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古诗鉴赏汇编pdf_高考古诗鉴赏汇编

tamoadmin 2024-07-13 人已围观

简介1.为免去打字的辛苦,求初中全六册古诗词原文汇编,谢谢!2.古诗 示儿 的诗意3.高考名句考哪些啊4.急需描写兰花,松树,竹的古诗!!!5.《小宅》白居易小宅除外的小之外还有哪些特点示儿的古诗背景:是陆游毕生从事抗金事业却一病不起、北定无望的时候写的。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公元1210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此诗

1.为免去打字的辛苦,求初中全六册古诗词原文汇编,谢谢!

2.古诗 示儿 的诗意

3.高考名句考哪些啊

4.急需描写兰花,松树,竹的古诗!!!

5.《小宅》白居易小宅除外的小之外还有哪些特点

高考古诗鉴赏汇编pdf_高考古诗鉴赏汇编

示儿的古诗背景:是陆游毕生从事抗金事业却一病不起、北定无望的时候写的。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公元1210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此诗为陆游的绝笔,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

陆游临终前所作的《示儿》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忱催人泪下,发人深省。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据《陆游研究资料汇编》统计,后世评述陆诗者,特别提到《示儿》诗的,不下三十余家,或者说它具有宗泽“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说它与杜甫“一饭不忘”的忠君爱国相同,也有读后叹息泣下的,也有作诗同情寄慨的。

学好古诗的重要性:

1、领略中华文化的精髓。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等。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是经过历代文人鉴定、精挑细选的语言艺术品,它们的语言表达、形式美感和修辞手法等都是值得学习的。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技巧,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3、增长人文素养。古诗词不仅是语言艺术品,也是文化遗产和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增长人文素养,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学习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智慧,提升人的思想品质和审美修养。

4、培养审美情趣。古诗词的语言、形式和意境等都有着独特的美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欣赏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增强生活的美感。

5、丰富精神生活。古诗词中包含了许多人类的情感和经验,可以让人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启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快节奏、功利化的现代社会中,学习古诗词可以让人们从繁忙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沉淀心灵,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为免去打字的辛苦,求初中全六册古诗词原文汇编,谢谢!

1.文学常识古代的哪一种考试相当于现在的高考

我国古代的“高考”———科举,在某些方面和现在的高考很有异曲同工之处。

古代“高考”也“封卷” 现在高考规定有严格的封卷制度,每场考试一结束便弥封考卷,以防止考试阅卷出现人为弊端。实际上,这种封卷制度在古代“高考”就早已有之。

史籍记载,我国古代科举封卷制度起始于宋朝。 据《宋史·选举》说,宋太宗淳化年间,为“革考官窝私之弊”,用监丞陈靖的建议,推行“糊名考校”法,科考时在试卷上糊住考生姓名、籍贯,决定录取卷后再开拆弥封。

追溯起来,宋代的“糊名考校”法显然当算是高考封卷制度的“始祖”了。 不过,在古时封建官场腐败的情况下,即便实行考卷弥封制度,还是有不法考官凭借辨认考生字迹。

于是,在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真宗赵恒下令设誊录院,由书吏誊抄科考试卷,考官藉誊抄副本评卷。此种作法,把考试封卷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古代“高考”也有“少年班” 每年的高考,几乎都会传出有低龄高分考生被重点院校破格录取的消息。前几年还有学校开设了“少年班”,专门网集“神童”加以重点培养。

然而,对“神童”实行特意培养并不是今人的创举,大量史料说明,中国自古就不乏“神童”,而古代各朝对这些“神童”也是格外重视,一旦发现,就要着意加以培养,并引为皇朝幸事。 史学有记,早在汉时朝廷就选拔了一些年龄俱在12岁以下的“奇童”在太学读书。

唐代科举则专门设立了“少年班”———童子科,只要是年龄在10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每卷能诵文十通者,就可以入“科”,给予身份。当然,由于年少不经事,他们虽有功名,却不能去治民。

