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录取信息 录取信息

2013高考新课标历史,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二历史

tamoadmin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1.新课标高中图表解读历史是针对高考还是会考的?2.2013四川高考文综试题会有哪些变化3.2013年高考全国共有几套卷? 根据省教育厅、省考试中心通知: 1、2013年贵州高考正式采用新课标全国卷。 (1)与大纲卷的区别是:新课标卷由“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下面以2012年全国文综卷(地理、政治、历史合卷)为例,试卷结构如下 A、第一卷(选择题)仍然是35小道题,每题4分,

1.新课标高中图表解读历史是针对高考还是会考的?

2.2013四川高考文综试题会有哪些变化

3.2013年高考全国共有几套卷?

2013高考新课标历史,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二历史

根据省教育厅、省考试中心通知:

1、2013年贵州高考正式采用新课标全国卷。

(1)与大纲卷的区别是:新课标卷由“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下面以2012年全国文综卷(地理、政治、历史合卷)为例,试卷结构如下

A、第一卷(选择题)仍然是35小道题,每题4分,只是历史题和和政治题的位置互换(地理仍然是1—11、第12—23大纲卷是历史,新课标卷变为政治、第24—35大纲卷为政治,新课标卷变为历史)。

B、第二卷(综合题),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具体如下。

必考部分:36(22分)、37(24分)两题为地理题;38(26分)、39(26分)题为政治题;40(25分)、41(12分)为历史题。

选考部分:42(旅游地理)、43题(自然灾害与防治)、44(环境保护)为地理“三选一”(只选其中一道作答,共10分);45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6题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为政治“二选一”,共15分);47题(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8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为历史“二选一”,共15分。

(2)其他科请参考2012年高考各科的全国新课标卷。

2、贵州省2013届考生,请按新课标高考模式进行复习准备。

新课标高中图表解读历史是针对高考还是会考的?

一、2013年高考历史一共有几套卷

全国卷就两套,但全是文综卷,其余有安徽、北京、重庆、福建、广东、海南、江苏、山东、上海、四川、天津、浙江都是自主命题历史卷,其中海南、江苏、山东、上海、四川、天津、浙江是分开考,其余都是文综卷超人治哥纯手打,如满意,请采纳,谢谢://233/gaokao/shiti/lishi/all/如有需要,请参考此网站,进行细致浏览!!://wenku.baidu/link?url=SQlRqlWDHPY59TOgm21Kk4zHo9y7RzTmGxUFyodjqn684beYk-azVUU1KotGYY47b2OPXUr6MKqSyyjmCQyQkD1C8I6va4IGTBuchWZmPKS或者这个,这个更详细,更系统。

二、2013到2014历史试卷答案

2013年天津市初中学业考查试卷历史(开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H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第l页至第4页,第II卷第5页至第6页。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问60分钟。答卷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的信它、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实行了两千多年。回答1-3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2.接受董仲舒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A.汉武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人祖3.清朝雍正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A.锦衣卫B.东厂C.西厂D.军机处4.统一蒙占,被 *** 誉为“一代天骄”的是A.成吉思汗B.忽必烈C.努尔哈赤D.皇太极古代的交流是多元化的。

回答5-7题:5.张骞通西域后,从西域开始传入中原的是A.粟B.水稻C.小麦D.葡萄6.神话小说《西游记》描写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A.班超B.玄奘C.鉴真D.郑和7.通过“遣唐使”,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的国家是A.波斯B.大食C.日本D.天竺有关香港的史实,回答8-9题:8.将香港岛割给英国的丧权辱国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洗雪百年国耻,香港回归祖国是在A.年B.1987年C.1997年D.1999年10.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11.右图所示的饮冰室书斋,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

这幢意大利风格的建筑将这位近代风云人物与津沽大地连在了起。书斋的主人曾领导了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12.缠足是摧残妇女的封建陋习,通过法令废止缠足是在A.辛亥革命后B.后C.五四运动后D.三大改造后13.“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首悲壮的抗日歌曲有关的事变是A.九一八事变B.双十二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14.在时期,“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军事行动是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攻占锦州D.渡江作战民主是人们不懈的追求。

回答15-17题:15.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提出“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16.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是在A.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1956年 ***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1992年 *** 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7.属于省级民族自治区的是A.云南B.河南C.青海D. *** 18.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其中被称为“两弹元勋”的是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袁隆平19.实行种姓制度的是A.古代埃及B.古代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20.与右图有关的宗教是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 *** 教英国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起到了重大作用。有人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部法案让英国开创了世界。”

