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分数线 分数线

高考状元后来怎样了_高考状元的下场

tamoadmin 2024-06-17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713分,出成绩时还在工地搬砖的状元,后来怎样?2.当年广东小伙高考900分成为状元,被北大录取后来生活怎样?3.高考状元张晓勇:17岁入清华,因工作受挫回老家,如今怎么样了?4.高考状元进入社会后,真的平庸了吗?5.山东省高考状元:离满分750仅差一分,他的现状如何?6.那些考入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毕业后去向了哪里?7.最惨的高考状元在江苏诞生,她被清华北大拒收,后来的她去了哪里?8.首

1.高考713分,出成绩时还在工地搬砖的状元,后来怎样?

2.当年广东小伙高考900分成为状元,被北大录取后来生活怎样?

3.高考状元张晓勇:17岁入清华,因工作受挫回老家,如今怎么样了?

4.高考状元进入社会后,真的平庸了吗?

5.山东省高考状元:离满分750仅差一分,他的现状如何?

6.那些考入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毕业后去向了哪里?

7.最惨的高考状元在江苏诞生,她被清华北大拒收,后来的她去了哪里?

8.首位高考文科女状元,只差一分满分,后来怎样?

高考状元后来怎样了_高考状元的下场

“一转眼,我离开高明已经15年了,在这15年里,我可以很自豪地跟大家说,我从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谭志佳是2003年广东省的高考状元,高明市首位高考状元。当年,谭志佳以900分的好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后来又进入香港大学攻读生物化学硕博连读学位。

由于表现出色,博士毕业后,他留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做研究员,现在从事骨骼畸形遗传物理研究工作。他以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不断向世人发表理论研究成果。

如今事业有成的谭志佳已经在香港娶妻生子,他很感激在自己的成长路上不断给予他帮助的好心人。

于是,他自愿为孩子们免费辅导功课,还加入高明政协,为家乡的发展尽心尽力。谭志佳是读书改变命运的最好典范。

寒门出贵子,高明首位省高考状元

2003年6月27日,是谭志佳永生难忘的日子。那天下午,他凯特不安地通过电话查询高考分数,得知自己成为了高考总分省状元。

一时之间,激动、欣慰之情涌上心头,百感交集。谭志佳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母都是农民,靠养鱼为生,收入十分有限,对供养两个孩子读书实在是力不从心。

父母一直对谭志佳熏熏善导,告诉他一定要努力读书,将来才能改变现状。谭志佳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他牢牢记住父母的话,高中三年,坚持不懈,努力读书。为了把更多时间花在学习上,谭志佳平时住校,连节假日学校放假,他也基本上很少回家。

平时他总是早上第一个到教室,晚自习下课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他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简直是如痴如醉。自然,他的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每次考试都是遥遥领先。

他的努力终于引起学校老师的关注,他们看到一个身处贫困,仍是咬牙拼搏的少年,内心充满感动,于是,学校安排教师帮助他辅导功课,使他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谭志佳却犯难了,在他的心里,当然渴望能够上北大清华之类的一流大学。可是他父母却愁苦交加,他们担心谭志佳报那么好的大学,万一考失利了怎么办?家里实在没有钱供他复读了。还不如报一个差一点的大学稍微稳妥一点。

谭志佳不愿意看着父母难过,他顺从父母的意思,填报了上海的一所大学。老师得知后,大为惊讶,他们觉得以谭志佳如此出色的成绩,考个北京大学根本不成问题,怎么能够填报一个普通大学了事,这不是耽误孩子的前途吗?

老师找到谭志佳,询问他的事情,谭志佳只好把父母的忧虑全盘托出,老师听完后感慨万千。为了打消谭志佳父母的顾虑,学校马上联系到两位资助人,承诺他们会包揽谭志佳以后的一切学费。

在学校的努力之下,两周后,谭志佳如愿以偿在高考志愿上填报北京大学。从此,他敲开了命运之神的大门,通向锦绣前程。

读书改变命运

读书虽然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是却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读书虽然不能改变生命的起点,却可以改变生命的终点。

顺利进入北京大学的谭志佳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作为全国一流大学,北京大学对学生的要求是很严格的,甚至比起课业繁重的高中生活有过之而无不及。

谭志佳早已经习惯这样的求学生活,他把自己的学业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北大的四年里,他的求学履历照样光彩照人,各门学科成绩在高手如云的北大都是名列前茅。

出生微寒的他明白无论如何再也不能增加父母的负担。于是,他在大学里继续刻苦读书,年年获得奖学金。一有机会,他就到外面打工,做家教、发宣传小广告,赚点小收入。积少成多,再加上他本身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这并不多的小钱也能支撑他度过最美好的大学生涯。

在北京大学毕业后,谭志佳原本有机会到德国去留学,可是年迈的父母舍不得儿子去那么远的地方,很有孝心的谭志佳选择了去香港大学继续深造。

谭志佳说:“人一定要有志在千里的鸿鹄之志,要有远大的理想。”正是身怀着这样的理想,谭志佳每天早出晚归,绝大多数的时间都耗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时候常常会碰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有时候一天辛苦下来,什么数据也得不出来,不过对这些源源不断的挫折和失败,谭志佳早已习以为常,他把每次的失败都看成是通向胜利的阶梯。