而在宋朝,童子科还“录取”过女孩。宋淳熙元年,有个叫林幻玉的女孩,在中书省应试,主考官挑试诗书43件,全部通过,为此,孝宗皇帝特地封她为“孺人”。

元代也曾规定,凡童子科中试者,一律“录取”到朝廷的最高学府———国子学里加以重点培养。 古代“高考”也重“素质教育” 现在高考,“高分低能”现象不断引起社会的关注,这实际上涉及到考生的“素质教育”问题。

古代的“高考”,古人同样重视这一点。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古代科考就是举人到京城会考,金榜题名后紧跟而至的就是高官厚爵。

其实,真实情况并非这样,古人在会试取中贡生后,还要面临另外一场考试———殿试,然后才能决出“名次”。 殿试由皇帝在皇宫大殿亲自主持。

皇帝除了现场点题让贡生们作文比试外,还要通过问话、观察等方式对他们进行考察,最后综合他们的情况,才能定出状元、探花,榜眼等一应名次。 殿试的好处是,通过直面观察,对“考生”平时接受“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解,以尽量做到全面正确地评估其才能。

这说明,古人对“考生”“素质教育”的重视不亚于今人。 (阿艳) 。

2.「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

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9.“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13.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15.四海:指天下、全国。

16.“”、“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8.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9.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2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21.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7.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28.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9.岁寒三友:松、竹、梅

30.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借

31.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

32.解元、会元、状元。

33.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37.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

40.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41.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2.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43.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4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45.“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4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47.“凤、雅、颂”三大类

48.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9.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50.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3.文化常识 ▏高考怎么考传统文化

1. 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考、高考的热门考点,那么,试题会以怎样的形式考查?考查的重点内容又会是哪些?

2. 选择的是近年来中考相关试题,从中可以发现中考传统文化试题有以下规律:

3. 与高考相比,中考命题形式更为灵活,既有客观选择题,又有主观运用题;

4. 涉及的内容相对简单,多与教材中的文言文相关,或者是基本的文化常识;

5. 考查重点内容:古人姓名字号、古代纪时方法、科举与官职、礼仪制度、文学常识等;与高考不同的是,中考因为是地方命题,常常会考查与本地域相关的文化常识;

6. 考查形式:以文言文阅读材料为基础,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7. 重点关注:从考试的文本中来,但大部分与教材设计的文言文内容相关,即使有个别新词,只要具备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识,就可以解答。平时学习中要高度关注教材文言文注解的内容

8. 考查内容:古人姓名字号、古代纪时方法、科举与官职、礼仪制度、国学经典知识、典故知识、文学常识等。

4.高考文学常识

我编辑的高考文学常识

/weweplay/blog/category/%CE%C4%D1%A7%B3%A3%CA%B6/index/0

高中语文新教材名句检测

2007高考语文全国试题分类解答汇总——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题汇编

1991--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名句默写汇总答案

1991--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名句默写汇总03

1991--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名句默写汇总02

1991--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名句默写汇总

07届高考语文教材文学常识经典试题40道

高中语文第六册基础知识复习2007年04月28日

高中语文第五册基础知识复习2007年04月28日

高中语文第四册基础知识复习2007年04月28日

高中语文第三册基础知识复习2007年04月28日

高中语文第二册基础知识复习2007年04月28日

高中语文第一册基础知识复习2007年04月28日

高三语文文学常识小检测

5.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学生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鸿沟,望而生畏,以至做题时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很遗憾地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掌握古诗词。见多识广肯定会对解题有帮助,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

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积累+技巧”的策略。下面笔者主要就技巧问题谈几点: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了。

譬如说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 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 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其他的诗人如王维﹑杜牧﹑李商隐﹑苏轼﹑辛弃疾﹑陆游等,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做研究性的总结概括。

这里笔者有一个简单的归纳:如《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是浪漫主义源头。汉代古诗有悲怆色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则苍凉雄健。

