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录取信息 录取信息

2016惠来高考,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高考

tamoadmin 2024-06-16 人已围观

简介1.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人口密度怎么样2.惠来实中好还是二中3.揭阳市惠来中考复读初中学校有哪些4.2005年惠来县高考满分多少5.惠来慈云实验中学的介绍6.惠来县第一中学的办学成果2022惠来一中高考成绩本科率88.8%。惠来县第一中学高中部的成绩。有1500人上本科,本科率88.8%,有24名上了600分以上高分优秀学生,其中有2名同学单科成绩满分,列全省第一名。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人口密度怎么样

1.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人口密度怎么样

2.惠来实中好还是二中

3.揭阳市惠来中考复读初中学校有哪些

4.2005年惠来县高考满分多少

5.惠来慈云实验中学的介绍

6.惠来县第一中学的办学成果

2016惠来高考,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高考

2022惠来一中高考成绩本科率88.8%。惠来县第一中学高中部的成绩。有1500人上本科,本科率88.8%,有24名上了600分以上高分优秀学生,其中有2名同学单科成绩满分,列全省第一名。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人口密度怎么样

靖海镇在惠来县境东南沿海。镇政府驻地距惠城23.5公里。属沿海丘陵地带。面积49平方公里。2008年常住人口81021人。加上靖海电厂上万员工与惠来二中上万学生,人口超过10万。海岸线长22公里(分靖海港和靖海湾),是惠来县主要渔产区之一,惠来三大中心镇之一。

镇情概况

港口设施

全镇有机动渔船263艘,总动力1.2万马力。年海洋捕捞量约5000吨。近岸海域多礁石,盛产友龙吓、 靖海石象,靖海,象城,

鲍鱼、鳗鱼、紫菜、石班、海胆等名贵特产。沿海岸有镇办盐场1个,村办盐场2个,合计盐田2405公亩,年产原盐1544吨。镇境内有海港2个,靖海港,是省进出口物资历装御点。港池水域面积50平方米,可容纳船舶约800艘;资深港,渔港港池可供200~300艘渔船停泊避风。沿海沙滩从1956年起开始种植木麻黄树,至1987年已形成绿洲(靖海镇靖海湾绿洲度假村)。

基础设施

全镇耕地1.36万亩,其中水田5468亩,主种稻、薯;盛产大蒜,年产3000吨。有镇办工业15家,主要产品有渔网、胶丝、塑料制品、水产品。有县立完全中学1所--惠来二中(宝喜高级中学),镇办初级中学1所(靖海镇中学),小学15所,幼儿园20所,卫生院1所,影剧院1座。敬老院一个,老人俱乐部四个。镇区由九大社头组成。有靖电大道,工业大道,宝喜大道,大中街,奄泉路,环城路,新兴街等主要道路。 镇区有城,为明代靖海千户守驻御的驻地,历代为惠来重点城镇。因地形状似大象,故又有“象城”之称。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靖海镇地处惠来县东南海隅,距离惠来县城26公里,境内多是山地,镇区背枕丘陵,面向南海。

象崮驮古城,固有象城之称,靖江通湖海,固有靖海之名。可谓古之象城,今之靖海。此外,还有卵洲,靖江城和 城之别称。 靖海在唐、宋之时,已有渔民居住。元顺帝(公元1333—1368年)时,大坭都后表楼十八乡村民因受海盗侵扰迁徙至此。小坭十八乡和石碑乡部分村民迁徙入资深。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置靖海千户守御所。属潮州卫,设千总一名,额旗军一千一百二十一名。首任千总奚福聚。嘉靖二十八年,朝廷饬旨建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划归惠来县,时靖海所辖原大坭都和酉头都一部分。1948年靖海解放之前,整个葵阳关外的东区均属靖海镇管辖。解放后区域建置变化较多,1986年撤区建镇,辖二个居委会,一个渔民委员会和二十二个村民委员会。 靖海(所)建城于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历经13年建成。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重修,雍正五年(公元1927年)再修。靖海镇所在地形如倒鼎、中央突起、四周较低。城高一丈四尺,城垣长五百零一丈。东西南北四城门由十字形街道贯通。城门均有瓮城及城楼。城墙内外两边以条石垒砌而成,中夯土。城墙布满垛口,垛上有望孔,城西为跑马道。四城门上分悬石刻牌匾:东曰“表海胜概”,西曰“靖海安澜”,南曰“化洽趋虞”,北曰“莱钥永固”。南城门及城墙1952年建狮石湖水闸时被拆除,东北面的城墙及城楼至今尚存。 象山一脉驮滨城,湖海连江心接京; 兵扎边彻骨那惜系海,南疆国域写英名。 靖海所历来是粤东地区海防前哨,屯兵要塞,惠来县之门户。至今,还有历代遗留的军事设防或遗迹。如位于靖海湾两侧,明代建造的南北炮台。北炮台称靖海炮台,南炮台称资深炮台,各有火炮八尊,营房18间。北炮驻专防千总1员,台兵47名。南炮台驻专防外委1员,台兵18名。在北门城外建村已831年的驿后村村南,曾建有“武陵驿”,驿站前面“驿前宫”依然存在。东门城外有“军校场”的旧址。还有从靖海城经驿站通往潮阳的部分“古石灰官道”。在靖海城东北面约五华里处,还有清代时建造的,古烟墩“峰火台”等。 由于靖海形似半岛,构成汕头至汕尾东西海城的转折点,为各类船只航海必经之道。在靖海镇附近约6公里处的坂美村海边上,是清光绪年间由英国万国公司建造过国际航海灯标一座,称“石碑山灯塔”。原塔高120英尺。此塔1932年由国民党政府接管,1942年拆毁,1948年复建。塔高改为110英尺。解放后1954年由人民政府复修,塔高33米,是南海最高灯塔。该塔1986年5月改装英国旋转聚光灯头,射程18海里。有诗云:石碑山下卷浪峰,巨塔雄威穿碧空,闪闪银光千里,指点迷帆映彩虹。 具有迄今建所已638年的靖海所和建城483年的靖海城,比惠来县分别早155年和25年,这足以说明,靖海城堪称惠来称之古城,靖海所堪称粤东之滨海古镇。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枕山面海的靖海镇,山海晖映,景物宜人。辖区内有峰高入云,朝暾暮霭的“刚警凌云”,有泉水清甘,取携不竭的“君子泉甘”;月夜皓魄,沉波垂丝的“南潭钓月”;有巍然尖耸,苍秀宜人的“尖峰挺秀”;有古树萧疏,野花芳馥的“大坭宿雨”;有状似陨星,巨石高叠的“叠石呈辉”;有峭石嶙峋,神威可畏的“将军山峙”;有烟笼四野,荷锄叱犊的“北野耕烟”。除此,还有好多正在开发等待开发的风景胜地。诸如“海角明珠”、“绿野金滩”、“狮湖映月”、“后表奇石”等都将是令人流连忘返的胜地。 地形呈西南走向的靖海,海岸线长达22公里。海湾石与石碑山形成靖海崎角,中间凹入构成湾阔水深的天然海湾,金砂银波的海水浴场。靖海湾与石碑沃外,礁石纵横,堪称惠来县“东土屏藩”、“门户锁钥”。 著名旅游景点有:客鸟尾石笋 海滨度假村(浴场) 石碑山灯塔 古城墙(广东省历史文化遗产) 普惠岩等等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渔业经济