因此,并不为困难所吓倒,当困难来袭,他镇定地观察、思考,搞清楚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再接再厉。

正是凭着这种严谨的作风,谭志佳的研究进步很快,在香港逐渐站稳脚跟。在港大做研究,每个月都有一笔收入,这让一直囊中羞涩的他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从此可以不必为衣食发愁,他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学术中去了。

不过谭志佳却舍不得用,他把一部分钱留给父母,一部分支助还在上学的弟弟,只留很少的一小部分给自己。

饮水思源,心系家乡父老

“我是土生土长的高明人,根在高明,对高明有一种血浓于水的感觉。”谈起自己的故乡高明,谭志佳充满深情。

谭志佳在高考结束之后,经媒体报道,他的感人事迹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很多人钦佩谭志佳勇于跟命运抗争的精神,纷纷向他伸出援手。

还有一位好心人跟谭志佳保持长达多年的联系,从他上大学一直到他完成博士后学业在香港大学工作,不仅在经济上支持他,更是在精神上鼓励他,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人生阅历为谭志佳指点迷津,充当了他的心灵导师,这些都给了谭志佳极大的温暖。

谭志佳在香港定居以后,他的生活逐渐踏上正轨,娶妻生子,安居乐业。饮水思源,他在贫困之际深受众人帮助,如今事业有成,一心想要回馈社会。

在香港的时候,他加入高明同乡会,真所谓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谭志佳见到那些在香港苦苦打拼的老乡,感到格外亲切。

应这帮老乡的请求,谭志佳每周抽出一天的时间,免费为老乡的孩子们辅导功课。一来可以减轻老乡们的经济压力,二来也可以解决老乡面临的下一代的教育难题。

他还加入高明政协,充当高明与香港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实现信息共享,促进高明更好更快发展。

小结:

读书能够改变命运,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是读书并不是“美味蛋糕”,需要人们付出艰辛的努力,洒下无数汗水。

读书也不是“一劳永逸”,需要人们长期坚持不懈。谭志佳在成功夺取“高考状元”的桂冠之后,并没有开始“享受人生”,他认为“状元”只代表自己高中的成绩,并不能代表自己的未来。站在新的人生高度上,谭志佳继续孜孜不倦钻研学术,一路读到博士后。

如今的他从当年的贫寒学生蜕变成一位见识广、学识渊博、学术造诣深厚的学者,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从谭志佳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读书的力量,谭志佳的事迹是对“读书改变命运”的最好的诠释。

高考713分,出成绩时还在工地搬砖的状元,后来怎样?

但是许多孩子的幻想常常都被大人说成游手好闲,就像写作,很多家长就以为这不能当饭吃,叫做梦的孩子不要胡思乱想,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找份踏实的工作。

听到父母都这么说,不少孩子只好战战兢兢地把幻想藏起来,服从父母的意见,努力读书,考上大学。

15年前,来自黑龙江的刘婉荟,她就一个很听父母话的女孩,努力读书,高考以661分摘得哈尔滨市文科状元,胜利考上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但是让人感到不测的是,她在毕业之后,在上海金融行业仅工作了3年,就放弃了30万年薪,回到幻想最初的中央——专职写作。

关于刘婉荟的选择,很多人都不了解,她毕业可以从事金融行业,不正是许多所希望的吗?工作轻松,挣钱多,而且还有很多假期。往常15年过去了,她现状怎样?

一、黑龙江女孩高考661分摘得状元,考上北大

1987年8月,刘婉荟出生于哈尔滨,人长得很灵巧心爱。但是,她有一个喜好,就是很喜欢看书。每次有钱的时分,她不是去买零食,而是攒够了钱拿去买书。

大量的阅读,不只让她养成了很好的文化气息,还培育了她的了解和自学才能。这些才能使她在学习上,总能得心应手。所以,从小她的学习就很好,成果不断排名班级前面。

不过,也由于阅读,她从小就种下了一个当作家的幻想。只是父母就希望她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未来找份好工作,好好过日子。所以,她不断不敢说出本人的幻想,不断压在心底里,也不得不服从父母的意愿努力读书。

后来在2006年高考中,刘婉荟如愿考出了661分的优良成果,并摘得了哈尔滨市文科状元,胜利考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攻读金融专业。

她也因而成为了众人羡慕的对象,似乎活成了大家所希望的样子。

二、放弃30万年薪,专职写作

2010年,北大毕业之后,刘婉荟也依照父母的倡议,进入了金融行业工作,并且年薪也有三四十万元。

但是在2013年5月,经过一段时间挣扎的她,还是从工作了3年的公司辞职了,开端了她的专职写作。

原来她的幻想不断没有丧失,并在上大学之后,发作了奇妙的变化。

她说当初18岁的时分选择报考光华的理由很简单,由于光华录取分数最高,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学术进修的前景都十分理想,担得起世人目光中“最好”两个字。当时她还是有些迷茫,所以本能地想朝着最亮堂的中央跑,为亲友的等待而不忍坚持本人的幻想。

后来,她也成为了一个典型的优秀的商学院毕业生,但在光华的四年里,她也有挫败感。

她说:“光华把金子都堆在了一同,我只记得每天被晃得眼前发白,亮中取亮真的很难。挫败感是我以为在光华得到的最应感激的东西。”由于不服输的她不认同本人比他人差,进而寻觅另外一个跑道,侧面激起出不一样的天赋和将来,那就是写作。

