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常用实词积累_高考常用实词
tamoadmin 2024-05-20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文言文120实词,急求 语文最难的部分是什么,很多同学都说是文言文,读的时候都读不懂,怎么做试卷呢?下面我整理2020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全梳理,欢迎阅读。 2020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全梳理 01 属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________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________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
1.高考文言文120实词,急求
语文最难的部分是什么,很多同学都说是文言文,读的时候都读不懂,怎么做试卷呢?下面我整理2020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全梳理,欢迎阅读。
2020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全梳理
01 属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________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________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
衡少善属文________
属予 作文 以记之________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________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____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________
动词,这里指劝人饮酒 动词,隶属 动词,属于 动词,撰写 动词,通“嘱”,嘱托 名词,等辈、类 名词,等辈 动词,连,跟着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属:撰写
属鼎治,鼎论如法属:交付
时方行方田令,即以其事属之属:交付
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撰写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
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托付
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属:连接
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属:撰写
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
公曰:“以属狱。”属:交付
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属:委托
02居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________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________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________
昂其值,居为奇货________
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________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
居则曰:“不吾知也。”________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________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________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
动词,居住 动词,居住 动词,处在,处于动词,积蓄,贮存 动词,治理,安置 动词,停留名词,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动词,担当,担任 动词,过了,经过 动词,占据,占有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居:治理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
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居:居住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居:担任
未有居郎署者居:任职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居:居住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居:占据,占有
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居:居住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居:聚积,搜集
为留守者居半居:占数量,占据
03 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________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
桓侯故使人问之________
既克,公问其故________
暮去朝来颜色故________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________
大人故嫌迟________
君安与项伯有故________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________
形容词,旧 连词,所以 副词,特意,特地名词,原因 形容词,衰老 副词,故意 副词,仍然,还是 名词,老交情 名词,缘故,原因
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故:所以
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故:所以
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故:所以
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 故事 故事:先例
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故:所以
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故:所以
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是故:因此
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物故:死亡
04 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________
一年一度秋风劲________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________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________
卒其不意,尽失其度________
道不通,度已失期________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________
名词,制度 名词,年 动词,创制 动词,衡量 名词,常态 动词,估计 动词,越过 动词,考虑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度:制度
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矩度:规矩法度
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度:估计
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度:推测
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
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常度:常态
对曰:“王试度其功。”度:衡量
05 知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_______
君何以知燕王________
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________
官知止而神欲行________
素与副张胜相知________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
动词,知道,懂得 动词,了解 动词,识别,分辨 名词,通“智”,智慧,明智 动词,主持,管理 名词,知觉,感觉 动词,认识,熟识 名词,知识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知:知道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知:管理
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知:了解
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知:了解
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知:了解,精通
复命知益州知:掌管
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知:智慧,巧诈
06 除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________
扶辇下除,触柱折辕________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________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________
动词,授职 名词,台阶 动词,清除,去掉
动词,逝去,过去 动词,清理,修治
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除:授予官职
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除:台阶
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除:解除,清除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除:授予官职
庭除甚芜,堂庑甚残除:台阶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除:授予官职
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除:革除
07 多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________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________
绝山献多生怪柏________
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________
数量大 副词,大多,大都 副词,常常,往往 副词,多多地,大量地 动词,称赞,赞美
象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升多:称赞
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多:称赞
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多:称赞
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多:称赞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多:称赞
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多:称赞
08 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________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________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________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________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________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________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________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______