得天独厚的靖海湾,滋生了优良的靖海港和资深避风塘,结成兄弟渔港,是惠来县两大海洋渔业捕捞基地之一。历史悠久的南门外延绳放钓作业,资深的拖风、扫莲作业,都享盛名。鳗鱼、石斑、鲨鱼和鱿鱼、乌贼、虾米分别为两地著名渔产品。由于海岸线长,沿岸礁石众多,是龙虾、鲍鱼、紫菜、海胆的生长地,于是靖海便就成了珍稀海产品的产地。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汕头日报”、“羊城晚报”均有“靖海话鲍鱼”、“靖海话龙虾”以及“靖海话豆 ”的专题特写报导。 靖海大门

海运业

靖海港除渔业以外,海运也十分发达,贸易鼎盛。清康熙二十六年,在靖海设立海关挂号处,后改设为海关常关旧址还存。明、清时期,大型木制商船经常航行苏杭二州,对方也有商船到达靖海,往北载红糖、薯粉,往南丝绸、布料和日用工业品等。抗日战争时期,靖海商船改航香港等地,大蒜、红糖等农副产品和水产品、食盐向来是靖海出口主要产品。

经济历史

靖海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1956年—1957年,由省水产厅投资40.7万元,地方自筹3万元,在资深湾(石碑沃)建成一个4万平方米,可供200—300艘渔船停泊的避风塘。从此,靖海渔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 1970年秋,惠来县成立了“治理靖海港工程指挥部”动员靖海全镇人民和田心、仙庵、周田、前詹等各乡、镇(时称公社)的劳动力,苦战了三年的时间,对靖海港进行治理。共投放义务工日80万个,资金74万,新挖航道1260米,并在沃仔咀开凿宽60米,深5米的新港门。1981年进行续建,疏浚港口的深度,贯通和浚深港口至狮石湖水闸的新旧航道并砌石护堤。从此一条长2960米,宽120—188米呈东西走向的新帆道,面积达50平方米的新港地便诞生在古城的东南面。整治后的靖海港口门基本保持着低潮水深3.5米,涨潮水深5米的深度,还配建码头、仓库和供水供电设施。整个港地可容纳各种船泊800艘以上,是粤东沿海避台风的最优良港口之一。

渔业发展

港口的建设带动了大吨位机械化渔船的大发展。截至2007年,全镇拥有大小机械化渔船272艘,总吨位5977吨,渔船的机械化电信化和导航化保障了渔民、渔船的安全,促进了渔业生产新的发展。解放后,靖海渔民特别是南门外村放钓作业的渔民在渔业生产战线上谱写了一曲曲的壮歌。远征“ 仔礁”,征服“恶鲨湾”,开避深海新渔场的事迹。曾以报告文学的体裁在全国性刊物“萌芽”上发表,誉载粤海、名扬全国。 正是:风萧萧兮浪排空,壮士励志捣鲨宫;任凭征途多险恶,“恶鲨湾”上逞英雄。

狮石湖开发

狮石湖原是惠来县东区的大咸水湖,面积约 平方公里。集关外的学地水、径口水、大山水港。狮石湖两岸河议,塘泊星罗棋布,北面是关外平原京陇洋。筑狮石湖水闸之前,湖水咸淡交融,每天二次潮汐的涨退,大湖的吐纳,循环往复,自然成了冲刷河道河港口泥沙的动力。湖畔是西门外和葛山村的大片盐田。历史上这两个村生产海盐的专业村。湖西南的后山、前吴、沫港三村是靖海镇主要粮食产地。湖内盛产优质溪蟹、大闸蟹、沙虾和各种淡水鱼,可称鱼、米、盐综合产地。

水利建设

一九五二年,如有利防潮排涝,县水利局在江湖连接处筑坝建闸—“狮石湖水闸”。公社化年代,在湖的中间垒筑二道土坝,进行围湖造田,逐步改变了狮石湖和周边原来的生态环境条件。2006年为了更有利排涝和航道的畅通,重新进行改造和扩建。狮石湖畔的盐田改除后,镇(公社)在 后表滨海红土地带建造万亩盐田,又恢复靖海镇的盐业生产。

生态建设

在靖海与资深之间笔架山下至靖海湾边纵横数公里的沙滩上,过去是寸草不生的沙漠。日来沙烫脚,雨来水浸脚,令人举足生畏。1958年,政府组织全镇干部、群众进行培土植树,种上了大片木麻黄。建立了绿洲林场。同时,修通靖海至资深的公路。从此结束了靖海东南两地群众往来不再坐船摆渡,烫沙浸脚的历史。此外,又在后表建了后表林场,沿海全部基本绿化,这不仅改变了沿海荒山野滩的自然环境,也为靖海居民提供了不少的燃料。

编辑本段城镇建设

城建

古镇象城从解放到2005年,经历了半个世纪之后,各方面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可是城镇面貌却贸然依旧,一直未能产生较大的变化。相比之下,大大落后于县内其它几个老城镇。尤其城内城外羊肠小道,交通闭塞,老城旧貌、残缺不堪。好多客居外地的靖海人都为此感叹伤心。正是:曾为葵阳标骄史、却落沧夷叹非非。2006年,镇政府换届之后,以陈局为书记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股东风,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大刀阔斧地着力改造旧靖海城的面貌。在城的东北面修复的城垣,让古城重光。在城西大道入口处竖起三门四柱大石牌坊,显示“河清海晏”。在城南倚狮石湖“安澜亭”前,置象征“象城”标志的大石象。使古镇“名象城,不似象城”,变成名副其实的象城。现在的狮石湖之滨“玉象明标志,边城壮景光”。已成人民休闲、怡情的好去处。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环城的边沿开避和铺筑了三道水泥马路,并在湖畔河边竖栏植树,立杆张灯,构建成滨海长廊,使古城的面貌和交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今日的靖海城真正是焕然一新,旧貌变新颜。不管是当地居民,或是外方来客,均有触目异光的感觉,谐是赞不绝口。靖海乡民以五言藏头诗一首,以表敬意: 靖海西片全景

