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2017高考新闻稿,2020年高考新闻报道

tamoadmin 2024-06-09 人已围观

简介1.2017年湖南高考作文范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2.作文“2017年高考,我来了”1000字以上3.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600字三篇4.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全国I卷:改变,从我做起5.你知道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是什么吗?6.2017“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各位2017年的高考生们,让做你通向成功的大道和迈向胜利的渡船吧。现在为大家附上《2017年福建高考作文范文:龙之今昔,长城高铁》,让你每

1.2017年湖南高考作文范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作文“2017年高考,我来了”1000字以上

3.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600字三篇

4.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全国I卷:改变,从我做起

5.你知道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是什么吗?

6.2017“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2017高考新闻稿,2020年高考新闻报道

各位2017年的高考生们,让做你通向成功的大道和迈向胜利的渡船吧。现在为大家附上《2017年福建高考作文范文:龙之今昔,长城高铁》,让你每一分的获得都志得意满,每一滴汗水都闪耀着成功的光芒,在硝烟过后做真正的胜者。

亲爱的外国友人:

 您好!

 很荣幸能够有这次机会通过写作让您进一步了解中国,但我绝不敢说此文能让您“读懂中国”。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绝非我能凭一己之文能让您“读懂”的。为此,我只能选取其中的两个关键词“长城”、“高铁”,为您勾勒中国的今昔。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龙,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图腾,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印记。

 在中国古代,作为军事防御重要壁垒的长城就是那条横亘东西,气吞万里的卧龙。历朝历代劳动人民的血汗换来了长城的铜墙铁壁。所谓长城,也就是高山之上延绵不断的城墙。彼时的中国巨龙是静态的,用中国的古话来讲,它处于“守势”。在古代,封建帝王想要抵御外族的入侵只能一如既往地修筑高墙。殊不知高墙并非坚不可摧,高墙之外更有真枪实弹。1840年,英国正是用枪炮强行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从那时起,中国开始进入长达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彼时的中国巨龙不仅是静态的,还是沉睡的。这也警示我们,谨遵古制的原始军事防御方式早应被淘汰。历经长达百年的痛定思痛,沉睡的巨龙终将觉醒,抖擞精神,腾跃而上。

 在中国当代,横亘东西,气吞万里的已经不是昔日的卧龙,而是那数条极速飞驰的蛟龙——高铁。中国新一代的工程师们,用智慧设计高铁线路,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大国工匠们,利用国际一流的焊接技术,让高铁畅通无阻;中国政府,也为中国高铁的顺利修筑保驾护航。可谓是“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此时的中国巨龙是动态的,它处于“攻势”,即积极进取,贯通各族,发展各地之势。中国高铁代表的更是新中国惊人的发展速度。此时的中国蛟龙不仅是动态的,还是腾跃的。它终于从沉睡中觉醒:长年累月,一成不变地堆砌并不能安世济民,盘卧的巨龙长城只能成为历史的印记。在新时期,创新思路,更新技术,合众之力的发展之道才是中国高铁的真正内涵。腾飞的蛟龙中国高铁将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古之巨龙,万里长城,思古盘卧;今之蛟龙,万里高铁,创新腾飞。

 祝

身体健康,生活美满!

2017年湖南高考作文范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福建省2017年高考成绩出炉。今年漳州市文科、理科榜首,分别由张杰彬、赖圳鹏夺得。巧合的是,两人竟都来自于漳州市平和县国强乡。

泉州市文理科高考第一名,分别花落泉州市第五中学和安溪县蓝溪中学。其中,苏雨蓝以总分640分摘得文科桂冠,廖俊林以总分668分问鼎理科榜首。而龙岩一中的游方宜以原始分630分,位居龙岩文科榜首;漳平一中的李梓焓以677分的原始分,拿下龙岩理科第一。

学霸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赖圳鹏

就读学校:漳州实验中学

高考总分:理科662分

重视做笔记?巩固知识难点

今年高考成绩一出来,漳州实验中学高三段长黄志荣有一些小激动!就读于该校的赖圳鹏以总分662分,位居漳州全市高考理科榜首。

黄志荣说,赖圳鹏平常成绩总体都是靠前的,是学校的一号种子。说到赖圳鹏的兴趣爱好,黄志荣用“全面”概括,“他是个很阳光的孩子,兴趣广泛,比如是学校的足球主力。他6年都在我们中学读,能吃苦,自主性很强,是学校培养的优秀学生”。

