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录取信息 录取信息

常平中学高考2020_常平中学高考成绩

tamoadmin 2024-06-29 人已围观

简介1.东莞教育网的基本概况2.关于樟木头第八中学和常平中学(高中)的问题。3.常平中学初中部的办学成果4.东莞高考升学率排名5.东莞六中和常平中学哪个好我校创办于1946年春,前身为“东莞县立常平初级中学”,蒋光鼐先生题字“县立常平中学”,秋季开始招生。1948年 由中山大学历史学教授郑思许作词,黄可清作曲,马思聪教授审阅修改创作出《东莞常平中学校歌》1949年7月 初中首届毕业。入学时为84人,毕

1.东莞教育网的基本概况

2.关于樟木头第八中学和常平中学(高中)的问题。

3.常平中学初中部的办学成果

4.东莞高考升学率排名

5.东莞六中和常平中学哪个好

常平中学高考2020_常平中学高考成绩

我校创办于1946年春,前身为“东莞县立常平初级中学”,蒋光鼐先生题字“县立常平中学”,秋季开始招生。

1948年 由中山大学历史学教授郑思许作词,黄可清作曲,马思聪教授审阅修改创作出《东莞常平中学校歌》

1949年7月 初中首届毕业。入学时为84人,毕业时为69人。

1952年夏 为抗美援朝开展募捐活动

1957年夏 派斗争,大批教师蒙冤

1958年8月 始办高中,升格为完全中学,

1959年6月 洪水为患,校舍被淹

1961年7月 高中首届毕业,升学率为东莞县之冠

1965年7月 首届高考,升学率居东莞县前茅

1966年6月18日作为首批完全中学开展文化大革命

1970年9月 回收大队村级高中班,办成九个高中班

1979年7月 恢复高考全国招生,升学率东莞县之冠。

1986年高中转制(开设高三)

1990年1月 常中男子篮球队代表常平镇赴香港访问“香港元朗体育艺术节”

1999年10月,常中男子篮球队作为中国青少年体育代表团赴埃及访问

2000年1月 常平中学升级为“东莞市一级学校”

2003年10月23日,常平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揭牌庆典,副市长张顺彩致辞

2004年5月 承办2004年全国奥林匹克中学生生物联赛(广东赛区)

2004年5月26日东莞市委书记佟星来我校视察工作

2007年7月 常平中学初高中分离,高中部迁至常平司马村,原址更名为“东莞市常平中学初中部”。

东莞教育网的基本概况

石龙中学的综合实力相对好一些,在当地的靠口碑略高一些;下面从多角度进行四者的对比分析:

一、师资力量

1、石龙中学:教职工216人,专任教师198人,高级教师56人,高级职称占教师占教师比例为28.3%,在市内各中学位居前列。硕士研究生(含在读)53人,东莞市学科带头人21人,东莞市教学能手37人,有12人担任东莞市各学科教研会常务理事和理事。

2、万江中学:专任教师200余名,其中高级教师56名,有硕士学位(双学位)的近30人;荣获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90多人次,有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市名师工作室2个,东莞市学科带头人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广东省优秀教师2人,市教学能手12人。

3、常平中学:在校教职工209人,专任教师178人,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其中高级教师38人,一级教师9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19人,还有11人正在进修研究生课程。

4、虎门中学:教职员工210多人,其中高级教师14人,中级教师113人,绝大部分教师是从全国十多个省招聘而来的优秀教师。

二、办学规模

1、石龙中学:占地面积一百五十亩,市镇投资合共超过两亿元,学校现有学生2742人。

2、万江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43亩,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学校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名。

3、常平中学:学校现有56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

4、虎门中学:占地约10万平方米,生均约33平方米,校舍面积近5万平方米。高中班54个,学生近3000人。

三、硬件设施

1、石龙中学:体育馆、艺术馆、实验楼、饭堂、学生公寓等设施一应俱全,体育区在教学区的对面,并有人行天桥通过。体育区设有体育馆、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观礼台等。所有的教室均配置了电脑、高科技触屏黑板、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学生公寓八人一间,并配备了空调。