靖江饰古城,海陬展娇姿。 镇南置玉象,政绩拓坦途。 府首重文物,立坊标金书。 人心齐踊跃,民庶歌丈夫。

电厂

随着靖海电厂的兴建,靖海的未来将是一幅繁荣昌盛、艳丽悦人的图景。计划总投资400多亿元的惠来(靖海)火电厂,首期工程已投入资金63亿元,完成2×6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建设,并正式并网运营。 与火力发电厂结伴而来的靖海石碑山风电场已投入资金7.46亿元,安装风机167台,并全部投入运营。年发电总量可达2500多万千瓦时。靖海湾周边的海滩荒地,到处揭杆而起,风车林立。 中石油项目码头,货柜码头,以及即将开工的投资4亿多元的粮油厂,饲料厂。一个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的能源基地必将带来更多项目的建设,给靖海的经济发展带来可喜的腾飞。正是: 碧水清波靖海湾, 风能火电结亲缘。 天灯千盏映瀚海, 沉睡古城焕星光。

编辑本段人文教育

明朝

靖海历史悠久,地灵人杰。自宋至今,文风鼎颂,人才辈出。明清时期,靖海城内书院,书轩林立,各乡村也各创办书房塾学,发展教育,根据史料记载,明朝时中举人的有陈琮,陈尚志,中贡生的有史益修,周继授,胡明汉,胡辉,周尚文,胡文奎,王建康,艾师锡,陈君赐,柴子等一批士子。此外,还有监生资格的例监,胡道光,胡澍,可称文士之盛世。 惠来二中

清代

清代时中举人的有胡玉赞、陈振生、马功显、胡涵中、曾希潜、柯日新。中贡生的有胡东陛、胡世忠。还有史延珍拨元,中德邻中岁贡,戎世芳中恩贡元,曾锦华中副贡,后又中优贡元。中例贡的有林荣厉、林鹏、胡友信、奚鼎新等。武将有蔡应举、刘任、胡道光、马文镐、林浚明、林贵、史书堂、戎浚、胡清远、胡深、郑世漳、胡开文、黄钦朝、黄钦惠、黄钦英等。

民国时期

民国时,靖海虽然没有中学,但以靖海中心小学(前身靖海书院)为摇篮的学校,也培养出好多有识之士。在民国时期显露头角的有将官辜国华,校官后又任湖南汝城县县长的奚一侯,有当过两任惠来县长的林公任,有当过两任潮阳县县长少将胡公木,还有任过短期惠来县县长方德明等。 靖海素来是惠来县书法摇篮之一,学书习画,凤气盛。在这方面有成就者历代皆有。如清代雅儒岁贡史德邻所书“西来寺”三字,铁笔银钩,气势磅礴。贡元曾锦华所书“敦复轩”一匾,结构严紧、圆润秀丽。都很有欣赏价值。民国期间,靖海书法更盛。有风靡潮汕地区的林公任、胡佩珊(隶书),风靡福建漳州的陈问冉(知礼)、元邦枢、奚昌及擅长指书指画的戎三石。此外,还有书法造谐较高的史国义、奚昌欣、林国权、元邦清、辜志文、戎介生、辜武强(国画),以及能书能刻的林声雄、林庆雄、柯修养等等。现在又涌现一批开始崭露头角,在市、省、全国青少年书画竞赛得奖的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后继有人,长盛不衰。

解放后

解放后,靖海中心小学教育事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1950年11月开设“惠来县人民中学惠来分教处”,1952年春改为“惠来中学”,1953年3月又改为“惠来第二中学”。1958年9月招收首届高中一年级学生,并发展成为初、高中具备的全日制完全中学。1986年为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又增办“靖海镇中学”。靖海一带的学生,大多数天性聪明,勤学好练,不管过去或现在,学习尖子较多。1965年惠来二中高中毕业生46人,参加高考,便有33人,考进各类大学,其中12人被录取进全国重点大学。历届参加高考成绩突出的靖海藉学生均不稀罕,新一代的文人学士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如解放前于靖海中心小学毕业的林铝龙,靠本身的天资和努力而成为武汉大学的讲师、教授。有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留校任教的讲师、教授、导师明史学家林铁军。有在医学界显有盛名的广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专家教授戎铁华。还有深圳原南头医院院长奚明声,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教授导师蔡荣武(已逝)等等。有退休前曾任海军军械研究所长、高级工程师林雨涛,有领取国务院特殊薪贴的高级工程师林科杰。还有好多在教育界、科技界享有盛名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有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厅级干部,汕尾市市委书记戎铁文,在广州军区海军基地工作军级干部林永青。还有好多县、处级干部和部队团级干部,难以一一枚举。此外还有闻名于宗教界,原毕业于中国佛教学院现任广州光孝寺年轻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释明生,是继领南著名高僧靖海人宋超月之后的又一佛门名僧。真是人才济济、层出不穷。 可以深信,具有良好基因、百姓同居的靖海人,将会在新世纪的大好形势下,在这片得天独厚历史悠久的热土上发挥更大的光和热。 正是:蓬莱岂止山东外、南疆邹鲁靖海隅。

编辑本段名人介绍

戎铁文 男,汉族,1952年10月生,广东惠来靖海人,1972年7月加入中国***,1972年7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 戎铁文

1972.07—1975.06, 惠来县靖海公社西丰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公社党委副书记,路线教育工作队队员、组长(1974.12 吸收为国家干部); 1975.06—1976.06, 惠来县兵营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 1976.06—1980.0,6 惠来县委副书记兼神泉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 1980.06—1981.10, 惠来县委常委兼团县委书记; 1981.10—.04, 惠来县神泉公社党委书记、惠城镇委书记; .04—1986.08, 惠来县委常委; 1986.08—1991.12, 惠来县委副书记、县长; 1991.12—1993.05, 惠来县委书记; 1993.05—1993.10, 揭阳市委常委; 1993.10—1998.08, 揭阳市副市长; 1998.08—2002.08, 揭阳市委副书记; 2002.08—2002.11, 汕尾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党组书记; 2002.11—2004.05, 汕尾市委副书记,市长、党组书记; 2004.05—2004.07,任汕尾市委书记; 2004.07,任汕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0届全国人大代表。 广东省10届人大代表。省第9次党代会代表。 林永青 林永青 是惠来近代以来的第二位将军,也是目前惠来在军界最高级别的官员. 林永青

