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2014高考现代文阅读,2014高考语文阅读

tamoadmin 2024-07-07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二答案及解析2.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三道选择题技巧和答题步骤3.《灯火》萧萧(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4.做人当有底气阅读答案现代文5.文言文各省2014高考题6.大地的语言阅读题答案现代文7.求发高考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的习题打包,要有答案的。 谢谢2014年山东夏季高考考试说明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今日出炉。2014年山东高考将采用

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二答案及解析

2.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三道选择题技巧和答题步骤

3.《灯火》萧萧(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

4.做人当有底气阅读答案现代文

5.文言文各省2014高考题

6.大地的语言阅读题答案现代文

7.求发高考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的习题打包,要有答案的。 谢谢

2014高考现代文阅读,2014高考语文阅读

2014年山东夏季高考考试说明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今日出炉。2014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的模式,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X”为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2014年高考考试内容将继续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相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考试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该考试说明,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奖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语文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5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第II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等题型。其中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名句名篇,共6分;现代文阅读,共27分。作文共60分。

数学能力主要指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2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第II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填空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填空题要求只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共6题,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在英语科目上,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八级目标要求,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考生应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达到相应水平。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结合山东省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确定约3300个单词(见附录)作为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另外,为命题的需要,增加了个别单词,以*号标明,仅要求考生知道其汉语意思。在语言运用上,阅读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写作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书面表达。在口语方面(对2014年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的要求)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口头表达。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增加口试,方法另定)。考试时间限定为12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105分,第II卷为书面表达题,共45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提现学科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5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300分。地理、历史、思想政治每科总分均为10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共35道题。其中地理12道题,历史11道题,思想政治12道题。每道题4分,共14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160分。其中,必做题部分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各2-3道题,共14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选做题部分,凡列入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考试内容的每个选考模块均单独命制1道试题,要求考生从地理、历史两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每道试题的分值均为10分,共20分。选做题不跨学科、不跨选考模块命题。

理科综合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300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物理7道题,每题6分;化学7道题,每题5分;生物6道题,每题5分,共20道题,107分。其中化学、生物题为单选题,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题。第Ⅱ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部分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其中物理56分;化学53分;生物48分;共157分。选做题部分针对物理的3个选修模块、化学的的3个选修模块、生物的2个选修模块,共8个选修模块,对应命制8道题,每题12分。考生须从中选1道物理、1道化学、1道生物题目作答,共计36分。

语文:

命题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并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语文考试内容。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作文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中基础等级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发展等级要求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第Ⅱ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等题型。其中:语言文字运用27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名句名篇共6分,现代文阅读共27分,作文共60分。作文题:字数不少于800;除诗歌外,其余文体都在考试范围中;所有的作文题型都在考试范围中。

 数学(文史类)

选择题目减少2个降10分,填空题目增加1题增9分

命题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命题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实际,体现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考试的能力要求包括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中,推理论证能力指能够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的真实性;创新意识指能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考试范围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必修课程内容和选修系列1的内容,内容如下: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选修系列4的内容,在2014年暂不被列入数学科目的命题范围。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试卷结构: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题,50分。第Ⅱ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填空题共5题,25分。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共6题,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数学(理工农医类)

选择题目减少2个降10分,填空题目增加1题增9分

命题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考试范围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必修课程内容和选修系列2的内容以及选修系列4-5的部分内容,内容如下: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选修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试卷结构: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试卷满分为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题,50分。第Ⅱ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填空题共5题,25分。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共6题,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英语

取消听力考试,阅读理解增加10分

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词汇量为3300左右。个别因命题需要增加的单词仅要求考生知道其汉语意思。

阅读方面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写作方面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口语(对2014年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的要求)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口头表达,如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等。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增加口试,办法另定),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试卷结构: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5分;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题,共45分。

第Ⅰ卷包括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两部分。英语知识运用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达形式的掌握情况。第一节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每小题在一句或两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每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第二节分两篇短文,第一篇10小题,每小题1分;第二篇20小题,每小题1.5分。总共40分。

阅读理解部分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部分,本部分共两节,第一节:阅读表达,5个小题,共15分。要求考生阅读所给的一篇短文,并根据短文作答。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类:1.根据题目要求就短文内容简要回答问题;2.概括短文或某一段落的主旨大意;3.确定具有指代功能的词汇的所指内容;4.指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态度;5.补全短文中空缺的内容;6.同义词语替换;7.根据语境翻译句子。必要时可根据文章的题材和体裁设置其他题目。