2、万江中学:教育教学设施先进、齐备。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是一所现代化的花园式校园。

3、常平中学:高速信息校园网、功能先进的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多功能报告厅、图书馆、艺术中心、生物园、地理园、田径场、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等一应俱全。

4、虎门中学:有教学楼5幢、师生宿舍楼10幢等。有标准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独立篮球场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虎门中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东莞市常平中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东莞市万江中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石龙中学

关于樟木头第八中学和常平中学(高中)的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发展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东莞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战略发展重点,确定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采取重大举措,创造良好条件,确保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东莞市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至2007年底,全市32个镇(街)全部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一)幼儿教育。

2008年,全市有幼儿园599所,其中公立集体办园163所,民办园436所,省、市一级幼儿园92所。3~6周岁在园(班)幼儿共156362人,入园(班)率达 95.02 %。基本普及三年学前教育,取消了学前班,实行六周岁入小学。全市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4.9%,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7.1%,幼教师资队伍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义务教育。

2008年,全市小学共有349所,在校生528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户籍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全市有初中1所,初中在校生184480人,户籍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为99.15%,毕业率为99.78%。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在校生437人,适龄残疾儿童和残疾少年入学率分别为98.75%和98.1%。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和省的要求。全市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87%、大专以上率为93.66%;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63%、本科率为77.%。

(三)高中教育。

2008年,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有67所,在校生109689人,其中普通高中(含完中)41所,在校生63962人,中等职业学校26所(含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45727人。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有34393人,升入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有33215人,其中普通高中19792人,中等职业学校13423人。户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6%。普通高中在校生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的比例约为6:4。全市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57%、研究生率为3.55%;中职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0.96%、研究生率为3.94%。东莞中学、东莞实验中学、东莞一中、东莞高级中学、厚街中学、常平中学和塘厦中学等7所高中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四)中等职业教育。

全市有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1所,其中国家级重点10所,省级重点1所,重点中职学校在校生2万多人,占整个中职教育在校生人数的66.1%以上。开设的专业有电子、计算机、会计、金融、服装、家具、模具、数控技术、汽车维修、美术装潢、机械、商贸、旅游服务与管理等40多个,其中有省级重点专业9个。全市有2个中职实训中心,即东莞理工学校的“东莞市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和虎门威远职中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实训中心”。我们根据我市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对中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我市中职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制订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设置方案》,规划各中职学校主要骨干专业设置。我们积极推进小规模职业学校联合办学,自2002年10月实施以来,共组织了七期联合办学,共有3317名中职学校学生参加了联合办学。支持和鼓励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与我省东西两翼和山区市县职业学校开展“2+1”等形式的联合办学,积极鼓励中职学校与企业联合办班,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对企业员工进行培养和培训。积极推行校企合作,积极鼓励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扩大“订单式”对口培养,将企业的生产车间引进校园,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车间参加实践。目前,我市中职学校普遍与企业、行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人才供求关系。同时,我们认真做好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的发放,会同财政部门制定了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方案,2008年,共对28098名中职学生进行了资格审核,共发放了国家助学金3638.4万元。

(五)成人教育。

2008年,全市有成人高等教育机构5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2所。全市32个镇街成校都建设成为市级以上示范性成校,31个镇(街)的成校分别与北京大学等37所高校联合举办成人本科、大专班,在学人数达到21000人,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开办的民办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有294个,各镇(街)成校和各民办成人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培训和新莞人培训,举办各类岗位培训班和讲座,全年共培训各类在职在岗人员62万人次。全市共有27135人报名参加成人高考,报考人数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排列第三位。被成人高校录取共20248人;共有53295人报名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规模居全省第三位。