学习方法

谈起学习方法,赖圳鹏说,“我很重视做笔记,会把课堂上老师讲的不懂的、考试做错的等,都进行整理。每个阶段,我都会把笔记拿出来进行巩固。”平时的小考,他都当作高考来认真对待。

作文“2017年高考,我来了”1000字以上

高考的独木桥不是你一个人在渡过!为你精选《2017年湖南高考作文范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做你背后的参谋,帮助你分析每一道题目的得分利弊,让失分不再冤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忱欢迎外国青年朋友来到中国学习、生活。也许在你踏上这片土地之前,对中国或多或少有所了解,比如五千年历史、第二大经济体、08年奥运、孔子、姚明等。这片东方热土孕育了一个个奇迹,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如全球化、一带一路。对中国的理解不只要体察,更要读懂中国的价值观、世界观,感受朝气蓬勃的中国气象。

 我准备从美丽乡村、中华美食、一带一路三个方面带你走近一个真实的中国,感受中国人的生活、价值观。你可能会说这三者风马牛不相及吧!其实这三者间包含中国的价值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言有点拗口,通俗来讲就是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各自特色,从而博采众长,和和美美。

 美丽乡村不只是有小桥流水人家,青瓦白墙,也是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的载体,更是新时期“记得住乡愁”的情感寄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村庄更美了,乡间小路更宽了,农民也富裕了。可有时人们感叹“回不去的故乡”,农村空心化,只剩下留守儿童和老人,这些是现实问题。因此乡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学校、修文化设施、兴教化、整顿环境,让乡村看得见青山绿水,也能记得住乡愁。各个村庄,各富特色,你可以到处走一走,看一看:三月婺源油菜花香飘四溢,井冈山丹丹红艳艳,黄山脚下古徽州田园牧歌似世外桃源,福建土楼叙说百年历史、客家风情……一村一品,一地一色,美美与共。

 一方水土养一方山。自然每地的美食色香味相异其趣。中国人讲究吃,民以食为天。吃有了讲究,就有了特色。建议你去看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绝对让你舔屏。食材取自天地自然间,做工离不开能工巧妇,用时间点化每一道风味,用美食犒劳辛勤劳作的国人。中华美食讲究慢工出细活,厨师们继承传统手艺,认真对待每一道工序,做菜如做人,菜品如人品。你也不凡走进各地美食一条街或者老字号,东南西北五湖四海的美食,汇聚在一起,臭豆腐与麻辣串相得益彰,天津狗不理与上海小笼包同处一桌,肉夹馍沾点山西老陈醋风味别致,北京师傅吆喝声京味十足,广东师傅不声不响给砂锅粥下料……一派繁忙,大家和和美美。

 中国人说“治国如烹小鲜”。意思就是说从小处看其为人之道、处世之原则。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正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体现。一带一路,连接民心、民情,大家共建共享,君子和而不同,各种文化和谐相处,古老的丝绸之路响彻千年的回响,有朝一日,美丽乡村遍及古丝路,邻国美食摆上咱们的餐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600字三篇

今天,是我离高三倒计时三天的日子,我没有学习,我去了商场。回到家却心血来潮的想写一篇作文,来记录我此时此刻面对的高三的心境。心情忐忑不安,总有种想哭的冲动,面对高三,我也许会有手足无措,也许会有灰头土脸,也许会有艰难险阻,也许会有冷漠嘲讽,以前的我一定会说,我不怕,可是现在,我不仅会坚定的去说,更会真正的用实际行动去做,我是个向上的人,我更渴望美好的人生,

因为我知道我没有好的背景,因为我是家里唯一的希望,因为我的身上肩负着爸妈全部的心血,因为我的心中有着坚定而有强烈的梦想,所以我会选择拼搏,我会选择不断的忍耐,不断的前进。我知道,我的能力并不好,我的基础并不好,我的一切一切都不是那么出众,我知道我不讨得老师的喜欢,我不会让同学喜欢,我的交际能力有问题,我的性格并不好,可是,我真的不怕,我不会放弃,我不会倒下,我想,我会坚强,我会不断地不断地向前进。哪怕站起来又会跌倒,哪怕我是爬着向前进,我都相信我会有毅力,我一定能坚持到最后。

十二年的日日夜夜,一点一滴的不断积累,曾有过迷惘,有过徘徊,无助,迷茫,我也会和其他人一样想要放弃,想要倾诉。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全国I卷:改变,从我做起