第二节:写作,满分30分。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提示和要求,用英语写一篇120—150个单词的短文。

文科综合

总分恢复300分,单选增加10题40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体现学科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文综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限定用时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30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共35道题,每题4分,共14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160分。其中必做题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2-3道,共14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选做题部分,凡列入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考试内容的每个选考模块均单独命制1道试题,要求考生从历史和地理两科中各选1道试题作答,每题分值均为10分,共20分,选做题不跨学科、不跨选考模块命题。

政治考试内容包括《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必修内容及时事政治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时事政治包括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以及中国***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历史必考内容包括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根据教育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山东省历史选修课程开设情况,确定2014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历史选考部分命题范围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三个模块的内容。

地理必考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选考部分命题范围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模块的内容。

理科综合

单选每题增加1分,第Ⅱ卷不再划定各科题目数量

理科综合科目考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

物理能力要求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必考内容为物理1、物理2、物理选修3-1、物理选修3-2,选考内容为物理选修3-3、物理选修3-4、物理选修3-5。

化学必考内容为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选考内容为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

生物必考内容为生物1、生物2、生物3,选考内容为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300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 、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物理7道题,每题6分;化学7道题,每题5分;生物6道题,每题5分,共20道题,107分。其中化学 、生物题为单项选择题,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题。

第Ⅱ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部分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 、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其中物理56分,化学53分;生物48分,共157分。选做题部分针对物理的3个选修模块、化学的3个选修模块、生物的2个选修模块,共8个选修模块,对应命制8道题,每题12分。考生须从中选择1道物理、1道化学 、1道生物试题作答,共36分。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二答案及解析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词语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1.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议论文阅读技巧一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三道选择题技巧和答题步骤

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材料为《做父亲》(丰子恺),系散文作品。设4小题,总分值为16分。

第11题(4分)考查考生揣摩人物的情感。

试题为:根据文中语句揣摩孩子的心情。

答案如:第二段(高兴、惊喜等)第四段( 渴望、祈求等)第六段(不舍)

第12题(4分)考核考生对语句在文本里的分析理解能力。

试题为:孩子与小鸡只隔着盖子,为什么父亲却觉得是“咫尺天涯”,阅读第6段作答。

答案如:①没挑担者的无情;②自己家里贫穷。

第13题(4分)考查体味景物描写句在语言情境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与作用。“庭中柳树正在骀荡的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安稳的新巢上低徊软语。”

试题为:第14段画线句描写的春景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这春景有什么用意?

答案如:①温情、充满生机;②进行对比,突出挑担者的无情,孩子们的无奈。

第14题(4分)

试题为:关于文章结尾处“我不说下去了”读者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父亲应该说下去”。第二种“父亲不应该说下去”你赞同哪一张?简述理由。

答案如:不应该,因为孩子还小,很单纯,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形成,如果说下去,会误导孩子,颠倒是非。赞同

《灯火》萧萧(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

专业回答

现代文阅读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概念词语理解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句子理解题

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要点概括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枝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推断想象题

答题技巧:找出推断的根据。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建议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做其余三道选择题。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做人当有底气阅读答案现代文

五、(22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灯 火 萧 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②

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无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有删节)

14、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试题的实质是考查考生对段落作用的判断。在散文中,作者往往会通过强调来传递自己的情感,而细节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而且在判断目的时候,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其实判断最好的解释就是作者自己的话。关于这个细节的问题,作者在文中有这样的语句:“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就显示了与作者的童年生活有关系。再从文章的结构来看,作者这样设置,要做什么?我们会发现,作者在介绍完这些内容后,就依次为基础开始了自己的情感抒发和描写,显然与此有关系。

结合作者的解释,我们可以总结这样描写的目的,一是来表明童年生活在自己的印象中非常真实,难以忘怀。二是表明这盏等在童年带来的温暖和温馨。三是从结构讲,引起读者的好奇,为下文的展开做好了铺垫。跟所陪发的答案相比,非常接近。

