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福清高考状元施宇简历,福清高考状元

tamoadmin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1.2010福建高考文科全省13841名怎么填报志愿?2.古代是怎样进行“高考”的?3.科举制度下,考生是怎样舞弊的4.请说出一位名人的资料.5.福州二中、五中、十一中、屏东中学的升学率6.范仲淹是否中过状元涟源三中简史(1987年—2008年)1987年,涟源县改为涟源市。学校名亦随之改为“涟源市第三中学”。1988年8月,调来彭振兴任副校长。是年,姚洁文、邓玉湘、曾令昕、王协民被评为涟源市教育

1.2010福建高考文科全省13841名怎么填报志愿?

2.古代是怎样进行“高考”的?

3.科举制度下,考生是怎样舞弊的

4.请说出一位名人的资料.

5.福州二中、五中、十一中、屏东中学的升学率

6.范仲淹是否中过状元

福清高考状元施宇简历,福清高考状元

涟源三中简史

(1987年—2008年)

1987年,涟源县改为涟源市。学校名亦随之改为“涟源市第三中学”。

1988年8月,调来彭振兴任副校长。

是年,姚洁文、邓玉湘、曾令昕、王协民被评为涟源市教育系统立功人员。

是年,谭克宽副校长调娄底三中。胡兴邦由原涟源八中调入任副校长。

1989年,刘代忠调娄底地区卫校。李仲贤任副校长抓行政。陈义芳出任教务主任。胡兴邦出任学校工会主席。

姚洁文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国家教委授予“优秀教师奖章,同时荣获“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潘百荣老师被评为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1990年,离三中仅一河之隔的立珊中学继一中之后在全市择优招生。三中新生质量下降。是年,学校高考上线16人,为历年来最低。

彭裕光老师获涟源市立功人员称号。

1991年,一栋造价48.9万元的教学楼竣工。

是年,周达材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肖松长、黄志高、王子建获涟源市立功人员称号。

1992年,高中毕业会考及格率居全市第二,应届生高考上线人数居全市第二。是年,李明望任校长,李仲贤任支部副书记,许玉生任学校团委书记兼政教处主任。

128班学生蒋宏杰获省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三等奖。

李仲贤被评为涟源市立大功人员,王春仁、毛东源、曾黎明、王志平被评为涟源市立功人员,彭益贤获涟源市高考优秀考务员称号。陈义芳辞去教务主任职务。毛东源任教务主任。

1994年,李明望校长调市教师进修学校。许玉生主任调娄底二中,李仲贤任支书兼校长,杨激文、郭顺生调入。杨激文任政教处主任。邓秋桂任团委书记。

同年,周宇宙因病逝世于任上,郭顺生任总务处主任。毛东源任副校长兼教务处主任。

1995年10月2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在三中工作过的罗继阳、梅季春、冯国文、王弢、谭克宽等老师在副市长刘国涛、教育局副局长谭亲吉陪同下来三中,当时彭益贤接待了他们,并向他们建议将新校门建到老校门处。他们看到时隔20余年后的三中校容变化不大,动情地向刘、谭二位领导提出尽快改变三中面貌,首先建好校门的建议。刘副市长当场拍板,在一个月内征好地,办好建校门的审批手续。为此,学校行政制订了1995—2001年彻底改变三中的七年发展规划。

1996年,新教工宿舍楼竣工,稍缓了住房矛盾。

1996年下期,涟源十一中撤销,高一、高二160余名学生并入。学校制订了五年发展规划,作出了在2001年举办建校六十周年庆典的决定。

是年,肖和军被评为娄底地区优秀班主任。

1997年,学校行政领导作了局部调整,彭益贤任办公室副主任,肖和军任政教处副主任,谭周壹任教导处副主任,彭振兴调离三中。晨钟文学社复社,创办《晨钟报》。

1998年5月,学校分别在《娄底日报》、《娄底广播电视报》刊登了举办建校60周年庆典的决定,1999年3月学校组建校庆班子,着手校庆准备工作。

1998年,肖和军被评为娄底地区优秀教师。

2000年5月,校门口象征“智慧、团结、成功”的三把钥匙造型的雕塑建成。

2000年11月,由省著名词作家、诗人、美术评论家、娄底日报总编室主任肖思林作词,省著名音乐家、省文化音像出版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谢坚强作曲的校歌《美丽的校园》写成,并在校园内传唱。其歌词曰:“巍巍龙山矗立着雄壮,滔滔孙水奔涌着豪放,我们美丽的校园,汇集了多少青春的向往。铃声放飞着金色的理想,灯火明亮着知识的殿堂,我们用热情和智慧光彩人生,我们用忠诚和奉献铸造辉煌。啊,校园,我们美丽的校园。啊!校园,我们美丽的校园。你飞扬着桃李的芬芳,你培育着祖国的栋梁。”

2000年11月18日,娄底日报以“涟源三中昂首阔步迎校庆”为题,对学校进行了报道。

1993年至2001年,先后有姚洁文、彭裕光、谢子杰、毛东源、朱汉寿、肖和军、谭周壹、邓秋桂、李建兴、刘成贵获涟源市立功人员称号。

涟源三中是老牌名校,在教育史上曾书写过一页又一页辉煌。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办学竞争日趋激烈,学校基础设施薄弱,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特别是一河之隔的立珊中学在全市范围内择优招生,对三中构成了严重威胁,因而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学校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为挽回颓势,重振雄风,学校首先狠抓领导班子建设,使领导班子形成了一个团结的整体,提出了“外树形象、内抓管理”的治校方针。 .

二是狠抓硬件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996年,第一栋36套三室一厅教工住房竣工。

1997年,征地修好进校公路,投资27万元,具有现代气派的由郭沫若题写校名的新校门竣工,造价13万元的深水井打成,根本解决了学校的用水。

1998年,新教学区第一栋教学楼(共20间)竣工,20间教室全部安装了彩电、VCD、放相机、收录机和投影仪,建好了语音室和电脑室,投资8万余元购置IC卡就餐机等设备。

1999年,新教学区第二栋教学楼(共20间)又交付使用。两栋教学楼之间建好了喷泉、假山和花台,教学区实行封闭管理。

2000年,女生宿舍新建了卫生间,并扩建、装修一新。

2001年,一栋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96间寝室可容1092名学生住宿的男生宿舍楼竣工。

一栋三室两厅,共30套,每套118平方米的较高档次的教工宿舍楼竣工。

学校三百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12月竣工,校内路面全部硬化。

三是狠抓学生的管理,学校在全市率先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管理,校风明显好转。

四是狠抓教师的管理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制订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如《超工作量的计算方案》、《涟源三中奖励条例》、《班主任工作量化评估》、《教研组工作的量化评估》等,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自90年以来,“科研促教,科研兴校”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青年教师先后在省地报刊发表论文、作品482件,获地市级以上奖励218篇次。1995年以来,先后有谭周壹、曾建中等4位青年教师被破格评为中学高级。1996年、1997年《数理化园地》、《晨钟报》先后创刊。

通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始走出了低谷,出现了勃勃生机。1997年高考,肖艺摘取了市文科桂冠;1998年高考,曾石以665分的成绩获娄底地区理科状元,考入北大。1999年高考,学校以11倍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上线人数和本科上线人数的指标。

2000年,学校在学生人学基础差(全市前600名,三中仅占28名)的情况下,高考上线112人,其中理科实验班60人参考,上线58人。

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涟源市高考先进单位。

学校是娄底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从80年代至90年代末,多次获得市、地田径运动分组前三名,教工篮球队获过市教育工会的第三名。

学校团委从95年开始连续五年被评为涟源市共青团工作先进、红旗单位。1997年,邓秋桂在涟源市首届五四群英表彰会上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共青团干部”称号。

1999年,晨钟文学社获毛泽东文学院组织评选的全国“百优”文学社团称号。社员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作品100余篇,征文获奖120余人次。

2001年,课题“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研究”通过了娄底市教科所专家鉴定获娄底市一等奖。

2001年谭周壹获得娄底市首届青年科技奖。

2001年175班学生谢姣在参加“光辉历程”80周年征文中获得全国三等奖。

2001年9月,市教育局对学校行政作了较大的调整,肖育成从水洞底镇学区调入我校任副校长负责全盘,李仲贤任支书,谭周壹任副校长抓教学。

是年10月15日-17日连续三天,娄底日报、娄底广播电视报同时刊登了“涟源市第三中学(原涟源五中,纯化中小)成立60周年校庆公告”。

10月26日,市委办公室,涟办通[2001]94号下发了《关于成立涟源三中建校6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小组的通知》。工作小组由殷另姣、刘国涛、梁稳根任顾问,毛元贞任组长,张兆林、彭康生等7人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涟源三中,由李仲贤兼办公室主任。

12月,高56班同学会捐款15000元,在田径场南端建指挥台,上有三根大不锈钢旗竿耸入云霄。高52班同学会捐赠两只高2米多的大理石石狮,立于校门左、右两侧。

12月,学校共发出校庆信函一万余封。《校友录》完成编印。《喜庆六十华诞,阔步迈向未来》专题片摄制完成,并刻录成光盘。庆典汇演节目已完成彩排。

12月,市委书记刘志伟、市长王日平,曾在学校工作过的著名书法家傅国钦,校友中有新化县委书记刘佑华,湖北省军区政委、少将曾求腾,娄底市教育局局长刘宏业分别为校庆题了词。

