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分数线 分数线

为什么高考状元_为什么高考状元都没有多大成就

tamoadmin 2024-06-24 人已围观

简介1.为什么高考状元被禁止宣传2.中国人为什么如此崇拜‘高考状元‘3.高考状元到底经历了什么才成了高考状元?4.为什么很多高考状元都出自教师家庭?高考结束后,最受追捧的都是高考状元,反应的还是对高考状元的盲目追捧,和对分数的过度看重。高考查分时间一公布,网络上和我们的朋友圈,接二连三地,都是各省的高考状元轮番登场秀。刷新一次搜索热点,看到了安徽省的高考状元。再刷新一下我的朋友圈,看到了贵州省的高考状

1.为什么高考状元被禁止宣传

2.中国人为什么如此崇拜'高考状元'

3.高考状元到底经历了什么才成了高考状元?

4.为什么很多高考状元都出自教师家庭?

为什么高考状元_为什么高考状元都没有多大成就

高考结束后,最受追捧的都是高考状元,反应的还是对高考状元的盲目追捧,和对分数的过度看重。高考查分时间一公布,网络上和我们的朋友圈,接二连三地,都是各省的高考状元轮番登场秀。刷新一次搜索热点,看到了安徽省的高考状元。再刷新一下我的朋友圈,看到了贵州省的高考状元。可能再过一天,各种高考状元的感人故事,也会轮番上演。这样的消息看多了,心里只有一个字:烦。而这样的套路年年上演,心里也只有一个字:俗。

我不知道每年大家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能够瞬间就揪出高考状元。找一个坏人,往往都要大海捞针。找一个好人居然易如反掌,这就奇了怪。这背后,是否有各地教育部门,或者是有关的教育机构的推波助澜?否则,怎么可能,大家都在一瞬间就汇总出了各地的高考状元。但我觉得每年大家都浪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在讨论高考状元是是非非上面,实在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儿。每年都要来一次这样的讨论,你们不感觉很累吗?对高考状元的过分追捧,反映了我们这个民族一贯的俗套和恶趣味。

实际上,高考状元的经验和做法,多数情况下,对于其他的考生都没什么作用。但是,每年连篇累牍的报道,还是驱动一批又一批的家长和考生,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汲取高考状元的经验上面。如果高考状元的成功可以复制,那么遍地都是状元。如果高考状元的成功可以复制,北大清华每年还需要上演你争我抢的抢人大战吗?高考状元的成功,往往是没有经验可循的,而且,当我们采访高考状元的时候,他们是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在和我们现身说法。一个成功者,会对他的过去的种种进行不经意的美化。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是成功者了,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捡好的说,而不会捡坏的说。这就意味着高考状元跟我们分享的那些经验,很多都已经是经过刻意的包装。一种精心修饰过的经验,还能算是经验吗?

迷信高考状元,是基于什么样的心思呢?说到底,还是唯分数论的观点在起作用。我们这个社会,相信分数决定一切,把分数作为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认为一个人分数高,他的各方面都必然是优秀的,值得整个社会全方位吹捧。分数当然能够说明问题,但是分数并不代表一切。当整个社会只剩下对分数的盲目崇拜和围观时,高考状元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被扭曲了。

为什么高考状元被禁止宣传

几日来全国各地高考陆续?放榜?,考生们也已通过查分平台查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绩,今年安徽省的高考成绩出现了一次比较少见的情况,也就是这道题目中提到的理科总分最高分的考生有两位,这两位考生的总成绩都是714分。不过,714分只是说这两位考生的总成绩是一样的,而他们的名次还是有先后之分的,这其中涉及到高考分数名次的判定规则。

2020年安徽省高考理科最高分是714分,取得最高分的考生有两位,他们分别是来自阜阳市太和中学的吴国华和来自安庆一中的王修远。这两位考生的成绩都是714分,总分是并列第一的,但是实际上吴国华同学的名次才是第一名,而王修远的名次屈居第二,所以真正意义上的2020年安徽省高考理科?状元?是吴国华。那么为什么这两位考生的总分一样,名次却不一样呢?这个问题需要从高考同分数情况下名次的判定说起。

原来高考名次判定中有个规则就是针对总分相同的情况,按照这个规定,总分相同的情况下,需要依次对比单科成绩来确定名次。依次对比单科成绩分两种情况,文科依次对比的顺序为文科综合、语文、数学和外语四门科目的成绩;理科则依次对比理科综合、数学、语文和外语四门科目的成绩。了解了这个确定名次的规定后,我们再来看下吴国华和王修远两位考生的成绩情况。

吴国华的高考成绩总分714分,其中语文132、数学144、英语143、理科综合295;而王修远的高考成绩总分也是714分,各科的成绩分别为:语文129、数学149、英语148、理科综合288。按照上述提到的总分相同情况下的名次确定规则,理科需要依次对比理科综合、数学、语文和外语四门的成绩,吴国华的理科综合成绩是295分,而王修远的理科综合成绩是288分,所以这两位考生的名次在比较了他们的理科综合科目的成绩后就能确定了,吴国华的理科综合成绩比王修远的要高,所以吴国华的名次也是靠前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位考生都取得714分的高考总成绩,而名次分前后的原因所在。