答案参考:1)寄托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2)是童年的生活图景更加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3)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学生在完成此类试题的时候,往往是无法下手,为了分数只好乱写乱猜。其实解释含义,就是要说明该语句的来龙去脉,简单的说就是要说明“为什么”。(1)句可以这样进行,首先分析原句意,在脱离原文的基础下有哪些地方意思不明确。经过分析,会发现有两处不明,分别是“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他们具体指什么,不清楚。其次回到原文判明该句是针对什么对象而言的。回到原文后我们就会发现,作者是在说明了自己在雪天中保护灯火时的心态之后的一句解释性话语,表明本句的解释是要求说明作者的心态的。第三,结合原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判明不清楚部分的含义。“那情景”指的是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的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则是指小心翼翼的,特别珍惜的心情。将二者联合起来,从上下文中找出为什么答案就可以了该句的上文有“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下文有“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了。

答案参考:(1)、即使是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也是很宝贵的

(2)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值得珍惜的人生宝贵的财富。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说明:本句中只要解释明白“我为什么要喃喃自语和我到底迷失了什么”就可以了,在文章关注政作者自己的议论抒情文段就可以了。方法同第一句的解释。

答案参考:(1)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惆怅。

(2)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说明:关于人称,早在2000年的高考中就出现过,这是文章学研究中的一个比较新的话题,一般的语文教师不大关注,对学生并不做具体的说明,因此本题可以说击中了语文教师的软肋。这个知识点如下:具体详见下面的表格。

人称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表达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作者情感的变化,所以分析人称的时候,就不能忘记这两个方面的分析角度。

我们熟悉了这个知识点,还得充分理解文章的情感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准确识别相应的人称以及它所承载的思想情感。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理解人称千万不能够脱离文章,一定要准确扣住作者的议论抒情文段进行分析。

表达技巧及作用要点解说

类 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真实亲切,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表达情感更加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答案参考:第一问:(1)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

(2)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称相互交叉的情形。

第二问: (1)不同的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

(2)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

17、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6分)

答:

解析说明:这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其实,我们只要根据“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就可以判断出此时的灯火已经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灯火了,而是成了作者心目中某种思想情感的代名词了。根据象征性散文的特征,我们只要能够在文章之间找见作者强调的灯火的特征就可以完成该题。而这在文章中间有两个地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一个是作者进行的详细描写的地方,就是细节部分,二是作者在文章中间进行的议论抒情文段所针对的对象,只要把这两个方面做好了,然后进行必要概括归纳就可以了。

此外还要说明的,所谓意义,可以简单理解为作用。

答案参考: (1)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

(2)灯光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

(3)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光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文言文各省2014高考题

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做人当有底气 阅读答案 现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人当有底气

桑林峰

①近来读《乔布斯传》,深深赞叹于乔布斯那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强硬的管理风格。在内,乔布斯的营销理念和管理方式经常受到同伴们的质疑和反对,在外,苹果公司和IBM、微软等公司的竞争硝烟四起。但是乔布斯就是凭借着自身的智慧和魅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令同伴和对手所折服。这不由得使人感叹,做人当有底气。

②一个人在与人交往时,缺少人缘,这就是人气不足,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他人;任务面前,有人不敢接,能推则推,这是因为才气不足;遇到困难,需要克服,有人退缩,这是豪气不足。总之,人气、才气、豪气构成了做人的底气。

③底气决定着一个人的魄力和办事风格。底气足,则处事雷厉风行、果断有力,做人昂扬向上、独领风骚;底气不足,则畏畏缩缩、优柔寡断,让人不可信、不放心,必失之于软、流之于俗、毁之于形。

④那么,底气从何而来呢?一个人博览群书、知识丰富,而不是头脑空空,就有底气;艰苦奋斗、以苦为乐,而不是贪图安逸,就有底气;遵规守纪、以身作则,而不是违法违纪,就有底气;正气凛然、刚正不阿,而不是曲意逢迎,就有底气;胸怀全局、顺应大势,而不是井底之蛙,就有底气。底气,实质是良好品德的表现,是能力素质的体现,是严格自律的彰显。

⑤底气从高尚的人品中采。人生在世,德为第一。没有良好的人品道德,就会失去为人行事的根本,底气自然缺失。西汉的强项令董宣,秉公执法,杀死了湖阳公主的亲信。皇帝让他向公主道歉,他宁死不从。试想,如果做了亏心事,整天魂不守舍,战战兢兢,何谈底气?只有自觉加强人格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地位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才能底气充盈,行为世范。