副有罪,当相坐________
北邀当国者相见________
当窗理云鬓________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________
动词,面对 动词,对等,比得上 动词,应当 动词,担当,担任 动词,判处 副词,在,正在 动词,相抵 动词,把守 动词,应当 动词,主持 介词,对着,面对 连词,通“倘”,如果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当:应当,应该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当事:权要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
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当: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
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当:当年
不别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当:合适
09 易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________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________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________
贼易之,对饮酒,醉________
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________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________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________
动词,交换 动词,改变,变换 形容词,容易,与“难”相对 动词,轻视 形容词,平坦 动词,更换 形容词,容易
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易:更换
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易:轻视,看不起
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易:平坦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易:改变
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易:看不起
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易:轻视
10 事
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________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________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________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________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________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________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________
名词,事情 名词,事业 名词,战事 动词,侍奉,供奉 动词,侍奉,供奉 名词,政事量词,件,副 名词,职业
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事:从事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当事:权要
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事:供奉
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故事:先例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从事:任职
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具事:陈述事实
11 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________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________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________
范增数目项王________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________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________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________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________
数词,几,几个 名词,命运,定数 动词,计算 副词,屡次 名词,数目 形容词,细密 名词,数量,数目名词,定数,命运 急于用世、追逐功名的样子
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数:屡次
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数:多次,屡次
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数:责备
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数:屡次
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数:屡次,多次
12 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________
未登程先问归期________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________
帝乡不可期________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________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________
动词,至,及 名词,日期 期服,穿一周年的丧服 动词,约定 名词,期限 动词,期望,希冀 名词,期限,日子 满一年
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期:约定
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期:希望
遂与大夫期十日期:约定
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期:约定时间
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期:看待
13 善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________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_______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________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________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________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________
先主曰:“善!”________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________
善刀而藏之________
形容词,好的 名词,好事,好的行为 动词,喜欢 动词,交好,友善 动词,善于,擅长 副词,好好地 形容词,好 动词,羡慕 动词,通“缮”,修治,引申为“擦拭”
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善:好的,有价值的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善:善于,擅长
上过其羊所,善之善:认为好
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善:交好,友好
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善:交好,友好
14 鄙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________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________ 相关 文章 :
1. 高三学习方法总结2020最新五篇分享
2. 2020高考二轮复习计划参考
3. 2020高考语文复习计划参考
4. 2020年高三学生学习、复习计划
5. 关于2020年英语高考复习计划分享
高考文言文120实词,急求
1. 总结下高考文言文常用的实词
文言文常用实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通假字
1.同音替代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通按)
2.音近替代 距关,毋内诸侯。(内与纳声母相同) 举酒属客。(属与嘱韵母都是u)
3.形近替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被与“披”因同一个形旁“皮”而通)
通假字的理解和句意关系甚大,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碰到实词字面意思理解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出现通假现象。但是需要注意不要胡乱代替,望文生义,因为通假字往往是约定俗成的,要注重积累。
二、偏义副词
所谓偏义副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暗衬。
1.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存亡”只有“亡”的意义,“存”为衬字。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例:今有一个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暗衬。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副词和同义词的重叠使用要区别开来。例:伶俜萦苦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其中“伶俜”是合成词,不能单独解释某个词素。“怨望”是同义词连用,都是怨恨的意思。“死生”指死亡和活着,不偏指。
三、古今异义词
所谓“古今异义”,主要指那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的词,尤其是差别细微、容易别忽略的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江”“河”二字,古代特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2.词义缩小:“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臭”必须解释为“气味”。
3.词义转移:“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只能解释为“眼泪”
4.词义感 *** 彩的变化:即褒贬意义的转化。 “卑鄙”古代表示出身低微,见识浅陋,是一个表谦虚的中性词,今却指品行恶劣。其中“卑”为身份低下,“鄙”为见识浅陋。
5.名称说法改变:“目”该称眼睛,“寡”现已换用为“少”,“足”换用为“脚”。
四、一词多义,即一个字或词有多个意思。
主要是掌握好课本上古诗词及文言文的注解部分,注重积累。并且要与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综合起来,才能把一篇陌生的文言文读懂!文言实词太多了,此处不赘述。有什么疑问请追问或给我留言,希望对你有帮助。
2. 总结文言虚词和常用实词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二、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
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三、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
3. 文言文字词及句式总结句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总结
句式
一、判断句:
1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5 环滁皆山也。
6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二、倒装句:
1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 多会于此;
3 吾谁与归?