12月30日,学校60周年校庆庆典如期在学校田径场举行。省、地、市有关领导参加了庆典。市委副书记殷另姣主持。市委书记刘志伟、市长王日平亲临庆典现场。王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学校党支部书记李仲贤作了题为“喜庆六十华诞,阔步迈向未来”的报告,历任校长代表陈绍尧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校友代表娄底市教育局局长刘宏业、新化县委书记刘佑华、怀化市花垣县工程公司总经理邓建华致了贺辞。会上,校长肖育成宣读了三一集团总裁、校友梁稳根写来的贺信并转交了梁总的12万元贺礼(其中10万元作为奖励基金)。庆典上还进行了精彩的文艺演出。

参加此次庆典的校友、嘉宾4000多人,车辆100多台,可谓盛况空前。庆典活动为期一天,校友们或访师,或叙旧,或参观,场面感人。

校庆得到了上级领导、广大校友、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学校各项基本建设上去了,社会声誉提高了。

2002年2月中国第17次南极考察队长城站站长王建国(初47班)、队员周新赞(初50班、高七班)来信祝贺母校校庆取得圆满成功,并寄来了他们全体队员12人签名的小队旗。

2002年2月,吴梦周从六中调入任副校长负责全盘,肖育成任学校党支部书记。

是2002年4月22日—23日,学校第21届学生田径运动会举行。2002年5月,学生田径队参加涟源市第31届中学生运动会获得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三名。

2002年5月28日,邓秋桂在娄底市第三届五四群英表彰大会上获“十佳青年科技创新能手”称号。

2002年6月,在教育部关工委组织的“同一首歌”征文中,199班学生梁靓等6人获得县市级以上奖励,获奖人数为市属中学第一。

2002年7月20日,涟源市共青团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学校召开。涟源电视台作专题报道。

2002年8月,谭周壹调离涟源三中。学校行政班子作了大调整,邓秋桂任教学副校长,杨激文任政工副校长,肖和军任政教处主任,刘瑜忠任办公室主任,邓石坚任教务处主任,曾恕良任总务处主任。

2002年9月,肖和军、曾干雄、彭德己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

2002年11月8日,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二级作家、《花季雨季》杂志采编部主任向民胜先生来校为晨钟文学社社员作“少年作家成才之路”专题文学讲座。

2002年12月底,学校第五届一次职代会成功召开,大会通过了《涟源三中结构工资方案》、《德勤能绩年度考核实施方案》、《教师职称评审方案》等7个方案。会上,校长吴梦周、工会主席毛东源分别作了《学校工作报告》和《工会工作报告》。校庆捐款纪念碑筹建。

是年,学校投资3万元,新建了学校宣传栏;投资3万元,添置了室内广播系统; 投资9万元,购置了压力锅炉,方便了师生。投资8万元,维修、改造了教师宿舍(第8栋)屋面、下水管道; 投资4万元,添置了一体机、激光打印机,结束了老师长期用钢板刻印蜡纸的历史,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投资11万元新建拥有40台电脑的计算机教室,学校卫星电视接收机房建成,有线电视节目送至教师住宅与每个教室。

2002年高考,学校再创辉煌。上重点本科30人,上600分的高分考生有毛耿、李健、杨万里、邓志义等6人,其中肖和军任教的182班占了4人。学校被评为市教育局“中小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涟源市“高考先进单位”、“娄底市会考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团委被评为涟源市“共青团工作、特色工作先进单位”、共青团工作目标管理三等奖。学校工会被评为市总工会“工会工作先进单位”。

2002年,肖和军获本年度涟源市立功人员。

2003年1月,投资3万元建成了校庆捐款纪念碑。148个单位、706人在纪念碑上留名。校庆捐款(物)达70余万元,其中捐款万元以上的个人有:梁稳根18万元,邓建华2万元和立式空调一台,张建祥、李仲初、梁卫东各1万元;捐款5000元以上的个人有:曾求腾、冯国文、周卫东、梁湖清。

2003年3月,学生参加娄底市高中生话题作文竞赛7人获奖,其中191班学生彭洲美荣获一等奖。《梁稳根奖励基金会涟源三中分会奖励实施》制订。

2003年3月26日,湖南省三一集团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李俊杰应邀为师生作“成功人生”专题学术报告。

2003年3月25日—26日,学校第22届学生田径运动会举行,26人次破12项校运会纪录。

2003年4月3日,梁稳根委派董事长助理李春才送来梁稳根奖励基金3万元。

2003年4月11日,中国创造学讲师团首任团长关原成教授应校友梁稳根之邀为师生作“教你创造”专题学术报告。2003年4月18日,我国当代教育艺术家、世界知名学者、著名教育家、演讲家、首都师大教授李燕杰应校友梁稳根之邀来校为师生作“智慧人生”演讲。

2003年5月27日,梁稳根奖励基金涟源三中分会首次颁奖,教师代表肖育成、肖福清、刘仁绍等11人,学生代表190班曾建彪等18人受奖。总奖金共计27680元。

2003年5月,学校晨钟文学社在2003年第5期《花季?雨季》(下半月刊)文学社团专栏被推介,199班学生吴朝霞等7位学生作品发表。

2003年6月,学生参加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湖南省教育报刊社组织的“庆世纪盛会,抒美好未来”大型征文比赛,217班学生梁晓峰、200班学生刘正南获二等奖,205班学生毛艳、190班学生曾喜梅获三等奖。

2003年7月2日,三一集团总经理助理王如林转来校友梁稳根董事长30万元奖励基金。

2003年8月,市委政府决定撤销太和中学,教师、学生分期撤往立珊中学与三中,周红湘等8位教师首批并入。是年秋,招收三个初中班。涟源三中再次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2003年9月,肖育成调离涟源三中。

2003年10月28日,学校投资10多万元的多媒体教室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3年11月14日—16日,校友梁稳根派专人专车来校接肖福清、毛东源、刘仁绍、姚洁文等九位任课教师及校长吴梦周等11名教师代表去长沙参观考察了三一工业城、三一重工生产车间。梁总热情接待并勉励三中人奋发图强,重振三中雄风。

2003年11月22日,教育局组织全市教职工粉笔字比赛,学校荣获市属学校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曾干雄、邓秋桂老师分获一、二等奖。

2003年11 月底,学生参加第四届“新圃杯”全国语文阅读竞赛,学校获湖南省组织奖,199班学生刘明清获省三等奖,210班学生钟敏、205班学生毛艳获娄底市一等奖。

2003年学校获得“娄底市安全文明单位”、“涟源市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涟源市花园式单位”、“涟源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学生奥赛11人次获娄底市级以上奖励,其中200班学生彭六生获省生物奥赛三等奖。

2003年黄江红获本年度涟源市立功人员。

2004年元月在田径场西端破土动工兴建新食堂。

是2004年4月,市委政府下发了《关于涟源市高中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文件,学校教育改革拉开序幕。

是2004年4月5日—6日,学校举行了第23届田径运动会,29人次破16项校运会纪录。

2004年5月19日—20日,涟源市教育系统南部赛区教职工羽毛球赛在学校球场举行,三中女队获团体赛第二名。

2004年5月26日,新学生食堂主体工程完成。2004年6月2日梁稳根奖励基金第二次颁奖。教师代表李济源、邓秋桂、李建兴、吴建义、黄江红、李曙东6人,学生代表曾丽君、邓松仁等36人获得奖励。总奖金38431.2元

2004年6月29日,全校教职工会上,市教育局党组成员严梦雄传达了高中改革精神,部署了我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方案。

是2004年年7月,太和中学全部解散,部分教师并入,初三分来3个班,此时初中部共有8个教学班。

2004年7月10日,学校新的行政班子确定。吴梦周被市委、市政府任命为涟源三中校长兼支书。教育局聘任邓秋桂、肖和军为学校副校长。杨激文任办公室主任、刘瑜忠任政教处主任,肖和军任教务处主任(兼),邓石坚任总务处主任,曾恕良任初中部主任。“涟源三中教育改革领导小组” 成立,吴梦周任组长,制订了《涟源三中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涟源三中教育改革教职工聘任方案》。

2004年8月,学校通过三轮聘任完成了所有教职工的岗位聘任。

2004年8月13日,学校食堂兼办公楼竣工2004年8月14日,早餐新食堂正式营业。

是2004年9月4日—10日,高一新生军训。2004年9月18日第五届五次职代会召开,杨激文当选为学校工会主席。

2004年10月—11月,由周栋权制作辅导、彭新华主讲的网络课《背影》在娄底市语文网络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其课件同年在娄底市计算机作品制作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周艳芳、曾干雄在娄底市优质课竞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

2004年10月中旬,省级课题《“人文孙水”专题研究学习网站》立项。

2004年11月16日,娄底市爱卫会来校检查验收省级文明卫生单位。

2004年11月底,学校投资36万元的校园网建成,并开通了涟源三中教育信息网站。

2004年12月中旬,学校投资10多万元,建立了热水池,安装了热水管,将热水直接送到了男、女生宿舍,开涟源市送热水进学生宿舍之先河。拓宽了校门口水泥公路。

2004年12月25日,吴梦周、李建兴去长沙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参加湖南省首届“十佳百优”文学社团颁奖大会,学校晨钟文学社荣获“优秀文学社团”,捧回了第一块省级奖牌。

2004年,全校教职工在新任行政班子的领导下,上下同心,狠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2004年下期娄底市组织高中各年级统考,在生源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228班学生刘建强名列市第5名,221班学生邓松仁名列市第24名,220班学生刘文义、221班学生刘文兵并列市第40名。

2004年9月,邓秋桂被娄底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科技局、确认为“娄底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004年9月,刘成贵、陈爱莲分别获娄底市优秀教师、涟源市优秀教师。肖和军获2004年度涟源市立功人员。学生参加奥赛7人次获得娄底市奖励,其中210班学生曾华安获生物奥赛一等奖。226班学生肖炜在“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征文竞赛中获全国三等奖。

