赏

一、 常见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1.多重定语语序不当

多重定语的正确顺序一般可这样依次安排:

①表领属的或时间处所的词或短语;

②表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③动词或动词短语;

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如:国家队的(领属)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名词)教练

辨析下面句子是否有语病,并加以修改。

1.中国首个正在开发的深海空间站将让工作人员在近1000米以下深海中工作生活两个月。该项目将加强中国在此前未能抵达的海床上勘探开采矿藏的实力,可能在2020年前完成。

答案:语序不当,将“首个”调到“深海空间站”前面。

2.多重状语语序不当

如果一个句子有多个状语,它们的正确次序一般是:

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它常在句首,用逗号和主语隔开;

②表时间或处所的词语或短语;

③表范围程度的词或短语;

④表情态的词或短语。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如:许多教师今天早上(时间)在会议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3.定语和状语次序错位

①定语误放在状语的位置,如“一筐一筐地抬着鲜鱼”改为“抬着一筐一筐的鲜鱼”;

②状语误放在定语的位置,如“大家交换了广泛的意见”改为“大家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4.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语序不当

并列成分中的各项,要注意其轻重、缓急、先后、大小的关系,否则容易出现错误。如“学生、领导和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和学生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全厂职工认真讨论、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应改为“全厂职工认真听取、讨论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5.虚词位置不当

①关联词的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在主语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在主语前边。如“小李因为睡眠不好,所以父母很为他担心”,前后主语不同,“因为”应放在“小李”之前;

②副词的位置不当。如“美国把世界不放在眼里”,应改为“美国不把世界放在眼里”。

6.分句间次序不当

一个句子由几个分句组成时,各分句之间常有主次、轻重、因果、承接、递进关系,如果颠倒了,就造成分句间次序不当。

7.主客体颠倒

如“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于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是不陌生的”。或者“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对于中国青年来说是不陌生的”。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如:人民的生

全国性加分项目4项

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语“水平”与谓语“改善”不搭配。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2.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如:他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安排了”“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3.主宾搭配不当

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会成为发达的国家”一句中,“工业和农业”不能成为“国家”,主宾搭配不当。

4.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一句中,动词“打扫”与补语“整整齐齐”不搭配。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的情况具体可分三类:

其一,定语和中心语不搭配。如:我们有吃苦耐劳的人民,又有优裕的自然资源。“优裕”不能修饰“自然资源”,可改为“丰富”。

其二,状语和中心语不搭配。如:要掌握走私犯活动的规律,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稳准狠”不能修饰“识别”,可改为“更好地”。

其三,补语和中心语不搭配。如:一到晚上,他就吓得胆小如鼠,不敢出门。“胆小如鼠”不能作“吓”的补语,可改为“胆战心惊”。

5.一面与两面不搭配

全国性加分项目4项

如: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情。本句中,“白眼”与“青睐”属于两面,而“温情”则仅一面,不能搭配。

6.关联词语不搭配

如:使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都不会迷失方向。“无论”不能与“以及”搭配,应改为“无论……还是……”。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句子开头使用介词”通过“,而后边用了”使“字,致使全句缺少主语。可以去掉”通过“或”使“,使句子主语变为”学习“或”我“)

(2)谓语残缺

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句中主语是”中国人民“,”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一个介词结构,只能做状语,全句缺少谓语,可在状语之后补上谓语”努力奋斗“)

(3)宾语残缺

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大自然,滥杀动物。(”滥杀动物“后加上”的罪行“,并把第二个逗号改为顿号)

(4)介词、定语、状语缺少或不完整

我国鸟类工作者经过十八年的考察,已查明先后在贵州高原鸟类多达417种。(第二个”鸟类“之前缺少修饰语,可补出”栖息的“定语)

2.成分赘余

句子结构已经完整了,句意已经明确了,如果再多出些不必要的词语,就会出现成分赘余的毛病。

成分赘余主要有以下几类:

(1)堆砌词语

如: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最后一天”跟“截止日期”重复,应删除其一)

(2)语义重复

如:在甲A联赛期间,非常酷爱足球的老爸常常对着电视看到深夜,惹得老妈唠唠叨叨。(“非常”与“酷”语义重复)