4 马之千里者 ( 定语“千里”后置)
5 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6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
7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之)以文,即“以文述之”,状语后置。
三、省略句:
1 必以(之)分人。
2(曹刿)乃入见。
3 一鼓作气,再(鼓)而(士气)衰,三(鼓)而(士气)竭。
4(愚公)聚室而谋曰……
5(大家)杂然相许。
6(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7寒暑易节,(他们)才往返一次。
8 不以千里称也 (省主语)
9 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词类活用:
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
2 一鼓作气:击鼓(名词用作动词)
3 策之不以其道 用马鞭驱使 (名词作动词)
4 域民:界限,这里的意思是限制。(名词作动词)
5 隐天蔽日: 使动用法 “使……隐蔽”、“使……遮蔽” 。
6 奔: 奔跑的马(动词作名词)
7 苦其心志:(使动用法)使……痛苦
8 劳其筋骨:(使动用法)使……受劳累
9 饿其体肤:(使动用法)使……经受饥饿
10 空乏其身:(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
11 动心忍性:(使动用法)使……惊动; 使……坚忍起来
古今异义:
1 又何间焉 古:参与。
今:挑拨使人不和,离间。
2 肉食者鄙 古:鄙陋。这里是目光短浅。
今:粗俗,低下
3 牺牲玉帛 古: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
今:指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
4 小大之狱 古:案件
今:监狱,官司
5 可以一战 古:可:可以 以:凭借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6 卑鄙 古:低微而鄙陋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今:(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7 痛恨 古:痛心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
今:深切地憎恨
8 秋 古:紧要时刻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今:秋季 庄稼成熟或成熟季节;指一年时间;指某个时期。
9 涕 古:眼泪 临表涕零
今:鼻涕
10 开张 古:扩大 诚宜开张圣听
今:商店等开始营业 , 比喻某事物开始。
11 感激 古:感动激动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今: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12 寻 古: 不久 寻病终
今: 寻找
13 虽 古:即使 故虽有名马
今:虽然
14 是 古:指示代词“这”“这些”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表判断
15 御 古:驾着,驾驶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今:抵挡
16 奔 古:飞奔的马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今:奔走,急跑
17 亲戚: 古: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
今: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18 去: 古:离开。
今: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有“前往”、“到……去”的意思。
19 所以: 古: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常与“因为”连
4. 总结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
如: 1.屠惧,投以骨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 2.能以径寸之木,为…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用(在)3.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凭借 4.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
——根据5.以弱为强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由、从 原文标题:文言文六个虚词(以、而、之、其、为、于)的用法 - 教育档客 jydoc原文网址: 二、作连词,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表顺接时,相当于“而”;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表原因,可译作“由于”、“因为”。
如: 1.属予作文以记之 ——(用)来 2.以伤先帝之明 ——以致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4.卷石底以出。
——相当于“三、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如:1. 皆以美于徐公。
2.或以为死… 3.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4.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四、特殊用法:1、通“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2、动词,如。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原文标题:文言文六个虚词(以、而、之、其、为、于)的用法 - 教育档客 jydoc原文网址: 一、表顺接关系的连词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②面山而居。二、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却”。
如: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 学而不思则罔之一、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 1、相当于 “的”,是定语的标志。
例如: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②菊之爱,陱后鲜有闻。
③水陆草木之花。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③菊,花之隐逸者也。 ④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译:当政治上最高理想实施的时候。 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①公将鼓之。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4、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5、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
如:马之千里者。 二、作代词用: 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
例如: ①具答之。 ②亲戚畔之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
④又数刀毙之。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
例如: ① 渔为甚异之。 ②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
如: ①辍耕之垄上。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其一、“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如: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②其如土石何?(表示祈使语气)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加强反问语气)二、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们”或“他(她、它)们的”,有时也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其中的”。
如: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它们的)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 家(他们的)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里)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中的) 为一、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èi,可译作“被”、“对”、“给”、“替”、“当”,“为了”、“因为”等。如: 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山峦为晴雪所洗(wéi,被。
)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wèi “向”“对”) ③为楚造云梯之械。
(wèi,“给”)④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wèi,“当”) ⑤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wèi,因为,由于二、当“为”作动词时,读wé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 :“做”,“ 当作”、“成为”,“雕刻”,“是”等,如: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是 )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当,成为) ③为宫室、器皿。