是年,学校先后获得了娄底市安全文明单位、娄底市园林式单位、

娄底市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娄底市中小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涟源市共青团目标管理一等奖、涟源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学校晨钟文学社获得湖南省首届优秀文学社团称号。

2005年5月,荣获学校第三届“梁稳根奖励基金”的教师和学生前往长沙“三一重工”、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地参观学习。

2005年6月,肖和军、陈爱莲、李建兴、易征兵、刘成贵、彭红旗、李爱民、颜顺初、刘媛斌、吴建清等老师荣获学校首届“十佳师德标兵”称号。

2005年7月,学校购回150千瓦的发电机,解决了学校常因停电所带来的困难。

2005年9月,周栋权老师撰写的论文《试论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在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征文评比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并作品已入选人民日报出版社大型教育文献《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

2005年12月,邓松仁化学奥赛获国家级三等奖,刘建强获数学省一等奖。

2005年12月9日,学校德高望重的退休老教师刘仁绍因病逝世,享年85岁。

是年,李建兴老师荣获涟源市首届“十佳师德标兵”称号,李爱民老师被评为涟源市立功人员

2006年1月,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统一着装,拍摄了第一张单位全家福。

2006年5月,学校大礼堂修葺一新,配置了192套餐桌餐凳和4台34英吋彩电,极大改善了学生们的就餐环境。

2006年8月13日,校长吴梦周率教务处副主任李建兴,晨钟文学社负责人曾健民老师赴北京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金葵花中国校园文学社作品评选及中国小作家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晨钟文学社作为娄底市唯一单位荣获“全国百优文学社团”称号,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少工委副主任张晓兰给三中颁奖。吴梦周、李建兴、曾健民被评为“首届金葵花中国校园文学优秀指导老师”;李建兴荣获“优秀论文奖”;邓松仁、邓志美、毛艳、李戴斌等八位同学获“优秀作品奖”。

2006年10月,学校田径队参加市第34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三名。

是年,易征兵老师被评为涟源市立功人员。

2007年1月,《娄底晚报》校园记者站进驻学校并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

2007年2月,姚春发从立珊中学调来三中任校长兼支书,吴梦周调离。

2007年3月,学校晨钟文学社成为中国小作家地方活动基地,副校长肖和军为基地主任。

2007年3月,涟源市高三地理学科分析会在学校举行,学校校长姚春发作中心发言。

2007年4月,文学社会社负责人曾健民老师赴省文联参加省校园艺术联合成立大会,学校当选为第一批会员单位,中国作协副主席谭谈为学校晨钟报题词:“希望晨钟的钟声更响亮”。

2007年4月19日,高二文科240班童咏琴在指导老师戴永胜老师的带领下代表湖南省赴北京参加第二届“恒源祥文学之星”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并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典礼,受到国家***的亲切接见。

2007年7月,学校任课教师分科分批参加湖南省新课程改革培训。

是年,学校荣获娄底市德育先进单位、娄底市文明单位称号。

学校晨钟文学社荣获湖南省第二届“优秀文学社团”称号。肖和军副校长、曾健民老师分别得获校园文化先进管理工作者和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刘媛斌老师荣获“巾帼建功标兵”称号,李爱民老师获得娄底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彭红旗老师荣获涟源市“优秀教师”, 曾健民老师被评为立功人员,邓月勇、吴峰老师荣获涟源市“优秀班主任”称号,梁光明、曾健民老师获涟源市“高考先进个人”称号。

李雨薇同学在教育部关工委组织的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知荣明辱树新风”征文中荣获全国二等奖。

2008年4月,娄底市2008年地理高考学科分析会在学校举行。刘阔卿老师的专题课《气象灾害》获娄底市一等奖。

2008年4月26日至29日,肖理嫦率258班谢娟同学代表湖南省赴上海参加第三届“恒源祥文学之星”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现场总决赛,荣获全国一等奖。

2008年5月,在涟源市中学生迎奥运促环保知识抢答赛中,学校代表队荣获二等奖(第二名)。

2008年5月19日下午2点28分,全校师生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3分钟。自5?12大地震以来,全校师生为灾区捐款合计四万八千余元。

2008年5月27日,美术教师谢小和代表娄底市赴张家界参加湖南省优质课竞赛,荣获省级二等奖。

2008年6月,学校全体党员27人,在姚春发书记倡导下,自愿为四川灾区交纳特殊党费1650元。

2008年7月,在娄底市迎奥运育才奖评选活动中,刘桂群老师被评为优秀体育教师。

2008年11月,校田径参加市第36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第四名,被评为精神文明队。

2008年11月7日,晨钟文学社在湖南省校园文联理事会扩大会议暨《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课题研究工作会议上被评为校园优秀文学社团,晨钟报被评为优秀文学社刊,曾健民老师被评为优秀文学教育指导老师。

2008年12月,教务主任易征兵赴长沙参加湖南省优秀教研员、教研组、会员颁奖大会,学校生物教研组荣获2008年度湖南省中学生生物学科“优秀教研组”。

是年,李建兴老师被评为涟源市立功人员,周自荣老师荣获涟源市高考先进个人。梁艳同学参加教育部关工委举行的“激情奥运,阳光校园”征文活动,荣获全国三等奖。

普高四十年,老师们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普高40年来共招收高中275个班,高中毕业复习班12个,英语职高班2个。带办英语师资培训班、卫生、农机班4个。毕业生16720人。初中共招收69个班,毕业生3000余人。

六十八年来,学校历尽艰辛,桃李欣荣、硕果累累,学校为国家培育了二万三千余名有用人才。三中学子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的革命和建设大竞风流,为人类的进步与繁荣施展才华。

今日的涟源三中,硬件建设成绩斐然;校园布局合理,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大大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中人决心继承和发扬六十年来的光荣传统,谨遵“真诚团结、勤奋守纪、文明整洁、求索进取”的校训,在三中史册上再写光辉篇章。

2010福建高考文科全省13841名怎么填报志愿?

十年磨砺,铸就辉煌。学校创办以来,培育了数以百计的文武状元,为全国众多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2009年高考再创新高,600分以上12人,上一本线45人,高考上线率达81.2%,高考成绩在福清同类学校名列第一。近年来先后为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等名牌高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生。

2009年中考872人过普高线,总分及格率在福清市71所中学中名列第二。

2010年高考再创佳绩:一本上线43人,本科上线182人,在福清市同类学校名列第一。西山职业高中高职单招35人参考,34人上线,上线率97.1%。

2011年高考本一上线突破百人大关。本科上线318人,其中总分600分以上49人。

2011年高职单招37人参考,上线率100%。

2011年中考普高上线率93.15%,连续两年在福清市69所中学名列第一;平均分350.76分,连续两年名列福清市第二。

古代是怎样进行“高考”的?

这个只是排名。你的分数是多少?主要是看分数,你那个排名出来,谁知道多少分,也自然无从给你选择一些学校。我想这个排名应该是本二线以上,下面的资料供你参考一下:

本一

厦门大学:一般高出本一线60分

厦门大学今年在闽计划招生1400人,其中文史类372人(较去年减少40人)、理工类1028人(较去年减少60人)。

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是该校的热门专业。今年,学校首次开办国际化试点班,招收经济学、会计学、数学类、化学

类、生物科学类和海洋科学类,试点班同时也招收国际学生。新增外交学(侨务方向),在国际关系学院招生,面向文理。

据介绍,根据往年的经验,录取分一般会高出本一线60分以上。

咨询电话:0592-2188888。

福建师范大学:去年录取最低分压本一线

今年该校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专科提前批和高职高专批等各个批次在我省都有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对外语单科成绩有要求。今年在闽招本科生5727人。

国家基地班、师范类专业及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并轨招生的专业类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招生,执行本科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今年新增3个本科招生专业,分别为广播电视编导、材料物理和食品科学与工程。

据介绍,去年该校录取最低分压一本线。

咨询电话:0591-22867412。

福建农林大学:部分专业加10分照顾

今年在本科提前批、本一批、本二批、专科提前批等批次都有招生计划。

在福建省本科计划招4611人,其中文史类840人,理工类3691人,美术类80人。

今年新增2个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从原来的本二批次提到本一批次招生。

今年平行志愿填报该校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资源与环境、蜂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村区域发展等专业的福建省考生,在平行志愿投档录取(不含征求志愿投档录取)时,可享受加10分的照顾。

据介绍,去年该校本二批次招生,投档分高出本二45分。估计今年状况稳定。

咨询电话:0591-83789216。

福州大学:首招本硕连读数理综合班

今年福大本科向我省计划招生4060人,较去年减少100人,其中理工类招3228人、文史类招445人、艺术类招387人。

今年首次招收本硕连读数理综合班,规模为50人,省内40人。新增“矿物加工工程”和“绘画”两个本科专业。

福大有66个本科专业,其中,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类、车辆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省级特色专业10个(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物流管理、会计学、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微电子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去年福大本一的录取线超本一线10分以上,预计今年生源状况会比较稳定。

咨询电话:0591-22866857。

福建医科大学:招生有三大变化

福建医科大学今年在我省计划招生1990人,其中文史类250人,理工类1740人。本科一批1005人,本科二批985人。

除招生录取调配原则变为“专业级差”模式外,今年招生还有3个较大的变化。

一是招生批次调整。今年共有7个专业在本科一批招生,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七年制专业仍在本科一批单独设立院校代码招生,新增临床医学(五年制)、口腔医学、临床医学(眼与视光学方向)、医学检验、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等6个专业在本科一批招生。