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批“花间派”词人(韦庄、欧阳炯、李询、孙克宪等)词风既有浓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一面。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

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真意切,李清照词婉约凄切,杨万里词新鲜活泼。

号称小太白的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的词风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的作品。另外的格律派词人姜夔的特点却是精心刻意、清妙秀远……这些诗词风格一直影响到明清诗坛,因此我们在秋瑾的诗词中也不难找到古代诗风的影响。

有一点需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些初步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

大家需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二﹑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

这些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理解诗歌的关键。请看下边一首诗:近试张水部 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再看下边一首诗: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就可能使人错误的理解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赞扬山中的美景,或劝人留下来欣赏山中美景。

只有看了诗歌的题目,才能明白这首诗的写作用意。三、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分析诗歌的情与景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从古到今都是这样。

我们鉴赏诗歌就是要品味出诗歌中所抒发的情。因为诗歌中的情是隐含在各种描写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这就要求我们目的性很明确得去从各个角度剖析诗歌的各种技巧。

例如2001年全国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首是我们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自古诗人伤离别,作者在表达离别之情时,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产生了极好的效果。你看,在微雨里、在暮钟里,帆显得重,鸟飞得慢,“海门深不见”,前景不明朗,“浦树远含滋”,连远远的江边的树都浸在深情的雨水中,更何况是送别的人呢?人自然是“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了。

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两个关键之处:“帆来重”、“远含滋”既是写自然景物,又是写人的感情。由以上几首诗的分析可知,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分析意境、分析手法、把握感情,都要重视联系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如:题目、作者、背景材料、末联和尾句、诗行中的关键字词等。

四、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古诗常用典故,用典故可受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典故的复习要力求避免艰深难懂,但在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

例如,“青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三山”、“楼兰”等。例如,阅读下边这首宋词,回答后边的问题: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什么事物?抒发的是什么感情?回想一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知道了“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推知这。

6.古代文学常识

一、人的称谓 二、古代职官 三、天文历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礼仪 七、饮食器用 八、音乐文娱 九、文史典籍 十、目录辞书 十一、古代军制 1、人的称谓 古代时人的称谓 ·常见称谓 ·特殊称谓 ·中国古代姓氏 2、古代职官 古代职官一览,以及解说 ·古代官职的一览, 详细解说 ·官职的任免升降 ·古代授官称谓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3、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 ·星宿名称 ·历法 ·二十八星宿 4、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称谓 ·古代地理,称谓 5、科举制度 古代科举的详细解说 ·科举制度一览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6、风俗礼仪 我国传统习俗 ·风俗礼仪,传统节日,称谓等 7、饮食器用 古代饮食器用 ·古代的饮食与器用 8、音乐文娱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

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

·古代音乐文娱 9、文史典籍 四书 五经 六经 十三经 三字经 千字文 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 文选 古文观止 古文辞类纂 二十四史 史记 资治通鉴 太平广记 诗文集的命名方式 史书编写方式 ·文史典籍 10、目录辞书 辞书介绍 ·目录辞书 11、古代军制 古代军制一览 ·古代军制 常见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

《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

古诗 示儿 的诗意

七下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八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 壕 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 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 鹤 楼(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 友 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 词(刘禹锡· 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 溪 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八年级下册

(一)课内部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明)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课外部分

赠从弟(刘桢·汉)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无题(李商隐·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九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词

望江南(温庭筠·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 断白苹洲。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 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明)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九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诗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白露未已。所谓,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课外古诗词

从军行(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别云间(夏完淳·明)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俄。。七上的没找到,有机会再说吧。。

高考名句考哪些啊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原文:

《示儿》宋代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背景

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赏析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急需描写兰花,松树,竹的古诗!!!