#高考# 导语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怎么样能写出好的作文,特别是满分作文呢?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600字三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启发和帮助。

第一篇:距离,让你我更美

曾经,我们对饮于清辉之下,赏明月,共话婵娟;而如今,小学生都知道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是一颗死寂的星球。那么,再当你执起酒杯时,是否还有"但愿人长久"的忧情?愈近的距离,让充满诗意的文明不再具有美感。

科技,带来便利、知识的同时,也将我们仅剩的一点意象剥夺了。在对美好的事物进行追求时,我们是不是更应存一份谨慎之心,与美好事物保持一份距离,让美好的事物更美?

行走于心灵,徊徉于红尘的林徽因便是如此。当一位才华横溢的小生为你作出人生第一篇诗歌,当一位才子手执一把油纸伞在雨巷中静静守候只为与你擦肩而过,敏感的心难道不曾为此动容?然而,爱情至美,青涩的花果采摘下恐怕终究会成为一枚苦果的。于是,你保持了一位女子的坚守,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距离,让两个人的故事被传为佳话,而不至于让徐志摩和自己都受伤。在这若既(即)若离的朦胧距离中,他们在对方眼中都变得更美好了。

张爱玲曾经说:"白的天上是一轮明月,而红的则是墙上的一滩蚊子血。红的成为了一朵红玫瑰,而白的便成了一粒饭米粒。"她这般说,自己也确有这般体会。曾经,她相信爱情,相信胡兰成,然而情感与空间距离的愈来愈近,却将两人都撕扯得体无完肤。距离的接近并没有给他们之间以丝毫的美感,反而让他们之间的距离更远。

在科技馆中,曾经保持着一份童真,对着美丽的蝴蝶有着无限的幻想的同学们是否依然有着对美的幻想?看过蝴蝶的翅膀结构后,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看见蝴蝶只怕再也想不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与诗意,而只能联想到蝴蝶翅膀上那些凹凸不平的结构了。

纷繁的世界里,我们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一线距离,人与物之间的一尺距离,人与事之间的一丈距离。或许,曾经你想保持的美感足以让你回味无穷;拉近一线距离,那些曾经美的故事、事物会在瞬间瓦解。

保持一线距离,别让显微镜破坏了你,更远你在我眼中更美。

第二篇: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

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内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两种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和谐”。

科学与自然从不曾分离。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相成。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小,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裨益。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巨大作用。可见,利用科学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养自然科学思维,正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汉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不开生态自然。中国古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古代哲人们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传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态,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多留心身边微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国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和谐”思想,要求各方面达成统一与协调。在当下,人既不能肆意丢弃传统感受自然的方式,也无法抵抗科技发展的潮流。因此,务必达成人、科学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时兴的观星活动,利用高科技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人们,也同时在夜晚的山上感受凉风与蝉鸣,“信可乐也”!

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与自然亲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视角认识自然。心有宏观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观细嗅身边的“蔷薇”。

第三篇:十年

骤雨初停,一道七色彩虹凌驾于天边,我的目光被深深吸引,渐渐地、渐渐地……

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被叫在老师办公室,一直不停地哭,很久很久。当老师再次回到办公室时,泪珠不断。老师很惊讶:这女孩几乎哭了一个上午。

其实,这女孩只是因为晚到了,她心爱的椅子背一个男孩拿去了,她找到了那个椅子,却再也拿不回来,连老师也不信她的所言。她崩溃了,无所适从。她只能用她的眼泪来洗刷自己的伤。

那条悠淡的蓝紫消失了,还好,赤、橙、黄、绿、青还在。

小女孩长大了一点,她迈入了小学的门口。新的学校让她感到新鲜,有点严格的课堂,她有点不适。

那天,最恐怖的数学老师在上课,刚开始,她很认真,然后,她上完体育课的姐姐来到窗前,她无视了课堂,眼睛转向了窗外。她被老师无情地叫了起来,批评了,也不能有所埋怨。毕竟,这次真的是她自己的错。

绿青的宽度在慢慢缩小,很小很小,看不到了,只有赤、橙、黄还悬挂于高空。

那年,这个女孩三年级了,她班里建起了一个图书角,每天中午都有集中看书的时间。这天,她拿到了一本神话故事,她很喜欢,却在接近下课时,被她同桌抢去,因为这本书是她同桌的,他要把书拿回家看,她不愿意。两人起了争执,她被老师叫过去,只是让她在那儿帮忙翻作业,她有点莫名。也有点庆幸,但心里对于那本神话书还是耿耿于怀。