(雕刻) ④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有) 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称为,叫做)⑥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造)三、特殊用法: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5. 文言文中虚词的具体用法文言文虚词的积累方法有两个. 一、总结规律,分类整理 文言文虚词理解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的对象有:之、其、以、而、于、乃、为、则、然、乎、也、焉等.考查的内容主要是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 要能够高效地掌握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首先要抓它们的特点,总结规律,分类整理,化繁芜为简单,化零散为集中,化艰难为容易,加强理解和记忆,突破文言文虚词理解这个难点. 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我们按照文言文虚词的作用把它们分为四组.一是起指代作用的:之其、何、焉、然、斯、安、者、所;二是起连接和组合作用的:以、为、于、因、;三是起关联作用的:而、则、且、虽、乃、则;四是起加强语气作用的:也、哉、矣、乎、焉. 下面提供两种分类整理文言文虚词的基本思路. 1、以单个虚词为线索进行归类整理.(1)收集常用的文言文虚词.(2)整理它们的各种意义用法.(3)为它的每一种意义和用法配以经典的例句,以备作资料用.(4)熟读并且掌握这些虚词的基本知识. 2、以单篇课文为线索进行比较理解.(1)读一个文言文段落,找出里面可能会考查到的文言文虚词,尝试分析并理解其意义和用法.(2)理解这些虚词的常见用法和意义.(3)集齐含有这些虚词的其它语句,丰富用例.(4)将这些虚词的用法归为一类,不同的归为另外一类或多类.(5)以语段为单位将这些虚词整理在一起,以作复习之用. 二、融入语境,判断用法 其实,常见的文言文虚词数量有限,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却十分丰富多彩.要想把它们全部掌握好,而不至于忘记,完全靠死记硬背肯定不可靠.这就有赖我们掌握并熟练运用一些可靠有效的方法.下面列举几种以供参考: 1、语境推断法.虚词大都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语境来解词.如“之”的称代对象,就必须得联系具体的上下文才能对它指代的对象进行明确确定. 2、整体关照法.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全局意识,许多虚词的意义并不实在,在句子中主要起语法作用或加强语气的作用,因此只有依据对全句的分析和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住它的意义和用法.如语气助词“也、矣、焉、哉”等,在疑问句末就是疑问语气词,在感叹号末就是感叹语气词,它们始终与整个句子“息息相关”. 3、句位分析法.一些语气助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如“也”,在句末就是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助词;在句中,则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助词,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名词后一般就是语气副词. 4、语法分析法.对于一般用法有规律的虚词,可以根据语法作用来分析其用法.比如“以”字的用法,就有一定的规律,“以”的后边如果是名词,“以”则为介词,可译为“把、拿、将、用、凭、凭借”等;“以”后边如果是动词,“以”则可能是连词,可译为“来、用来”等,如果单独支配名词带宾语,那它则可能是动词,当“认为”解了. 5、代入检验法.就是将该虚词放入句子,若结合上下文一气读来感觉语意流畅,那么便可以说明理解是准确的,反之,则足可以说明你的理解有问题.。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 (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3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5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6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自称的谦词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7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5兵符:古代?兵用的凭证
8病
1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
9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
3虽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察察 ,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10朝chao
1朝服衣冠(zha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向北(对、向)
11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12乘cheng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 4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
13诚
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14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不徐不疾(迟缓)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
15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企(命令)
16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
6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ong次于最亲的亲属)
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策略)
8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9可以便宜从事,向必禀我(办事)
1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17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18当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当道 )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佐之(值,在、正此)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19道
1怀其璧,从径道之(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12道义:道德和正义
13行程:道理
20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
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 6得无教我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对、合适)
21度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22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 2而墨子非之(责怪,反对)
23复
1昭王南征而不复(返回。回来) 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恢复)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再,又) 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
24负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承担)3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辜负)
25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遮阳避雨的用 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器物上的盖子)
3覆盖周密无际(遮盖) 4况刘豫州五室之胄,英才盖世(压倒,胜过)
26故
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27固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28顾
1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回头) 2顾野有麦场(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惜,顾念)
29国
1国破山河在,诚春草木深(国家,国家的)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诸侯国)
30过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经过,通过)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超过)
31何
1却看妻子愁何在(哪里,代词) 2何时眼前突几见此屋(什么,代词)
3又何间焉(怎么,为什么,状语)
32恨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不满意)
2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怨恨)
33胡
1国胡以相恤(什么) 2胡取禾三百廛兮(为什么,怎么)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34患
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忧虑。担心)
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忧虑,担心)
35或
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有人)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相当“有的---,有的---)
36疾
1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疾苦,痛苦)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痛恨) 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缺点,毛病)
37及
1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赶上,追上) 2烧及北船,延及岸上营落(等到,到)
38即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靠近,接近) 2项伯即入见沛公(立即,马上)
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当,当时) 4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倘若,如果)
39既
言未既(尽,完) 2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
40假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3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不真,与“真”相对)