还是要多去看看考试大纲和历年考试真题。

推荐历代诗文名句:

1.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 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2.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①[投]这里指赠送。 ②[木桃]就是桃子。 ③[报]回赠。 ④[琼瑶]美玉。

3.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已]止。

4.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5.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

6.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

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8.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①[临]来到。 ②[履]踩,走。

9.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

出自《诗经.小雅?伐木》。①[幽谷]深谷。

10.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①[靡]没有谁。 ②[鲜(xiǎn)]少。 ③[克]能。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11.诗言志,歌永①言,声依永,律②和声。

出自《尚书?舜典》。《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为孔子选编而成,事实上有些篇是由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即《今文尚书》。 ①[永]同“咏”。 ②[律]音律,乐律。

12.辅①车②相依,唇亡齿寒。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旧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近代学者一般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春秋各国史料编纂而成的。《左传》是一部叙述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共269午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①[辅]面颊。 ②[车]牙床骨。

13.黍①稷②非馨③,明德④惟馨。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最早见《尚书?君陈篇》。 ①[黍(shǔ)]黍子,黏黄米。 ②[稷(jì)]不黏的黍子。黍稷在这里泛指五谷,为祭祀的物品。 ③[馨(xīn) ]芳香。 ④[明德]美德。

1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

15.不以一眚①掩大德。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①(眚(shěng)]过失,过错。

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

17.立德立功立言。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18.言之无文①,行②而不远。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①[文]文。 ②[行]流传,流行。

19.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2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2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出自《论语?为政》。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2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2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出自《论语?为政》。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2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自《论语?为政》。

2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出自《论语?里仁》。①[自省(xǐng)]检查自己。

28.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自《论语?公冶长》。

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30.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自《论语?雍也》。①[野]粗野。 ②[史]虚浮。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雍也》。

32.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出自《论语?雍也》。①[知(zhì)]同“智”。

33.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①[识(zhì)]记住。

34.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自《论语?述而》。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3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36.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泰伯》。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37.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子罕》。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 ②[毋意]不凭空揣测。 ③[毋必]不全盘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执。 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3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出自《论语?子罕》。

3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自《论语?子罕》。

4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出自《论语?子罕》。①[凋]凋谢。

4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出自《论语?子罕》。

4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

4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出自《论语?颜渊》。

4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

出自《论语?子路》。

4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

46.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

4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出自《论语?宪问》。①[不能]没有能力。

4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自《论语?卫灵公》。

4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论语?卫灵公》。

5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自《论语?卫灵公》。

51.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自《论语?卫灵公》。

5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出自《论语?卫灵公》。

53.子曰:“有教无类①。”

出自《论语?卫灵公》。①[有教无类]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没有区别。

54.既来之,则安之。

出自《论语?季氏》。

5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出自《礼记?曲礼上》。《礼记》又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四十九篇。

5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出自《礼记?学记》。

5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出自《礼记?学记》。

5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自《礼记?学记》。

59.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出自《礼记?中庸》。

6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出自《礼记?中庸》。

61.博学之,审①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②行之。

出自《礼记?中庸》。①[审]详知,明悉,引申为详尽细密之意。 ②[笃]忠实,专一,一心一意。

62.君子慎始,差若豪氂,缪以千里①。

出自《礼记?经解》。①[差若豪氂,缪以千里]现通行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豪”同“毫”。“氂”同“厘”。“缪”同“谬”。

63.瑕①不掩②瑜③,瑜不掩瑕。

出自《礼记?聘义》。①[瑕]玉上的斑点。 ②[掩]掩盖。 ③[瑜]玉的光泽。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出自《礼记?杂记下》。意思是治理国家要宽严相济。

65.闻过则喜,闻善则拜①。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所作,现存七篇。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在山东省邹县)人。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①这句话原文为:“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6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67.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孟子?离娄上》。

68.大人①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②者也。

出自《孟子?离娄下》。①[大人]有德行的人。 ②[赤子之心]婴儿天真纯洁善良的心地。

6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孟子?离娄下》。

70.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①而已矣。

出自《孟子?告子上》。①[放心]指丧失了的“善心”。“求其放心”的意思是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回来。

