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应对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应对措施
tamoadmin 2024-06-09 人已围观
简介1.如何应对高考语文改革,精心打造“新高考改革·语文2.高考改革成趋势,那中小学生会面临哪些新变化?3.教师如何应对高考英语改革4.面对新高考选科制改革,你应该如何选择最有利于高考的科目?5.新高考改革对教学的启示将在全国范围内渐次铺开的高考改革,是当下高考制度的一次深刻变革。实行“新高考”后,高中怎么教?学生如何才能进入心仪的高校?教育整体链条是否能环环相扣?不分文理的“3+3”模式:改革凸显四
1.如何应对高考语文改革,精心打造“新高考改革·语文
2.高考改革成趋势,那中小学生会面临哪些新变化?
3.教师如何应对高考英语改革
4.面对新高考选科制改革,你应该如何选择最有利于高考的科目?
5.新高考改革对教学的启示
将在全国范围内渐次铺开的高考改革,是当下高考制度的一次深刻变革。实行“新高考”后,高中怎么教?学生如何才能进入心仪的高校?教育整体链条是否能环环相扣?不分文理的“3+3”模式:改革凸显四大变化自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各地开始陆续出台本地区改革实施方案。记者梳理各地改革方案发现,高考计分方式、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发生明显变化,科目设置和招生批次成为改革重点。——不分文理,变为“3+3”模式。广东、辽宁、吉林等大部分省份实行“3+3”的考试模式:前一个“3”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外语等科目实行一年两考。北京市高考改革确定,英语听力考试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上海、吉林、辽宁等地也规定,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学生选取较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广东省除外语科目实行一年两考外,还将给学业水平考试提供两次考试的机会。——“一考定终身”变为“多元录取”。各地规定,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机制,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即俗称的“两依据、一参考”。——“本科批次合并”。辽宁、福建、四川、广西等地从去年起陆续取消本科第三批次,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一些省市则提出了合并第一、第二招生批次:上海市将从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并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计划从2020年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山东省也提出,山东高校录取从明年起将不再分一本二本。新高考方案执行时间上,上海、浙江两个试验区明年起执行新高考;北京、海南等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广东、辽宁、吉林、湖南等大部分省份定为从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执行改革;一些西部省份定于2019年开始执行。“套餐”变“自助餐”:指挥棒如何带动学习革命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引发普遍关注。一些业界人士认为,新高考方案总体上以学生为本,为学生、高校提供了选择机会,考试素质教育导向、公平性更明显。但与此同时,高考的“套餐”模式变成了“自助餐”,“史、地、生”等传统副科比重增强,各科内容更注重考察与生活相结合的实践能力,高中教学势必发生重大变革。——“走班制”必然带动分层教学。师资配置、课程组织与学校管理均不同程度面临挑战。记者在上海采访了解到,“走班制”正在成为高中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目前,复旦附中本部已经对部分高一、高二逾两百名学生实行全部课程走班,不设行政班级,其余学生选修课实行“走班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课表前往对应的教室上课,教室门口也贴出课程安排和相应的时段。明年开始实施“新高考”的浙江省实行的是“7选3”考试模式,学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技术7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3门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这种考试给浙江省高中带来了35种课程选择“套餐”。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选择不一,部分学校教室、教师出现一定程度的短缺。——“综合素质测评”将由雷同到个性。上师大附中校长严一平介绍,在相关高校已公布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方案中,高考成绩不再是唯一的录取标准,而是采用“高考+校测+学业考”方式录取。在全面推进高考改革后,高校正在逐步将综合素质纳入到人才的选拔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全科成绩、综合素质和自身的实践和体验经历。记者在各地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对高考录取影响不大,部分中学做的还比较简单。自由度增加:做好未来发展“选择题”今年上海共有9所高校开展综合评价录取,同时高招将合并一、二本批次,原有的志愿填报方式和投档录取法发生改变。考生在合并后的10个院校志愿里填报的自由度明显增加,原来“从一本掉到二本”的概念消解了,考生的选择面得以扩大,高分考生更易向上冲击,低分考生也有足够多的选择满足志愿。复旦大学招生公室对此表示,希望学生和家长能充分考量自身特长、兴趣、理想,从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发展时期来把握自身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跳出只看眼前的热门专业、分数高低等狭窄视角。这也是考生真正能够在招考制度改革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根基所在。“现在学生最大的困惑是,只知道学习,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将来要做什么?”一些教师反映,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考生自己也会患上“选择困难症”。“高考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选择。”长春市实验中学校长迟学为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选择优势学科,学校也要有这样的规划和引领能力。一些基层学校负责人担心,高考改革开始实行时,对学校、学生和家长的适应能力是个挑战。针对“走班制”,武汉市一所中学校长说:“学校教室够不够用?如何配备相应教师,走班之后新的班级如何管理,如何考勤?可能都要和过去完全不同,应提前做好准备。”针对高校录取参加“综合素质测评”,一位孩子在上海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入读的家长赵女士表示:在本身比较繁重的高中课业中,如何更好地融入业余爱好、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内容,考验着学校、也考验着学生和家长。