虽然按照这个名次确定规则把吴国华和王修远两位考生的名次分出先后了,但是在大家眼里这两位同学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他们都是令人佩服的,他们都是大家眼里的?状元?。在此也祝福这两位考生,希望他们今后能再接再厉,成为国家的杰出人才。

中国人为什么如此崇拜'高考状元'

1、大张旗鼓地片面炒作宣传高考状元,对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对考生也带来无穷的心理压力和各方面负面影响。

2、对“高考状元”的追捧,会让师资、优生源、经费等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占有优势的学校、地方和机构盲目集中,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对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教育领域的社会公平都十分不利。

3、对“高考状元”的集中宣传,也会促成普遍性的“状元攀比”,从而让更多的学校、地方、教育机构陷入到“掐尖”的焦虑之中。这种焦虑造成的结果,自然会扭曲教育工作育德育人的的本质,强化“唯分数论”。

高考状元到底经历了什么才成了高考状元?

因为在中国古代状元意味着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是一般寻常人家所不能达到的,因而古人会崇拜。今人所谓的高考状元和古代有很大差距,但状元未来的前途发展仍较普通人格外明朗,是普通人不可能达到的。所以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崇拜状元。

为什么很多高考状元都出自教师家庭?

如果你有这样的问题,那证明你身边没有高考状元,或者是你就没有走进高考状元的世界。提起高考状元这个词语,大凡是经历过高考的人听到,脑海里估计都会浮现一副这样的画面一个背影埋在书海里,一般情况不会抬头一下子坚持三年。这可能是大家脑海里的高考状元,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认识的高考状元都是上的普通幼儿园和小学,然后成绩优秀进入重点小学和重点高中而且他们大部分人不上辅导班。我认识的那个状元就是喜欢自己研究分析考试题型,然后自己总结。他们大部分都趋向于自己学习。我看过一个调查,有一半的高考状元没谈过恋爱,还有3/10的人谈着恋爱,觉得没影响,剩下的那几个就不说了。他们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放假回家了也是玩游戏,看电视剧,外出游玩,这些就是我们眼里的天才状元。他们好像不用特别努力就能考好成绩。

但是他们大部分人都在11点之后睡觉,除了上课时间他们还能自己学4-8小时。这些付出你可能都看不见,因为别人休息了他们还在学习。他们偶尔也会紧张烦躁,也会焦虑,更会担心自己发挥失常而且他们学习方法效率高,他们有目的性的分析整理交流,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制力。

除了老师之外,父母的影响也很大,父母的理解和帮助缓解压力都起了很大作用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从总体来看还是平衡的。你看的高考状元有多风光,他们背后的付出就有多少。

成为高考状元,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儿。高考状元的培养,到底与家庭有没有关系呢?现在,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高考状元的培养,与考生置身于什么样的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中国高考中,来自教师家庭的高考中越来越多,原因又是为什么呢,一般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3种原因。

父母是教师出身,对子女的教育更用心,也更有方法

很显然,如果父母是教师,在子女教育上方法更多一些。尤其是在小学这个打基础的阶段,父母本身是教师,对子女的教育更容易使上劲儿、帮上忙。相比之下,其他行业的家长,虽然说也希望子女能够好好学习,但由于没有掌握恰当的教育方法,很多时候在子女的学习上帮不上忙。小编身边的案例也证明,那些父母本身是小学教师的家长,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成绩往往都名列前茅。如果孩子出生在农村家庭,父母又不在身边,很多孩子学习上遇到难题,都没有人可以求教。

父母是教师出身,更容易有时间培养教育子女

教师这个职业的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假期比较多,双休日都能够保证,同时还有寒暑假。小编的好几个同学毕业后都做了教师,平常都非常闲,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子女的学习教育辅导之中。相比之下,小编身边的很多公务员父母,平常上班加班加点是常事,往往很少有时间来抓孩子的学习,在子女成长的关键阶段参与感很少。虽然说,父母可以给子女请家教或报培训班,但不管是家教还是培训班,与父母的言传身教相比,效果往往都会大打折扣。

父母是教师,子女更有荣誉感,更愿意发奋努力

很多教师家庭出生的孩子。在内心里,对父母是教师有着一份骄傲和自豪,并且愿意为维护这份骄傲和自豪,拼命努力、发奋学习。小编曾经问过身边一名考上了985大学的朋友,你为什么从小到大都那么努力。他的直接回答是:因为我的爸爸妈妈都是教师,我害怕自己考试考差了,给他们丢面子。这就说明,作为教师子女,一方面,以父母的身份为荣,另一方面,为了捍卫教师子女的身份,愿意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以优异的成绩给父母长脸。

对此,你怎么看?

文章标签: # 高考状元 # 他们 # 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