他是靖海人的骄傲,也是惠来人的骄傲。林永青将军的发展史,折射出靖海人顽强奋斗的精神面貌,他的发展史,对后来人来说,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引导,我又幸见过林永青将军两次,生活中的他,非常的简朴,生活中的他,是那样的平易近人。 林永青,1999年12月海军广州基地副司令员2001年12月任海军南海舰队副参谋长,2007年出任海军后勤部部长,海军少将军衔。

林宝喜

男,1931年出生,祖籍惠来县靖海镇前吴管区。现旅居香港,任香港宝景实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宝光电器金属塑胶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慈云阁董本局永远董事,惠来县政协委员,揭阳市政协委员。 林宝喜

林宝喜先生,1962年赴香港定居。他积极支持家乡发展经济,年至1992年在惠来县投资2000 万港元,创办惠来县家用电器厂,工缴费居全县之首, 1988年改为合资企业“惠来县家用电器实业有限公司",曾获广东省“三资企业‘金匙奖’"。 林先生爱国爱乡,热心家乡公益事业,1980年至1995年,先后捐资修建惠来二中、靖海前吴小学、镇卫生院,修路造桥和捐款救灾,捐资总值人民币1138.4万元。 95年至2008年又先后捐资修建惠来二中高中部《宝喜高级中学》·宝喜大道等等。。。 正所谓:在惠来慈善事业中,西有林世铿,东有林宝喜。 释明生 俗家姓名林宏生,男,1960年9月出生,汉族,靖海镇南外人。现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反邪教协会理事、中国外交协会理事、广东省反邪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珠海市青年联合会常委、佛山市佛教协会会长、广州光孝寺方丈、珠海普陀寺住持、佛山仁寿寺住持、海南南山寺监院等职务。 释明生

惠来实中好还是二中

人口:约74.12万人

人口密度:592人/km2

世铿院

世铿院

世铿院

惠来(HuiLai)别名∶葵阳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管辖

全县辖14个镇级.共有3个办事处.3乡1华侨管理区

政府

惠来县政府位于惠城镇南门大道,县长∶方如龙

惠来县地处粤东沿海,背倚大南山,面濒南海。陆地面积12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68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2公里,是揭阳市惟一沿海县。辖惠来县辖14个镇,县政府驻惠城镇。置县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3年),迄今479年。旅居港澳台和海外侨胞20多万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

惠来全境居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20多种,其中花岗岩总储量1500万立方米,高岭土总储量5000万吨,稀有金属锆英石储量1.2万吨。水力、风力资源丰富。有水库,山塘200多座,总库容量近4亿立方米,蕴藏发电能力达5.29万千瓦,有水力发电站48座,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全县可建风电场面积30平方公里,被定为“国家乘风计划”的海湾石风电场首期工程2000年投产以来取得较好效益。特色农业发展较好,荔枝种植面积达1.6万公顷,产量近4万吨;龙虾、鲍鱼、石斑鱼、海胆等名珍海鲜产量也较高。

惠来历史

惠来县境内古为百越之地。秦汉时,为南海郡博罗、揭阳辖地。晋以后至明代中期均为潮阳、海丰辖地。明嘉靖三年(1524),始析潮阳县隆井都一半和大坭、惠来、酉头3都及海丰县的龙溪都合置惠来县,因县治在惠来都,故名。嘉靖四年(1525)建城,得名惠城,因其地处葵岭东南,故又称葵阳。嘉靖三十二年(1553),又割入靖海千户所。置县后隶属潮州府管辖至清末。民国时期,先后属广东都督府、巡按使潮循道、东江行政委员公署、东区绥靖委员公署、广东省第五、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5月20日惠来全境解放,8月,成立惠来县人民政府。惠来县先后隶属潮梅人民行政公署、潮汕临时专员公署、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潮汕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汕头专员公署。1958年12月10日,撤销惠来县建制,与普宁县合并。1961年3月恢复惠来县建制,隶属汕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惠来县属汕头市。1987年全县共置14个镇、3个乡、4个农林场,下辖288个村民委员会,27个居民委员会,553个自然村,总人口74.12万人。民族为汉族。方言以潮汕话为主和少数客家话。总耕地面积35.71万亩,人均0.48亩。

经济文化

惠来经济历史上以农业为主,有“草县”之称。地理条件虽然优越,但历史上旱、涝、风、潮灾害频繁,有“三日无雨火烧埔,一日下雨变洪湖。十年九灾多荒月,十家家户九家愁”和“一年咸水淹,三年断炊烟”等民谣俗语。过去受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农业生产发展缓慢。1949年全县水稻平均亩产101公斤,总产量3.85万吨,农业总产值仅3777万元。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土地改革,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1978年以后,农村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又推广科学种田,粮食产量明显提高。1987年水稻平均亩产378公斤,总产12.29万吨,比1978年分别增长50%和5.3%。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生产布局,组织农业深度开发,发展以荔枝、菠萝、香蕉为大宗的水果生产,荔枝产量居潮汕之首,瓤肉清脆香甜,在香港素享盛名。其他经济作物种植以花生、茶叶、黄麻、萝卜、蔬菜、甘蔗为主,萝卜干质量居全国首位。蔬菜从自给发展为外销。至1987年,全县水果种植达22.63万亩,是年总产2.12万吨,比1978年扩大1.79倍,总产提高5倍,其中荔枝种植面积达8.4万亩,总产量1293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2..65倍和16.7%,菠萝、香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县农业总产值为2.05亿元,比1978增长91.6%。