7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出自《孟子?尽心上》。

72.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出自《老子?第四十二章》。《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为道家主要经典。相传为春秋末期老聃(dān)所著。

73.祸兮福所倚①,福兮祸所伏②。

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①[倚]依托。 ②[伏]隐藏。

74.天下大事,必作于细①。

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①[细]琐屑,渺小,不重要。

7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

76.哀莫大于心死①。

出自《庄子?田子方》。《庄子》又称为《华南经》,现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 《杂篇》。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现在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①[心死]指心情沮丧、意志消沉至不能自拔。

77.用志不分①,乃凝于神②。

出自《庄子?达生》。①[用志不分]用心专一,不分心。 ②[乃凝于神]就可以聚精会神。

7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出自《管子?形势解》。《管子》相传为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所著,其实是后人托名于他的著作。今存七十六篇,内容庞杂,包含有道、名、法等家思想以及天文、历数、经济、农业等知识。

7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①。

出自《管子?权修》。①这句话的原文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80.长太息①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

出自屈原《离骚》。屈原(约前340—前278), 名平,字原。所作《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创骚体,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①[太息)大声叹气,深深地叹息。

8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屈原《离骚》。

8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出自屈原《离骚》。

8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出自屈原《楚辞?卜居》。

84.天不为人之恶①寒而辍②其冬。

出自《苟予?天论》。《苟子》的作者荀况(约前313—前238),战国时赵国人,当时的人尊称他为苟卿。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苟子》现存三十二篇。 ①[恶(wù)]讨厌,与“好(hào)”相对。 ②[辍]中止,停止。

85.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脔①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是吕不韦招集门客所著。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期曾任秦朝的相国。①[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86.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

出自《吕氏春秋?疑似篇》。

87.行百里者半九十。

出自《战国策?秦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事的记录整理编辑而成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

88.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89.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出自《报任安书》。作者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6),汉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90.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出自《报任安书》。

9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①。

出自司马迁《史记?李广传》。①[蹊(xī)]小路。

9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不令而从。

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93.刻鹄①不成尚类鹜②,画虎不成反类犬。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作者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辞赋家、史学家。著有《汉书》。 ①[鹄(hú)]天鹅。 ②[鹜(wù)]鸭子。

94.峣峣①者易折,皎皎者易污。

出自班固《后汉书?黄琼传》。①[峣峣(yáoyáo)]高。

95.胡马①依北风,越鸟②朝南枝。

出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是对汉末无名氏所作的十九首五言诗的统称。这两句意思是鸟兽尚依恋故土,何况是人呢。①[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②[越鸟]南方的鸟。

96.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出自《诫子书》。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自《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lù)豉(chǐ)以为汁。萁在釜下然(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者曹植(192—232),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丕的同母弟弟。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有一次,曹丕限曹植在七步之内做一首切合兄弟之情的诗,否则,就要杀他。曹植才思敏捷,当即咏出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无可奈何,只好放过了他。

9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出自曹植《赠白马王彪》。

9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作者陈寿(233—2),字承祚。西晋史学家。

100.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101.刑天舞干戚①,猛志固常在。

出自《读山海经》。作者陶潜(365—427),字渊明,东晋诗人。①[刑天舞干戚]故事见《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刑天,传说中的兽名。干戚,盾和斧。

10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出自陶潜《归去来兮辞》。

103.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出自陶潜《挽歌》。

10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出自陶潜《移居》。

10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出自《入若耶溪》。作者王籍,南朝梁诗人。生卒年不详。

106.疾风知劲草,板荡①识诚臣。

出自《赐萧璃》,作者李世民(598—649),即唐太宗。①[板荡]《诗经?大雅》有《板》《荡》两诗,均刺周厉王无道,纲纪混乱,政局不安,后以“板荡”指社会动荡不定。

107.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出自《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作者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唐代诗人。