(3)虚词多余

如:这些问题,可以诉诸于司法部门来解决。(“诸”即“之于”,删掉“于”)

常见赘余语病例析:

①白白虚度(“虚”含“白白”意,“白白”赘余)

②被应邀(“应邀”含“被”意,“被”赘余)

③到此光临(“光临”含“到”意,“到此”赘余)

④非常嗜好(“嗜好”含“非常”意,“非常”赘余)

⑤非常酷爱(“酷爱”含“非常”意,“非常”赘余)

⑥共同协商(“协商”含“共同”意,“共同”赘余)

⑦过分苛求(“苛求”含“过分”意,“过分”赘余)

⑧可以堪称(“堪称”含“可以”意,“可以”赘余)

⑨多年的夙愿(“夙愿”有“多年”意,“多年”赘余)

⑩原因是因为(“原因”即“因为”,两者留一)?诉诸于武力(公诸于众、见诸于报刊、付诸于流水)(“诸”,“之于”或“之乎”的合音,与后面“于”重复,可删“于”或改“诸”为“之”)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就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成分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

全国性加分项目4项

如: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我们发现问题”和“现象反映问题”两套句式杂糅。可以把“反映”改为“看出”或“发现”,也可以删除“我们可以从”。

常见的杂糅句式

①本着……为原则

②以……即可

③是为了……为目的的

④对于……问题上

⑤由于……下

⑥原因是……造成的

⑦经过……下

⑧出于……决定的

⑨借口……为名

⑩是因为……的原因

有……组成 靠的是……取得的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围绕以……为中心 大多以……为主

成分是……配制而成的 是由于……的结果

2.暗换主语

暗换主语是在语言表达中前面的句子是一个主语,而在后面的句子中暗换成另外一个主语的语病。如: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它的传播”中的“它”指的是“中国皮影戏”而不是“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所以可以把“它”改成“中国皮影戏”。

3.中途易辙

中途易辙是在语言表达中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又来了一句,造成句子之间没有衔接的语病。如: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前一句说“坐火车去观赏高原风光”,后一句应表达感受之类的内容,但是却交代“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造成句子之间缺少衔接。

(五)表意不明

1. 词的多义导致歧义

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是多义的,或某个词组(短语)的意义不确定,就可能引起歧义。如: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2.停顿歧义

句子中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造成歧义。句子中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加了标点符号),也可能使句子产生歧义。如: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分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这句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

3.指代不明

有些句子因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指代不明而造成歧义。如:**《英雄》上映以后,李冯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画面精美,善于营造视觉氛围。(陈述对象混乱,“其”指代不明,容易让人误解为指代的是“李冯的同名小说”)

4.修饰两可

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也会引起歧义。如: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修饰“学校”或“领导”)

学生在解题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抓“和”“跟”字。有“和”“跟”字的句子,检查是否有歧义。例如:我跟他学过弹钢琴。(可理解为“我向他学习弹钢琴”和“我和他两个人学习过弹钢琴”)

(2)抓数量词。当出现数量词时,要注意是否产生歧义。例如: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满怀信心地说:“你们三十七团打防御是很有名的,很顽强。”(“几个团的负责干部”有歧义)

(3)抓代词。句中如有代词“这”“那”“此”“他(它)”“自己”等,检查是否犯指代不明的毛病。例如: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句中的“自己”指代不明,可指“老师自己”,也可指讲话人)

(六)不合逻辑

1.并列不当

主要是指将不同范畴的概念划为同一范畴或将具有主从关系(如学生与中学生)、交叉关系(工人与青年)的概念并列使用。

如:我国的河湖泽出产鱼、虾、盐、碱等水产品。(“鱼”“虾”是水产品,“盐”“碱”是非水产品,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而句中却说“盐”“碱”都是水产品)

2.前后矛盾

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它包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状态等多方面的矛盾。

如: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地排练之中。(“日前”即“前几天”,表示时间已经过去,“正”表示正在进行之中,二者在时间上相互冲突,可将“日前”改为“目前”)

3.否定失误

否定失误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不、没有、否认、否则等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二是“杜绝”“忌”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