(六)民办教育。

至2008年底,全市经批准开办的民办幼儿园有436所,民办中小学有237所,其中,办学层次为小学的有115所,初级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4所,完全中学2所,高级中学2所,多层次学校8所,中职学校7所。全市中小学非户籍学生有49.15万,其中小学生39.18万,初中生7.96万人,普通高中生0.65万,中职学生1.36万,民办中小学接收了大部分非户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的有34.65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的73.5%。 近年来,东莞市始终坚持教育发展“六个优先”,不断深化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围绕“优质、均衡、提高”的目标,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目前,东莞教育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处于全省前列。东莞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措施有:

(一)实行“三转二”办学管理体制改革

为贯彻落实国家 “以县为主”的教育办学体制,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统筹城乡发展,使市镇两级财权和事权划分更加合理,村级不再承担办学的责任,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整体办学效益,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7年1月起,中小学办学管理体制由市、镇、村三级办学管理转为市镇统筹办学、二级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收归市政府统筹办学,由市教育局统一管理,所需经费全部由市财政预算安排;初中由市、镇(街)共管,以镇(街)为主,小学由镇(街)统一管理,村(社区)不再负责学校办学和管理,镇(街)初中经常性办学经费由市财政按经市核定的学生人数和年生均教育成本的90%拨付,余下10%及超出市核定成本以外的经费由镇(街)负担,镇(街)小学所需办学经费由镇(街)财政承担。实行办学管理体制改革后,市级财政增加教育经常性经费投入8.4亿元。

(二)实施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

为提高高中阶段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整合现有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根据办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东莞市在2007年7月颁发了《东莞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决定从2007年起,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按照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及省、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省示范性中职学校的标准,新建高中阶段学校15所,扩建12所,全面整合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实行规模化、集约式办学,大力推进高中阶段学校优质化。争取在2011年前,将全部公办高中阶段学校都建成优质学校,将东莞打造成全省高中教育高地。截至2008年底,已有麻涌中学等6所学校的新建、扩建工程的选址和扩建规模已获市政府批复同意,7所学校的建设项目已经上报市政府。停止了清溪、凤岗、桥头、横沥4镇普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由塘厦中学和常平中学面向以上4镇招收高一新生。

(三)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我们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扶持引导,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2008年,召开清理整顿无证办学工作会议,制定清理整顿工作方案,全年共清理整顿无证中小学(幼儿园)146所,全市基本消除了无证办学行为。制订并实施《东莞市民办中小学督导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共评定7所民办中小学为“东莞市三星级民办学校”。发挥民办学校奖励专项资金作用,开展先进民办学校评比,对20所以招收新莞人子女为主、规范办学、成绩突出的民办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四)实现省教育强镇全覆盖

2005年底,东莞顺利通过省督导验收,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市,成为继深圳、佛山、中山之后的第四个省教育强市。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后,根据东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教育强市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决定》,东莞重点扶持经济欠发达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在财政资金、政策、经验上给予支持,2006年和2007年市财政共投入4.5亿元,对创建省教育强镇的镇进行补助。2006年,沙田、茶山、中堂、洪梅等4镇顺利建成省教育强镇,2007年,石排、麻涌、企石、谢岗、望牛墩等5镇也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实现省教育强镇全覆盖。

(五)统发全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工资

长期以来,东莞不同镇街之间、不同学校之间教职工工资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部分镇街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6年9月起,由市财政委托银行统一按市属学校标准发放全市公办学校在编在职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津贴和奖金,市财政为此增加对镇(街)经常性教育经费拨款1.09亿元。为使教师福利待遇得到进一步保障,东莞市委、市政府又决定从2007年9月起,将教师住房津贴纳入市财政统发,使全市教师工资统发机制更为完善,进一步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这两项改革政策,从根本上保障了镇(街)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使一些镇(街)教职工工资水平得到提高,稳定了全市教师队伍,促进了城乡教育、区域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

(六)实施完全免费义务教育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决定》,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6年9月1日起,免除本市户籍(包括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从2007年9月1日起,免收本市户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书本费,从2008年9月1日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本市户籍借读生杂费差额,实现完全免费义务教育。