二是招生专业调整。今年将原临床医学(临床病理学方向)和临床医学(急救医学方向)并入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英语专业由原来的文科类招生调整为文理兼招。

三是向宁德市、三明市各增收30名临床医学专业定向生。

据介绍,根据往年经验,该校本一批录取线,一般在线上二三十分,本二批在线上二十分左右。近年来,情势比较稳定。

咨询电话:0591-22862539。

福建中医药大学:本一批预计线上即可

今年福建中医药大学计划在我省招生1740人。其中本一批次150人,涉及七年制中医学、七年制中医学(中医骨伤专业)两个专业,其他专业招收均为本二批次。

新增生物医学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今年未安排招生。该校学生按录取专业就学,一般不得转专业、转学。

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骨伤科学方向)、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都是该校的老牌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是与台湾合作办学的专业,聘台籍教师授课,并使用台湾方面的教材。

据介绍,去年该校本一批次招生,录取线在线上5分,估计今年在线上即可;去年本二批次招生,文科在线上40分左右,理科在线上20分,估计今年分数会提高一些。

咨询电话:0591-22861003。

本二

集美大学:新增3个本科专业

今年集美大学在闽招生4359人。

新增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3个本科专业。

今年招生的60个本科专业中,轮机工程、财政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产养殖学、法学、会计学、航海技术、民族传统体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10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轮机工程和财政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据招生组老师介绍,去年该校录取最低分中,理工类高出本二线60分、低于本一线9分,文史类仅低于本一线4分。

咨询电话:0592-6183371。

闽江学院 :超本二线10分左右可报冷门专业

闽江学院今年计划在福建省招收4700多人,较去年增加100人左右。从去年学生填报的情况和今年考生咨询情况看,财政、金融、电子商务等是该校的热门专业。

招生老师说,考生分数超本二线10分左右可以报该校冷门专业,如化学、历史、地理、数学、汉语言文学等;一般的专业可以在超线20分左右填报;热门专业超30分可填报。

闽江学院商学院今年首次招生。校方还出台了一系列新生专项奖励,如超本一线40分以上可获2万元以上的奖励。

咨询电话:0591-83761856。

莆田学院:超本二线15分左右有希望

莆田学院今年在省内计划本科招生2159人,专科876人。参考去年录取分数线,今年超本二线15分以上的考生报考较有希望。

据介绍,文史类的英语、会计、市场营销,理工类的土木工程和临床医学等热点专业超本二线30分以上的考生报考较有希望。

咨询电话:0594-2626025。

厦门理工学院:超本二线30分以上可报

厦门理工学院计划招生5410名,其中本科3810名,专科1600名。该校负责招生的老师表示,今年本科分数超本二线30分以上有希望,而专科的录取分数线一般都在本三线上。据介绍,该校的机械工程、土木建筑、电子电气工程等专业为热点学专业。

联系电话:0592-6291678。

福建工程学院:超本二线40分的可能性大

今年福建工程学院面向福建招生5722人,本科招生计划为4312人(含闽台合作项目360人和鳝溪校区1200人),高职计划招生1200人,高职单招类招生计划210人,招生规模与去年相当。

在福建的录取批次有艺术类本科批、普通本科批(本科二批)、专科提前批和高职单招批。福建工程学院有交通信息与控制、机械电子工程等省重点建设学科,还有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7个省级特色专业。

咨询电话:0591-22863181。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高额奖学金吸引人

嘉庚学院今年计划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生3600人,在福建省按本二批次录取考生。

会计、金融、日语、英语等专业在嘉庚学院比较热门,工科有较好的设备条件。“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奖学基金”“中国银行奖学基金”和其他各种高额奖学金是嘉庚学院吸引考生的一个亮点。

咨询电话:0596-6288416。

福建江夏学院:今年第一次收本科生

今年江夏学院获教育部批准升为本科院校,首次以“福建江夏学院”名义进行招生。今年本科计划招生800人,高职计划招生2600人。

该校特色专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

咨询电话:0591-23535033。

漳州师范学院:超本二线上20分可报

漳州师院今年普通本科招生5100名,招生规模与去年相当。文史、理工类师范本科招生计划在提前批录取,文史、理工类非师本科招生计划在本科二批录取。

据介绍,该校的中文、数学、化学等省级重点学科较有特色。

咨询电话:0596-2597633。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校区:

高出本二线二三十分可报考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校区今年计划在我省招收1780人,文理生各占一半。经济、外语、法律类为该校的特色专业。

据介绍,该校对个别专业考生身体情况有特殊要求,如旅游管理类男生应达1.70米,女生应达1.58米。若生源情况好,会考虑增加录取名额。

咨询电话:0591-85254343。

本三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高出本三线20分可报

今年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在闽共招收1570人,其中文史类535人,理工类1035人,比往年增加了200多人。据介绍,该校今年预估分数高出本三线20分左右。

据了解,该校今年出台优惠和奖励政策,凡高考总成绩为所在县市的状元,填报该校志愿且被录取,免四年学费和住宿费,并奖励人民币30万元。

咨询电话:0591-83969606。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超出本三线20分可报

福建农大大学金山学院今年计划向福建招收理工类考生1370人,文史类考生665人。该校老师介绍,根据去年的招收分数,文理科都比本三线高出二十多分,今年变化不大。

咨询电话:0591-83725639。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超过本三线5分左右有希望

今年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计划在福建招生2500人,其中文史类1060人,理工类1310人,艺术类130人。特色专业为会计、国贸、金融等。

今年预估录取分数超本三线5分左右。据介绍,按该校规定,录取学生的分数在新生中排前数名的,学校都将给予一定奖励。

咨询电话:0591-83909903。

闽南理工学院:达到本三线问题不大

闽南理工学院今年计划在闽招收3250人,其中有部分是大专类学生。据介绍,文理科只要达到本三线、服从专业调剂就问题不大。

咨询电话:0595-83999998。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接近本二线希望较大

诚毅学院今年计划招收本科生3500人,招生规模比去年大。该校较热门的专业有会计、机械、国贸、金融。

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两个专业只收男生。艺术设计专业要求无色盲,社会体育专业要求无色盲色弱。

咨询电话:0592-6182895。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高两三分就可填报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是独立学院,今年计划在福建省招1600人。

去年考生高本三线1分就被录取,今年预计高两三分就可填报。

咨询电话:0592-63632060。

福建师大协和学院:本三线上20分左右可录取

福建师大协和学院计划在福建省招3300人。特色热门专业为金融业、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考生分数在本三线上20分左右可录取。