县境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每年5月至8月为多雨期,占全年降雨量88%,常在春夏之交发生洪涝。农业生产量遭受严重破坏,农民生活困苦。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下,大规模筑造堤围,兴修水利,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至1987年,全县共修筑山塘水库224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7座,小型216座,蓄水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7.59万亩;修筑引水工程29宗,引水量85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4万亩。加固江海堤围、闸坝251.2公里,其中龙江干堤25公里,捍卫耕地面积22..2万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基本实现农田灌溉水利化。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职权,建造水电站。新中国建立38年来,全县共建成五福田、船桥等大小水电站48处,装机62台,容量1.23万千瓦。解决农村、城镇用电照明和供给部分工业用电、农业机电排灌。惠来有山地面积101.55万亩。新中国建立前,大部分是荒山秃岭,沿海是荒沙一片。新中国建立后重视造林绿化,既营造用材林、新炭林、竹林和果林,沿海沙滩又营造防护林,林业生产发展很快。至1977年,全县山林实有面积5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50年1%提高到28.7%,但也出现过1958年“砍林炼钢”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砍林造田”的失误,林业发展过程有挫折。到80年代,实行县、镇、村三级领导干部挂钩林种果责任制,同时贯彻“以迅速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林果结合和营造丰产林为重点”的林业发展方针,造林绿化有新的发展。据林业部门统计,至1987年全县有林面积77.9万亩,占山地叫面积76.7%,比1977年增长44%,森森覆盖率已达41.5%。林木主要品种有松柏、相思、桉树、杉、竹等,果林主要品种有荔枝、龙眼、芒果、生(乌)榄、菠萝、梅、杨桃、梨、桃、李等。全县已基本消灭荒山,林果并茂。

惠来农民历来重视养猪、养牛羊和鸡、鹅、鸭(下称三鸟),把发展畜牧业作业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新中国建立后,饲养业发展较快,198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32.6万头,年终存栏量20.2万头,比1949年分别增长2.3倍和3.3倍。为加快饲养业的迅速发展,1987年引进澳大利亚牧草,全县种植面积8088亩,居汕头市各县之首。年总产干草2.5万吨,占全市产量一半。并建成畜牧饲料粉试验加工厂和牧草综合示范中心,给发展畜牧业创造有利条件。1987年全县耕牛年末储栏量3.09万头,比1978年增长59.3%,生猪饲养量34.98万头,年终存栏量20.68万万头,分别比1978年增长40.8%和19.1%,三鸟饲养量173万只,比1978年增长1.42倍。

全县可养殖的海水面积1.05万亩,淡水面积5.27万亩,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渔船配置现代化捕鱼设备、通讯设备,促进水产总量明显提高,1987年水产品总量2.88万吨,比1949年增长7.2倍。其中:海水捕捞2.54万吨,海水养殖1333吨,比1949年分别增长6.5倍和24倍。名贵海鲜产品如鱿鱼、龙虾、对虾、鲍鱼、海胆、石斑石、鳗鱼、乌贼、紫菜、赤蟹等远销海内外。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淡水养殖业发展迅速。1986年全县投资人民币2964.4万元,美金550万元,建成养虾池7100亩,在靖海、资深建虾苗室2个,育苗水体2000立方米。在隆江、溪西等建养鳗池311.4亩。在神泉、靖海建鲍鱼养殖基地,规模效益日趋扩大。大量虾、鳗、鲍鱼等水产品和水产加工品进入国际市场。1987年全县淡水捕捞总量150吨,淡水养殖1931吨,比1980年分别增长85.4%和215.5%,海、淡水资源得到初步开发。

惠来有悠久的文化渊源。境内已发掘出古代的夔纹陶器、西周甬钟、春秋铜矛、东汉铜鼓等文物。古老传统文化相沿继承,人才辈出,艺文昌盛。明初,苏福(民间称为苏神童)所作《三十夜诗》脍炙人口。1949年以前,惠来已有周田的中一枝香、海埕的正天香两两个潮剧团,还有皮影戏、木偶戏等。新中国建立后至1957年,惠来正式成立玉正潮剧团,文化事业发展较快,但中间仍有落。1978~1987年,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设施配套逐步完善。全县仅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学生467人,小学约214所,学生约1.3万人。1978年以来,教育事业更受到重视,至1987年全县投入教育奖金3599万元(包括财政拨款、华侨捐资、群众集资),新建扩建拆建校舍21.9万平方米,维修校舍3.68万平方米。据县教育部门统计,1987年底,全县有中学26所,其中完全中学9拟,初级中学17所,在校学生2.68万人;职业中学2所,学生1689人,电视大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小学242所,学生7.4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幼儿园74所,入园幼儿1.16万人,各类学校总计346所。全县形成从幼儿到大学的教育体系。教育条件的改善,有效地推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自恢复高考制度至1987年,全县考上大学院校1386人,中专学校991人,中师826人,技工学校204人。在抓好普及教育的同时,积极办好各类成人教育,以及青壮年的扫盲工作。至1987年,全县有19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获国家奖1项,省级奖2项,市级奖16项。县农业科研部门培育的杂交水稻“矮优2号”等4个品种,推广种植面积24万亩,增值850元。国营县电器石研制的DJWJIO—1·2·3型高压电力计算箱,BJW-0.5型低压计量箱两项产品创值250万元。惠来的体育事业,新中国建立后有所发展。1987年少年组象棋新秀许银川被送进省象棋队集训,8月,参加全国赛进入了八强。全县体育项目有:武术、篮球、象棋、潜水、游泳、荡千秋、赛龙舟等。

县内名胜古迹多处,主要有龙泉山庄风景区、百花尖风景区、黄光山风景区、铭湖岩、仙井岩、清水岩、神泉的海角甘泉、蜃楼海市(非固定),惠城东栅永福寺(活佛宋禅祖师潜修圆寂之地)等,自然景观优美,吸引了中外游客。改革开放后,旅游事业日益发展。

风景名胜

惠来依山傍海,名胜古迹众多。“惠来八景”闻名遐迩,有峻峭挺拔的“百花领袖”,取之不竭的“海角甘泉”等,神泉的“海市蜃楼”与山东蓬莱齐名。人文景观丰富,有22处文化古迹列为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教活动历史悠久,有唐代高僧大颠潜修的虎头岩寺、清初宋禅祖师坐禅的永福寺以及西天佛寺等。沿海景点有海蚀崖、海蚀柱、海滩等,其中靖海湾东部的“客鸟尾石笋区”更以突兀新奇著称。滨海旅游业初具规模。有占地面积380公顷,集植物观赏、高尔夫球场、海滨度假村、潮汕民俗文化村于一体的粤东金海湾植物园。此外,南海、靖海等地的海滨度假村己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道教胜地赤松观龙藏洞

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惠城镇西北8公里处, 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古昔一仙庙,世称“龙藏洞”。这里山清水秀,清幽雅静,自然风光绮丽,民间传说:当地干旱缺水时,唯有此处终日泉水潺潺!历代地理先生朝思暮想择此地作风水,谁知罗庚盘一摆放,指针即不动弹,不可思议。置身此地,真有神秘玄妙之感。