如: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不再……”构成双重否定,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等于说,为了让交通事故再次发生……,应改为“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次发生……”)

4.不合事理

就是句子表达的语意与通常的事理相悖,不能使人信服。

如:2019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3000多名消防官兵”可以“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210辆消防车”也“放弃休假”,从事理上讲不通)

5.强加因果

这种语病常常出现在复句之中,分句之间本来没有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关系。

如:我曾看见他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话,他肯定是加入了流氓团伙。(根据“他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话”,就推断“他肯定是加入了流氓团伙”,理由不充足,不能让人信服)答:不合逻辑。“报刊、电视台和媒体”并列不当,不合逻辑,应改为“报刊、电视台等媒体”。

高考病句题十六种规律总结

高考《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病句类型有六种,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综观历年的高考语文病句辨析试题,其所选的病句错误类型都是十分“典范”的,虽然通过各种措施增加迷惑性,但总体来说,其“病征”是十分突出的,而且也有一些规律可寻,如果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甄别,就更容易判断出该句是不是有病,是何种语病。

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1.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

2.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蔗,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

3.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4.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

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

1.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

2.昨天,许多代表热情地在休息室里同他交谈。(应将“热情地”调至“同他交谈”前)

3.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联合”应调至“举办”前,让位于时间状语)

三、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1.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表意不明,是“三个学校”还是“三个学生会干部”)

2.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重复,“十几万元”本为约数,不可以再用“左右”)

3.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语序不当,“一种”应在“行之有效”之前)

4.华能集团三电厂今年对锅炉设备进行了改造,吨煤发电量增加了1.5倍,煤消耗量减少了1.2倍。(用词不当,“减少”不可以用倍数)

5.中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国内外同行对其先进的功能大加赞赏,先后有二万三千多人次前来参观。(用词不当,“人次”是复量词,不可以做主语)

6.早晨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人群。(用词不当,“人群”是集合名词)

四、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

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搭配不当,应为“从……中”)

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介词使用不当,“关于”应为“对于”)

3.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主客体颠倒,应为“对青年人来说”“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

4.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删去“对于”)

五、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

1.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必要条件,用“只有……才”)

2.尽管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像千斤重的砝码。(关联词和副词搭配不当,此处应用确指的“这么”。“无论”和“不管”后应用不确指的“多么”)

3.他虽然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识不少字,编秧歌也在行。(关联词残缺,应在“平常”前加“但是”)

4.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前,应将“不是”调至“质量”前)

5.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语序不当,出现了递进关系,程度重的应放在后面,应为“不但活跃在各媒体上,而且进入了教科书”)

6.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语序不当,应为“费解甚至误解”)

六、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1.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语意不明,“他”到底指谁,指代不明)

2.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语意不明,“自己”到底是指“老人”还是指“老人”的“哥哥”)

3.由于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重复,“为此”就是“由于这次交通事故”)

4.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重复,“否则”即“如果不这样”的意思,与“不出新软件”重复)

七、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1.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喂猪”后加“的经验”)

2.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达到”的宾语中心语残缺,“损失”后加“的目的”)

3.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不搭配)

八、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1.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搭配不当,“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

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偷换主语,“工厂”不可以“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3.我们也学小孩子一样,掐了一把花,直到花和叶全焉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偷换主语,前面主语是“我们”,后面已暗换成“花”,所以应改成“把它们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九、出现了疑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疑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不合逻辑)

2.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相当于“每时每刻都”,此处与“忘”连接,和后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矛盾)

十、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有“为……所”和“被……所”的结构,没有“受……所”的结构,要将“所”字去掉)

2.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应为“由……决定的”)

3.它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的写法叫倒叙。(应去掉“它是”)

十一、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重复

1.在交通干线上设卡收费的方案必须经地方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公诸于社会。(“诸”即“之于”,“于”与它重复)

2.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绝伦,可以堪称一流,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赞誉。(“堪”即“可以”,“可以”与它重复)

3.听了他对事实真相的陈述,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他。(“由衷”即有“在心里”的意思,重复)

4.《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躬耕修典”即“编纂”,重复)