时间回到大三的时分,刘婉荟一整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交流生,很多一同来的同窗在大三暑期就回去了,但是她大四才干回去。

这个时分,她什么都做不了,反倒能够游手好闲一下,开端在网上发表连载小说。

谁也没有想到,等到她快回国之前,出版社找上门了,所以后来回国之后,她在大四上学期就是一边找工作一边将小说完稿,趁着寒假的时分出了书,就是后来被众网友追捧的长篇青春小说——《你好,旧光阴》。她的笔名“八月长安”,也就此在网上被众人所熟习。

第一部小说取得胜利后,刘婉荟没有停下写作的脚步,毕业后她也照常上班。

只不过是,她一边上班,一边写作,工作三年期间,又出了两本书——《被偷走的那五年》《最好的我们》。

后来,她真实没方法统筹新书的宣传和工作了,权衡了一下本人的兴味、才能和两方的收入,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还是选择了辞职,专心写作。

三、现状怎样?

许多人关于她的决议深感可惜,特别是她的父母,更是竭力反对,以为写作就是游手好闲,

但是,刘婉荟就是一个追求圆满,个性独立的女孩,她希望可以专心写作,写出好作品。

尔后,她又出版了同系列图书《暗恋·橘生淮南》、《年年有余,周周复始》等网络小说作品,仍然在网上都深受好评。

又过了两年,刘婉荟开了本人的公司,参与影视剧开发和出品。她说:“这个过程中没阅历太多纠结重复,没有勇士断腕的痛苦,以至没什么太大的风险。能做本人喜欢做的事情是一种侥幸,我没什么好埋怨。”

往常,刘婉荟成为改编影视剧的“流量担当”,同时她的网络连载小说也不时推出。

四、结语

很多人就是容易遭到成见的影响,以至为亲友的等待而不忍坚持本人的幻想,被“同流合污”。

如今看来,刘婉荟庆幸本人可以坚持幻想,终于在写作这条路上大获胜利。

很多人,也因而改动了对她的见地,羡慕她做什么都这么优秀。

但是当初她放弃30万元的年薪,还是需求很强大的勇气,否则很难做出这样不肯定性选择的。

人生多姿多彩,你会像刘婉芸这样,坚持幻想,凭勇气和聪慧,闯出一段属于本人的天空吗?

不过,回忆她的生长进程,她还是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家长无妨学习她,从小引导孩子多读书,培育孩子养成读书习气,对孩子很有好处。

由于,良好的读书习气已成了学霸的代名词。孩子学习不好,缘由有很多种,但是可以成为学霸的孩子,简直有良好的读书习气!

当年广东小伙高考900分成为状元,被北大录取后来生活怎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106年前,先生为清华学子们做了题目为《论君子》的演讲,梁先生寄希望于他们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并在演讲中引用了文章开头的话语来激励莘莘学子。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便写进了清华校规,又逐渐演变成了清华的百年校训。

在清华大学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邱勇先生提名表扬了4位新生,林万东很荣幸成为其中之一,林同学身上所体现的寒门学子顽强奋斗的精神,正与清华大学校训中“自强不息”的精神交相辉映,格外闪烁。

自强不息的寒门学子

林万东,出生于云南省宣威市阿都乡的大山沟里。这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85岁高龄的爷爷,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父亲,正在读书的3个孩子。一家6口人,仅靠母亲在省会昆明的工地做砖头水泥搬运工赚钱,母亲一人的收入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简单生活。

即便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父母亲也从没有想过让林万东姐弟三人辍学。也许正是他母亲用自己瘦弱的身体和艰辛的劳动支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更激发了林万东克服困难、发奋图强、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林万东从小就深深地知道,只有考试才是他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这样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更有可能带领全家人走出困境。林万东不仅克服了生活上的困难坚持学习,而且还非常体谅母亲为全家的付出。

作为一个孝子,他从中学时代开始,每到寒暑假,便会与母亲一起到外地的工地赚钱以贴补家用。这与那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们形成鲜明的对比,贫困的生活没有阻挡寒门学子前进的步伐,努力学习也没有成为逃避家庭劳动的借口,林万东就这样一步步负重前行,直到高中毕业。

工地搬砖的高考状元

时间定格在2019年6月23日,这是云南省公布高考成绩的日子,学生们正心急火燎地查询着成绩,有喜悦的,有沮丧的,然而在昆明的某处工地,我们仿佛依稀看见一个瘦弱的身影,正汗流浃背地在工地上忙着背砖。不错,他就是林万东。

此刻的林万东,以713分的优异成绩夺得了宣威县高考理科状元,而他却浑然不知。这大概就是在历经的磨难之后,上天也会眷顾穷人家的孩子。2019年的夏天,林万东,被清华大学自动化与工业工程专业录取了,顷刻间成为天之骄子,成为人人羡慕的幸运考生。

高考结束后,林万东的家庭环境决定了他不能像其他多数考生一样,一边舒舒服服地待着家里或是外出旅游,一边等待高考成绩的发布。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同时赚取自己上大学的相关费用,林万东则选择去了建筑工地,与母亲一起打工赚钱,帮母亲分担家庭的重担。