第二天的开始,她收到同桌拿来的那本书,他已经把书看完,而现在,他同桌把书的使用权交给了她。

有一种颜色在不知不觉中消散,天边的彩虹只剩下难以辨别的红、橙。

她终于学会骑自行车。有一天,她骑车回家,恰巧遇到路上的爸爸,她两开启了一场追逐战,他爸爸在前面飞奔,她也发动自己全力使踏板全速飞转,家就在前方。然而,家门前的一个转弯见证了一个毁灭瞬间。车速的过快加上弯道的小角度,她被重重地扔在地上。手心,脸上不堪入目。结痂了,还好,伤口不深,痂脱落以后没有留下什么疤痕。

眼见着之前还分得清的赤橙也变窄了。我确信,现在的空中,只剩下哪点顽强的红色。

时光荏苒,她已经初三,每天不断的卷子让她疲惫,频繁的考试,鲜红的分数,倒退的名次。前方不知道是哪所学校在等待着她。她已经在悬崖的边缘,一步之差,就会使她粉身碎骨。她安慰自己,鼓励自己,给自己自信。终于,她挺过来了,她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进入她满意的学校。

最后的一点红色也无法逃脱,它也隐没在了这浩瀚的空中。

虹如此短暂,十年又如何,回过头来,它与虹又有什么区别:同样瞬间的存在。

她即是我,那一个十年已经逝去,那十年的映象也在慢慢消失。下一个十年,她、我一定好好珍惜,一定要好好过。我们十年为期,那时,再见。

你知道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是什么吗?

我们都曾愤懑,十八个路人的冷漠将小悦悦推入了死亡的深渊;我们都曾不解,老人及家属将好心的彭宇送上法庭;我们都希望改变,希望路人甲可以更热心一点,别用冷漠的心使生命之花一朵朵凋谢;我们都希望改变,希望获助的老人,家属能留下一丝未泯良心,心怀感恩,而不是像农夫怀里的蛇一样反咬别人一口。

 我们都期盼改变,希望世界多一丝温暖阳光。

 我们都期盼改变,希望世界少一阵冷烈冬风。

 可是,当残疾的老人坐在街角在冬风中瑟瑟发抖时,你是否会停下匆匆的脚步,奉献你的爱心;当扒窃的小偷在你眼皮底下拿出了别人的钱包,你是否会大喝一声,将扒手送入警察局;当路边的老人摔倒在地,孤立无援,你是否会伸出援助之手,将他送进医院?

 你一定不会!

 你会犹豫老人是真的残废需要帮助,还是在装可怜骗取同情,你会犹豫小偷会不会带匕首,伤害到你,向你报复;你会犹豫老人会在苏醒后反咬你一口,说你就是“凶手”……

 所以,改变,不能只是希望身边的人改变,而是应该从自己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带起周围人的改变。

 公交车上别再看着颠簸的老人感到“心疼”,却只是希望别人起身让个座,而自己却坐着丝毫不动,站起来给老人让个座并不难,有了你的改变,身边的人也会跟着改变;马路边,别在看着可怜的乞讨老人漠然走开,伸出你的援助之手,给老人一丝温暖的帮助,也许你身边的人也会因为你的改变而改变,给乞讨老人撑起一片爱的蓝天;别再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无视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别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眼看着生命之话慢慢凋谢……

 罗伯特说:“一个人改变了,身边的一些人就可能跟着改变;身边的一些人跟着改变了,很多人可能会跟着改变;很多人改变了,世界就可能改变。”

 现在,就让一新一代的我们一起改变,改变自我改变身边的人,改变全世界。让世界多一点温暖,少一点酷寒;让世界多一点欢乐,少一点痛苦;让世界多一点爱,少一点遗憾;让世界多一点阳光雨露,少一点寒霜暴雨。

 让我们一起向着太阳奔跑,向着温暖美好的明天奔跑。(m.taiks.com)

2017“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2017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作者是刘德亮。因为文章叫酒,却从没有酒字,还处处体现出了酒。