注:类似的错误用法还有“过早夭折”“过分溺爱”“卫冕桂冠”“令寒舍蓬荜生辉”等。

十二、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

1.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心里非常着急。(语意不明,“修伞的”可能是“修伞的顾客”也可能是“修伞的师傅”)

2.在北京天坛举行了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当晚祈年殿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搭配不当,误用“的”字,偷换主语,造成“灯火”与“雄伟壮丽”不搭配,应删去“的”字)

3.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语序不当,应将“新出土的”调至“八千年前”)

十三、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能否”是两面性的词语,与后面不一致)

2.我怀着恐惧的心情,担心灾难会不会降落到姑妈头上。(“担心”“不会”,不合逻辑)

十四、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与“不再发生”不合情理,应去掉“不”)

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或“不可”去其一)

十五、出现了“前去”“新生”“保管”“没有”“走”“和”等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

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是“15日之前去”还是“15日这一天去”,意思不明)

2.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这所有名的老校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生。(是“新同学”还是“新生命”,意思不明)

3.此次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他们谁也没有干涉王尔德的权利。(“没有”兼有副词和动词的性质,造成语意不明)

4.有些国家的人民看不上世界杯足球赛。(是“看不到”还是“瞧不起”,意思不明)

5.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和”有介词和连词的性质,造成语意不明)

6.教育部就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范围发出通知,指出物理学科初中教学内容部分不作要求。(是“整个初中教学内容部分”还是“其中的一部分”,含混不清)

十六、出现了使、让、令、把、被等词,可能是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语序不当

1.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主语残缺,使动词的主语是“老主任”,应去掉“经过”,或者去掉“使”,将“才”调至“他”后)

2.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主客体颠倒,“威慑”本身有“吓唬”别人的意思,再用“令”字造成了主客体颠倒,应改成“震慑”)

3.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边,把国民经济用先进科学技术搞上去。(语序不当,应为“用先进科学技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4.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语序不当,应将“没有”调至“把”之前)

5.我们伟大的祖国再也不是一个四分五裂、任意被人蹂躏和掠夺的国家了。(语序不当,应将“任意”调至“被人”后)

陕西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什么意思怎么写(审题立意)

2019年北京高考已经结束了,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2019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及解析,供大家参考。

2019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像牛奶巧克力般,暖色系

此时的夜晚,天空还没有星星,视野漆黑一片,即使有寒冬的冷风吹入,但我不会感觉寒冷、无措,因为有您,今夜、此时,像牛奶巧克力般,色彩厚重,味道香浓,倍感温暖,幸福。

小标题一:温暖的夜晚

不知道是因着屋子里的暖意熏得人昏昏欲睡,还是对学习的倦怠心理作怪,我看着眼前一堆又一堆的书,以及手里忙不完的作业,大脑开始迟钝犯困,上下眼皮不自觉打起架来,情不自禁地便想趴在桌上,手指不耐烦地敲着桌面。

擦——擦——擦,擦——擦——擦,一阵脚步声由远而近自屋外至我身边,虽然极其轻微但心烦意乱的我还是感觉到并精准判断出——母亲来了!我懒洋洋百无聊赖地起身、抬眼,一杯热腾腾的牛奶出现在我眼前的桌子上。

雾气缭绕间,香味四处飘溢,小小书房里氤氲馥郁,逗引出我的馋虫来。懒得动手,只是微探出头来用嘴巴轻轻地抿上一小口,啊,好甜好香!顿时来了食欲,端起杯子大口咕咚,瞬时便杯空见底。

母亲冲泡的热牛奶如同魔力无边的魔法师,让我迅速打起了精神——拿起纸笔,继续未竟的作业!

外面的世界凄寒寂寞,因为有母亲的陪伴,有甜香的牛奶慰藉,屋内的我竟感受不到一丝寒意。寒冬的暖香沁人,居然有激荡满腔热血的能量、力度,帮我逐走瞌睡虫,驱除了懈怠及颓废感。此时,我的心里就像吃了巧克力一样甜美至极。有母爱相伴的夜晚,真好!

标题二:安心的夜晚

心急如焚,不知所措,形容回家周第一天晚上的我再合适不过了。周围一切嘈杂的声音我都已经听不到,只听到心脏一下又一下地紧张跳动。多么悲催呀,要上晚自习了,我的作业却落在了家里了。昨天的一幕幕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一时间懊悔不迭。

“闺女,你的书包收拾好了吗?”