咨询电话:0591-22868667。

福建师大闽南学院:正常录取线上均可录取

福建师大闽南学院在泉州,今年计划在福建省招收1950人。该校特色专业为国际贸易、信息管理、工商、服装设计等。

一般在正常录取线上均可录取。该院设有多项奖学金,其中金额8000元的国家奖学金有20%学生可获得。

咨询电话:0595-86698989。

仰恩大学:文科474分以上理科452分以上可填报

仰恩大学招生老师说,文科在474分以上、理科在452分以上均可填报。文科成绩在474~493分,理科在452~471分考生在7月29日本二批征求志愿时必须要填。

咨询电话:0595-22080311。

科举制度下,考生是怎样舞弊的

封建时代,无论从何种角度讲,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是两个极端对立的利益群体。这种利益对立并不一定只通过你死我活的阶级对立表现出来,更多的时候,是通过一种合理的释放途径来表达。阶级对立不宜夸大,而是应尽力模糊、弥合甚至是消除。这种模糊、弥合的措施,就是科举制度。今日寒窗苦读,明日庙堂高座,虽然皇帝老子的位子永远不可能通过几场考试能获得,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却也不必再通过轰轰烈烈的流血牺牲去实现。学子笔锋一转,胜千军万马鏖战千里,这造就了千百年来千百万士人学子前赴后继的赶考奇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家天下,皇帝家的官员,自然由皇帝说了算。中国古代的皇帝选官制度,便是从皇亲国戚的家族势力开始,进而推广及天下的,即由门第选人到唯才是举,途经便是考试。魏晋时期,官吏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选官以家族、门第为标准,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入朝做官,而且升迁快速,公卿机要职务全被他们占据。出身寒门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依靠自己的才能谋得一官半职,却位卑权轻,无法担任中央和地方的高官职位。高门无士庶,寒门无王侯,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早在他出生之前已经确定,此所谓?士庶之别,国之章也?。以门第取人弊端显而易见,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泾渭分明,地方官员和士族官僚选拔晋升体系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隋朝统一中国以后,隋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着手的就是官制和与官制密切相关的人才选拔制度改革,把选用人才的大权集中在中央 *** 手里,网罗和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让适应封建统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隋文帝时期,正式废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公元605年,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创立。隋朝奠定了科举制度得基础,以后历代历朝沿用,并逐渐丰富完善。唐代,科举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四代继续相袭。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清 *** 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共推行1300年。科举的实质,是封建统治者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朝的时候,科举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按照成绩的高低来录取。最初的时候,分科取士刚刚草创,国家并没有统一的法度,进士考试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但是读书、应考和做官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起来。唐朝时,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帝王积极推进科举制度改革,选拔了大量寒门人才。有一次考试之后,新科进士鱼贯而入,入朝堂拜见皇帝,唐太宗高兴得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唐代科举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考试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考试的内容已经很复杂,常科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等五十多种科目,最为重要的是明经和进士。唐高宗李治以后,进士科逐渐重要起来,许多宰相权臣等都是进士出身。由于考试时间都在春天,因此科考被称为?春闱?。唐代科举取士规模很小,进士科得第很难,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新科官员中通过科举考试录用的,只占5%左右。而且,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作官的资格,还要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作官。无论如何,对于寒门学子来说,通过科举考试如同鲤鱼跳过龙门一样值得庆贺。科举成绩公榜之后,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新科进士们一起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显示荣耀,中进士因此又称为?雁塔题名?。新科进士的各种聚会庆贺活动中,有很多王公权贵参加,有很多权贵就在聚会中甄选女婿,这对那些既得官位又得娇妻的穷酸学生来说,真是天大的喜事。唐代诗人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以此表达高中后的愉悦心情。柳宗元常科登第后,经吏部考试合格,即刻被授予?集贤殿正字?。相反,一些通过了科举考试却没有通过吏部考试的人则没有那么幸运,只能到地方上去任官员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吏部考试三次都没有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唐代科举,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名人推荐,考生因此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趋之若鹜。这种体制隐含着很大的裙带关系和腐败倾向,但是也的确有很多学子因为才华显露头角,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结果受到了极力称赞,白居易的仕途因此得益不少。武则天时期,女皇帝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一旦通过了考试,学子们可以到殿堂之上由皇帝亲自考问,这是莫大的荣幸。但在,唐代殿试还只是偶然行为,没有形成制度。武则天还开设了武举,考试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科目,由兵部主考,?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武举考试在唐朝末年的混乱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郭子仪,就是武状元出身。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是中国历代状元中唯一一位官至宰相者。唐朝还诞生了一位文武双科状元,823年,郑冠高中文科状元,828年,郑冠又中武举状元。他因此成为中国历史唯一先考取文状元又中武举状元的人。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进士科的重要性则更为突出,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这时的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防止徇私舞弊。宋太宗时,开始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宋仁宗时期,省试、州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又进一步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考官评阅试卷时,考生姓名、字迹等均无从辨认,对防止主考官徇私舞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科举考试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明代士人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先进入学校。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三年一次。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科。殿试完毕后,次日改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明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明代科举主要考八股文,为了功名,读书人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依照题义阐述义理。写作八股文措词要用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格式要符合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必须对偶。八股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八股文一般分为六段,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演变而成,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也把科举制度引向绝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之害,甚于焚书。?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古谚运:学而优则仕。书读好了,就可以做官,这就是科举制度的结果。于是,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科场功名成为读书人的原初动力和毕生追求,甚至七老八十的书生入场应考也是常有的事。历代?白发童生?、?寿星举人?是科举考试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康熙年间,广东顺德有个百岁老人黄章,竟在曾孙的搀扶下,千里迢迢到京师会考。科考中舞弊成风,贿买、夹带、顶名、冒籍、枪替、传递等等诸种作弊手段五花八门。雍正十一年,河南学政俞鸿图担任主考官,一次就卖了47个秀才,赚得12000多两的银子。而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在光绪十九年(1893)为儿子考举人密定关节,最终败露而遭牢狱之苦。近代西方船坚炮利和现代科学的严厉冲击下,科举制终于走入了死胡同。1898年戊戌变法,发奋图强的维新派宣布废除八股考试。但不久变法失败后,科举又得以苟延残喘。1901年,为缓和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慈禧宣布实施新政停止八股。1905年9月2日,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直隶总督袁世凯、盛京将军赵尔巽、两江总督周馥和湖南巡抚端方等高官,联名上奏朝廷,提出?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当天,清 *** 以光绪皇的名义颁下谕旨,宣布:?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科举制度正式终结。客观评论,科举制度在长达13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体系。正是这种考试竞争体系延伸出来的官僚选拔制度,将封闭的等级社会转变成为一种流动的等级社会考试选举社会?,把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推向顶峰,超过当时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科举制度在千年的运行中,不仅成了中国政治社会的核心,也成为是学术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和民间的双重圣典,也成为传统中华文化的重要核心。不容否认,考试制度确弊端明显,但它的最大优点就是相对公平,考生的分数压倒门第、血统、关系、金钱等等诸种因素,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请说出一位名人的资料.

古代的高考,也就是科举,萌芽于汉朝的察举,汉文帝就曾经亲策晁错。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开始设进士科,以考拔官,打破世袭传统,科举制度由此诞生。先只有文科,考四书五经、撰文立说。到了唐代武则天喜欢猛男,特首设武举科,考武艺、力量、耐力。宋代以后,武举又加考策论。

古代中国是庞大的农业帝国,以德治国,含乎哲学,重农抑商,缺乏数目字管理,几乎不鼓励发展工业商业,所以考试以文科为主。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才设“经济特科”,选拔“学问淹通,洞达中外时务者”。严格说来,这“时政经济”只能算是文理兼收类,而且还是被洋鬼子逼得没有办法,科举不得不配合洋务搞点改革。

皇皇中国,从605年到1905年,整整1300年的科举史,产生了700多个状元,其中包括太平天国出的唯一的女状元——傅善祥。亿万学子挤上科举之路,看官要问,其间有作弊的吗?太有了,而且手段尤胜今朝!

作弊手段一:大腕儿威胁主考官。

这主要是说达官显贵们对主考官的施压,当然也不排除主考官的主动献媚。唐天宝二载(743年)科举,吏部侍郎苗晋卿、宋遥被李林甫委任为主考官,在苗、宋二人的张罗下,64名贵族干部子弟都中了进士。但事情搞得太大了,因为这中间有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笨蛋——宠臣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张奭,竟被录为甲科第一!

这事儿碰巧被安禄山知道了,安大人立刻心理不平衡,想想俺老安虽大字不识几个,可混到今天,宁愿靠装孙子得宠,都不敢高考去,你小子竟敢这么搞?遂立刻向皇帝打了小报告。唐玄宗闻听,立马亲自主持复试,果然高干子弟几乎全军覆没,幸存者“十无一二”,而张奭更是“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一个屁也憋不出,交了白卷,成了唐朝“张铁生”!玄宗大怒,把张奭他爹和主考的一帮人全部降了职。(《新唐书·苗晋卿传》)

南宋的秦桧也干过这样的事。一次,他亲戚的儿子秦暄要应试。临考前几日,中书舍人程子山被急召入秦相府,可吃了半天,左等右等不见秦桧。程子山独自一人闷坐,便翻看桌上标有进士秦暄呈的札文——《圣人以日星为纪赋》,看得烂熟,几乎会背。几天后,程子山被任命为主考兼命题。在得知秦暄要参加考试后,程老师恍然大悟,立刻领会了秦领导的意图,遂以此赋为题出卷,几个改卷的老师索性马屁拍到底,让秦暄中了第一。老狐狸秦桧一看,中个状元有点过,所以临发榜的时候,他将其改为榜眼。因为他知道秦暄的底子,那篇满分作文还是他找人代的笔,秦暄背好了默写的。秦桧这样作弊干了好多回,直到他死后倒台,秦家徇私舞弊案才被清算。

作弊手段二:直接贿赂主考。

还说唐朝,高宗时期,知贡举(主考官)董思恭受贿一案震惊朝野。长安甚至出现了专门向主考行贿的巨富,举人们为了科举成功,不得不成为这些巨富的“豪友”。当时的顺口溜是“未见王、窦,徒劳漫走”,王崇、窦贤是当时专门干预科举的长安大款。

到了唐后期,局势更动荡,国家穷得掉裤子,科场腐败却日益嚣张,主考不等你来行贿,政府就先出了“红头文件”买卖文凭。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七月,政府明文规定:举子只要纳钱百千文,就可以给予明经出身(这“明经出身”相当于今天的自考文凭,但主要靠死记硬背各类经帖,比进士的文采差得远)。其中还有些区别:比如,有念过书,并且有点来头的,可再酌减20千文;考过省试落榜的,凭准考证明,可减50千文;精识文字者,按原价出百千文;若是文盲,“未曾读学不识文字者,加三十千”。这办证的广告都由国家发布了,您说离亡国还会远吗?

当然,行贿主考也有失败的,最衰的人大概要属周福清先生。看这名儿陌生,他可是著名的倔老头鲁迅的亲爷爷。

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的进士。光绪十九年三月,鲁迅曾祖母去世,周福清丁忧回乡。这年八月浙江乡试,主考官殷如璋正是他当年的同学,周先生便想为儿子高考走个后门。七月底,殷如璋乘船到苏州。周福清暗派家奴陶阿顺登船送密信,信内写明需关照的鲁迅他爹周用吉及其他六位考生的名字,还暗订了“宸忠、茂育”四字“关节”(文章中的“接头暗号”),另写明劳务费“洋银一万元”。但这位陶阿顺大概是闰土他爹的原型,笨得连塞红包都不会,以至于密信竟然在考官船上当众败露。殷如璋当场翻脸不认人,把“闰土爹”捉去审问,信内提到的鲁迅他爹以及其他举子,统统被取消考试资格。周福清连忙逃到上海藏身,后来朝廷严厉通缉,他只好回乡自首,最终坐了八年大牢,周家从此衰败。

作弊手段三:雇用枪手。

明清时期,有枪手特别提供一条龙代考服务,专门欺负古代没有身份证和照片。他们从县试开始,府试、院试都一人包办,江湖学名“一炷香”,因为古代的科举时间都很长,通常不止一日,而这一炷香就是专门形容枪手考得快。