⑥底气从高超的本领中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山之下,必有深谷。”深厚的知识内蕴,成熟的思维能力,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一个人不断前行的底气支撑。《庄子》里的郢人能够挥动斧子,削掉别人鼻尖上的白色粘土,是因为他有多年的刻苦训练; 。可见,只有拨冗潜学,立足于勤、持之以恒、根植于博、专务于精,并注重学习,做到思考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才能学富五车,底气十足。

⑦底气从高度的自律中来。底气也是一种气节,节高则气壮,节破则气消。如今,我们面临的诱惑与日俱增,如果没有严格的自律,一有好处就无所顾忌,心役于名缰利锁,丧失气节,自然也会失去底气。屠格涅夫说过:“自律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美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因此,保气节、增底气,必洁身自好。公道正派,自觉做到坚持真理不退步,面对矛盾不却步,把握原则不让步,无论何时何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襟怀坦荡,正义凛然.敢于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懈的斗争。如此,“任尔红尘翻滚,我自清风明月”,心有浩然之气,底气自从心生!

⑧总之,做人当有底气。一个有底气的人,才算得上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 (原文有改动)

小题1:请在下面横线上抄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

小题2: 文章 开头先举乔布斯的事例,有何作用?(3分)

小题3:本文第②段首先指明_______________;接着第③段论述了_______________;

然后第④段分析了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4:文章第⑦段画线的部分运用了哪一种论证 方法 ?有何作用?(3分)

小题5:请给文章第⑥段的横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做人当有底气(共1分)

小题2引出本文的论点“做人当有底气”;充当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3人气、才气、豪气构成了做人的底气(或“底气的构成”) 底气决定着—个人的魄力和办事风格(或“底气的作用”) 底气,实质是良好品德的表现,是能力素质的体现,是严格自律的彰显(或“底气从何而来”)

小题4道理论证 论述了底气从高度的自律中来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5示例1:《卖油翁》中的卖油老人敢于嘲笑 射箭 者的技艺,是因为他自己有着令人叹服的技能;示例2:诸葛亮敢于在夜色中率领区区二十条小船进军曹营,草船借箭,是因为他算定曹军不敢在大雾中出战。

做人当有底气阅读答案现代文相关文章:

★ 读书阅读答案现代文

★ 菊事丁立梅阅读答案现代文

★ 碗花糕现代文阅读答案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冰窗花阅读题的答案现代文

★ 冰窗花阅读题答案现代文

★ 《差别》现代文阅读答案

★ 《启示》现代文阅读答案

★ 《回家》现代文阅读答案

大地的语言阅读题答案现代文

1. 2014语文全国高考卷文字版全卷 谢谢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栽,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 *** 提到一百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领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

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代 *** 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 *** 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B宋代 *** 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 *** 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

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

2. 全国各省市高考题模拟题精编卷(全国卷)中的语文古文翻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翻译:于休烈,河南人。于休烈性情纯厚谨慎,机敏聪明。从小好学,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科,多次升官任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学士,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任为中部郡太守。

正值安禄山叛乱, 肃宗即位,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国史。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特别注重听取臣下建议,转对于休烈说:“国君的任何举动都要记録下来,这才是良史。朕有过失,卿是否记下了?”他回答说:“夏禹、商汤检讨自己,他们开国立业也―分盛大。有德之君,不忘纠正过错,臣不胜庆贺。”当时中原凋残,典章几乎散尽,没有史籍可供查寻。于休烈烈上奏说:“《国史》一百零六卷,《开元实録》四十七卷,起居注连同其它綦籍三千六百八十二卷,都保存在兴庆宫史馆。京城被叛贼攻陷以后,全被焚毁。而且《国史》、《宵録》是圣朝大典,修撰多年,如今部没有保存下来'希望交忖御史台审问勘查史馆的有关官员,今府县招致访求。有人另外收存《国史》、《宵録》的,若送到官府,重金购回并从优奖赏。

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身陷贼中,此时进入东京,至此将他家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

于休烈不久改任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上《五代帝王论》,皇上非常赞赏。宰相李揆自负才能嫉妒贤人,因于休烈修国史与自己同列,嫉妒他,奏请任他为国子祭酒,暂留史馆修撰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安然自处,亳不介意。

