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2021湖南高考语文模拟-湖南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tamoadmin 2024-08-14 人已围观

简介1.08年高考湖南卷语文试卷详细答案2.湖南高考语文用的什么试卷3.谁有湖南省2010年的语文的高考试卷及答案啊?知道的请告诉我!非常感谢!08年高考湖南卷语文试卷详细答案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答案详解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倾慕qīng 俊彦yàn 渲染 xiàn 嘉言懿行yìB.轩昂xuān 萦绕yíng

1.08年高考湖南卷语文试卷详细答案

2.湖南高考语文用的什么试卷

3.谁有湖南省2010年的语文的高考试卷及答案啊?知道的请告诉我!非常感谢!

08年高考湖南卷语文试卷详细答案

2021湖南高考语文模拟-湖南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答案详解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倾慕qīng 俊彦yàn 渲染 xiàn 嘉言懿行yì

B.轩昂xuān 萦绕yíng 酽茶yàn 怦然心动pīng

C.黏膜nián 囊括náng 笃信dǔ 桑榆暮景mù

D.脊梁jí 甄别zhēn 晋谒yè 披肝沥胆lì

解析 C(A项,渲- xuàn,B项,怦-pēng,D项,脊-jǐ,这三个字中,前二个属于形声字误读,后一个属于习惯性误读。)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黄帝陵前的这两棵古柏,至今依旧蓊郁苍翠,令观瞻者心中生出无限遐思。

B.我们与亲人相伴的每一刻,最不应该吝惜的是那份能慰藉彼此心灵的关爱。

C.狗尾巴草活像狗尾,茎纤细坚挺,叶修长,它们散漫地生长在夏秋两季。

D.只要孩子们如往常般走进学校读书嘻戏,希望就会萌生在灾区人们的心中。

解析 D(“嘻”应为“嬉”。本题仍然保持了近年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辨识汉字字形的命题方式。做这道题,看起来每项都有40余个信息符号,但实际上辨识点每项只有那么一两个,可以快速扫描,顺手标志辨识点,无把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比较排除等方法得出答案。实际上,本题D项的“嘻”从构字法上一眼可知,用于小球状或颗粒状的东西,“棵”多有用于植物,“古柏”属于植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传统节日时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我注定为记忆而生。

解析 B(做这道题,在积累理解词语含义的前提下,一定要通观选项的整体语境。B项“一挥而就”意为一动笔就完成,形容写文章、写字、绘画很快就完成。这里陈述对象是计算机的工作,不可能“一挥而就”,这里属对象不当所造成,可改为“一蹴而就”。A项中“唇齿相依”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为关系密切,互相依存;C项“格格不入”形容互相抵触,不相投合;D项“林林总总” 形容众多,这三个成语均符合语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和”字为核心创意,既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彰显了奥运新理念,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

B.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C.小品《不差钱》对“不差钱”的反复宣称,既表达了对某些宰人商家的抗议,也反映了正在奔小康的农民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自觉自为。

D.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张扬。

解析 C(A项“获得……好评”与“好评如潮”属句式杂糅,应删掉“如潮”。B项中“对于”应该为“对”, 这两个介词凡是可以用“对于”的地方,都可以用“对”,但是有的用“对”的地方不能用“对于” ,“对于”常指问题(贬),且只能做补语或独立于句首做状语,而“对”常用做介词,在表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的对待关系,或者表示“跟”和“朝”、“向”的意思时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这里“群体、社会、他人”表示的是人与事物的对待关系;另外这一句中“群体、社会、他人”并列顺序应该是“他人、群体、社会”。D项中“阐明”与“张扬”属搭配不当。)

5.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解析 A(四个选项中,末字都是平声,与出句的仄声相反,符合平仄规律,但C项的末字“飞”为动词,与上句表颜色的形容词“青”不配对,先排除这一项;D项中“高”虽为形容词,但与“碧”不属同一范畴,且“风平浪静”与“身正才卓”在意境上难以对接,亦排除;B项基本上也可对上上句,但“阔”字与对字的“静”同属仄声,已犯对联忌讳,“情深海阔”中“情深”与“海阔”并无联系,而且“心平浪静”与“情深海阔”也不存在多大关系,比较起来“志远天高”与“心平浪静”就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全句平仄相对,意境相合,属最工整的对句,当选A。)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一直被看成一种为人类带来幸福的力量,以牛顿力学为代表近代科学引发的工业革命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20世纪初,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从宏观和微观的尺度上,把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向了高峰。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科学作为一种新的“偶像”登上神坛。

1945年8月6日,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的开始打破人们对科学的迷信。当造成的种种惨象通过媒体传播时。那些参与制造的科学家们陷入了深深地内疚之中。他们开始感到,科学研究的领域也存在着潘多拉盒子。

湖南高考语文用的什么试卷

新高考1卷

扩张资料: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2015年,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林匹克竞赛等6项加分项目。2016年,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2017年4月7日教育部、中国残联关于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的通知。2022年,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2022年全国统考于6月7日举行。

谁有湖南省2010年的语文的高考试卷及答案啊?知道的请告诉我!非常感谢!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南卷)

目录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祥瑞xiáng 馥郁fù 窈窕yǎo 螭宫折桂chán