据传,清朝乾隆年间,惠来县靖海乡人宋超月乙镜真人,与道友畅游潮州九邑,惠来都十八景地,识昆仑山落脉,西系葵峰望天岭、双乳峰,居普陀岩虎头山,悟莲峰山油瓶石坑有玉盒献宝,仙师南行追龙赶凤,但见龙藏凤栖,到了“龙藏洞”,遂推卜立愿而戏言曰:“藏世道宣仙地,389年后,自有吾后传明月善人,在此为师创观建宫,存真容于龙藏洞。”至公元1994年11月,当地道友自筹资金300余万元,修复古庙,圆成“龙藏洞赤松观庙”,并经揭阳市宗教事务局核准,惠来县宗教事务局批准登记开放。于1996年阴历8月23日,举行诞辰暨龙藏洞管理委员会成立挂牌揭彩双庆活动,盛况空前。还先后接待了海内外来宾3万多人,举行“罗天大醮”法会3 次。祈祷世界和平,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快乐!参加信众约15万人次。现在在赤松观后殿兴建了“乙镜真人宫”,于1997年4月20日举行奠基典礼,请汕头大学及汕头园林建筑高级工程师设计,参偈先贤鲁班图模,定为天地人三才乾坤宫阁,分三层设计:上层呈天坛形冲云宫;中层为城郭形八卦迷宫;底层为富丽堂皇地宫。三层叠宫,有24 屋顶、36飞檐、72角椽、99洞孔,8柱6门玄洞冲天,造型独特,史无前例。还规划在山腰修复“观音圆通宫”、“报孝堂”_功德堂_,在山顶复建“冲天观”,以恭三清至尊、李道明天尊、吕纯阳祖师等八仙。

近年来,龙藏洞管理委员会在修复道观的同时,积极地为当地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做贡献,如自筹资金 100万余元,修建7公里长、宽8米的公路,架设了电话线和供电线路,改善了当地山区的交通、通讯和生产、生活条件,受到当地群众的赞扬。

亚洲最大的航标塔

海上航标灯塔。位于惠来靖海镇西南石碑山岬角。初建于1882年,数建数毁。现在的灯塔为1989年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68米,塔顶灯光视距24.5海里,主光灯每10秒闪动一次,并配有雷达应答器和无线电导航系统等设备,是中国16个导航台中最高者,有“航标塔”之称。

海角甘泉

海角甘泉位于神泉镇区东南角,宋时是海滩上一个淡水泉眼,明时砌成泉井,其时潮汕神童苏福为它题写独脚联“抉(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一时成为绝对,扩大了此泉影响,并被人们编造出许多神奇传说,使此泉演变为“神泉”。清乾隆间知县王玮在井旁建亭,将苏福独联刻在亭柱上,并树碑撰文。清代歌咏神泉诗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产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称。

榕石永福禅寺

抱石苍榕夺化功

擎天傍立梵王宫

在惠来县城北部。有古榕抱石而生,榕则虬枝劲干,石则苔痕斑驳,木石结缘,蔚为奇观。石上曾有一祠奉祀九子母神,明代又于其旁建榕石庵,此庵几百年间历经沧桑,几度兴废,解放后,已是庙宇颓败,几将倒塌,近年,由华侨捐助重建新寺,称“榕石永福寺”,现有大雄宝殿、东西阁、功德祠、祖师庙等,规模宏伟,远胜旧寺,数十身贴金佛像,神态俨然;绿瓦朱扉,金碧辉煌,成为又一旅游胜地。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常出现于神泉港西南海面,时间多在春夏之交,天将大雨前夕。“海市蜃楼”的出现次次有异,有古代的台榭、亭阁,有现代的高楼大厦,还曾出现过日本侵华的战争场面。同一次蜃景也变幻莫测,景象万千:时而勇士披坚执税,万台奔腾,时而曲苑、酒旗,仕女嬉游,或隐或现,若远若近,蔚为壮观。蜃景出现有一年一次或数年一次,也有一年两次。长则几小时,短则十几分钟,甚至一瞬即逝。1957年3月19日蜃景出现,从下午一时至六时四十五分才消逝,是有史以来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当地渔民总结为观察气候经验,有“景远候风,景近候雨”之说。

今年的海市蜃楼出现了两次,分别在四月和五月份,其中四月份一次时间长达四五个小时之长。

靖海古堡

位于惠来县靖海镇,古称靖海所。靖海所设于山地高处,城_周长1500多米,高近5米。东北面城_完整,有瓮城及城楼,墙以石垒筑,上有城垛及望孔。靖海所历来是潮汕地区的军事要地,明代在附近筑有南北炮台及烽火台。

客鸟尾石笋

“这里的奇石真是叹为观止,在全国来说也是难得一见!”这是一位旅游发烧友畅游惠来县靖海镇客鸟尾石笋之后由衷发出的赞叹。这片海滨石笋区被大自然长年累月的雕琢、加工和呵护,出落得美轮美奂、神奇脱俗。

石笋区由一个伸人海中的小山头和周围一片片或联结或分散的大小石头组成,初来乍到者立即会被目不暇接的神奇石头所征服:小山头像一个巨大的山水盆景,它最高处的石头是一头引颈眺望的“海狮”,像是要跑到岸上溜达溜达;海狮的脚下,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锦缎”,每一个方寸之间各有各的图案和美妙之处,像动物又像花朵,这些图案表面滑爽近乎晶莹剔透。小山头四周的石头更显个性和特色,有的像一个个破土而出的竹笋,彰显生命的张力;有的像一群憨态可掬的企鹅,享受明媚的春光;有的像一簇簇浪花,开怀大笑般互相追逐;有的像一本本排列整齐的红皮书;引领游客去领略大海的奥秘;有的像是一群仙人在观海;有的像是一群海豹在晒太阳。所有的石笋为了标新立异,都不约而同在颜色上做文章,有的故意涨红着脸,好让自己更加妩媚;有的独标平淡,于洁白晶莹中体现一种清高;有的身着杂色衫儿,在群石之间显示自身的兼容和素雅。它们任凭风吹雨打、任凭日晒海蚀,依然清新、依然亮丽。轻松活泼的色调,和着丽日蓝天,和着湛蓝的大海,和着洁白的浪花,和着岸上风能发电厂一排排优雅的风车,和着照相机不停的咔嚓声,和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合奏出一曲风景这边独好的交响曲,令游入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靖海镇客鸟尾石笋区距离惠来县城只有区区的30多公里,交通便捷,景区至今保持天然朴素的本色,没有任何人为雕琢,也没有别处景区的拥挤和杂乱,更没有俗气的商业气息,来这里完完全全可以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和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来一次亲密接触,让自己融入自然,融入风景,于轻松写意中让身心得到放松。而且沿途是风光旖旎的海滨长廊,中间有国内第一航标塔等名胜风光,以及在建中的国内最大风能发电厂,是一条旅游的黄金路线。