“还没呢,我先看会儿电视剧,一会就收拾!妈你放心吧!”我随口敷衍道。

“你先收拾好了再看不行吗?”母亲的话再度响在耳畔,颇具穿透力,令我不胜其烦。真想捂住耳朵,但还是起身边看着电视边心不在焉地把书包收拾了,却遗落了放在书桌旁窗台上方的几张试卷,那是晚自习班主任必收的作业!

“王欣月,有人找!”警卫室传来消息。

“谁找我呀?我纳闷地走向学校大门口。”

“妈妈,你咋来啦?”

“我收拾书房时看窗台上有几张数学卷子,应该是你的假期作业吧?怕你急用就打车给你送来了。”

“谢谢妈妈,我正为此事着急呢!”

“你个马大哈呀,下次可得仔细点,别总是慌里慌张丢三落四的。”

我红着脸送母亲离开,含着泪转身,母爱总是这么恰到好处,如及时雨般,帮我们解危救困。

标题三:幸福的夜晚

入秋的凉意袭人,我得了重感冒,发起高烧。身体的每个细胞好像都在燃烧,头疼得睡不着觉。母亲一直坐在我的床边陪我,整整24小时的守护,片刻不敢合眼,看上去憔悴而疲惫,但神情中透露出的依然是浓浓的关心和深厚的爱意。

母亲为了能够分担我的痛苦,不时地陪我聊天说话,以分散我的注意力。不知是母亲的话语如摇篮曲般抚慰身心,还是那退烧药的功效,困意渐渐涌上心来,终于进入了梦乡,或许是因着母亲在,这一觉我睡得香香的沉沉的。

有病的夜晚不是痛苦,反而让我感觉像是回归到幼儿时期,再次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满满的甜蜜和幸福。

母亲的爱如牛奶巧克力般,融化在我的心田里,香浓四射。无论身在何方,人在何时,都能给予我无限的温暖和无穷的力量。有母爱父疼真好,日子温暖、安心,生活平静幸福。

中国的2019年着实不一般,五四百年,建国70周年,姐姐说每天上下班的路上灯笼高挂、红旗飘扬,处处鲜红闪亮,真美!我说,我的2019年也不一般,为高考而拼搏,累并快乐着,因为有父疼母爱,疲劳不堪时眼前总会有一杯牛奶出现,奶香四溢,甜如巧克力,暖心的色彩,感觉便是美好的了。

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解析:此中自有不变地:当下的高考作文命题以弘扬时代精神,唱好时代主旋律为前提,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命题力求贴近现实生活或学生实际,让考生都有话可说。

北京卷每年作文命题气格宏大,有“乱云飞渡仍从容”之感,不用说从命题意图上,让你猜得准,拿得住,而且命题形式上几年来一直保持不变,命题加选题,让老师们在高考作文复习中“有所为”。

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首先必须完成,且必须完成好的一个环节。倘若这个环节完成不好,出现了失误,那么考生的这篇高考作文面临的结局恐怕也只能是失败。由此可见审题立意在高考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2022年陕西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一起来看看。

一、2022年陕西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什么意思怎么写

1、首先,许许多多的考生的写作案例告诉我们,关键是我们从给定的作文材料中提出的中心话题要符合材料的内容,或者换句话说,我们从给定的作文材料中提出的中心话题必须是材料本身所蕴含的,不是我们外加上去的;如果是外加上去的,百分之九十九的结局就是离题。

2、其次,考生必须切记,为了保证从材料中提出的中心话题是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考生在从材料中提炼中心话题的时候,尽可能使用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来表述,不要全是自己的话。

3、第三,在使用这个中心话题写作的过程中,中心话题中的每一个字眼都必须原模原样的留着,绝对不能随意更换。许多考生失败的经历告诉我们,随意更换就有可能导致偏离题意。