在林万东身上,我们看到了寒门学子昂扬向上的朝气;他们敢为人生、为家庭、为梦想而奋起的斗志;为改变命运、改变家庭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少年强,则中国强。林万东,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他同时也为年轻一代人树立了积极的学习榜样。

一封自强不息的信

林万东在收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曾写下一封信,他在信中讲述了贫困的家庭状况、母亲为全家的付出、父母对他的期望,以及高考后在工地搬砖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减轻家庭负担,并希望能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

林万东和家人这么多年一路走来无比艰辛却又自强不息,正如信的开头“每个农村家庭走出的孩子,‘自强不息’四个字都对他有特别的意义。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才会有日后的无限可能”。

林万东在信中这样写道,“我们一家人在压力下缓步前行,都在期待着黎明的出现。这个家庭的光明还远未到来,可我已经给家人带来了更多的希望”。万东考入清华大学已经给全家带来了重生的希望,也是改变的开始。虽然前方的路还遥远,但以林万东的自强不息,我们有理由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正在他们家一步步转为现实。

林万东只是千千万万寒门学子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出生在经济条件非常差的家庭里,他是没有办法选择父母的,但他却通过努力学习、自强不息重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贫困的生活不仅没有压倒他,反而激励他越挫越勇。“唯有自强不息,才会有日后的无限可能”,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是林万东从多年饱受辛酸到进入中国顶级学府一步一个脚印的真实写照。

这使我不禁想起,那些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寻短见,还有那些逃避压力、不去工作的啃老族,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比起林万东,他们是否觉得汗颜。林万东在面对重重压力时没有选择屈服,在面对生活苦难时没有选择后退。他们看到此,是否应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是否需要改变,是否需要重新选择人生。

清华校长点名表扬

林万东取得高考状元时还正在工地搬砖的新闻被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一个自强不息的搬砖高考状元瞬间成为了全国人民瞩目的焦点。林万东的事情感动了媒体、感动了无数人、感动了清华校长,我想,这并不仅仅在于他是高考状元,也不在于他是否考入了清华大学,而是他不屈不挠、勇于承担、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真正打动了我们的内心,因为他的这种精神正是新生代所缺失的,非常值得年轻人学习和思考。

清华大学是全国学霸的汇聚地,群英璀璨,2019年新入学的本科生有3800多名。在2019年8月15日本科开学典礼上,邱勇校长点名表扬了武亦姝、刘雨桐、科薇和林万东4位同学。在说到林万东时,邱校长引用了万东信里的那句“来自云南、坚信‘唯有自强不息,才有日后无限可能’的林万东同学。

林万东只是寒门学子的其中一个,清华邱勇校长点名表扬了他,或许是希望他进入清华大学后,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能继续保持着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未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同时改变家庭的命运,希望他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结语

由隋朝开始的科举考试到如今的高考,可谓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高考给了寒门子弟一个重生的机会,如果有一天金榜题名,那么很可能会逆袭人生。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异、东西部差距、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大,我们惊奇地发现:高考状元或是考上985的学生中的多数人来自于大城市,其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其家庭生活环境也相对较优越。

而对于那些偏远地区、贫困家庭、各方面教育和社会资源困乏的寒门子弟来说,想通过学习来改变人生将会越来越难。甚至有学者预言:寒门难出贵子。

然而,林万东,用他的自强不息、不畏困难,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寒门再出贵子,也为其他寒门子弟树立了楷模,迈入清华大学,是他人生转折的第一步,祝愿他今后的路越走越顺、越走越远、越飞越高。

高考状元张晓勇:17岁入清华,因工作受挫回老家,如今怎么样了?

学术研究的道路往往是寂寞的,大多数人都因为得不到研究结果,就忍不住心生气馁,最后会早早的离开学术这条道路,向着繁华的世界前行,这样的人生让人惋惜,有时候多坚持一会儿,最后就会取得累累硕果,就像当年的一位高考状元,他靠着读书在大学期间实现自立,靠着读书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一路读到博士后,取得了更好的事业。

谭志佳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他有一个双胞胎的弟弟,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致力于走向学术的道路,人的智商本来就不是公平的,有很多人每天都在学习,却不知道如何才能考出一个不错的高分,而有的人从一开始,就在学习上表现出天赋异禀的一面,谭志佳就是后者,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看各类型参考论文,到图书馆去学习专业知识,阅读各类型的专业期刊,同时耐心倾听学校里老师的教诲。

作为一个学霸,也不是永远都没有疑问的,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他就会去询问老师,让老师帮他解答困惑,他的好几个老师都对他赞不绝口,认为他思维卓越、有思辨性。除了喜欢攻克一道道较难的题目,谭志佳也喜欢挥斥方遒,写一篇篇才华横溢的文章,这都让他变得更加热爱学习。

后来,谭志佳在高考中顺利考出了九百分的高分,这个分数让他问鼎当年的状元,而成为状元之后,谭志佳也继续前行,进入了北京大学的生命学院,当时,很多人都惊讶他以这样的高分,去读生命学院,状元一般会选择金融类的专业,其实,这个冷门的专业是他自己选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生命的来源。由于他在北大的成绩太过突出,发了好几篇不错的论文,他很快就在学术方面有所成就,所以他也顺利得到了去德国留学的机会,当时的他本来已经打算前往德国上学,但是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够在离家较近的地方深造,最后谭志佳选择了香港大学,并在这所大学里面拿着每月一万五的奖金。