(七)积极探索解决新莞人读书的有效办法

东莞市按照“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精神,并根据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采取在公办学校借读和举办民办学校的办法解决新莞人子女(即流动人口子女)读书问题。各镇(街)都充分挖掘公办学校潜力,利用剩余学位尽量招收新莞人子女入学。为了减轻新莞人的经济负担,还规定经镇(街)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入学,并到指定公办学校借读的农业户口新莞人子女,其父母在同一招生学区所在地有固定住址,且连续暂住5年以上,并有合法就业经营证明和计划生育证明的,按本市普通生书杂费标准收费。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举办专门招收新莞人子女就读的民办学校,并加大管理力度,着力提高民办学校的质量,使之成为解决新莞人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渠道。至2008年底,东莞全市经批准开办的民办中小学有237所(含民办中职学校7所),全市中小学非户籍学生49.15万人中,在民办中小学就读的有36.21万人,占全市非户籍中小学生的73.8%。

(八)实现普及高等教育

东莞市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普通高考竞争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7年,东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9%,实现普及高等教育。在此基础上,2008年高考再上新台阶,全市参加高考总人数23632人,其中普通类19803人,高职类3829人。在普通类考生中,本科以上上线总数7035人,比2007年增5人,增幅8.7%;第三批B线以上上线(总上线)人数15047人,比2007年增1772人,增幅13.3%。在普通类考生中,共录取16702人,录取率为84.3%,比全省平均录取率高13个百分点。本科层次录取8080人,专科层次录取8622人。高职类考生录取1414人,比2007年增408人,增幅40.6%,占全省录取总数的1/11。今年我市每万户籍人口升大学为92人,升本科为43人,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分别排列第一、第二位。全市户籍人口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在校生53535人,每万户籍人口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在校生312人。 (一)积极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原则,大力推进等级学校建设、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特色学校建设以及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通过进一步探索建设优质学校的有效途径,强化优质学校建设的保障措施,加强民办学校办学管理,加强对优质学校建设成效的评估和对薄弱学校的整体改造,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化,提高省、市一级中小学比例,促进民办学校规范化。

(二)大力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根据《东莞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的要求,紧紧围绕提高高中阶段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着眼长远,全面统筹,因地制宜,合理布点,整合原有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实行规模化、集约式办学,大力推进高中阶段学校优质化建设,打造全省高中教育高地。按照全盘考虑、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市计划新建、扩建高中阶段公办学校27所,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校舍及其设施建设。

(三)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断推进国家和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建设,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深化职校招生、学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产教合作和校企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办学创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规模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切实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按照教师编制标准配足、配齐、配好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业务水平,积极培养“名师”、“名校长”,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确保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研究意识和能力较强、适应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彻底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实现教师待遇“两相当”。

(五)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健全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系,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继续改革考试与招生制度,完善教育评价,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不断创新学校体卫艺工作方法,提高教育装备使用效益,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六)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适应全球化趋势,加强泛珠三角地区乃至国际性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教育和人才的国际对话能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适应国际竞争的开放性人才。不断促进教育的地区交流与合作,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范围。

常平中学初中部的办学成果

估计要择校费了,因为你没有报八中,具体情况你再去找熟人了解了解~

其实我觉得周末放假一天这都没什么,宿舍没插头是挺正常的,好多学校都没有~作为刚经历高考的过来人,我绝对相信天道酬勤,身边好多原来只能考二本的都升了一本,就因为他们从未放弃。而你的基础这么好,常中既然都收下你了说明你有这个实力,只要安心学习,肯定会有转机。

就算转回八中你能保证自己不会懈怠吗?不会被带坏吗?身边都是一些分数比你低考进来的同学~而八中的教育资源比得上常中吗?想当年高三的时候,就有同学被我们班的优越师资吸引过来,结果却因为不适应又回去了~所以还是珍惜拥有吧!祝你好运!