108.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出自《渡汉江》。作者宋之问(656—712),字延清,唐代诗人。

109.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出自《杂诗三首》(其一)。作者沈俭期(656—714),字云卿,唐代诗人。

11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自《咏柳》。作者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唐代诗人。

11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①。

出自贺知章《回乡偶书》。①[衰(cuī)]稀疏、掉落的意思。

112.人生代代无穷已①,江月年年只相似。

出自《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约660一约720),唐代诗人。①[已]停止。

11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出自《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诗人。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

1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出自《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678—740),字子寿,唐代诗人。

115.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自《凉州词》。作者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盛唐边塞诗人。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①[杨柳]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多用做送别曲。

11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出自《宿建德江》。作者盂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他和王维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

11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①。

出自《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王昌龄(698一约757)字少伯,唐代诗人。①[玉壶]美玉制成的壶,用来比喻高洁。

11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①无故人。

出自《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70l一761),字摩诘。唐代诗人。安西,地名,今新疆库车县。①[阳关]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处玉门关西南而得名。

11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山东,指华山以东。

120.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出自王维《终南别业》。

121.山中一夜雨,树杪①百重泉。

出自王维《送梓州李使君》。①[树杪(miǎo)]树梢。

12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①与之②谁短长。

出自《金陵酒肆留别》。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是我国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①[别意]离别之情。 ②[之]指东流水。

123.清水出芙蓉①,天然去雕饰。

出自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①[芙蓉]荷花的别称。

124.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出自李白《送友人入蜀》。这两句形容山势险峻。

12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出自李白《早发白帝城》。白帝城,古城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

126.但使主人能醉客①,不知何处是他乡。

出自李白《客中作》。①[客]诗人自指。

127.相看①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出自李白《独坐敬亭山》。①[相看]互相对看。

128.长风破浪①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自李白《行路难》。①[长风破浪]南朝宋宗悫(què)年少时,叔父问他立志做什么? 宗悫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这两句话来表示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

129.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出自《黄鹤楼》。作者崔颢(约704—754),唐代诗人。

13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自《别董大》。作者高适(706—765),字达夫,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13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出自《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刘长卿(709一约786),字文房,唐代诗人。

132.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然①。

出自《绝句二首》。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诗人。①[然]即“燃”。

133.朱门①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出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①[朱门]代指富贵之家。朱,大红色。

134.尔曹①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出自杜甫《戏为六绝句》。①[尔曹]代词,你们。

135.为人①性僻耽②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出自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①[为人]犹平生。 ②[耽]嗜好。

136.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出自杜甫《偶题》。

137.读书破①万卷,下笔如有神。

出自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韦左丞,即韦济,当时任尚书左丞。①[破]遍,尽。

13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出自杜甫《旅夜书怀》。

139.文章①憎命达②,魑魅③喜人过④。

出自杜甫《天末怀李白》。①[文章]泛指诗文。 ②[命达]命运通达。 ③[魑

魅(chīmèi)]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 ④[过]经过。

14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①英雄泪满襟。

出自杜甫《蜀相》。蜀相,指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①[长使]经常让。

14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

14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①应须断万竿。

出自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①[恶竹]到处乱生的竹子。

14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出自《逢入京使》。作者岑参(715—770),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

144.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出自《题稚川山水》。作者戴叔伦(732—789),字幼公,唐代诗人。

14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①。

出自《游子吟》。作者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诗人。①[三春晖]春天的阳光。

146.蚍蜉①撼②大树,可笑不自量。

出自《调张籍》。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诗人、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和散文都收在《韩昌黎集》中。调(tiáo),调侃的意思。调张籍,即戏赠张籍。张籍,唐代诗人。①[蚍蜉(pífú)]蚂蚁的一种。 ②[撼]摇动。

147.天街①小雨润如酥②,草色遥看近却无。

出自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水部张十八员外郎,即张籍。他曾任水部员外郎。“十八”为兄弟间的排行。①[天街]京城的街道。 ②[酥]酥油。