如今的谭志佳早已经成家立业,他在学术道路上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妻子,现在跟妻子生活得十分恩爱,妻子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孩子,除此之外,谭志佳还会负责赡养自己的父母,他每个月的收入中,很大一部分都留给了自己的父母,他非常孝顺,生怕父母的晚年生活不够顺利,他有一个弟弟,目前也在中国一所不错的大学,而谭志佳也努力的在各方面帮助弟弟,他希望弟弟能够像他一样,靠着学习找到出路,一路走向繁花似锦。

高考状元进入社会后,真的平庸了吗?

清华北大,作为我国顶尖学府,是无数学子的梦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考入清华北大就可以安然无忧,下半辈子吃喝不愁。清华北大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人比比皆是,在湖南长沙就有这样一位才子,17岁接近满分考入清华,最后却到小区当保安。

1974年,张晓勇出生在湖南长沙,从小学习成绩就非常优异的他,在1991年以长沙县理科第一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不仅给父母争光也给自己的未来铺垫了大好前途。张晓勇在清华大学学习了生物科学和技术专业,毕业后正好适逢国家“双轨制度”改革,学生可以在分配工作的同时,选择自我招聘。

张晓勇入职了一家中日合资的企业,在广东工作了五年后一无所成。公司的工作和他的专业不对口,既不能学到有用知识也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父亲生了一场大病需要照顾,于是张晓勇就辞职回到长沙照顾父亲。

深感“父母在,不远游”道理的张晓勇决定在长沙找工作,也方便照顾父母。但是在长沙蹉跎了好几年,依旧没有适合他专业的工作。于是他当过房地产销售,也做过客服,最后选择成为一名小区保安。对于儿子的选择,父母都表示不了解,父母认为他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这么多年书都白念了。

其实每一行职业都有其重要性,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以张晓勇的学历和天赋,当保安确实浪费了他这么多年的学习,让人感到不值。而张晓勇却很释然,他说经过了这么多年他早就看开了,曾经也想过搞科研,怀揣着一颗为国家奉献的精神。但是现实却非常残酷,他从毕业开始就没有找到相关专业的工作,最后自己的理想抱负都被现实的冷水浇灭。

2003年毕业后,一直到今天17年都没有参加过同学聚会,作为一个清华学子,张晓勇不敢去面对自己的同学导师。毕竟清华毕业的学生,像他这样遭遇的少之又少,极大部分人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如今的张晓勇已经年过四十,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张晓勇对于自己的未来依旧非常迷茫。他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拼搏,同时他或许已经认命不再想着自己当初的理想,而是安于现状的当着自己的保安。

张晓勇的经历是值得反思的,清华毕业的高材生为什么会被现实击败,而又是多么残酷的社会才能让一个清华学子放弃梦想和斗志,甘于在保安的职位上碌碌无为。或许对于普通人来说,多花点时间陪陪父母,过着平淡而安静的日子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对张晓勇来说,这样的日子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和他日复一日学习的努力,让人惋惜。

同时他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即使是清华北大出身,如果没有一颗顽强的心和勇于奋斗的精神,最后依旧会被社会现实打倒。相反很对没有读过大学的人,他们对未来有着憧憬和向往,所以他们愿意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努力,那么迎接他们的也将是璀璨而辉煌的人生。

山东省高考状元:离满分750仅差一分,他的现状如何?

以前有个说法:高考状元后来都销声匿迹了。

以下引用自《校友会2017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恢复高考40年来,学界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高,专业技术领域行业顶尖人才频现。

这些大神只是没有成为马云、刘强东,所以不为我们所熟悉。能成为高考状元,这是一个智商、勤奋程度、志向的集大成者,无论做什么事都秒杀普通人,所以理论上这些人没有平庸之辈。

如果真有,那可能是:

根据《牛津通识课·天才都是疯子吗》:世界级的天才大概率有以下特点:虽然智商高,勤奋好学,谦恭有礼,但是很多人存在早年丧亲或者父母双亡,家庭环境存在严重的问题,有精神障碍。

比如,梵高就割下自己的左耳;《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icon,40岁时,抛妻弃女当了一名画家。

智商高的人,有不低的概率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所以,可能是这些原因导致了这些大神偏离了原来优秀的人生轨迹。

那些考入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毕业后去向了哪里?

“顽强的毅力是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高考作为改变莘莘学子的一个重要平台,它承载着众多孩子出人头地的梦想、背负着很多家庭鱼跃龙门的期望。在自由平等的现代社会中,人人生而平等、人人却生而不同,高考是较为公平公正的逆袭平台,它不看出身、不论身份,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实现人生的第一飞跃。

寒门学子通过高考金榜题名改变命运的例子层出不穷,从一无所有到功成名就的贫困书生不在少数,自从高考恢复以来,每年的高考都有令人高度关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夺得头筹的状元必定是自带光环、不同寻常之人,比如今天所说的这个山东高考状元。

一、离满分750仅差一分

每年的高考状元都是身披“高考战衣”、脚踩“高考战靴”、以最耀眼的姿态面向社会,每个省份都会有状元,今天的这个状元不同寻常,他曾打破了山东省高考最高分的记录并保持高分数年之久。这位状元的牛气之处在于离高考满分只差了一分,是的,你没听错,高考满分750分,这位高考考生考了749分。

很多人听到如此雷人分数时非常疑惑:难道他的语文只错了一分吗?这个高考状元现在又身在何方?