《液体之火》

让你,若梦若醒。

飘飘欲仙,让天地颠倒。

让世界旋转,把人类历史。

浇灌的跌宕起伏,将琴棋书画。

熏染的色彩斑斓,醉了刘伶。

狂了诗仙,张扬了曹孟德。

书写了鸿门宴,湿了清明杏花雨。

瘦了海棠李易安,景阳冈上。

助武松三拳毙虎,浔阳楼头。

纵宋江题诗造反,你啊你。

成全了多少英雄豪杰,放倒了多少村夫莽汉。

歌舞与你相佐,美色与你为伴。

催诗情万丈,壮文人斗胆。

有人借你发疯,有人借你夺权。

有时你只是一个道具,烘托一下谈判桌上的氛围。

有时你更像一种暗器,把贪杯的对手麻翻。

你呀你,既入朱门豪宅。

又进村舍陋院,既流溢皇室的金樽。

又盛满农家的粗碗,愁也要你。

喜也要你,洞房花烛夜。

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

迁徙流放的囚犯,落魄的文人骚客。

得志的朝廷大员,都是你的知己。

你的伙伴,甚至。

即将上路的死囚,都要你为之饯别。

因为你,耽误了多少大事。

因为你,弄出了多少冤案。

因为你,鲜活了多少逸事趣闻。

因为你,催生了多少佳作名篇。

更因为你,造就了多少人的肝癌。

而魂归天堂,真的是。

成也有你,败也有你。

生也有你,死也有你。

你这浇愁愁更愁的琼浆啊,穷也有你。

富也有你,千家万户还都离不开你。

液体之火创作背景

据刘德亮介绍,这首诗其实写于几年前,是为一次“酒征文”而作,虽然是征文,但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生活中兴趣广泛的刘德亮老师很开朗,闲暇之余就会在大自然中行走,有时遛遛自己的爱犬,生活中给了他创作的源泉,一发不可收拾,他文笔犀利,博采古今,从而创作了大量的精美诗篇。

在当地传为佳话,全诗无一个“酒”字,却把酒写的出神入化,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感受其诗中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写作手法吧。

还有十多天,2017年高考就将到来。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也被称为“新高考元年”。新高考将在浙江、上海两地展开,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进入关键时刻。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命题、招生制度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这一次,是党中央、国务院下定决心自上而下、展开全新顶层设计的大变动,被认为是恢复高考招生40年来的一次重要改革。

新高考会带来哪些新挑战?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参考”?新高考会带来哪些变化?记者就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访。

“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简单回溯一下。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上海市、浙江省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两地很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上海和浙江两地高考怎么改、改成什么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全国高考改革的风向标。

简单概括两地的高考改革方案,两个简称醒目形象——“两依据一参考”和考试科目“3+3”。所谓“3+3”,指的是2017年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上海市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70分,浙江省3门选考科目每门100分。同时,两地均不再分文理科。

对于高校来说,录取学生的成绩标准,从以往的单纯看一次高考成绩,变成了依据三门学科高考成绩、依据三门自选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即“3+3”),此外,还要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对此,有高校招生负责人介绍,“传统的高考如桌餐,现在的方式有点像自助餐,选择自己喜欢的菜,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权利。”除此之外,外语考试也由一年一次变为一年两次,可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新高考”带来哪些新挑战

新高考,考试科目排列组合的多元,以及志愿填报和录取的方式,都与以往有较大不同。而这,对于考生、高校以及两地的考试院来说,都带来了新挑战。

记者了解到,以前,各大高校在上海招生几乎只有3种模式:只招文、只招理和文理兼收。对于考生,“3+1”的“1”也只是“选边站”,考文科的“政史地”只选一,考理科的“理化生”只选一。如今变成不分文理的“6选3”,根据排列组合算法,学生成绩组合多样,有人计算,有15至20种之多。

对于大学来说,不同专业对于考生选考科目要求不同,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的难度,要在自己的兴趣擅长与高校的要求之间兼顾和平衡。根据日前公布的方案,在沪37所院校共设置具体专业或学科大类1096个。千余专业类别中,有14所院校的655个专业(类)没有科目限制。提出最多的选考科目是物理,占总数37.9%;其次是化学,占30.7%;生命科学占20.3%。考生的选考科目中只需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该专业(类)的条件,如复旦大学历史学类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为历史、政治、地理,即考生任意选考一门即符合报考条件。最严苛的是限定1门科目,如上海交大就要求考生报考该校理科专业,必须有一门加选物理。