代宗即位,鉴别官员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依旧兼修国史,不久加授礼仪使。升任礼部侍郎。又改检校工部尚书,兼判太常卿事,正式授任工部尚书,多次进封为东海郡公,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在朝 *** 三十多年,历任清贵显职,家中没有一石的积蓄。恭谨俭朴温和仁义,从不将喜怒之情表现脸!而礼贤下上,扶持后进,虽位尊年高,从无倦怠之色。酷好书籍,手不释卷,直到临终。大历七年去世,终年八十一岁。这年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皇上因于休烈父子儒行著名,特意下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安葬之日赐给仪仗鼓乐。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怀悼念了很长时间,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一百匹、布五十端,派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到他家中宣旨慰问。儒士的荣耀,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的。

3. 2014高考语文共有几套题

全国共有18套题。

1、新课标全国卷Ⅱ(适用省:贵州 甘肃 青海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云南 海南)

2、新课标全国卷Ⅰ(适用省:河南 河北 山西 陕西)

3、北京卷

4、上海卷

5、江苏卷

6、天津卷

7、湖南卷

8、重庆卷

9、山东卷

10、广东卷

11、浙江卷

12、湖北卷

13、四川卷

14、福建卷

15、安徽卷

16、辽宁卷

17、江西卷

18、广西大纲卷

4. 成人高考语文和英语

成人高考考试科目:1。

专升本考试 (1)哲学、文学(艺术类除外)、历史学以及中医、中药学(一级学科):政治、外语、大学语文。(2)艺术类(一级学科):政治、外语、艺术概论。

(3)工学、理学(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等四个一级学科除外):政治、外语、高数(一)。 (4)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职业教育类、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药学类(除中药学类外)等六个一级学科:政治、外语、高数(二)。

(5)法学:政治、外语、民法。 (6)教育学(职业教育类一级学科除外):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7)农学: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中医学类、药学类等两个一级学科除外):政治、外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上述科目实行全国统考。

除日语、俄语由各省(区、市)自行组织命题外,其他科目均由教育部统一命制。 各科命题范围不超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

2。高中起点升本、专科考试: 高起本、高起专考试按文科、理科分别设置统考科目。

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三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的语种要求进行选择。 报考高起本的考生,除参加三门统考公共课的考试外,还需参加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文科类专业基础课为“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理科类专业基础课为“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以上试题均由教育部统一命制,每门满分150分。各科命题范围不超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

(1)高起本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语文、数学(文)、外语、史地。 理工类、体育类:语文、数学(理)、外语、理化。

(2)高起专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公安类:语文、数学(文)、外语。 理工类、体育类、西医类、中医类:语文、数学(理)、外语。

5.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1)以:凭价。

(2)克:战胜.取胜。小题2: B小题3:译文:管理百姓(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边界)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小题4:和 天地 君臣 九族小题5: 施行仁政 不要担忧和害怕贫困,而应努力做到“和”。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 以 ”就凭着之意,注意在课下总结“以”字的用法和意义。经常考到。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A项中的“利”解释为:有利的;好处。

B项中的“之”解释为“助词,的。C项中的“而”解释为:译为“却”,表转折;表顺承。

D项中的的“生”解释为:生命;生长。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翻译和理解。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把“域”、“以”、“固”、“威”翻译出来。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两文都围绕“人和”。

乙文从“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从天地,君臣,九族三个方面论述的“和”字。小题5: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两文都围绕“人和”。

把“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翻译出来既可作为答案。

6. 2014年安徽省语文高考考的古诗文有那些

2014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会员转发 2014年03月08日 10:54:12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篇目 1.孔子语录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⑨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⑩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4、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

7. 高考文言文试题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6(含译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县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的“乃”为副词,译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的“因”为介词,译作“用”,“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无珍产*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的,“问征人以前路”的“以”为介词,译作“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原文中说的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

求发高考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的习题打包,要有答案的。 谢谢

“鸟鱼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正值青春期的我们有着积极进取的心态,有着勇于拼搏的豪情。因此,我们应该把读书作为一种享受,善于读书,热爱读书。从中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和自身的价值。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地的语言阅读题答案现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地的语言