如何应对高考语文改革,精心打造“新高考改革·语文
一、学习教改理论,转变教学观念在课程目标上,强调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的发展;在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促使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改善自己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研究与新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迅速更新教学理念,全面落实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努力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如过去讲社会保障制度时,我们只是引导学生系统归纳出相关的知识要点,使学生被动接受。新课改后,同样讲这个问题,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某国企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各种原因陷入困境,为了生存,实行转制,把富余人员分离出去,部分下岗职工怨声载道。要求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应如何正确面对?这样的情境创设增强了学生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了,很自然地达成了对相关知识建构。二、夯实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新的高考改革虽注重考查能力,但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尽管背景千变万化,设问的角度层次多样,但通过答案的分析不难看出,这些题目大多是命题专家对相关基础知识的重新排列组合。因而这种能力考查仍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更高要求基础之上的,要想取得理想成绩,必须注重基础,强化基本技能。1、夯实基础,构建知识框架夯实基础,应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因而,在复习过程中,构建知识框架工作十分重要。首先要宏观在胸,构建网络要胸怀全局,构建全新的知识框架;其次要中观成线,在复习中要掌握一系列基本理论,以充实对学科基本思路的理解;再次要微机在握,学生做到准确、清楚、透彻地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做到运用自如。新课程实施中,要求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考纲能力要求上也明确要求学生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针对文综试题设置的情景取材广泛,设问的角度灵活多变,因而一定要培养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教学中,对于习题处理,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设问的角度、层次、要素、抓住问题的关键词,然后根据对设问的分析结果把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材料进行分析。其次要求学生能迅速准确地确定材料与知识的结合点,整理思路深入分析解决问题。三、倡导研究性学习,构建和谐探究课堂德国教育家洪堡曾说过: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培养人去适应传统世界,不是首先要去传播知识和技能,而是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作出有意义的选择。因而,这次新课程理念提出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发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新课改要求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结合相关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学会选择,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富有个性地发展自己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中,我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大致有创设问题,处理信息,得出结论三环节,它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三种状态。例如:讲树立正确消费观时,我结合学生实际认识水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当前党和政府提出的要建立节约型社会,与如今努力扩大消费要求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不是矛盾?提倡艰苦奋斗是不是就认定学生穿用名牌属于奢侈的消费?然后引导学生就这一问题结合课本知识逐层探究,让学生提出具体看法,进行交流验证,把自己结论与别人进行交流,以求达成对这一问题全面认识和有效解决。这样,通过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了学生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推动探究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四、突出一点两练,提高分析探究能力1、一点即问题情境创设寻找高考考点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时事热点的结合点。高考试题紧扣时代脉搏,突显时代特征。新课程也强调政治课教学把理念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结合,因此,在学生训练题目情景的设置选择中,教师要在深刻把握高考考点的基础上,精心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针对性强的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又能提升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2、两练即课堂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自习精选最新模拟题进行限时训练。为避免大题量,长时间训练给学生带来的练习疲劳感,在课堂练习中我针对本节考点的重难点,精选近几年高考试题进行针对性练习。一方面,练习后让学生结合答案进行分析,特别关注答案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比较和反思自己解答过程中的知识盲点,来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一些试题的条件,设问方式、答题范围转换,实现一题多解,老题新做。