东莞高考升学率排名

1980年“东莞市体育卫生先进学校”

-1985年“东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1985年被广东省体委命名为“篮球传统项目学校”

1986年“东莞市体育卫生先进学校”

1988年“东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1989年“东莞市体育工作先进学校”

“东莞市校园三化建设先进单位”

“东莞市体育卫生达标先进单位”

1990年 “东莞市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东莞市校园三化建设先进单位”

“东莞市生物园建设先进单位”

“东莞市体育工作先进学校”

1996年9月 东莞市高考优秀集体奖

1996年12月 东莞市初中教学质量一等奖

“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学校”

“东莞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1997年12月“东莞市德育先进单位”

1997年11月 “东莞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

1997年12月“东莞市群众体育先进学校”

1999年3月广东省中学生篮球传统项目比赛第二名

1999年11月东莞市第五届中小学航模竞赛第一名

2000年2月东莞市初中教学质量二等奖

“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

“东莞市‘美丽校园’活动先进单位”

2000年4月荣获东莞市中小学生篮球赛高中男子第一名

2001年1月“东莞市园林式单位”

2001年3月“东莞市2000年度科技教育先进单位”

2003年6月“东莞市新课标改革实验先进单位”

2003年东莞市中学生文艺汇演管弦乐演奏一等奖

2004年2月“东莞市文明学校”

2004年3月东莞市初中教学质量二等奖

2004年10月 我校研制开发的“基于类标准分和网络的考试成绩动态管理无纸化操作系统”获广东省黄华奖二等奖

2005年3月“东莞市文明学校”

东莞市初中教学质量二等奖

2005年5月校长王功学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2005年9月 被国家教育部授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称号

“广东省优秀现代教育实验学校”

2006年2月“东莞市文明单位”

“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2006年7月广东省中学生篮球传统项目比赛第三名

2006年9月 初中教育质量优秀奖;市俱乐部少年篮球赛第一名

2006年11月 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2007年1月 市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

2007年3月 东莞市巾帼文明岗

2007年4月 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2008年1月 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

东莞市初中教育质量一等奖

2008年1月 2008年度全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

2009年3月 2008年度东莞市学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东莞六中和常平中学哪个好

东莞中学。广东省各市高考本科录取率东莞本科率第一,2022年东莞升学率最高的学校是东莞中学,升学率排行为:东莞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东莞市第一中学、东莞市高级中学、东莞市实验中学、东莞外国语学校、东莞常平中学。东莞,广东省辖地级市,特大城市,东莞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西北接广州市,南接深圳市,东北接惠州市,全市陆地面积2460.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2.57平方千米。

东莞六中好,东莞六中拥有“宜教、宜学、宜居”的高品质校园,位处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和东莞市城区的中间点,周边有莞深高速、东部快速、东莞汽车客运东站、城市轻轨站,交通极其便利。校园占地面积168亩,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建筑风格大器典雅,步步能为景、处处可育人,是松山湖大道边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多次被媒体投票评为“东莞高中最美校园”之一。反观常平中学的缺点如下:

1、作息问题,开学以来每天早晚要求六点半到教室直到高考,抓到迟到一次写检讨,迟到三次叫家长,再来就停课停宿。据悉高三年级已有两名学生在校期间因休息不足而晕倒,教师对此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2、放假问题,除了因十一月初的高考预报名才给学生放了双休回家进行网上报名,常平中学从未给学生放过正常的双休、月假,每个礼拜上学到周日早上十一点,晚上六点半开始晚修周测,一个星期168个小时在校高强度的学习只让学生休息7个小时。在东莞市的高中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地球不爆炸,常中不放假。我想这么多年以来,常中每届学子都有此感受,问题应在校方不在学生。

3、食堂问题,卫生问题多次有学生在饭菜中吃到菜梗,头发,钢丝球球丝,因为是大饭堂,这些问题也不可避免,学生也知道,但竟然在米饭里吃到了蟑螂,在座位旁见到了三只肥硕的老鼠。

文章标签: # 学校 # 教育 # 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