其实枪手早在唐代就已是公开的秘密,以致有“入试非正身,十有三四;赴官非正身,十有二三”的说法。晚唐时期,诞生了历史上最出名的枪手——大才子温庭筠。温才子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代,文思超捷,少年驰名。但他爱赌爱嫖,行为浪荡,常把嫖娼感受写成“花间艳词”,所以他每次应试,都因人品低下(唐朝科举还附带道德评价)而被踢出局。于是他开始疯狂地做“枪手”,来报复众人的偏见。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会试,考官为了防止小温“出枪”,特地安排他坐在主考办门口。好个小温,刷刷下笔写了千把字后,早早就退了场,监考老师长舒了一口气。但事后让考官大跌眼镜的是,小温同学竟然在监考老师的眼皮底下神鬼不知地帮八个人完成了考卷!从此小温一战成名,成为“枪神”。只是新旧《唐书》记得简略,其“私占授者已八人”究竟用何手段?只引得当今跨世纪枪手们羡眼迷离,恨不相逢。

作弊手段四:小抄夹带。

说到此,鄙人看见不少看官露出会心的微笑。的确,这一招“袖里乾坤”的手段,至今名列“作弊手段排行榜”榜首。记得小时候,还未流行打印机,一切小抄均手工制作,班上同学把这种微雕技术称为“臊子”,典故来源于语文课本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达向郑屠“再要十斤寸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

贿赂考官、雇佣枪手都要花大钱,牵涉的人多,危险系数大;而夹带臊子,全凭个人眼力和藏功,操作性强,私密性高,还经济实惠,因此被考生广泛使用。唐天宝十年九月,玄宗亲临勤政楼试“怀才抱器科”,考生中居然有人在皇帝鼻子底下“私怀文策”——弄臊子,真是胆大包天!但当时的学子们主要精力是放在走后门引荐上,“驱驰府寺之门,出入王公之第”,夹带问题并不是主要问题。

到了宋代,考试方式有了改革,废除了权势者的荐举,考试只设在白天,全凭“一日之艺”定成绩,夹带作弊的一下多了起来。与今天相似的是,夹带的并不都是差生,很多高材生也爱弄小抄。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搜出了夹带的18人被要求重考,结果仍有12人合格。搞得朝廷宣布改革:以后高考不搜身。

南宋的考场很乱,因为钦、徽二帝被捉到北方,偏安江南一隅的赵构,为笼络知识分子,经常搞“扩招”,科考杂乱,考生常常达到数万人,考场内供应砚水、点心、泡饭、茶酒、菜肉之类的货卖,俨然一个考场大超市。而且遇到疑难处,允许向监考老师举手提问。所以此时的夹带已不入流,其间传递答案的、涂改卷号的、调换试卷的、传场外代答的、考后篡改的,以及其他更“生猛”的手段开始端上台面。

到了明代,对科考的管理开始严厉。据《东方古州》介绍,万历年间的状元赵秉忠,当年参加县考,因为有位同学被查出鞋子里藏小抄,全体考生被光脚罚站,当时正值大雪天,众生惨相可以想象。明朝凡查出带夹带的,当场扒掉裤子杖责,并取消考试资格,令其回家为民。清代更严,搜出夹带,就给你“枷带”,哪里搜出来,就站在哪里,带上重枷示众,情节严重的,还会送边地充军,甚至砍头。

尽管如此,仍不乏铤而走险的夹带高手。最常见的夹带是将必考的四书五经抄在薄纸上,再卷叠起来,藏在笔管中、砚台底、鞋层里;也有的抄在布条上,混扎成腰带;还有的抄在衣服夹里上、夹在特制的蜡烛里、做在馒头里,甚至有的买通守门员,预先藏放,入场再取。

蛮新奇的是,有高手采取了古代的科技手段——用“墨鱼牌显影墨水”搞夹带。我国的读书人早在唐代就已发现,用墨鱼汁做墨汁可以密写。考生把夹带内容先用墨鱼汁写在衣服的夹里上,涂上烂泥,混入场后,把泥去掉,文字就显现出来了。据说墨鱼汁有个特点,用它写成的文字,过一段时间,不用洗,自己也会褪,所以《酉阳杂俎》记载,有些骗子用它写借据赖账。

作弊手段五:做记号,通关节。

这一点在讲鲁迅他爷爷行贿的时候提到过。所谓关节,就是指考官与考生通过卷面上特定的字眼进行作弊的暗号。因为唐代就开始实行“弥封制”,即糊名制,隐去考生信息。宋真宗时开始实行“誊录”,让收卷老师用红墨水再誊抄一个副本,给考官批阅,称为“朱卷”,考生的原始考卷则称为“墨卷”。古代科举报考的人太多,而能够被录取的人很少,所以要想让打过招呼的主考官认识你的考卷,必须事先约定好“关节”。

历史上最搞笑的“关节事件”出自光绪的老师翁同龢。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会试,状元出身的翁同龢出任主考,参加会试的有他特欣赏的江苏小老乡张謇(近代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考运一直不好,虽然乡试得了解元(举人第一),但会试考了两次,竟都没中。第三次会试前,张謇与好友刘可毅一起去拜访翁老师。翁老师见面寒暄后,反复叮嘱张謇说:“今日时势,宜统筹全局。”憨直的张謇以为翁老师爱主持《今日国际》,没想到他是在抖“关节”,一旁不动声色的刘可毅却默记在心。第一场考试,小刘在八股“开篇破题”时,一下先将“统筹全局”四字嵌入,翁老师一看卷子,以为必是张謇的,二话不说,直接批:“为国家得人庆。”并将此定为本场第一。等到拆封才发现是刘可毅的,翁同龢十分沮丧,后打听到小刘也算江南名士,才自我安慰:“差强人意。”第二场考试,翁老师发现一份卷子中有“策马三韩,雪花如掌”的句子,认定此卷必是张謇的,因为张謇曾随清军去过朝鲜,赶忙录取。待拆封一看,还是刘可毅的。小刘就这样中了进士,张謇再次落榜。真是“不怪小张不努力,全怪小刘太聪明”!不过张謇还是好样的,两年后回炉,竟得了个状元!

列位看官也许会注意到一个细节,古代作弊很少有伸脖子偷看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古代除了童生试考秀才、考明经才多出一些死记硬背的题目外,高级的进士考试都考文采策论。众所周知,考作文是没法偷看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大学生”的汉语底子好的缘故。

其实古代的作弊手段还有提前露题、仿造名人风格出“模拟试卷”等,不一而足。总之,现代的作弊手段,除了手机、耳机等电子设备外,其余的大都在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前出现过。至于朝廷的防范措施,除了前面提到的复试、糊名、誊录、严肃纪律外,还出现过回避制、多人审核制度等,但通常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面对如此诱惑,古人为顺利地考取功名,可谓费尽心思,夹带半个巴掌大的蝇头书进入考场、贿赂官吏、买通负责搜身的士兵、种种方法不胜枚举。

面对考生舞弊,朝廷如何防作弊:

为防止考生偷偷携带数据进入考场,官方专门在每个考场安排一个负责搜身的兵勇。可这样的安排依旧难免产生士兵与考生相互勾结,各取其利的现象。这个时候准考证便应运而生了。

在古代,准考证称为浮票,清朝时期参加考试的考生考试前每人发一张“票据”和“座位便览”,没有这两样东西的不准进入。为防止代考者,准考证详细地记载着考生的身高、面色、有无胡须、胎痣等身体特征。考生进入考场时,监考官拿着准考证一一看过,才能进入考场。

除了准考证这道防线,考生报考时也有一条可以防止考生作弊的防线。古代科举考试无论贫贱都可以报考,到明清时期则规定娼、优、隶、皂这四种人的子弟必须在三代以后才有报考的资格,这未免显得不近情理。官方要求考生报考时必须五个结保报考,意为五人彼此相互担保报考,若以后参加考试谁有作弊行为,则五个人都要受到牵连。

虽然有这两道防线,但仍不免闹出许多笑话。譬如注明考生身体特征的准考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作弊行为,但其实用性还是显得有些令人怀疑。稍微有一两个长相差不多的人站在一起,恐怕就难以辨认孰真孰假了。

相比较而言,古代防止作弊的措施里最有效的应该是搜身了。据说金国时期,负责搜检的士兵一般都不识字,这是为了以防士兵与考生勾结在一起。“解发袒衣,索及耳鼻”《金史》里的这句话则说明当时金国搜检考生达到了必须解开发髻,袒露衣服,连鼻子耳朵都要细细搜索的程度。可见,金国对科举作弊的严惩态度。后来因这样检查读书人有辱斯文,受到不少官员的反对,于是改成了考试之前必须在考场指定的地方沐浴洗澡,然后换上官方准备的衣服。这样一来,明显显得斯文文明许多,作弊现象也大减。

“应试生儒举人监生,但有怀挟文字、银两,并越舍与人换写文字者,俱问发充吏,三考满日为民;若系官吏,就发为民。”这段明史史料便记载了明代严惩作弊者的法规,轻者罚款,重者还要坐牢房、发配到边疆充军,若是官吏还要贬为庶民。

由此可见,古代高考作弊与防作弊真是五花八门,趣味横生,也恐怕只有严惩才能完全禁止作弊现象了。

福州二中、五中、十一中、屏东中学的升学率

鲁迅照片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中文名: 周树人

别名: 鲁迅,周樟寿,周豫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 188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36年10月19日

职业: 文学 作家,杂文家,思想家

毕业院校: 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院

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身高: 161厘米

重要事件 : 新文化运动

人物生平

鲁迅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来改为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致死亡,家境败落了下来,因此卖了房子。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小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

鲁迅年历

鲁迅文言1881年 一岁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

1886年 六岁

是年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

1888年 八岁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逝世,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

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

1892年 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以比目鱼对寿先生的独角兽。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1893年 十三岁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1896年 十六岁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1898年 十八岁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树人。

1899年 十九岁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名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1901年 二十一岁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1902年 二十二岁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1903年 二十三岁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秋,译《月界旅行》毕。