志愿填报和录取环节,也与以往不同。浙江省从按批次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的方式,变为按考生成绩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从学校平行志愿,变为专业平行志愿。普通类高考考生可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专业平行志愿投档,将依据考生位次、志愿顺序进行。计算机对考生所填报的80个志愿依次检索,一旦符合投档条件即直接投档到该院校专业,后续志愿同时失效。上海市以“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每位考生在本科普通批次最多可以选择24个“院校专业组”。“院校专业组”由在沪招生高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进行设置,一所高校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须相同,同一“院校专业组”内专业可调剂。

新高考”可能会让考生在选考科目、填报志愿时因组合多元而加重焦虑,毕竟,对于考生来说,要搞清楚每个专业的特点与方向是很难的。但“新方案在志愿填报环节就是在向外界传递一种信号——考生、家长和学校都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需求。”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陈军介绍。当然,为了降低考生因为不熟悉规则、志愿填报失误而错过心目中的好学校、好专业的几率,上海实行了高考成绩公布后再填志愿和两次征求志愿两项新办法。

“通过选择,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使高校找到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实现‘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录其所愿’。对青年学生来说,学会选择、善于选择,不仅是应对高考所需,更是成长必须面对的‘考题’”。浙江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突出选择的作用,是希望考生尽可能从志向兴趣出发,思考选择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专业,注重成长规划。”陈军认为。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建议,考生在新高考志愿填报前要做足功课:仔细阅读在浙江省招生高校的年度招生计划,查阅所报院校当年招生章程中对考生的要求,如体检、外语语种、单科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看是否符合报考条件。结合学习兴趣、专业性向和未来发展规划,综合考虑,慎重抉择。

“新高考”带来哪些新变化

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体系看起来复杂,但背后的价值指向十分明确——鼓励学生个性需求、高校多元选拔,同时保证制度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以不再划分文理科为例,非黑即白的“文科生”“理科生”的概念在存在30多年后,终将逐渐淡出。而且,随着“3+3”实施,以往冷门的生命科学、地理、历史等科目,都在文理不分科的大背景下“热”起来,以至于一些学校地理等科目任课老师紧张,出现了几所学校资源“共享”、教师“走校”授课的现象。

同样,上海市的高考招生单位不再是学校而是“院校专业组”,也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选择的鼓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叶银忠以该校为例介绍,学校今年设置了4个“院校专业组”,分别是“物化生、物化史、物化地、不限”,每个专业组里包含几个专业大类及更多专业。如建筑学专业属于工科,但带有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就被归类在“物化史”专业组,“如此一来,考生不仅可以凭借理科的优势,也可以发挥文史科目的优势考入这一专业”。

不少大学招生负责人都表示,这一变化有助于提升高校与考生间的匹配度。对考生而言,意味着更大的选择余地——可以优先选择学校,也可以优先选择专业;对高校而言,能更好地凸显办学特色。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说,不光是考生可填报志愿的数量增多了,更重要的是对未来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培养、潜力挖掘、学习模式转变带来了质的变化。“传统模式下,招生存在‘招分不招人’的倾向,”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廖宗廷认为,专业组制打破了原来的学校分数线概念,每个院校专业组都有一个独立的录取分数线,有助于高校和学科专业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

施行“新高考”后,综合素质评价能否客观科学,是考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一项高考改革的新亮点,旨在通过客观写实的方式,记录学生的综合表现,作为高校在录取环节的重要参考。在不少教育界人士看来,将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是“彻底打破唯分数论的颠覆性做法”,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就认为,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都在坚持一个理念:既要求学生有优异的学业成绩,又要求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出色表现。

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看来,教育改革必须用好高考这根指挥棒。高考综合改革中提出的不分文理、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等,都是针对学生培养中日益加剧的偏科倾向和社会实践弱化等现象,“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增设听说内容;不分文理的数学试卷讲究高中学生共同的数学基础与思维;综合素质评价的刚性要求鼓励更多学校将开展社会实践视为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内容……以高考制度改革带动教育的变革,使得高中学生按照理想模式成长的目标得以实现,这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变化。”郑方贤说。

浙江也是如此,近三年来,浙江省深耕细作高考改革这片“试验田”,从招生体制上看,基本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选拔格局;从学生成长看,凸显个性化发展,扩大了学生选择权;对高中教育来说,促进了高中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和选择性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对高等教育来说,增强了高校在招生选拔、专业建设上的紧迫感,倒逼高校优化专业机构、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文章标签: # 高考 # 中国 #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