朋友来电话,招呼去河南。

一次次刚刚离开一座城市就进入另一座城市。重复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体验:在不断兴奋的过程中渐渐感到怅然若失。行车不到十分钟,就在我靠着车窗将要昏昏然睡去时,超乎我对想象的景观出现了。在我眼前出现了宽广得似乎漫无边际的田野。

收获了一季小麦的大地上,玉米、无边无际的玉米在大地的宽广中拔节生长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在细雨中吮吸。这片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翻开一部中国史,中原大地兵连祸接,旱涝交替。但我的眼前确实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大地,这片土地还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养这么茁壮的庄稼,生长人类的食粮。无边无际的绿色仍然充满生机,庄稼地之间,一排排的树木,标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时也遮掩了那些素朴的北方村庄。我喜欢这样的景象。这是让人心安的景象。

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

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

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

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

麦、黍、瓜、麻、菽。

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已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了农家小小的仓房。

我们到达了淮阳——穿过了大片属于淮阳的田野。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古老的,经历了七灾八难仍然在默默奉献的田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1.从文中描写的内容看,作者视野中的土地有着怎样的景象?这种景象给作者以怎样的内心感受?(4分)

2.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 句子 的含义。(4分)

①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

②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

3.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表现力强。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其一,分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4分)

①这些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

②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

4. 文章 最后一段“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联系第4段所写内容看,这句话“让人心安”一词在内容表达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内容:

结构:

5.认真阅读选文最后一自然段,结合全文内容, 说说 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6.本文作者曾说过:“中国的土地不可能满布工厂和城市”,人们也“不能早餐吃风险投资,中午吃对冲资金,晚间配上红酒的大餐不能直接是房地产”。但现实是,目前全球的城市化进程正日益加快。当然我们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有发展就难免会有损失和牺牲。请联系现实,谈谈阅读本文后的看法。(5分)

答案:

1.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2分)让人心安,感到喜悦和欣慰(只答“让人心安”也可,2分)

2.①城市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土地和乡村的供养与支持,是农民及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哺育了城市文明(2分)②古老的土地培育并滋养了中华 文化 和华夏文明(2分)

3. ①突出了眼前这片土地的古老沧桑、历史悠久和对人类贡献的绵远持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代养育人类的“这片土地”的热爱、赞叹之情(4分,只答出其中一各方面的内容得3分)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方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米在土地滋养下愉快、茁壮生长的动人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看到大片土地洋溢生机与活力时由衷的欣喜之情(4分,只答出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得3分)

4.照应前面的内容,更加突出了作者在目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片田野(土地)时喜悦、欣慰等内心感受 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4分,各2分)

5.通过叙写旅途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古老沧桑、历经灾难而一直默默奉献在土地的热爱、赞美和由衷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所带来的土地屡遭分割、日渐萎缩的担心和忧虑(3分,只答出其中的一个方面的内容的2分)

6.提示:本题5分,表述出与作者相同(相近)、相反或折中的看法且能自圆其说,观点明确得2分、语句通顺且能适当作点分析得3分;否则视作答情况酌情赋分。

大地的语言阅读题答案现代文相关文章:

★ 《大地》毕飞宇阅读答案

★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 冰窗花阅读题的答案现代文

★ 耳光现代文阅读题原文附答案解析

★ 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七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现代文阅读练习

★ 看雪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 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精选附答案

2014高考复习全攻略

知识点全集一模题库二模题库三模题库高考真题

江苏频遭水患,

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

“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

白茆河,

而以吴淞

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

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

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

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

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①漕:

水道运粮②社仓法:

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

③风痹:

手足麻木不仁之症.

轸:痛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陶澍就擢巡抚

擢:提升

B

.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免除

C

.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推举

D

.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卒:最终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

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举,兴起,发动

6

3

分)

A

.出为川东道

结为婚姻

B

.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

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C

.灾民赖之无失所

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D

.澍毅然以身任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

项第一个“为”均是

动词,

成为;

B

项第一个

“之”

是助词,

的,

第二个

“之”

是代词,

沙洲阻水;

C

项第一个

“所”

是名词,处所,第二个“所”是所字结构,不译;

D

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表修饰,第二

个“以”是介词,把

7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

都能具体表现陶澍

“实心任事”

的一组是

3

分)

①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

③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④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

⑤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⑥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