1904年 二十四岁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1906年 二十六岁

六月回家,与朱安女士结婚。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1907年 二十七岁

是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绌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1908年 二十八岁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

1909年 二十九岁

是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1910年 三十岁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 三十一岁

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1912年 三十二岁

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

五月,航海抵北京,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是月公余纂辑谢承《后汉书》。

1913年 三十三岁

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1914年 三十四岁

研究佛经。

1915年 三十五岁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经》成。

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 三十六岁

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

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

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1917年 三十七岁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

1918年 三十八岁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

1919年 三十九岁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

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

1920年 四十岁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

十月,译成俄国阿尔志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

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1年 四十一岁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2年 四十二岁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3年 四十三岁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

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1924年 四十四岁

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

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1925年 四十五岁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随后鲁迅向专管行政诉讼的平政院投递诉状,控告章士钊滥用职权。

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

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

1926年 四十六岁

一月,新任教育总长易培基取消过去对鲁迅的免职处分,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

二月,平政院开会作出裁决,正式取消章士钊对鲁迅的处分,判定鲁迅诉胜。

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1927年 四十七岁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

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

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

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

1928年 四十八岁

二月《小约翰》印成。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奔流》创刊号出版。

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1929年 四十九岁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

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

六月五日回抵沪上。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许广平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周海婴)。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1930年 五十岁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开始译《毁灭》。

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

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四月回寓。与 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

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

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

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

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

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

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1931年 五十一岁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

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

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

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同月《毁灭》制本成。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1932年 五十二岁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

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

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一九三〇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录译著书目。

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讫,名曰:《竖琴》。编下册讫,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两地书》。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1933年 五十三岁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

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

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

七月,《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1934年 五十四岁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

三月校杂文《南腔北调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编《译文》创刊号。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者被逮,离寓避难。

十月《木刻纪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病后大瘦,义齿与齿龈不合。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

1935年 五十五岁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

二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

四月《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印成。

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

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

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

十二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

1936年 五十六岁

一月肩及胁均大痛。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

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莱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

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可略作数十字。同月,病中答访问者《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又《花边文学》印成。

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

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

十月,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能偶出看**及访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

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修书一封,托内山完造请医,此为绝笔。

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家庭背景

出生日期:清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青年鲁迅出生地: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 与周作人和周建人成为“周氏三兄”。

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此时正在北京任内阁中书。

父亲: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闲居在家。因肺结核而死。

母亲:鲁瑞(1858~1943)当地举人鲁希曾孙女,思想颇为开通,出身于绍兴平桥村一户官宦人家,没念过书,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能力。

二弟:周作人(1885-1967),暮年译《希腊神话》

三弟:周建人(1888-1984),曾任浙江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鲁迅逝世时,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下这样的话: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怀鲁迅》郁达夫,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第七卷第五号。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范仲淹是否中过状元

我是二中的~

从学习成绩来说,五中会比较好,

其次是二中、十一中、屏东,

但是二中09届高三毕业生,

他们省检成绩比五中高三的好,这是有事实摆在那里的,

二中一般一个年段600+学生,有400+本科,

08年高三毕业生因为整体水平不佳只有30+本一,

所以去年文理科状元只有厦大和上海交大,

二中在04年~05年成绩都非常不错,

清华北大也有过,

二中不是说怎样差,

能来二中的都是不笨但是就不自觉,

如果来这里能适应这里的环境并且认真努力,

真的是和三中学生差不了多少,

主要是这里太多学生不自觉,

如果有条件建议还是一志愿选择五中,

如果一志愿五中了二志愿就直接十一中,

OKAY.

(1015年)登进士第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諡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苏州吴县人(现江苏苏州)。

生於徐州,隔年(990年)父亲不幸逝世,母亲谢氏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范仲淹后来在长白山上的醴泉寺读书,每天只煮一锅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范仲俺知道自己身世之后,便辞别母亲,一个人去南京念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登进士第,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接著把母亲接回来赡养。

在宋仁宗亲政时期担任右司谏一职。1038年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庆历三年(1043年)七月升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职,夏军私相告诫说:「小范老子(范仲俺)胸中有数万甲兵,不像大范老子(范雍)好欺负。」庆历三年(1043年)与富弼、韩琦等人组成政治小集团参与政治改革。提出了「明黜陟、均田赋、修武备、减徭役」等十项改革建议,就是史上著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是当时所谓「庆历之治」的推动者之一,形成了宋代官僚的风范。后因为遭到嫉恨朋党的夏竦的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於邓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於徐州。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渔家傲〉、〈苏幕遮〉,苍凉豪放、感情强烈,为历代传诵。欧阳修尝称渔家傲为「穷塞外之词」(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著作为《范文正公集》。范纯仁是他的次子,父子都当过宰相。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是在最后一关考试(唐朝时的省试,宋以后的殿试)中,得到进士第一名的名称。状元亦称鼎元、殿元。

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为唐朝武德五年(622年)的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为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状元刘春霖,1300年来共计状元504人(若包括辽朝18人、金朝15人、大西国(张献忠)1人、太平天国14人,共计552人)。

另外也指武举中的第一名,称为武状元。

状元这名称跟榜眼、探花一样,其实都是社会上习惯使用的称呼。在官方正式发放的「金榜」之上,只会称之为「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和「一甲第三名」。

中国历史上很多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很多都是进士出身,却不见得特别多是状元。在理论上,状元应是在殿试中考对策表现最出色的,但事实上很多时都并非如此。宋代以后,定殿试名次的权力在皇帝手上。但定出谁是状元却不一定全以考生作答的内容作准则。历史上经常有因为考生的名字、外貌、籍贯等等因素改变金榜的排名。清朝的皇帝更习惯以试卷的书法定出高下,对策的内容反而成为了其次。(参看以名取人)

如今,人们也喜欢称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中,在所在的省份取得文科或理科第一的学生为高考状元。香港亦有称中学会考九科优等或十科优等者为「九优状元」或「十优状元」。

唐朝的状元

武德五年(622年):孙伏伽

开元九年(721年):温彦博

宋朝的状元

蔡京

文天祥

明朝的状元

洪武四年(1371年):吴伯宗(?-1384年,江西金溪县人)

洪武五年(1372年):朱善(1340年-1413年,江西丰城县人)

洪武十八年(1385年):丁显(1367年-?,福建建阳县人)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任亨泰(?-?,湖广襄阳人)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皇观(1363年-1402年,南直隶池州府贵池县人)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张信(?-1397年,浙江定海人)

洪武三十年(1397年):陈进士(?-?,福建福州府闽县人)

洪武三十年(1397年)夏榜:韩克忠(?-?,山东武城人)

建文二年(1400年):胡广(1369年-1418年,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

永乐二年(1404年):曾棨(1372年-1432年,江西永丰人)

永乐四年(1406年):林环(?-?,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

永乐九年(1411年):萧时中(?-?,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人)

永乐十年(1412年):马铎(1366年-1423年,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人)

永乐十三年(1415年):陈循(1385年-1462年,江西泰和人)

永乐十六年(1418年):李骐(1378年-1425年,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增鹤龄(1383年-1441年,江西泰和人)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邢宽(?-1454年,南直隶无为州人)

宣德二年(1427年):马愉(1395年-1447年,山东临朐人)

宣德五年(1430年):林震(?-?,福建长泰人)

宣德八年(1433年):曹鼐(1402年-1449年,北直隶宁晋县人)

正统元年(1436年):周旋(1395年-1454年,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人)

正统四年(1439年):施盘(1417年-1440年,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

正统七年(1442年):刘俨(1394年-1457年,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

正统十年(1445年):商辂(1414年-1486年,浙江淳安人)

正统十三年(1448年):彭时(1416年-1475年,江西安福人)

景泰二年(1451年):柯潜(1423-1473年,福建莆田人)

景泰五年(1454年):孙贤(河南杞县人,1423-1477)

天顺元年(1457年):黎淳(湖广华容人,1423-1492)

天顺四年(1460年):王一夔(江西新建人,1425-1487)

天顺八年(1464年):彭教(江西吉水人,1438-1480)

成化二年(1466年):罗伦(江西永丰人,1431-1478)

成化五年(1469年):张升(江西南城人,1422-1517)

成化八年(1472年):吴宽(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1435-1504)

成化十一年(1475年):谢迁(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1449-1531)

成化十四年(1478年):曾彦(江西泰和人,1425-?)

成化十七年(1481年):王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1446-1522)

成化二十年(1484年):李旻(浙江钱塘人,1445-1509)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费宏(江西铅山人,1468-1535)

弘治三年(1490年):钱福(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人,1461-1504)

弘治六年(1493年):毛澄(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1460-1523)

弘治九年(1496年):朱希周(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1473-1557)

弘治十二年(1499年):伦文叙(广东南海人,1467-1513)

弘治十五年(1502年):康海(陕西武功人,1475-1540)

弘治十八年(1505年):顾鼎臣(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1473-1540)

正德三年(1508年):吕柟(陕西高陵人,1479-1542)

正德六年(1511年):杨慎(祖籍江西庐凌,徙居四川新都,1488-1559)

正德九年(1514年):唐皋(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舒芬(江西进贤人,1484-1527)

正德十六年(1521年):杨维聪(顺天固安人,1500-?)

嘉靖二年(1523年):姚涞(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人,?-1537)

嘉靖五年(1526年):龚用卿(福建怀安人,一作福清人,1500-1563)

嘉靖八年(1529年):罗洪先(江西吉水人,1504-1564)

嘉靖十一年(1532年):林大钦(1512年-1545年,广东潮州府海阳县人)

嘉靖十四年(1535年):韩应龙(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1498-1536)

嘉靖十七年(1538年):茅瓒(浙江杭州府钱塘人,1499—?)