41间
1凡天地之间(两事物的当中) 2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期间)
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 4安得广厦千万间(指房屋的间数)
42见
1事不目见耳间(看见,看见的东西) 2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会见)
43解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剖开,分解动物的肢体) 2悉埋于地,解其棕缚(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3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解开,使分开)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惑也(解释,解答)
44就
1金就砺则利(接近,依靠) 2连辟公府不就(赴任,就职)
45举
1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举起,抬起) 2举类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举行) 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推荐,推举)
46绝
1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断绝) 2大声发于水上噌?如钟鼓不绝(停止,消失)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阻绝) 4佛印绝类弥勒(极,最,非常)
47堪
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经得起,忍受)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能够,可以)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能够,可以) 4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胜任)
48克
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能够) 2然操遂能克绍(战胜,攻破)
49类
1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种类) 2举类迩而见义远(事例)
50怜
1可怜身上衣正单(怜悯,同情) 2爱士卒,楚人怜之(怜爱,宠爱)
51弥
1夜雪初霁,荠弥望(满,遍) 2奉之弥繁,侵入愈急(越,更加)
3病日至秦。既弥留(弥留:病危将死) 4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经、终)
52莫
1至莫夜月明(通“暮”读mu,日落的时候,傍晚)2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没有(谁),没有(什么)
53乃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 2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于是,就,才)
54内
1少间,帘内掷一纸出(里面,“外”相对)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内部,常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
55期
1失期,法皆斩(日期,期限) 2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希望)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年),月) 4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约定,约会)
56奇
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以----为奇,惊异)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
57迁
1战,守,迁皆不及施(迁移) 2终继五国迁灭,何哉(改变)
3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 4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贬谪,放逐)
58请
1君不如袒伏斧质请罪(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
2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
3诸将请所之(请教,请示) 4乃置酒请之(宴请)
59穷
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困窘,处境困难)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
60去
1欲呼张良与俱去(离开) 2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过去的)
61劝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勉励,奖励)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说) 3皮令臣轻背其主(鼓励)
62却
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63贻
1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赠送) 2我之怀矣。自贻伊戚(遗留)
3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造成) 4贻人口实(给、被)
64如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 ---去,往) 2先生如其指(依照,遵从)
65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也表示复数,你们)
66善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2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
67少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这里为少数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为足,缺少)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68涉
1楚人有涉江者(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 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3今少卿抱不测罪,涉旬月,迫季东(经历,经过)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69胜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70识
1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 2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3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
71使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3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 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72是
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73适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好,出嫁)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74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记下) 2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文字)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 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
75孰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哪一个更---哪里比得上)
76属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3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77数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 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4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
78率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2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大致,一般,这个意义又说成“大率”)
79说
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讲明)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3《师说》《捕蛇者说》(文体的一种)
80私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
81素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生绢) 2则素湍绿潭,回清侄倒影(白色的)
3彼君子兮,不至少餐兮(空,白白地) 4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
82汤
1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
3疾在腠里,汤慰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83涕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泪) 2土皆垂泪涕泣(哭泣)
3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涕零:流泪) 4目泪下,鼻涕长一尺(鼻涕)
84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仅仅)
85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今刘表新亡(死亡,死) 4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
86王
1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一国的君主) 2沛公欲王关中,(称王,统治天下)