B.聪颖yǐng 仰慕mò 芳謦xīn 龙驹凤雏chú

C.幽婉wǎn 荣膺yīng 醇美shún 岁稔年丰rěn

D.涟漪yī 富庶shù 澄澈chéng 万擎争流huò

答案A

解析本题一改往年考“多音误读”和 “望形生音”,直接考查生“方言误读”, 仰慕的“慕”,方言极易念作“mò”,醇美的“醇”,方言就是念作“shún”或“xún”; 万壑争流的“壑” ,方言中就是念“huò”。这些都是生活中常听到的读音,在普通话中却是不正确的读音,分别读“mù”“chún”“hè”。这样一来,题目的难度没有变,考点却更加贴近生活。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湖南地处内陆而不能被内陆意识束缚,位居中部而不能甘居中游,这是毋庸置疑的。

B.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恢弘气势和精彩表演,强烈地震撼了观众。

C.素有“自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誉的景德镇瓷器,备受消费者青睐。

D.候鸟们凭着体内孕藏的惊人能量,一路搏击风雨,书写了万里迁徙的生命奇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运用中实际意义的了解。事实上,高考语文试卷上是不会有错字,只会有别字。出现别字的考核意义在于同一个读音却是两个不同的字,那么其表达的意义就不一样。所以,考生只要在平常的复习中留意过同音不同义的的字就不会出错。例如“蕴藏”的“蕴”在试卷中写成了“孕”,前者是“包含事物或道理”,是“物质”这一方面的含义;后者是“怀着孩子”,是“生命延续”这一方面的意义,所以很明显就能发现这个“孕”字错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责无旁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

答案C

解析本题C选项“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很明显“津津乐道”已经包含了“说”这一动作,所以放在这里后面接着“谈论着”是不恰当的,改为“兴致勃勃”比较好。所以,第三题考的还是一个“理解词语实际意义”这个考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

B.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C.许多水果都有药用功效,如柠檬中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C等成分就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D.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永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它并不随着农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答案D

解析本题是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事实上选项中的三个错误例句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口语很容易犯的错误。A项是缺少主语,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不清楚;B项是搭配不当,在“输送氧气”补上“的能力”; C项是句式杂糅,在“柠檬中含有”后面加“的”。病句考查归根结底还是考查一个考生对句子意义的理解。例如,缺少主语,那么这个句子是说什么我们就不清楚;搭配不当,那么整个句子就会产生歧义。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就是缩句,只要缩句之后还有主谓宾的形式,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正确的。

5.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答案B

解析本题是诗句填写题,较之去年的对联填写是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类型题考的就是考生对诗句的理解、对客观事实的关注、对逻辑思维的把握三部分,只要读懂了句子所描绘的“早春雪景空巷无人”的意义,那么就很容易选择“树梢听得黄鹂语”这一句 填补空白。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 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想以生道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迭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失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这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共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4年版)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 敌:敌人 B.故常伺孔明之开阖 伺:窥探

C.仲达出兵拒之 拒:抵御 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 见:现成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用代入法一试就知。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够通过义译发现把“敌”翻译成“敌人”就会造成整个句子没有实义动词作谓语,而其余选项句子中的加点词都能通过给出的解释把整个句子完整地翻译出来, “敌”——“能够敌(名词作动词)”,就这么简单。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本考4个虚词“而、且、也、之”,出题项是找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其实根据课堂上总结的18大虚词的运用规律,很容易发现,尽管自己很难翻译出各个虚词的准确意义,但是只要根据句子的结构特征,不看原文都能做出来。例如A项的第一句的“而”字放在前半陈述后半否定,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第二句的“而”字放在相同结构的两个半句之间,这是明显的“顺承”标志,于是A项错误。C项第一句的“也”字放在陈述一件事情的句子末尾,这是明显的“语意结束”标志;第二句的“也”字放在什么样的人的末尾,这是明显的“判断”标志,于是C项不对。D项第一个“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明显的“结构助词”标志;第二个“之”放在否定的倒装句中,明显的“宾语前置倒装”的标志,于是D项也不对。ACD三项都不对,那就只有B项是对的。从这一点来看,就算文章没有看懂,我们只要通过各个句子的结构,同样也能把这道题搞定。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C.宥过无大刑/散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答案B

解析本题断句对于很多考生而言有点难度,但是放在选做题中,还是彰显了出题者慈悲为怀的良苦用心——既要考查学生平常在文言文方面对陌生句子意义的理解能力,又不让考生在前十道题就花太多的时间耽误后面做题的时间。这道题从前两个断句就能看出“无大”“无小”对应,于是排出两项,再根据“以……做什么”的结构判断“以佚道使人”的B选项是对的。

9.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邦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答案C

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发现文章的细节。对于细节题其实就是要找出选项中与文章本意相出入的地方。我们发现,这篇文章通篇是对比司马懿评价诸葛亮的,而这道题的C项却出现了“后人难以读懂诸葛亮的内心”这一论断,在定位到最后一段李靖的句子,发现李靖其实是“述孔明兵制之妙”,这又怎么可能是“难以读懂诸葛亮的内心”呢?显然前后矛盾。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4分)

译文: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3分)

译文: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3分)

译文:

答案(1)寄身于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2)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啦

(3)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解析本题的翻译,考点在于几个实词和虚词,例如“偏方”“特” “尔”“易” “与” “耳”“引” “济”“垒”等,但关键在于只要读懂了全文褒孔明而贬仲达的态度,再结合自身对古代战争的了解(例如《曹刿论战》之类的文言文)就很容易翻译了。

文章标签: # 句子 # 高考 #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