在介绍这个高考状元之前,我们先来解读一下他的分数,这个分数理论上不太现实,能够考到749分,如何做到只差一分?

先来看一下749分的构成:这位考生语文考了138分、数学考了149分、英语考了142分、理综考了300分。看到这些分数时,很多人会更多问号:这不是729分吗?怎么会只差了一分?

实际上,另外的20分是因为这个考生曾参加了全国的奥数竞赛,并且在奥数全国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在当时的高考项目中凭借此等荣誉奥被额外加20分,加上这附加的20分,这位考生达到了749的高分。成绩一出,轰动全国,很多人对这个学霸级人士异常叹服:世界上果真不缺爱读书、好读书、精于读书之人啊!

且不看他的语数外成绩,光是理综能够拿到满分就令人惊诧,理综的难度众所周知,能够将物化生全部作对,可见这个考生的优秀之处,学好物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如此高分,要么是名副其实的学霸、要么是聪慧过人的天才、要么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那么,这位红遍大江南北的状元是怎样的考生?

二、光环背后的学霸如此另类

实际上,这个山东省最牛的高考状元名叫王端鹏,是2004届高三考生,身为理科状元,他的班主任于志刚最有发言权,在得知他的高考成绩时,颇为欣慰地露出慈父般微笑,王端鹏不负众望、实乃可塑之才。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王端鹏的学习状态,能够成为理科状元,一定是努力之人,即使自带光环的神童也需孜孜不倦地学习,妄想不劳而获无异是天方夜谭。任何一个成绩优异的人必定会有付出,王端鹏也不例外,他和很多同学一样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温习功课,严于律己、毫不松懈。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2001年,王端鹏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烟台二中,并且在实验班就读,进入高中后的王端鹏进行了更加系统的理科学习,那些看似枯燥无味的理科知识让王端鹏兴趣颇浓,他就像一个知识高峰的攀登者,挑战并不断征服着一座座知识高山。

其实,相对于其他学生,王端鹏有三点非常值得学习,接着一起来看下他的学习方式。

第一:求知无坦途、学问无捷径

王端鹏态度端正、勤学好问,很多刚上高中的孩子面临着外界的很多诱惑:贪玩、小说、游戏、懒惰等,任何一种外在因素对他们而言都是致命诱惑,甚至有些学生只有在家长老师的不断鞭策中才能砥砺前行。王端鹏自始至终认为学习为自己、努力为未来。一个愿意为自己学习的人,成绩必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他深知:知识改变的是自己的命运、努力铸就的是自己的未来。

虽然王端鹏不是班上最为聪明的人,但他却是最勤奋的一个人,厚积才能薄发,在这样的默默潜伏中,王端鹏才有了一鸣惊人的资本和震惊山东的能力。

高中聚集了来自各地的优秀学生,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他始终脚踏实地、不急不躁,将自己的疑问及时解决,用“今日事,今日毕”的学习方式不断积累沉淀。一个能够在全国奥数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自制力和意志力毋庸置疑,在他的不懈努力中,王端鹏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第二:到处留心皆学问

查漏补缺是王端鹏的多年学习习惯,再优秀的学生也会有做错的题目,王端鹏每次在得到解答后,都会将相应的错题或者疑点、难点整理出来做出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人在感慨王端鹏总是能够举一反三时,也应该想到他在轻而易举做题前所做的知识积累。只有储备足够的知识量,才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解决掉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第三:读书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陶渊明曾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王端鹏跳出固定思维,将读书视为沙里淘金的乐趣,他在学习上有着极为明确的规划,除了所用在课本上的精力投入外,他还将一部分精力用在了课外书本的管理上。

因为王端鹏非常懂得劳逸结合,每次放假回到家中都会抽出一小部分时间看自己喜爱的书籍,比如文学和奥数,当然,他的家中也藏有大量的课外书籍。无论是课外书籍还是专业课本,王端鹏爱好读书的习惯为他在高考中绽放光彩奠定了不少基础。

你以为他只是成绩优异吗?

不,优秀的人总会在多方面闪闪发光,王端鹏在校期间曾经获得过“山东省三好学生”的奖项、“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全国生物奥赛二等奖”、“全国化学奥赛三等奖”。无论是数学、生物还是化学,王端鹏在奥赛方面的造诣确实是常人难以企及。他的高三班主任于志刚对王端鹏有着极高的评价:既懂得学习,又懂得。

很多高三的学生为了学习会牺牲掉锻炼的时间,王端鹏不会,他总会忙里偷闲打羽毛球、打篮球,喜爱锻炼的人精神状态不会太差,王端鹏白天几乎是神采奕奕、元气满满,白天听课精神十足、效率极高。

除了运动外,王端鹏为了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加入了校队的辩论赛,经过自己的不懈研究,成为了辩论队的骨干。

王端鹏喜欢看军事、喜欢看文学、喜欢搞研究,他在看这些书籍时,总是会带着辩证的思考,通过种种细节都能看出王端鹏的过于优秀,他成为山东省的高考状元不足为奇。按照749的高分,在国内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所高校。

那么,王端鹏后来怎样了?是否也和其他高考状元一样,在出名之后热度高居不下,成为了众望所归的事业有成的社会精英?