14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出自韩愈《进学解》。

149.如今直上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出自《浪淘沙》。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

15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自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15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乐天,白居易的字。

15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出自刘禹锡《竹枝词》。两个“晴”字与“情”谐音双关。

153.千淘万漉①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自刘禹锡《浪淘沙》。①[漉]滤。

154.无端①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出自《渡桑干》。作者刘皂(785—805),唐代诗人。①[无端]没来由。

155.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①。

出自《寒食》。作者韩翩翃(hóng),字君平,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寒食,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一般在清明前一两天。按风俗,这一天家家禁火,只吃冷食,故称寒食节。①[五侯家]泛指贵幸宠臣。

15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题李凝幽居》。作者贾岛(799—843),字浪仙,唐代诗人,与孟郊齐名。

15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自《悯农》。作者李绅(约772—846),唐代诗人。

158.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出自《省试湘灵鼓瑟》。作者钱起(722一约780),唐代诗人。

15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出自《放言》。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中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其代表作有《秦中吟》十首、《府》五十首等。

160.在天愿作比翼鸟①,在地愿为连理枝。

出自白居易《长恨歌》。①[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雌雄并翅而飞的鸟。

16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①半江红。

出自白居易《暮江吟》。①[瑟瑟]碧绿色。

16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白居易《忆江南》。

16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出自《江雪》。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诗人。

16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自《离思五首》(其四)。作者元稹(779—831),宇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历过大海的人,难以再把其他的水看成是水;看过巫山云的人,把别地方的云都不看成是云了。

165.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

出自《南园》。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诗人。①[吴钩]刀名,刃弯。

166.停车坐①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出自《山行》。作者杜牧(803—853),字牧之,晚唐杰出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①[坐]因为。

167.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出自杜牧《秋夕》。

168.折戟①沉沙铁未销②,自将③磨洗认前朝④。

出自杜牧《赤壁》。①[折戟]?/pre>

《小宅》白居易小宅除外的小之外还有哪些特点

栽松二首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庭松

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

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

唐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唐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

寒声偏向月中闻。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古松感兴

唐皇甫松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南轩松

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扶风歌》(汉乐府)刘琨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赠从弟》(三国)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咏史·其二》(东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五十》阮籍

步游三衢旁。惆怅念所思。岂为今朝见。恍惚诚有之。泽中生乔松。万世未可期。高鸟摩天飞。凌云共游嬉。岂有孤行士。垂涕悲故时。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十三》阮籍

登高临四野。北望青山阿。松柏翳冈岑。飞鸟鸣相过。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六十五》阮籍

朝出上东门。遥望首阳基。松柏郁森沈。鹂黄相与嬉。逍遥九曲间。徘徊欲何之。念我平居时。郁然思妖姬。

《拟嵇中散咏松诗》(晋)谢道蕴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咏寒松诗》(南朝)范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松柏篇并序》(南北朝)

余患脚上气四十余日,知旧先借傅玄集,以余病剧,遂见还。开袠,适见乐府诗龟鹤篇,于危病中见长逝词。恻然酸怀抱。如此重病,弥时不差,呼吸乏喘,举目悲矣,火药间阙而拟之。