3妃嫔媵嫱,王子皇孙(王子:君主的儿子,也指贵族子弟)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王师:封建时代政府的军队)
87望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远看。观察) 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 4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声望)
5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 6并、汾乔木,望秋先陨(临近)
88恶
1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嫉妒) 2廉君宣恶言(丑,劣,不好的)
3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哪)
89微
1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偷偷地,悄悄地)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不暴露,深奥)
3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小,微小) 4动刀甚微(轻微,轻)
90悉
1赵王悉召群臣汉(都,全) 2古之治天下,至?至悉也(周全,详尽)
3丞相亮其悉朕意(知道) 4料大王之率,悉之不过三十万(尽其所有)
5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详尽地叙述)
91相
1伯乐学相马(观察,审察) 2儿已薄禄相(容貌,貌相)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
92谢
1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
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4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
93信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忠诚,信用) 2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相信)
3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 4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
94兴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发生) 2抑王兴甲兵,危土臣,构怨于诸侯(发动,调发)
3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复兴) 4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浓(兴致)
95行
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行走) 2赵王畏秦,欲毋行(去,离开;前往)
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实行;做)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品行)
96幸
1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 2大王亦奉赦臣(侥幸,幸而,幸亏)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爱)
97修
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修理,整治)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
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订,修改) 4不斯修古,不法常可(学习,研究)
5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6掌修国史(撰写)
7恐修名之不立(美好) 8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修身:修养身心
98徐
1不徐不疾(迟缓)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
99许
1均之二策,守许以负秦曲(答应,允许)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赞许,同意) 3高可二黍许(表示大约和数量) 4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100阳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阳光,太阳)
3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温暖) 4儋阳为傅其奴(通表面上,假装)
5周秦古玺,多作阳文(出的,外露的)
101要
1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重要,简要) 2筑石寨土堡于要隘(险要)
3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需要)
102宜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适宜,合适) 2诚宜开张圣听(应当,应该)
3今阴不调,宜更历之过也(表推测,大概)遗
103遗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遗留,特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104贻
1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赠送) 2我之怀矣。自贻伊戚(遗留)
3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造成) 4贻人口实(给、被)
105易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换,换取)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改变,更改)
3采掇者易辨识耳(容易,平易)
106阴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暗)
3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冷,寒)
107右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右边,与“左”相对)
2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引申为上)
3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古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
108再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二次或两次) 2一弹再三叹(再三:屡次,多次)
109造
1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到---去) 2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到达某一境界)
3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制作,建造)
110知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知道,懂得) 2君何以知燕王(了解)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感觉,感到) 4其真不知马也(识别)
111致
1致敬亭于幕府(送达,送来) 2一篇之中三一致志焉(表达,表示)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取得)
112质
1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人质或抵押) 2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通“贽”,信物)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资质;质地)
113治
1故治国无法则乱(管理,治理)
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安定,有秩序,与“乱”相对)
3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修理,整训)
114诸
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各,众多) 2投渤海之尾(“之于”合音词)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于”合音词)
115贼
1*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祸害,危害) 2忍能对面为盗贼(作乱叛国或外来侵犯的人)3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刺客)
116族
1士大夫之族(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 2族庖月更刀,折也(众,一般的)
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丛聚、集结之处)
117
卒
1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步兵,士兵) 2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古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
3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118走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古代指疾行,即跑)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逃跑)
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之逃跑) 4窃计欲亡赵走燕(奔向、趋附)
119左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少(左边) 2人莫能左画方可画圆也(左手)
3古代地理上以东为左。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东面)
120坐
1项王,项伯东向坐(坐着,坐下) 2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
3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由于) 4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坐守、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