三、金榜题名后,他的现状如何?

令人非常遗憾的是:高考之后,王端鹏的消息就无从查证,他似乎就从人间蒸发一样,消息寥寥无几。关于他的下落无从得知,众人也纷纷猜测。

有人猜测:王端鹏表现良好、成绩优异,他选择去到了西方国家进行深造,毕业之后,接受了美国企业给予的高薪移民美国,现在在美国的企业担任高级主管年薪千万,在美国名利双收、位高权重,深得美国政府的赏识。因为移民美国,所以国内关于王端鹏的消息少之又少。

有人说:端鹏在读完了清华大学后,去到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先后进行深造,学有所成后拒绝了美国的高薪,选择回到祖国,为祖国做出贡献,能力出众的王端鹏被中科院看中,出于工作的保密性质,关于他在网上的消息几乎为零;也有小部分人说:王端鹏由于当年表现过于突出,被特种部队特招入伍,作为高科技储备培养人才,王端鹏自然不会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

其实,无论是哪种说法,大家都希望王端鹏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发挥所常,不辜负自己多年来知识的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在任何时代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最惨的高考状元在江苏诞生,她被清华北大拒收,后来的她去了哪里?

2004年到2010年考入清华的高考状元:刘也行,王浩然,石悦,高立力,杨山楷。

刘也行:出生河南省信阳市,2004年以719分考入清华大学,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博士,现在是清华控股资产管理集团的一名投资总监,参加了一站到底,刷新了其开播以来的记录,而且是国家的二级篮球裁判。

王浩然:出生湖北恩施州,2005年以理科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化学系本科,之后他去广州工作,曾尝试创业但都不尽人意,然后他又去了香港,2013年回国,工作在金融投资公司。

石悦:出生内蒙古,2006年以702分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之后在北大读了硕士,但毕业之后,他选择了一条与专业不同的道路,当游戏女主播,现在已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网红明星。

高立力:出生贵州,2007年考入清华管理学院,在大学期间,他曾到日本,美国等各国高等学府参与交流活动,毕业后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读经济学博士,同时,也读了一个计算机硕士。美国大学毕业后,他就拿到了美国十多家公司的就职邀请,高天立选择了全球知名的对冲基金公司AQR资本管理公司,而且还与2007年湖南理科状元戴天娇结为夫妻。

杨山楷:出生四川达州渠县临巴镇,2010年以676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但曾被公布说他被清华开除,具体情况未知,目前现状也未知。

以上是近几年考入清华大学的一些优秀学子,而今天7月7日正值高考,今年一定也会有像这样的一些优秀的学生,最后,希望今年的考生可以金榜题名,取得佳绩,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首位高考文科女状元,只差一分满分,后来怎样?

清华北大不予以录取,那就拿着行李去香港大学!

从来都不敢揣测清华北大招生的标准,只不过网上很多人都在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十年寒窗苦读比不过一纸国籍?,这位来自江苏省得2020年高考文科状元,就连她本人接受采访时也说过?恐怕我是历年来最惨的状元了吧??

仅仅因为高中历史选修成绩是B+就被清华北大轻而易举Pass掉,丝毫不顾她是不是江苏省文科状元和她的高考分数。虽然清华北大也是依据条例办事,可这样的一番操作,不知道让多少人对清华北大的招生体制进行过怀疑。

01江苏状元白湘菱的?高考波折?

按照当时白湘菱高考前的理想院校和高考后接受采访时的回答来看,她本人应该是特别中意清华北大这两所国内顶尖名校当中的任何一所,凭借着200年江苏省高考文科状元的荣誉,不光是教白湘菱的所有老师和学校领导,甚至消息传出来之后,国人都直截了当地认为:白湘菱一定会被清华北大录取,只要白湘菱本人有意进入清北读大学,可谁都没想到?

高考以430分成为江苏省文科状元的白湘菱,最终还是没能收到清华北大送过来的录取通知书,追根刨底之后,似乎当时国人的心情都愤怒起来了。明明是学生里的好苗子,而且分数也已经达标,再加上是?2020年江苏省文科状元?的荣耀,你清华北大为什么不录取?面对外界的质疑,清华北大自然有其不予以录取的理由:因白湘菱的历史选修等级是B+。

值得提到的一点是,江苏省是高考自命题,和全国高考统一命题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从分数上也是?两头跑?的规矩。在江苏省现行高考政策当中,额外两门选修不算分值,而是算等级。这个名叫白湘菱的女学生,在2020年高考取得了430分的好成绩,总分480分。之所以没有选择录取白湘菱,就是因为清北都要求学生的选修科目必须达到A+以及A才行。

02?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面对自己中意大学的落选,很难想象当时白湘菱的内心深处究竟是种怎样的感觉,毕竟白湘菱头上顶的是江苏省文科状元的帽子,历年来江苏省的文科状元,没有一个到不了清华北大的。可2020年的她,却因为历史选修等级没有大到清北招生标准而无缘。白湘菱不是没有想过?难道要重新再来一年吗??可她面对是高考,江苏省的题又是全国出了名的难和灵活,正在她百般犹豫之时?