回答21-23题:21.牛顿的成就是A.提出地圆学说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C.提出进化论D.提出相对论22.瓦特的成就是A.改进蒸汽机B.发明火车机车C.改进内燃机D.试制汽车23.“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允许,国王不能征税,议员选举不受国王干涉?。”这段话出自英国的:A.《人权宣言》B.《权利法案》C.《拿破仑法典》D.《1787年宪法》第II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54分。24.(14分)美国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却成为当今世界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

为此,某班学生对美国近代历史深入探究,进行分段整理,形成“排除障碍”“自我发展”两个主题。下面内容有不完整的地方,请你参与并补充。

(1)排除障碍―两次资产阶级革命(10分)。

三、高分求2012到2013的全国卷1的所有高考卷和答案,答案和试卷分开哦

2014高考复习全攻略历年真题模拟试题提前招生家长专区报名咨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参考答案详解一、1、B(“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中的“其”代指“先秦诸子学术思想”)2、D(引用的应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批评的句子才是“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3、C(“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错,属于因果颠倒。

另外“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说法也不当,原文为“可认作”)二、(一)4、A (登:考上,考中)5、B(②说马文升正直敢言,③说马文升对太子的教育严格要求)6、D(非不去,而是到了钧州又离开了)7、(1)(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年高德劭,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埋怨。(耆硕:qí shuò,年高德劭;推心:以诚相待;望:埋怨,怨恨。

一词1分,句意2分)(2)(文升)在家闲居时,无事不曾进州城。说到当时政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时事:当时政事;辄:总是;颦蹙:皱着眉头。一词1分,句意2分)(二)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2分)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3分) 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2分)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2分)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2分)全诗赏析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近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

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翛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

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仔细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

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

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

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

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如今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

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

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

“占断”即占尽之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雨”。

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

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

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我八尺之躯,谁又稀罕你“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

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成了独特深沉的意境。明代杨慎《词品》说:“放翁词,纤丽处似。

四、高考题答案有争议

抗日战争时期美、英两国放弃在中国的治外法权的事件。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日本及德、意宣战,同美、英、苏诸国结成盟邦,而中国与英美等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存在,不仅于《大西洋 *** 》和《二十六国联合宣言》精神不符,而且由于中国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不平等条约已失去实际意义,因此,中国再次向美、英两国提出取消不平等条约。 美国鉴于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力量,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于1942年8月决定即时放弃在华特权,并将此意及美方拟就的简明条约草案通知英国。

9月8日,英国正式复告美国,亦认为废除在华治外法权之时机已到。于是,10月9日美、英两国 *** 分别通知中国 *** ,声明愿即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

10月10日,蒋介石在重庆宣布美、英两国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及有关特权。10月24日,美国即向中国驻美大使馆提出《中美条约草案》,30日英国驻华大使薛穆亦向中国外交部递送《中英条约草案》。

中国外交部先后分别向美、英两国 *** 提出修正稿,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完成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条约》的修定,并于1943年1月11日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字。 中美条约八条;中英条约九条,并有附件四条。

同年5月20日,经中、美、英三国 *** 正式交换批准,完成条约上的最后手续,并立即生效。根据中美、中英条约,取消了美、英两国在中国的特权如下:①领事裁判权;②使馆界及驻兵区域;③租界;④特别法庭;⑤外籍引水人等特权;⑥军舰行驶之特权;⑦英籍海关总税务司之特权;⑧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⑨影响中国 *** 的其他问题。

治外法权的废除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国外交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人民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 无论是决定还是声明或签字,没一个是在11月啊!11日就有!。

2013四川高考文综试题会有哪些变化

新课改后,高中历史会考成为历史高考的前奏章。自2007届开始,海南省将百分之十的会考成绩并入高考成绩之后,高中历史会考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根据新时期会考形式的要求取得比较好的会考复习教学效果是摆在每一位高二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就此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请教于同仁。

