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

西电高考2020_2016西电高考喜报

tamoadmin 2024-05-21 人已围观

简介一本223,二本103。详情可咨询在校教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是直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一所完全中学,其中太白校区为初中部和小学部。西电附中是陕西省、西安市重点中学,西安市十大名校之一。学校实行高标准的入学政策,现有学生近2900名,50个教学班,其中初中每年级16个班,高中每年级8个班(含2个文科班)。师资力量:学校拥有国家一级一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各两套,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中心两个,多媒体

西电高考2020_2016西电高考喜报

一本223,二本103。详情可咨询在校教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是直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一所完全中学,其中太白校区为初中部和小学部。

西电附中是陕西省、西安市重点中学,西安市十大名校之一。

学校实行高标准的入学政策,现有学生近2900名,50个教学班,其中初中每年级16个班,高中每年级8个班(含2个文科班)。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国家一级一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各两套,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中心两个,多媒体计算机250台,校园网与互联网连接,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教室全为大屏幕多媒体教室,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图书馆藏书6万余册,英文藏书1万余册,电子图书近30万册,工具书、教学参考书400余种。阅览室报刊300余种,电子阅览的计算机10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电附中

1977年,高考恢复第一年。他,杨银堂。她,周端。两个陌生青年分别走进了河北省和陕西省高考考场,用手中的笔答完高考试题答卷,也答完了扭转自己人生的一份答卷。 1978年,满脸稚气的他们,相继走进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为77级5772班的同学。

1986年,杨银堂和周端步入婚姻殿堂。高考,为他们牵了一根红线,使他们相识、相知、相恋,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2007年,恢复高考30周年。5月11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对经过1977年高考的夫妻,共同回忆说:?那年高考,让我们难忘

周端高考,给我们刻下时代烙印

考生:周端,女

准考证号:204134

考区:渭南地区吝店公社考点

考试时间:1977年12月9日?10日

录取院校: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现在职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副主任、教授

恢复高考30年感言:高考在我们每一位77届学生身上都刻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也为我们夫妻牵了一根婚姻的红线?

采访杨银堂时,记者无意间得知,他的夫人周端也是77届的考生,是他的同班同学,随之便有了我们对周端的采访。说到30年前的高考和多年的感受,周端说:?真的还挺感慨的?,欣然接受了采访。

和爱人杨银堂不同的是,参加高考时,周端已经是渭南地区吝店公社贾家大队的一名下乡知青了,日复一日地在田地中劳作着。一年365天,有348天她都在干农活。读书看报已经是一件很难得、甚至有些奢侈的事了。

?有一次休息回到西安家里时,听家人和亲戚说到恢复高考的事情,我立即找出自己所有能用的书籍,带着这些书又回到了渭南。我心里对自己说:我要参加高考,我要考大学!

?那时也没请假,就是白天劳动,晚上回来看书复习,也没任何复习资料,就是初中高中的课本。?1977年12月9日,周端走进高考考场?最终如愿地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收获着欣喜和祝福。

和许许多多77届大学生相比,那年高考,也让周端和杨银堂收获了人生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收获高考为他们俩牵起了一根?红线?,使他们有缘相识、相知,最终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周端说,在他们5772班同学中,后来有4对也走到了一起。

如今,他们5772班的同学已经在网上创建了一个同学博客。他们说,要记住那个让所有77届大学生铭心刻骨的年代。今年,他们还将组织一次高考30年后的同学大聚会,将在国外、国内各界各有建树的同班同学再聚到一起,共同回忆那段特殊的岁月?

杨银堂15岁,高二的我坐进了高考考场

考生:杨银堂,男

准考证号:理0134

考区:河北省邯郸地区临漳县

考试时间:1977年12月15日?16日

录取院校: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现在职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微电子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恢复高考30年感言:高考过去了30年,却总让我深感历久弥新。如果没有高考,我的人生经历可能是另外一种境况,在家种田,或像父亲一样,做一名农村小学教师?

第一次见到杨银堂时,他明显发胖的体形,让记者无法联想到他所说的30年前,1977年,他考上大学那年,他只有40多公斤,身高只有1.52米。

一张发黄的高考《准考证》,百余张陈旧的历史照片,都是高考和大学留给杨银堂珍贵的记忆。这些都是他的?宝?。

?15岁,我成为所在中学惟一一名大学生?

已过去30年,但高考那年的记忆,杨银堂称是?历久弥新?。?那年我才15岁,在河北省临漳县中学上高二,有一天老师突然到教室宣布,抽调我参加当年刚刚恢复的高考。?这对当时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不曾想过的机会,对他来说,更多的是唐突。因为那时高中毕业后,必然要下农村当知青,只有极少的人会被推荐上?工农兵?大学。

很快,当时品学兼优的杨银堂和全校十几个被选拔出的同学一起,集中复习,备战高考。

1977年12月15日、16日,杨银堂和许多比他大好几岁、甚至十几岁的考生一起坐在临漳县中学高考考场。?觉得当时考题挺简单,考完后一位监考老师还问我是哪个班的,说我?很有希望?,我当时也挺高兴。?说这些时,杨银堂陷入愉快的回忆中。那一年,杨银堂是所在中学惟一考入大学的学生。

?考上后,我就像一个准备出嫁的姑娘一样?

?老师宣布后当晚自习课上,我把自己正在用的所有课本统统分发给了同班同学。?第二天,父亲骑着自行车,把杨银堂接回村里,家里、甚至整个村子都在为杨银堂做着上大学的准备。

?那一周的准备,我就像一个准备出嫁的姑娘一样,在村里挨家挨户地被请去吃饭,临走时,还有很多家没吃完呢杨银堂说,这是善良朴实的村民和亲戚为他表示祝贺的真挚方式。30年后再回忆这些,杨银堂的笑中,满含欣喜、自豪,和对乡亲们的真诚致谢。

?如果没有那年的高考,我想现在,我可能还在老家农村种田为生;或许,会像我父亲一样,做一名农村的小学老师,也有可能是其他看着办公室窗外,西电科大随处可见的蓬勃生机,看着当年的高考准考证和百余张历史照片,杨银堂似有所思?那年高考,影响着他的一生?事业和家庭。

文章标签: # 高考 # 杨银堂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