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名校,纷纷向这位江苏省落榜清华北大的文科状元伸出了?挤破脑袋也要录取?的橄榄枝,比起清华和北大,这些国内名校虽然在名次上有些不足,但也有各自拿得出手的世界级王牌专业。其实当时白湘菱完全可以毫无顾忌的选择这些名校,但就在千钧一发和拿不定的情况下,香港大学?乘风而来?,而且还提出了相当有诱惑力的录取条件。

2020年8月2日,白湘菱的妈妈表示,女儿最终申请了香港大学,专业意向为金融类专业。紧接着在2020年的8月3日,澎湃新闻就从香港大学入学及学术交流部了解到,白湘菱已顺利通过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的面试,校方已向其发放了录取通知。不仅如此,香港大学表示了极大的诚意,校方愿意提供四年一百多万的全额奖学金。比起港大,清北又如何?

03?白湘菱去港大?事件凸显招生现状

?清华北大因为一科选修不符合等级?就不予录取,清北的这种做法看起来是合乎其理的,毕竟规矩就放在那里,如果2020年高考招生期间,破格将白湘菱收录的话,那恐怕社会又会因此刮起一股?狂魔乱舞之风?。可见清华北大的招生办并没有错,他们只是依据现有的条例进行办事,毕竟规矩还是要遵守的,如果破格将其录取,那接下来肯定又会滋生新的问题。

大家不妨看看我手段提到的那句话?十年寒窗苦读比不了一纸国籍?,以清华大学为例,外籍学生入学需进行实名申请,只要申请通过,就无需进行专业水平测试,免试入学清华。除此之外,外籍学生还在学费住宿费用乃至奖学金上面,享受多重优惠和便利。先不说国内这些名校的这种做法带来了怎样的后果,扪心自问一句:对中国学子们公平吗?

江苏文科状元白湘菱确实没有达到清华北大招生的标准,所以清北对其不予录取,这一点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清华北大这些国内名校在招生的时候,能不能一视同仁,这应该是招生标准上应该考虑的一些问题。我国教育虽然已经迈上了一个台阶,而且全国各地基本实现了普及9年义务制教育,但在国内名校招生这块,希望可以以公平平等的态度面对一切国别的学子。

导语

“当泪的潮涌渐渐退远,理想的岛屿就会浮现,那时请摘下一页征帆,来覆盖我创痕累累的长眠。”

这句话出自顾城的《遗嘱》,生活永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花笑与泪水,甚至与逆境总是交织,在成长路上,我们经历磨难,并在磨难之后学会长大,才会接近心中的彼岸。

对于过去的老一辈来说,她们经历过中国艰难崛起和发展的阶段,她们虽然经过现实的摧残,但是她们仍然不放弃心中的梦想,已经千难万险,抵达心中的高地,让它在世间熠熠生辉。

早期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刘学红的故事,1977年的时候,被迫停止十年的高考,宣布恢复。就是这一次机会,让刘学红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1975年为了国家的发展,那一代的年轻人通过上山下乡来建设祖国,国营经济大力发展,在国营商店里当一名售货员成为了大多数人都觉得很不错,并且很向往的未来。

但是刘学红很想继续学习,因为他的心中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1977年10月21日,刘学红在广播中听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她非常的激动,认为这是上天送给她的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

但是由于当时大环境的原因,她必须每天下田种地,喂猪、喂鸡,她不能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但是她仍然不想放弃这次机会,她利用所有的空余时间,温习功课,拼尽全力,奋力一搏。

高考奋战

那年高考的作文,就是她成为文科状元的关键。1977年的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刘秀红看到这个题目后,便思绪万千,她联想到她下乡当知青的生活,她想到了她对祖国的热爱。

她下笔如有神,很快的就写出了一篇充满着感情的文章。后来这篇文章成为了人民日报上的优秀范文,紧接着不久就传来了消息,她就被北京大学的新闻系录取了,她考试成绩为99分,至于满分,只有一分之遥。

好消息传来时,她整个人都傻了,全家人也都为她高兴,梦想实现后,她发誓要好好的学习,报效祖国。

到目前为止,她一直谦虚认为她是幸运儿,无论是高考女状元,还是北京大学,她从来没有为这些头衔骄傲自满过,而是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希望自己能变得优秀,去配得上这些这些荣誉的头衔。

现状如何

毕业以后,她进入了中国青年报工作,在这期间她创办了教育导刊,电脑大屏幕,电脑网络市场专刊等周刊。

后来因为她犀利长远的眼光还将中国青年报和网络进行了融合,使中国青年报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如今的她已经退休了,她在工作时兢兢业业,追求到最好。退休后,即使年纪在一年一年的增长,但她也没有放弃过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去充盈自己,把“学到老,活到老,”这句话贯彻到底。

刘学红无疑是幸运的,但我认为这份幸运也是她坚持不懈努力下的甜美果实,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这就得看你有没有实力去把握了。

文章标签: # 高考 # 谭志佳 # 自己