一、转变意识,正视会考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中学的历史教育向来不受到重视。在新课改之前,高中历史会考也只是作为高中结业考试而存在,且由自主命题、批改,随意性较大,所以一直以来,无论是学生、家长,甚至包括教师、学校都不太重视。新课改后,我省将百分之十的会考成绩并入高考成绩,因此,高中历史会考成为历史高考的前奏章。这种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要转变意识,正视会考。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中学生,虽然是正在逐步成熟的群体,但是在他们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他们仍需要正确的引导。在新课改之前,由于高中历史会考的地位不重要,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只是把它作为一般的常规考试来看待,所以导致学生对会考产生满不在乎的心态和对历史学习的惰性。在新课改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都有所改变,尤其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在学校的支持下组织学生进行会考总动员,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向学生说明会考的重要性、新课改后会考应注意的各事项等,以引起学生对历史会考复习的重视,引导学生把高中历史会考视为高考的演习战来看待。从2006年-2008年的会考分析来看,选择题比较简单,基础性很强,但由于材料题和论述题的综合性与灵活性在逐年增加,学生如果对课本的内容学得不系统与深入,那要比较完整答好材料题与论述题是不可能的。可见,新课改后高中历史会考对学生的要求是提高了,因此这进一步决定了学校、教师和学生必须要转变意识、正视会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只有学校和教师的思想意识转变了,学生的意识才会真正转变。学生正视了高中历史会考,才会真正的改变对高中历史的学习态度,进而认真备考,为一年后的高考争取到来之不易的十分。

二、合理安排,轻松备考

高中历史会考的范围是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三册书的内容,范围广,知识点多,而时间又紧,因此要合理安排好教学进度。我们的做法是,从高一至高二第一学期完成三册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后,用高二第二学期来备战会考。这样,一方面获得了较富裕的时间来复习迎考,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营造了复习备考的氛围,这将使学生心理上产生紧迫感,会主动地参与到会考复习当中。

会考复习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按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编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学业基础测评指导》(以下简称《测评指导》)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辅以讲解统一的配套习题,尤其注重对材料题与论述题的练习与分析讲解。这一阶段的复习的特点就是“细”,侧重于基础知识,侧重于会考要求中的识记、理解部分,所以,在这一复习阶段,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详细地通读一遍,把课本从大字到小字,从地图到插图,从史实到史论都要通读,不留一丝空白,因为只有数量上的积累,才有知识层次上的提高。同时,在读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尤其要求学生在“熟”上下功夫;划框框、圈点点要求掌握重点,分清层次;做笔记、列表格理清线索等等,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磨”教材,“吃”教材。在每复习完一个模块后,全年级进行本模块的模拟考试,以“趁热打铁”,加强学生对本模块基础知识的把握。第二阶段的复习主题是三个必修模块的综合、归纳解析以及热点问题分析总结。历史的知识体系有纵线、横线之分,纵线是按历史时间顺序发展的历史,横线是分门别类的专题史。高中历史主要是按专题史来编排的,但三个模块之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必须要对三个必修模块进行综合、归纳解析。而且,历史会考考试的大题目,主要是材料题和论述题,就经常出在专题线索上,比如2007年和2008年的会考题,材料题方面都考了关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所以,专题史一定要抓,而且还要抓牢。连贯的专题复习对于学生理清思路、划分范围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对于提高材料题、论述题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专题复习时,一定要清晰明确,理清线索,把每一个阶段或整体的特征都要区分另外,热点问题也必须重视。从历年高中历史会考的题目来看,每年都会考察热点问题,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二十年在2008年的高中历史会考题目中都有体现。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也帮助学生整理分析本年度的热点问题。第三阶段进行三个必修模块的综合模拟考试,“沙场”练兵,以提高学生适应新课改后高中历史会考的应试能力。同时,在抓好基础知识、理清线索的基础上,用一到二天的时间整体复习三本书,帮助学生强化对历史知识体系的记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通过三个阶段的复习巩固,学生基本掌握了基础知识,把握了重点、难点,这样去参加考试,才能考出比较好的成绩。

三、讲求效率,事半功倍

对于高二理科生来讲,历史会考任务很重,压力很大,因为他们还要对付政治、地理等其他科目的会考。学生平时课外复习历史的时间有限,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制定好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好各科的复习时间,要讲求效率,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如何帮助学生制定好复习计划呢?我把复习的三个阶段的大致时间安排以及每个阶段的侧重点都告知学生,让同学们做到心里有数,复习起来能够不慌不乱,使每个阶段的侧重点都能到位,这样学生的成绩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相反,如果学生不了解复习的总进度表的话,就会产生急于求成的心理,复习时忙东抓西,胡乱抓瞎,在这本书的基础知识和复习侧重点还没到位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地赶着看另一本书,事倍功半,花了很多的时间,效果却不好;而让学生了解复习的总进度表的话,该复习哪里的时候就认认真真地复习哪里,把每个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侧重点都抓住,踏踏实实地走好复习的每一步,复习效果就好得多,这样就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所以,帮助学生制定好复习计划,对复习效果有明显的帮助。