如在讲析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9题时,我依托材料设计了两个问题:①针对材料一二中所看出的问题,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政府的举措。②运用哲学常识观点分析材料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又训练了多角度思考分析能力。自习时间,结合当天教学内容,精选最新模拟试题,进行限时训练,由于题量不多,使学生能快乐训练,同时教师也能及时批阅试卷,了解学情。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高考命题将会继续突破传统的考查学生知识点记忆情况的做法,坚持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落脚点,通过考试来影响与引导教学,推进课程改革。我们只有迅速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和谐探究课堂,帮助引导学生夯实双基,提高分析探究能力,才会使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高考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赣抚大地高中教师政治远程研修,在前面几期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金秋时节、硕果累累行将结束。这是我市教育发展的又一伟大壮举,更是我市教育发展的一座丰碑,影响深远,成效显著,必将载入我市教育发展的史册。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中,我聚精会神聆听专家讲座,认认真真参加网上讨论,仔仔细细完成作业,兢兢业业写文章,一丝不苟参加远程研修。专家的讲座千金难买,站得高,看得远,高屋建瓴,切中肯綮,既具有深厚的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符合高中教学实际,又具有鲜明的操作性;既指出了高中政治教学的不足,又指明了改正的措施。专家就是专家,水平真不一般,犹如醍醐灌顶,振聋发聩,启发很大,受益匪浅。专家的讲座使我根深蒂固的的错误教学理念得到了及时扭转,使我自以为是的错误的教学做法得到了认真反思,进一步明晰了什么是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从更高层次上真正理解了教学理念。还有一些闻所未闻的新东西,使我视野大开,耳目一新,知识的盲区得到了弥补充实,教学的长久迷惑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作业的及时完成,使我的领悟进一步加强。与同行的交流,互通了有无。文章的发表,使我的理念进一步明晰。专家的点评,独具慧眼,使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当然,参加远程研修,使我受益最大的是头脑如沐春风得到了洗礼,理念荡污涤秽,革故鼎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教学的指针。我信心十足在未来的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观展现新的自我教学风采,与学生和谐相处,激发学生激情,点燃起学生胸中的青春火把,照亮出政治教学的一角洞天福地。下面我谈谈几个问题视为反思: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就对吗?随着新课改的如火如荼展开,政治教学的确也在随之而变。但毋庸置疑,变是在变,但变不大。原因方方面面,深层原因,令人深思,值得探究。政治教学的功利性太强,导致教学的路子越来越窄;政治教学的趣味性太差,导致学生的主动性不够。现在,高中政治教学基本状况是:高考考什么咱就教什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把课本教;高考考什么咱就学什么,两耳只听老师讲,咬定课本不放松。乍听这很有道理,学生上学不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吗?但细细想来,经不起推敲。高考取得好成绩,固然是我们的所愿,但我们学生的实际你了解吗? 我们学生的心态你了解吗? 我们学生的兴趣你了解吗?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考考什么咱就教什么,势必导致教学方式单一机械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兴趣丧失殆尽。没有兴趣何来动力?没有动力何来激情?没有激情何来活力?没有活力何来效率?没有效率何来成功?有的同志会说此言差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君不见学生谈起政治就觉得重要,君不见学生课下抽空就学咱政治。扪心自问,如果高考不考,谁人问津?如果分值不高,谁觉重要?一言以蔽之,还是功利性在后面硬推着学生干。这种学不是自觉的,不是主动的;这种学是无奈的,是被动的;这种学缺乏激情,缺乏活力;这种学是沉重的,事倍功半。同样是教,为什么非要这样教?同样是学,为什么非要这样学?为什么我们不去乐教?为什么学生不去乐学?新课改来了,时机到了,我们又何乐不为?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贯彻新课改精神,开放教学,开创政治教学新局面。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创新精神,新高考的考查贯彻新课改的精神,以能力立意为主。通过此次学习,收效良多。是为总结
高考改革成趋势,那中小学生会面临哪些新变化?
需要重新适应高考考试科目以及分数的变化,需要对自身的强弱科目进行及时补习。
学生将会面临的三个变化:
变化1:2017年6月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各180分。
变化2:物化生史地政不在分文理,改为学业水平考试,一年可以多考,按最高成绩折算进入高考总分,每科80分,最高240分。
变化3:英语改为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取最高成绩折算计入高考总分,最高150分。
高考改革将会给学校学习和课外学习带来什么:
引用一个老师的话:这样改革的极端后果可能是,高一语文数学课时减少,其它学科增加课时高一期间疯狂学完理化、生史、地政等必修教材;
高二确定主攻学业水平考试的3科,英语开始冲击A级考试;高三开始上午4节数学,下午4节语文,以整一年的努力冲击高考语文数学高分。
以上的推测看似疯狂,但细想之下确实有一定道理。在高考仍然是大学选拔优秀学生的方式之下,公立学校势必会以高考出成绩为设计课程的主要参考。
因此课时的适当调整似乎是必然的。新政策的初衷是增加过程性评价,逐渐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单一选拔模式。
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教师学校对新政策下课程的设计能否跟上,并符合学生成长的需求尚需讨论。
教师如何应对高考英语改革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了最新高考改革,即高考的录取将依据高考统考和高中学考的成绩,并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许多学生和家长表示,这项改革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影响。毕竟,高考是影响孩子人生中的一项重大考验。如果不能积极应对,它将对孩子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这项改革下,中小学生又将面临哪些改变?