松柏受命独,历代长不衰。人生浮且脆,鴥若晨风悲。东海迸逝川,西山导落晖。南郊悦籍短,蒿里收永归。谅无畴昔时,百病起尽期。志士惜牛刀,忍勉自疗治。倾家行药事,颠沛去迎医。徒备火石苦,奄至不得辞。龟龄安可获,岱宗限已迫。睿圣不得留,为善何所益。舍此赤县居,就彼黄垆宅。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属纩生望尽,阖棺世业埋。事痛存人心,恨结亡者怀。祖葬既云及,圹(土+遂)亦已开。室族内外哭,亲疏同共哀。外姻远近至,名列通夜台。扶舆出殡宫,低回恋庭室。天地有尽期,我去无还日。居者今已尽,人事从此毕。火歇烟既没,形销声亦灭。鬼神来依我,生人永辞诀。大暮杳悠悠,长夜无时节。郁湮重冥下,烦冤难具说。安寝委沉寞,恋恋念平生。事业有余结,刊述未及成。资储无担石,儿女皆孩婴。一朝放舍去,万恨缠我情。追忆世上事,束教以自拘。明发靡怡悆,夕归多忧虞。撤闲晨径流,辍宴式酒濡。知今瞑目苦,恨失尔时娱。遥遥远民居,独埋深壤中。墓前人迹灭,冢上草日丰。空床响鸣蜩,高松结悲风。长寐无觉期,谁知逝者穷。生存处交广,连榻舒华茵。已没一何苦,楛哉不容身。昔日平居时,晨夕对六亲。今日掩奈何,一见无谐因。礼席有降杀,三龄速过隙。几筵就收撤,室宇改畴昔。行女游归途,仕子复王役。家世本平常,独有亡者剧。时祀望归来,四节静茔丘。孝子抚坟号,父子知来不。欲还心依恋,欲见绝无由。烦冤荒陇侧,肝心尽崩抽。

《斅颜鲁公送挺赟归翠微寺》(唐)卢纶

挺赟惠学该儒释,袖有颜徐真草迹。一斋三请纪行诗,诮我垂鞭弄鸣镝。寺悬金榜半山隅,石路荒凉松树枯。

虎迹印雪大如斗,闰月暮天过得无。

《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金张世禄原宪贤,

牛衣寒贱貂蝉贵。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题遗爱寺前溪松》(唐)白居易

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留著伴幽栖。

《孤松》(唐)柳宗元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咏松》(宋)吴芾

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

《咏松》(清)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咏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兰花诗 十二首

古 风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 兰

元 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题 画 兰

清 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兰 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 兰

朱 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 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 钱谦益

新妆才罢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

秋 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诗经·斯干》

如竹苞矣,

如松茂矣。

——《诗经选》P200

叠石流泉,

茂林修竹。

——晋·王羲之《兰亭序》

竹亦得风,

夭然而笑。

——苏轼

修竹凝妆,

垂杨系马。

——宋·陆睿词句

(郑板桥诗三首)

枝长叶少,枝短叶多。

世间如此,英雄奈何。

不是春风,不是秋风。

新篁初放,在夏月中。

能驱我暑,能豁我胸。

竹称为君,石呼为丈。

赐以佳名,千秋无让。

空山结盟,介节贞朗。

五色为奇,一青足仰。

唐·李贺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栽堪钓绵鳞。

《唐诗百家全集》

题新竹

唐·杜牧

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庭 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唐诗百家全集·刘禹锡柳宗元卷》

酬人雨后玩竹

唐·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唐诗百家全集卷》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独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同上)

栽竹拂枝,拂尘洒露。

君子取之,最有用处。

千笔淡墨,画出细竹。

抽得心丝,无不肖曲。

竹中有竹,竹外有竹。

渭川千亩,此为巨族。

——以上三首选自《墨竹画谱》

赋予得临池竹

唐·唐太宗

贞条障曲砌,翠叶贯寒霜。

拂牖分龙影,临池得凤凰。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冉冉孤生竹,结根太山阿。

——汉代诗。

慈老竹

唐·李白

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质,贞心常自保。

当涂慈老山,竹堪为箫管。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全唐诗精华类鉴赏集成》

《山居秋暝》诗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竿万竿斜。

竹窗闻风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以上选自《唐诗三百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窗雪。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作于元丰二年(1020)湖州

於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欠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苏轼诗选注》

地处市井、屋内陈设简陋。白居易小宅除外的小之外还有地处市井、屋内陈设简陋的特点。《小宅》白居易小宅除外的小之外还有哪些特点出自于,2022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古诗鉴赏。

文章标签: # 出自 # 古代 # 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