嘉靖二十年(1541年):沈坤(南直隶太和人,祖籍昆山,1507-1560)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秦鸣雷(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人,1518-1593)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春芳(南直隶扬州府兴化县人,1510-1584)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唐汝楫(浙江金华府兰溪县人,1513—?)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陈谨(福建福州府闽县人,1525-1566)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诸大绶(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1523-1573)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丁士美(南直隶淮安府清河县人,1521-1577)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申时行(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1535-1614)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范应期(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人,1527-1594)

隆庆二年(1568年):罗万化(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1536-1594)

隆庆五年(1571年):张元忭(祖籍四川绵竹,徙居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538-1588)

万历二年(1574年):孙继皋(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1550-1610)

万历五年(1577年):沈懋学(南直隶宁国府宣城县人,1539-1582)

万历八年(1580年):张懋修(湖广江陵人,1555-1634)

万历十一年(1583年):朱国祚(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1559-1624)

万历十四年(1586年):唐文献(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1549-1605)

万历十七年(1589年):焦竑(江宁人,1541-1620)

万历二十年(1592年):翁正春(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人,1553-1626)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朱之蕃(南京人,世居山东荏平,后附南直锦衣卫籍。1561-1626)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赵秉忠(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1574-1626)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张以诚(南直隶松江府青浦县人,1568-1615)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杨守勤(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人,1566-?)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黄士俊(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人,1577-1661)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韩敬(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1580-?)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周延儒(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1593-1644)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钱士升(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1575-1652)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庄际昌(福建永春人,1584-1629)

天启二年(1622年):文震孟(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1574-1636)

天启五年(1625年):余煌(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1651)

崇祯元年(1628年):刘若宰(南直隶安庆府怀宁人,一作潜山人,?-?)

崇祯四年(1631年):陈於泰(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

崇祯七年(1634年):刘理顺(河南杞县人,1582-1644)

崇祯十年(1637年):刘同升(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1587-1646)

崇祯十三年(1640年):魏藻德(顺天通州人,1605-1644)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杨廷鉴(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

清朝的状元

清朝一共进行科考112科,以下是清朝状元的列表:

顺治三年(1646年):傅以渐(1609年-1665年,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

顺治四年(1647年):吕宫(1603年-1664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顺治六年(1649年):刘子壮(1609年-1653年,湖北黄州府黄冈县人)

顺治九年(1652年)满榜状元:麻勒吉(?-1689年,满洲正黄旗人)

顺治九年(1652年)汉榜状元:邹忠倚(1623年-1654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顺治十二年(1655年)满榜状元:图尔宸(?-?,满洲正白旗人)

顺治十五年(1658年):孙承恩(1619年-1659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顺治十六年(1659年):徐元文(1634年-1691年,江苏苏州府昆山县人)

顺治十八年(1661年):马世俊(1609年-1666年,江苏镇江府溧阳县人)

康熙三年(1664年):严我斯(1629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今湖州市)人)

康熙六年(1667年):缪彤(1627年-1697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康熙九年(1670年):蔡启僔(1619年-1683年,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

康熙十二年(1673年):韩菼(1637年-1704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彭定求(1645年-171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

康熙十八年(1679年):归允肃(1642年-1689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蔡升元(1652年-1722年,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陆肯堂(1650年-1696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沈廷文(?-?,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

康熙三十年(1691年):戴有祺(?-1711年,江苏金山卫(今上海金山区)人)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胡任与(?-1704年,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今南京市)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李蟠(?-?,江苏徐州人)。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汪绎(1671年-1706年,江苏苏州府常熟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王式丹(1645年-1718年,江苏扬州府宝应县人)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王云锦(1657年-1727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赵熊诏(1663年-1721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王世琛(1680年-172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王敬铭(1668年-1721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今属上海市)人)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徐陶璋(1674年-1738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祖籍昆山)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汪应铨(?-?,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康熙六十年(1721年):邓中岳(?-?,山东东昌聊城人)

雍正元年(1723年)恩科:於振(?-?,江苏镇江府金坛县人)

雍正二年(1724年):陈德华(1696年-1779年,直隶安州(今河北安新)人)

雍正五年(1727年):彭启丰(1701年-1784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雍正八年(1730年):周澍(1684年-?,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雍正十一年(1733年):陈倓(1695年-1739年,江苏扬州府仪征县人)

乾隆元年(1736年):金德瑛 (1701年-1762年,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乾隆二年(1737年):於敏中(1714年-1779年,江苏镇江府金坛县人)

乾隆四年(1739年):庄有恭(1713年-1767年,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

乾隆七年(1742年):金甡(1702年-1782年,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乾隆十年(1745年):钱维城(1720年-1772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乾隆十三年(1748年):梁国治 (1723年-1786年,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中塘(今属上虞)人)

乾隆十六年(1751年):吴鸿(1725年-1763年,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乾隆十七年(1752年)恩科:秦大士(1715年-1777年,江苏江宁府江宁县人)

乾隆十九年(1754年):庄培因(1723年-1759年,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蔡以台 (?-?,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毕沅(1730年-1797年,江苏太仓州镇洋县人)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恩科:王杰(1725年-1805年,陕西同州府韩城县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秦大成(1720年-1779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张书勋 (?-?,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陈初哲(1736年-1787年,江苏苏州府元和县人)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恩科:黄轩(?-?,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金榜(1735年-1801年,安徽徽州府歙县人)

乾隆四十年(1775年):吴锡龄 (?-1776年,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戴衢亨(1755年-1811年,江西南安府大庾县人)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汪如洋(1755年-1794年,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钱棨(1734年-179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茹棻(1755年-1821年,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史致光(?-1828年,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胡长龄(1758年-1814年,江苏通州(今南通)人)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石韫玉(1755年-1837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潘世恩(1770年-1854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乾隆六十年(1795年):王以衔(1761年-1823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

嘉庆元年(1796年):赵文楷(1761年-1801年,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

嘉庆四年(1799年):姚文田(1758年-1827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

嘉庆六年(1801年):顾皋(1763年-1832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嘉庆七年(1802年):吴廷琛(1773年-1844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嘉庆十年(1805年):彭浚(1769~1833年,湖南衡山县人)

嘉庆十三年(1808年):吴信中(?-?,祖籍安徽休宁,寄籍江苏苏州府吴县)

嘉庆十四年(1809年):洪莹(?-?,安徽徽州府歙县人)

嘉庆十六年(1811年):蒋立镛(1782年-1842年,湖北天门人)

嘉庆十九年(1814年):龙汝言(?-1838年,安徽安庆府桐城县人)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吴其浚(1789年-1847年,河南固始县人)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陈沆(1785年-1826年,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巴河人)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陈继昌(1791年-1849年,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

道光二年(1822年):戴兰芬(1781年-1833年,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宁县,寄籍安徽天长县)

道光三年(1823年):林召棠(1786年-1873年,广东吴川县人)

道光六年(1826年):朱昌颐(1784年-1855年,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人)

道光九年(1829年):李振钧(1794-1839年,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

道光十二年(1832年)恩科:吴钟骏(1798年-1853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道光十三年(1833年):汪鸣相(1794年-1840年,江西九江府彭泽县人)

道光十五年(1835年):刘绎(1798年-1879年,江西永丰人)

道光十六年(1836年):林鸿年(1805年-1885年,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人)

道光二十年(1840年):李承霖(1808年-1891年),江苏镇江府丹徒县人。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龙启瑞(1814年-1858年,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孙毓桂(山东济宁人)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萧锦忠(?-?,湖南长沙府茶陵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张之万(1811年-1897年,直隶南皮人)

道光三十年(1850年):陆增祥(1815年-1882年,江苏太仓人)。

咸丰二年(1852年):章鋆(1820年-1875年,浙江宁波府鄞县人)

咸丰三年(1853年):孙如仅(山东济宁州人)

咸丰六年(1856年):翁同龢(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咸丰九年(1859年):孙家鼐(1827年-1909年,安徽寿州人)

咸丰十年(1860年):钟骏声(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同治元年(1862年):徐郙(1836年-1908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人(今属上海市))

同治二年(1863年):翁曾源(1834-1887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同治四年(1865年):崇绮(?-1900年,原为蒙古正蓝旗人,后改为满洲镶黄旗)。

同治七年(1868年):洪钧(1839-1893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同治十年(1871年):梁耀枢(1832年-1888年,广东广州府东莞人,广东顺德杏坛人)

同治十三年(1874年):陆润庠(1841年-1915年,江苏苏州府元和县人)

光绪元年(1875年):张謇(江苏通州人)

光绪二年(1876年):曹鸿勋(1848年-1910年,山东潍县人)

光绪三年(1877年):王仁堪(1848年-1893年,福建福州府闽县人)

光绪六年(1880年):黄思永(1842年-1914年,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寄籍江苏江宁府江宁县(今南京市))

光绪九年(1883年):陈冕(1859年-1893年,祖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寄籍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

光绪十二年(1886年):赵以炯(1857年-1907年,贵州贵阳青岩镇人)

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建勋(1848年-1913年,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

光绪十六年(1890年):吴鲁(1845年-1912年,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

光绪十八年(1892年):刘福姚(?-?,祖籍江西庐陵,寄籍广西桂林)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骆成骧(四川省资中县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夏同和(麻哈州高梘(原名狮山)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王寿彭(山东潍县人)

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刘春霖(直隶肃宁人)

文章标签: # 学校 # 学生 # 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