其次,教师必须要着眼于课堂40分钟效率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重视这课堂40分钟。要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就必须把复习课上得生动易懂,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记住知识点,从而落实知识点。为使复习内容形象生动,可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手段,对所要复习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使学生认识到位,理解深刻。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符号(或不同颜色的笔)在课本上把知识要点标划出来并记住。对于《测评目标》中要求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课堂上教师必须下功夫进行材料题或论述题形式的复习训练,以此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如“探讨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这一知识,要求学生在课本相应的位置上写上“生产力”、“生产关系”、“世界市场”等要点,并结合相关的材料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复习教学能使学生有所提高。同时,为了巩固知识,在每节课安排5-6分钟时间提问。因此,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作用,是提高会考成绩的关键。

四、授之于法,提高能力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授学生解题的方法,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在解题的时候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这无疑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巨大的帮助。我在各方面不断地加强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们能够学有所用。

首先,我在每节复习课上,都不断地穿插解题方法的指导,尤其材料题和论述题的解题方法。对于材料题的解答,我给学生做了这样的方法总结―材料解析四步法:阅读—提炼—联系—成文。第一步,即阅读。阅读是审题过程的开端。在阅读时应先读设问然后再读材料,这样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克服阅读的盲目性,减少了阅读时所占用的时间。材料是材料解析题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可分为史料、文物、诗文和图表四类。材料的内容大体包括题头、正文、注释、出处等。在阅读材料时必须从头到尾一字不差,不可忽略题头、注释和出处等自以为“不重要”的材料。第二步,即提炼。提炼就是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从测试的角度来说的,它是回答问题的素材。根据问题的要求,通过对材料的鉴别、筛选和整理,剔除那些无效的、虚假的信息,提取出有效信息。有效信息一般包括材料中所涉及到的事件,即事件发生的时间(世纪、年月、朝代等);发生的空间(某洲、国家、地区、城市等);这个事件所包含的观点,揭示的规律等;涉及到的人物,即人物的生平、事迹、对人类作出的贡献等,以及材料中暗含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第三步,即联系。联系就是把材料与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较全面的解答问题。第四步,即成文。成文就是以文字表达的形式来回答问题。要求答案要论从史出,即结论要从对材料的发掘、升华中得出,但又不能照抄材料、堆砌史实或抛开材料去随意发挥,要规范化,做到概括精确,说明简洁,论述合理,层次分明。材料解析题的四步解法,便于学生在解题中操作。但在解题的过程中不应把这四步分开进行,尤其是阅读、提炼、联系这三步更要注意同步进行。

对于问答题的解答,我给学生做了这样的方法总结――问答解析三步走:细心审题、简列提纲、看分答题。试以下题为例进行说明。“假如你是一个导游,陪同一个外国旅游团到安徽凤阳农村考察,外国友人请你介绍1953-1956年、1958-1964年、1966-1967年、1978年以来凤阳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并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发生变化的原因,你准备怎样呢?”(要求:字数在150字左右,14分)第一步,即细心审题。审清题目,明确题意。其实,每一道题目都暗含着答题的启示点,所以首先要细心审题。在这道题中,启示点有:1、安徽凤阳农村,2、1953-1956年、1958-1964年、1978年以来凤阳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请注意时间的起止、凤阳农村的巨大变化)。第一个启示点就暗示学生这道题目会考察到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而第二个启示点更是暗示学生这道题目不光考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旨在考察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如果学生没有全面分析这些启示点,那么就很难审清题目,明确题意,找准答题的方向。第二步,即简列提纲。这一步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该题的答案有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又包含几个层次的内容。以上题为例,其答案的结构应为:(一)巨大变化(包括四个层次:1953-1956年、1958-1964年、1966-1967年、1978年以来凤阳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二)1978年以来发生变化的原因。由此可见,简列提纲不仅使你的答案显得眉目清楚,而且为各部分、各层次的答案内容作出了明确、具体的定位。到了这一步,再难的问答题也变得和填空题相差无几了,剩下的,就是第三步,即看分答题。就是要求答题者一定要结合题目的分数来做答案,具体做法是:把题目的总分尽可能合理地分配到答案的各部分、各层次中去。例如,上题共14分,答案是四个变化、一个原因共五部分,那么比较合理的配分应是每一部分2-3分。有了“看分答题”的意识,我们就比较容易得出下面的答案:(一)变化:1953-1956年,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3分);1958-1964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各地纷纷组建人民公社,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3分);1966-1976年,是十年“文革”时期,农村经济遭严重破坏(2分);1978年至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大为改善,农村经济走向繁荣(3分)。(二)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政府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分)