要求,再用排除法;①表现陶澍政治操守;②表现陶澍应对水灾所采用的策略;⑤表现陶澍

见义勇为的性格特征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

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

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

止水灾

B

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

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

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

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C

.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

D

.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由原文“先是洪泽

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可知,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

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而非陶澍

9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

分)

1

)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4

分)

译文:

2

)创辑《安徽通志》

,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3

分)

译文:

3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3

分)

译文:

答案

1

)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

大略像“社仓法”

,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

2

(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

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

3

(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

实施这政策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

古汉语特殊句式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

1

“歉”

粮食歉收;

“乐岁”

丰年;

“去”

除去;

2

“旌表”

,用表彰;

“以”

,目的连词,用来;翻译时需要补充被省略主语;

3

“已”

,后来,

“风”

,中风,

“竟”

,完成此句中“于淮南”句为倒装句,翻译时需要调整到正常语序

参考译文:

陶澍,字云汀,是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被选任庶吉士(官名)

,传授编纂修书知

识,后升任御史、给事中陶澍弹劾治河的工人不合格而被滥予任用,以及外省吏治的诸多积

久相沿的弊病视察南漕时,革除不好的惯例,招工疏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任川东的道台

(官名)总督蒋攸铦推荐陶澍的治理能力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被提拔为巡抚安徽公库款项,经过五次清查,都没有头绪陶澍从任藩

司开始,就核实档案,分别给他们弹劾的弹劾,赔偿的赔偿,豁免的豁免,于是三十多年的

纠缠不清的事情,一下子就被厘清了江边发生水灾,陶澍买了十万石的粮食赈灾,仔细核对

赈灾的细目,受灾民众因此而受益又怀远初次出现涨水,水流被沙洲堵塞,陶澍一并将它们

凿开,并引导水流入淮河淮河流经的地方,陶澍告诫民众修筑堤坝贮存河水,用来保障农业

用水每个县都在乡村设立储备粮仓,命令民众秋收后量力捐出公粮,捐粮不经过官吏之手,

粮食不能出售,不能与别的商品交换,也不能借贷给别人,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

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

,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

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

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

道光五年,陶澍被调任到江苏任职一开始洪泽湖决堤,漕运不通,协办大学士英和上

书提出海运策略,但是朝廷内外纷纷议论并阻挠他陶澍毅然承受了这个重任,亲自去上海筹

措雇佣商船,他能体恤商家的艰难,所以得到了商人的热烈支持海运开通之后,被皇帝重赏

赐予花翎

由于太湖水流不畅通,

江苏多次遭遇水灾陶澍上书说:

“太湖下游在吴淞江和刘河、

茆河,其中吴淞江是最重要的治理吴淞江又是以通海口为最重要”于是把海运节省下来的二

十余万的银两用于治理吴淞江,选择贤能之人来负责事务,到了道光八年竣工陶澍当初巡视

南漕时,就条分缕析陈述利害上奏皇帝,到这里就先疏通徒阳河,要依次发起刘河、白茆、

练湖、孟渎这些工程后来在总督任上,和巡抚林则徐戮力同心疏浚诸河,吴中人称他们做了

利在数十年的好事,此语在《则徐传》中有详细记载

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

策,后来咸丰年间才最终施行道光十九年,逝世临终奏表,皇帝下诏褒奖,称他

“实心任事,

不避嫌怨”

陶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让他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在江南治理河水,漕运,管

理盐铁贩卖上面成就斐然,也依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这些人的帮助和左宗棠、胡

林翼在未做官时就认识了,他们结为儿女亲家,他们后来全都成为一代名臣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

山东卷

)

解析

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

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

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

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平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

“臣未有先登

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注恩泽至厚,

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

“贵人不读书记

邪?‘亢龙有悔’

,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

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

卫尉,亦辅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瘳,召

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

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

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兴顿首曰:

“臣愚,

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

谒者阴嵩,

并经行明深,

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

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曰:

“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

典领禁兵,

从平天下,

当以军功显受封爵,

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

之行不幸早卒,

朕甚伤之贤者子孙,

宜加优异封兴子庆为鲖阳侯,

庆弟博为氵隐强侯”

庆卒,

子琴嗣万全卒,子桂嗣

(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

,有删改)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躬:弯腰

B

.犹称所长而达之

称:称赞

C.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固:坚决

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

和睦

答案

A

分析躬:亲自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文章标签: # 阅读 # 考试 #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