庄严禅寺

百花山庄严禅寺,位于惠来县城以东三十里处周田镇施家村,俗称“百花尖”。它创建于宋,明、清均有葺修和扩建,规模宏大。1983年10月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8月被批准登记开放。系岭东名胜之一。

古往今来,年代变迁,几度葺修。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重修古刹。辛酉年()以来,搜集失散碑刻、名人词赋,集名句勒于盘石之上,重展古范,供游人欣赏。1988年开始筹划于寺前建大雄宝殿,经精心设计,于1993年择吉鸠工,破土运后,填坑垒堤,以兴建大殿,劈山拦坝以造祖堂,并在大殿两边建二层楼为会议厅、客堂、禅房及其它配套设施。至乙亥年(1995)蒲月竣工。

新建成的庄严禅寺,在百花石门内,坐北向南,面阔70米,进深30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总投资100多万元。由上下傍山筑宇八组单体构成,为四合院建筑,厅堂均以木石结构,盖金**琉璃瓦,属歇山顶及硬山顶。

文昌阁塔

文昌阁塔位于惠来县城之南,初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顺治时毁于火灾,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知县张秉政修阁,移北向南。乾隆二年(1737年)知县杨宗秉于阁前祠原地建文昌阁塔三层,额曰“奎光阁”。此塔为风水塔,属古代砖石结构,贝灰夯筑,状为三层八角形,密檐式塔檐,高23米,每层皆有石柱支架,外有栏杆,内有旋梯可上;藻井上绘有八卦图。第三层北门上刻有清知府周硕勋“巢凤凌云”楷书。登塔远眺,海光山色,尽收眼底。

1988年,县政府于塔周划地百亩,营建综合型场所,命名为“葵阳公园”,古老的文昌阁塔修葺一新,阁塔前仿建了昔年的文明书院,展出文物、古董,两侧为革命历史展览馆。公园内游亭小阁分设而立,盆景、假山、喷泉、兰圃、古榕等选景而设,呈现出一派充满生机活力的崭新面貌,增添了古迹的风采。园内有环水长廊,供人休憩,廊壁上刻有惠来著名风景线图,可供导游。

行政分划

1999年,惠来县辖14镇3乡(惠城镇、华湖镇、仙庵镇、靖海镇、周田镇、前詹镇、神泉镇、东陇镇、岐石镇、隆江镇、溪西镇、鳌江镇、东港镇、葵潭镇、南海乡、青山乡、河林乡);大南山华侨管理区辖3办事处(桃园办事处、龙湖办事处、岭门办事处)。

2000年,惠来县辖14个镇、3个乡。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961658人,其中:惠城镇 115033人、华湖镇 56075人、仙庵镇 72274人、靖海镇 64137人、周田镇 65582人、前詹镇 43938人、神泉镇 70110人、东陇镇 73523人、岐石镇 48583人、隆江镇 99244人、溪西镇 45636人、鳌江镇 38461人、东港镇 25384人、葵潭镇 75063人、南海乡 13965人、青山乡 10494人、河林乡 17255人、东埔农场虚拟镇 9654人、葵潭农场虚拟镇 4325人、大南山华侨管理区虚拟镇 12303人、青坑林场虚拟乡 619人。

2002年,惠来县辖14个镇(惠城、华湖、仙庵、靖海、周田、前詹、神泉、东陇、岐石、隆江、溪西、鳌江、东港、葵潭)、3个乡(南海、青山、河林)。

2003年,惠来县撤销青山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葵潭镇和隆江镇;其管辖的螃蟹、青坑、圆墩3个村委会划归葵潭镇,葵潭镇政府驻地不变;其管辖的头寮、尾寮2个村委会划归隆江镇,隆江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河林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惠城镇,调整后,惠城镇辖原惠城镇和河林乡的行政区域范围,惠城镇政府驻地不变。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惠来县辖14个镇(惠城、华湖、仙庵、靖海、周田、前詹、 神泉、东陇、岐石、隆江、溪西、鳌江、东港、葵潭)。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投入资金4.15亿元,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交通网络更趋完善,省道揭神线全线贯通,葵西线、惠红线等地方干线公路上等级建设相继上马。水利建设有新进展,全年开工项目190宗,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54宗,大型项目石榴潭水库和尖官陂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开工,国债投资项目凤山港海堤、见龙海堤除险加固工程进展顺利。农村改水工程稳步推进,其中岐石片区供水工程于年内动工。实施新区“绿化工程”,县城面貌有明显改观。

2021年1月14日,农业农村部推介惠来县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19年3月,惠来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海陆丰片区)。

2016年2月16日,惠来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揭阳市惠来中考复读初中学校有哪些

都是垃圾、连惠来一中成绩都达不到的话干脆别读了…惠来的教育比起其他县确实差很多、不过一中的师资还可以……用高考的成绩就可以对比下、今年揭东一中最高是664、而惠来一中是630多、同样是一个县、不过今年惠来一中高一录取的好像是540多、可是揭东一中却是630多、揭东一中的择校线都在600左右…听我的、有一中读就读、没有干脆不要了、其他两个学校、唉…

2005年惠来县高考满分多少

揭阳市南山中学、揭阳市二中学。根据查询瑞文网显示。

1、揭阳南山中学位于揭西县灰寨南山镇老圩,复读班注重针对性的辅导,让优秀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教育,快速提高考生的综合素质。

2、揭阳第二中学创建于1908年,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揭阳市一级学校,直属揭阳市教育局管理。设有复读班以提高学生的弱点为主要目标,注重考试技巧和策略的培训,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

惠来慈云实验中学的介绍

900分。

2005-2006年是总分900分,考的是语文,数学,英语,选科和综合。2007-2009高考改革,总分750分,考的是语文,数学,英语,选科和一个大综合,每科150分。2010年的高考再次改革,和以前政策不同,但总分还是750。