其次,利用每次考完试讲评试卷的机会,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指导,这一指导过程要结合考试中出现的主要错误类型进行指导,有的放矢。

再次,对于历史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我们老师不能放弃,因为提高他们的成绩就是提高会考合格率。因此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工作,转化他们,要尽量助其兴、动其情、授其法、促其恒。新的考试形式对一些差生来说增加通过会考的难度。显然,差生对课本不熟悉,综合概括能力、文字组织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复习教学阶段要多指导差生记忆的方法、分析归纳的方法、文字表达的方法,甚至是看历史课本的方法,并在复习实践中能用之。到复习最后阶段,教师还必须告诉差生重点记忆的知识内容和一些重要的问答题。

五、加强训练,“沙场”练兵

备战高中历史会考,加强训练非常有必要。针对新课改后,历史试题出题的特点以及这几年会考的方向,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测评目标》中的训练题,特别是材料题与论述题部分的题目根据新考试形式的要求设计的,针对性极强,所以应认真加以落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自已选编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去练一下,教师要做好批改与反馈分析工作。最后,安排几次按会考标准的三个必修模块的综合模拟考试,“沙场”练兵,以提高学生适应新课改后高中历史会考的应试能力,并且重视考后的讲解,这也是一种强化训练,既让学生再一次的把握知识要点,又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新课改后,高中历史会考成为历史高考的前奏章,被誉为“小高考”,可见其在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性。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正视、重视高中历史会考,指导学生认真做好会考复习,帮助学生勇攀高考巅峰

2013年高考全国共有几套卷?

不过“史地政”靠的也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复习思路和答题技巧在成绩的提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第一届的新高考会在文综试题中出现哪些变化?考生又该如何规划冲刺复习?成都商报(微博)继续邀请名师点拨。

历史 郭子其

树德中学高三历史教师 四川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四川省新课程课改专家  考题或新增论证题型

郭子其老师分析,今年的历史考题在延续过去高考特点的同时,会出现新的变化。一些蕴含现实热点又富有历史价值的主题,很容易在考试中出现,需要考生多去关注。郭老师举例说,如城乡互动、城乡一体化的主题,既可考查考生对热点的把握,又考察了考生对历史的深刻解读,这就要求考生学会结合热点来解读历史、反思历史。

题型方面,作为崭新题型的论证题,很可能会在今年的试题中出现。在答这类题型时,郭老师提醒考生需要注意答题技巧和答题步骤。首先要提出观点,然后需要用史实进行论证,最后还要用小结加以升华。而在论证过程中,郭老师特别提醒,不要只选用一个史实,最好结合多个史实来进行论证。  地理 龙亚男

成都七中地理教研组成员 高级教师

关注雾霾等热门话题

龙亚男老师分析,“新高考”对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要求更高,尤其是读图能力,比如从各种等值线图、坐标、关联图、原理图和表格中准确获取信息。以前,自然地理的比例稍重,但现在也会加强对人文地理的考查。

龙老师建议,在最后阶段,地理学科不用再去做新题了,每天回顾2~3组选择题和一个大题足够。这时的主要任务是,回归教材,梳理主干知识,给脑子里“画”一张清晰的知识网络表。

政治 何海燕

树德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 高级教师 四川省骨干教师

主观题多抓时政热点

今年高考的政治内容,新增了文化生活和经济学常识两个板块知识的考查。据何海燕老师介绍,文化生活的内容在考题中占了15%,“根据揣测,可能会是两道选择题以及一道主观题”;而经济学常识的内容则占考题的10%,“可能会设置一道选择题以及一道主观题”。

主观题中可能会新增综合探究类题型,这类考题较为贴近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何老师解释说,综合探究类题型即是在一个大的主题下面,分角度来设置不同的材料,再进行不同的命题来考查不同板块的知识,这类考题需要考生多抓时政热点。何老师举例说,如“中国梦”、“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新城镇化”等主题,都有可能成为综合探究题所设置的主题。

分为Ⅰ卷、Ⅱ卷。

从2013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从2016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Ⅲ卷。并且从2016年开始,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

贵州、甘肃、青海、西藏加入新课标高考。由于这些省份的加入,新课标全国卷开始分成Ⅰ 卷和Ⅱ卷。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语文及综合、湖南综合、江西综合、湖北综合采用全国Ⅰ 卷;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海南语数英、辽宁综合采用全国Ⅱ卷。

扩展资料:

高考的相关要求规定:

1、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将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2、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2014年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2017年将全面推进。

3、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在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百度百科-高考试题全国卷

文章标签: # 学生 # 历史 # 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