二、陕西高考作文题目评分标准

一、内容项

(一)一等

符合题意:凡是在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内行文的

中心突出:凡是紧紧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

内容充实:凡是材料丰富,表现主题的

思想健康:凡是思想倾向积极健康的

感情真挚:凡是行文合情入理的

(二)二等

符合题意:凡是在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内行文的

中心明确:凡是能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

内容较充实:材料能基本表现主题

思想健康:凡是思想倾向积极健康的

感情真实:凡是行文朴实,不造作

(三)三等

基本符合题意:尚能把握材料含义,但行文中有所游离

中心基本明确:尚有中心,但部分材料游离中心之外

内容单薄:虽有材料,但不足以表现主题

思想基本健康:凡思想倾向基本符合道德规范的

感情基本真实:行文有造作痕迹

(四)四等

偏离题意:仅抓材料中枝节意义行文

中心不明确: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内容不当: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主题

思想不健康:凡思想观点有悖于现行法律和道德规范的

感情虚假:行文矫揉造作

注:1、内容评分以题意、中心、内容为重点,参照思想、感情在等内浮动

2、四等卷中,凡各项均符合该等要求,字数800字以上,在3—5内给分,不是空白卷不给零分。

二、表达项

(一)一等

符合文体要求:文体特征明显

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脉畅通,段落划分恰当,衔接紧凑,过渡自然的

语言流畅:能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用词准确,句与句之间衔接自然,句式选择得当

字迹工整: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二)二等

符合文体要求:文体特征明显

结构完整:有头有尾,分段合理

语言流畅:文从字顺,有一到两处语病,但不影响语意表达

字迹清楚:字迹较规范,易辨认

(三)三等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有问题杂糅痕迹,但尚能分辨出文体类型

结构基本完整:有头有尾,段落划分不够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有三到四处语病,对语意表达并无很大影响

字迹基本清楚:字迹不够规范,尚能辨认

(四)四等

不符合文体要求:不能辨认文体类型

结构混乱:段落划分有严重缺陷,杂乱无章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语病达5处以上,影响了语意表达

字迹潦草难辨:字迹潦草,难辨认,影响作文评卷

注:1、表达项以文体、语言为重点,全面衡量,参照结构字体,在等内上下浮动

2、四等卷中,凡各项指标均符合该等要求,字数满800,在3-5分内给分,不是空白不给0分

3、注意文体意识。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2/3;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2/3。否则,视为文体不明,给分适当下浮。

三、发展项

(一)一等

深刻:思想上的深刻,体现在: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内容丰富,体现在:

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语言文采,体现在: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二)二等

较有文采:词语恰当;句式有变化;能适当运用修辞

较有创意:见解正确;材料选择得当;想象合理;较有个性

(三)三等

略显文采:词语较恰当;能运用一些修辞

略有创意:有一定的想象力;有一定个性

(四)四等

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

注:1、发展等级为四项16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可根据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2、发展等级应按要求评分,再参照基础等级的分数适当量分

3、基础等级内容、表达两项都在四等的作文,发展等级只能在四等给分

“扣分”的注意事项

1、缺少题目,扣2分。只写题目给2分

2、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3、字数不足800字的,每少50个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字数不足400字,结构严重残缺,已判为四等卷的,字数可不另扣分。

4、诗歌按行计算

5、标点:错3-5处扣1分,6处以上扣2分,最多扣2分

6、未完作文:

(1)主体已写出,无结尾,仍按基础等级评分,不影响发展等级评分

(2)主体未写出,或300字以内作文在10分以下给分,包括10分,直接记在内容栏里,其它为0分

7、文不对题的作文:凡是与材料的内容、含意无任何联系的作文,在10分以下给分,包括10分,

8、套作、抄袭的作文

(1)套作:无自己的构思立意,仅对原材料进行简单扩写,或对已有文章进行简单改写的

凡套作作文基础等级在三等以下给分,包括三等,发展等级不给分。

(2)抄袭:须提供抄袭的文章或提供线索,经确认后,此类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给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9、关于有严重问题的作文

(1)内容上有严重政治倾向性错误;

(2)答卷雷同;

(3)前后笔迹不一致;

(4)有特殊标记:写名字、画图形等。

三、陕西高考历年作文题目汇总

2021年陕西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陕西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陕西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章标签: # 作文 # 材料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