惠来县第一中学的办学成果

惠来慈云实验中学位于县城东面的东山开发区,创办于2003年9月,由惠来县人民政府、林世铿先生、林宝喜先生、吴兆明先生共同投资兴建的一所寄宿制完全中学。学校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科学楼(宝喜楼)一幢,建筑面积3030平方米;教师办公室(兆明楼)一幢,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教工宿舍(聚贤楼)四幢,建筑面积8008平方米;学生宿舍(育才楼)三幢,建筑面积13050平方米;合成教室二间,建筑面积6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学校按省一级中学标准设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是一所融教育、科研、生活、运动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学校。学校坚持“依法办学”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创建学校特色,使学校成为我县教育科研的实验基地、教育创新的示范点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坚持以研促教,承担教育部“基础教育(高中)英语教学评价实验项目”和广东省“以读为本,回归文本”等课题研究和试验工作,教学教研成果显著。创校至2006年三年期间,学校教师获得国家级奖项5人次,省级奖项7人次,市级奖项27人次。2006年高考,陈禹欣同学以总分846分的佳绩名列揭阳市第三名、惠来县第一名。

高考成绩

2012年惠来县第一中学上本科线1088人,比2011年增加167人,增幅18%;上本科第一批重点146人,比2011年增加24人,增幅19.7%;史煜昆同学675分列全市理科总分第六名。

2013年惠来县第一中学高考上本科第一批254人,比2012年年度增加108人,增幅达74%,上本科人数1219人,本科率70%,比2012年增加10个百分点。方捷睿同学681分列揭阳市理科总分第4名,并以排位分701分列全省第15位,已被清华大学确定为重点招录对象。

2014年惠来县第一中学上本科第一批295人,比2013年增加41人;二批以上1362人,比2013年增加143人。

学科竞赛

自2010年至2012年学生获国家级奖28人次,省级奖78人次,市级奖30人次。蔡小敏和方捷睿同学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  学生姓名竞赛名称获奖情况时间1林俊杭2010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全国三等奖2010.062黄焕杰第四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全国三等奖2010.063方凯旭2010年全国中学生化学联赛全国三等奖2010.104唐启炜第2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三等奖2010.105陈彦奕第2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三等奖2010.106蔡浩铤201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全国三等奖2010.107林茂松201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全国三等奖2010.108陈彦奕2010年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全国三等奖2010.109林应辉第五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全国三等奖2011.0610陈桂鑫2011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全国三等奖2011.0911胡培真2011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全国三等奖2011.0912翁鸿廷2011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全国三等奖2011.0913林洛阳2011年第25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全国三等奖2011.1014林志伟2011年第25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全国三等奖2011.1056方烁桂2011年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三等奖2011.1015林洛阳2011年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三等奖2011.1016陈丽敏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全国三等奖2011.1017蔡钦波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省一等奖2009.1018林楚标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省一等奖2009.1019吴育奋2010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省一等奖2010.0420林俊杭2010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省一等奖2010.0421翁鸿廷2011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省一等奖2011.0422陈桂鑫2011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省一等奖2011.0423林灿晓2011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省一等奖2011.0424周苗苗2011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省一等奖2011.0425胡培真2011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省一等奖2011.0426林铭伟2011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省一等奖2011.0627林志伟2011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省一等奖2011.06  资料来源:信息截止2012年5月 自2010年至2012年教师获国家级奖1人次,省级奖33人次,市级奖15人次;学校承担省重点课题已结题的2个,正在进行的2个;市重点课题1个正在进行;信息技术教研组课题组被评为省“优秀课题组”,化学教研组被评为市“优秀课题组”,生物教研组被评为市“优秀教研组”。校长陈汉生,是省南粤优秀教师,市劳动模范。

部分教师获奖名单 参赛作品教师姓名学科举办单位获奖情况时间《探索苯酚和水的分离方法及其原理》陈彬城化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国家二等奖2010.07《浅谈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整合的措施》陈翠萍英语中央电化教育馆国家二等奖2011.03《“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教学设计》冯虹生物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国家三等奖2010.07《学生参与讲课,探究不再惹祸》张红红数学广东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省一等奖2009.04《关于惠来县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陈焕伟音乐广东教育学会中学音乐教学专业委员会省一等奖2009.12《化学(选修1)模块复习》(第一课时)方佳鑫化学广东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省一等奖2010.04《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廖小燕政治广东教育学会中学政治教学专业委员会省一等奖2011.12《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误区和对策》林宝丹语文广东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省二等奖2009.07《游园惊梦》伍文明语文广东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省二等奖2010.0信息来源: 截至2012年5月 惠来县第一中学校徽自上而下由朝阳、木棉花、书卷、水波纹构成,主体色彩为红、蓝、绿三色。

校徽上方红色的太阳从海平面上冉冉升起,象征一中如日初升,充满希望与活力。

校徽中间的木棉花源出校园内两棵苍劲挺拔的木棉古树(植于县文庙前连登楼后)。木棉花是英雄花,也是一中校花。

校徽正中展开的书卷象征一中学风拂面,书海飘香,象征一中人在知识的海洋中拼搏奋进,力争上游。

校徽下方的水波纹象征惠来县第一中学位于美丽的南海之滨,人文鼎盛,源远流长。 惠来县第一中学校训:艰苦朴素 勤奋好学 团结向上

艰苦朴素是指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作风。我们倡导一中人以艰苦朴素为生活作风和生活本色。勤奋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勤奋好学是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学习态度,我们倡导师生勤奋好学为荣。团结向上是凝聚力量,追求卓越,我们倡导师生同心同德、自尊自强,为了铸造一中辉煌而积极进取。 惠来县学生社团主要有一中青年文学社,记者站与校园之声广播站。

一中青年文学社是惠来县联合会下属的一个会员团体,一中青年文学社多次举办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象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举办文学讲座出版《一中青年》刊物等活动,2002年,文学社被揭阳市教育局评选为市优秀文学社团。

一中记者站是隶属于一中团委的一个学生社团,成立于2001年4月1日。它以“活跃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宗旨,以及时、全面报道学关注的内外讯息为己任,让学生了解母校的成长并有刊报——《一中记者报》,此外还承担举办知识竞答赛和摄影竞赛等大型活动。

校园之声广播站是隶属于一中团委的一个学生社团,于1998年12月份正式成立,节目以新闻、文学、、英语四大类节目贯穿整个星期,此外还承办校园歌手大赛赛事。

文章标签: # 靖海 # 惠来县 # 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