未来的高考和中考,也将要求加入小学学习的内容,这将大大降低高考和中考的难度。通过高考改革,引导学生从幼儿期到小学的过渡期就开始广泛阅读,增加考试的范围和广度而不是难度。也就是说,学生必须最基本的以及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必须掌握的知识必须牢固。减轻学生的日常学习负担,建立一个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
所有科目都将测试语文学习水平,并改变数十年来中国高考中通识教育所带来的部分科目,知识不足和过分抑制学生可塑性的严重缺陷。所有学生的阅读水平都将得到提高,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整个12年基础教育中建立感兴趣的学科。高质量的阅读需要更高水平的语文能力学习,并且语文侧重于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
综合素质评价招生,也就是说,每次考试都非常重要,高考成绩将不是直接决定个人命运的唯一评价。因此,需要学生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每门考试,并将每门考试都当作高考。只有在小学、初中有良好的基础时,才能在高中时感到更加的得心应手。每次政策改革都是巨大的变化,尽管这些变化会使家长和学生感到恐慌和慌乱,但只要提前熟悉该政策,他们就能积极应对并从容应对每项改革。
面对新高考选科制改革,你应该如何选择最有利于高考的科目?
1、目前高考改革方案还没有公布,只是有一个改革的轮廓。英语科目可能会变为一年两考,去成绩最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成绩。
2、作为教师,就要深刻理解高考英语科目改革的意义,针对新的高考模式做好备课,制定新的教学方案。
2、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英语科目仍然非常重要,必须认真对待。不要因为英语科目不参加统考,就放弃或放松英语的学习。
新高考改革对教学的启示
201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它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荣光,见证了一代人的奋斗史。对于广大零零后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零零后是参加浙江与上海新高考试点的第一批,同样也是2018年及2019年后全国各个省份新高考的主力军。高考改革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更是适应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高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高考的成败决定了是否能上好的大学,是否能够有大学可上。所以面对高考改革的新形势,高考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了解这些新变化的基础上,适应新变化并且根据新变化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优势就显得格外重要。
从政史地理化生六科中,选择三门作为自己参加高考的科目,如果选择的好,不仅三年的高中生活多姿多彩,更能在高考的千军万马中夺取胜利。从这六门中,选择三门,有二十种选择。通过分析浙江与上海两个新高考的试点经验中,由于物理科目偏难,选择的人数比较少,但是在2017年新一届高考中,被重点大学录取的正是那些选择物理且物理成绩不错的学生。所以,如果你足够热爱物理,且逻辑思维很强,选择物理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毕竟很多学校的一些重点专业都要求选择物理。到如果,你对物理完全不感冒,那还是算了,因为你不仅不能在高考中占优势,而且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会异常痛苦的。
新高考改革对教学的启示如下:
1、教育是最大民生,高考是社会、家长敏感点,事关社会大局稳定。我们教育人要拥护新高考重大决策,理解新高考本质内涵,向家长及时、准确、科学宣传、解疑新高考精神,同时还要从中小学基础性角度出发,与政策同行,提前布局谋划求变,有序、务实、科学、创新的应对新高考。
2、新高考命题重视应用性、创新性立意,这就要求我们中小学要从小潜意识培养学生开放、自信、灵活、专注、合作、独立、思考的创新人格;多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创意、小论文、小创意、小制作等五小科技活动;增设创客课程,同时在教中学、做中学基础上践行发现、探究、解决真实问题的创中学,让学生人人成为创客,让课堂成为学习生长的共同体。
新高考改革:
1、选课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全面实施“3+3”选课模式,即三门文科必修课+三门文科选修课或三门理科必修课+三门理科选修课。
2、高考科目变化:将高考科目改为语文、数学、外语和文、理科综合两门选考科目,其中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
3、高考评价方式变化:采取综合评价方式进行高考评价,单科成绩不再是唯一的录取标准。
4、学业水平测试: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参加学业水平测试,以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素质。
5、普通本科招生改革:实行多元化、分类别的招生模式,根据考生的兴趣特长和综合素质,分为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综合改革类、专科类等不同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